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苏村三体滑坡

苏村三体滑坡

发布时间:2021-06-30 04:01:19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统计资料(表1-4),我国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接近3万起,其中不乏特、重大型灾害,平均每年近800人因灾死亡或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对比发现,各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因为各年发生地质灾害的数量与当年度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等有关。但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图1-3、图1-4),这与近年来我国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认识和防灾治灾水平的提高有关。近年来一些特、重大灾害列举如下。

表1-4 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

( 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2009)

图1-32001~2009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人数统计对比

(一)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

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资料,2010年8月7日23~24时,甘肃省舟曲县城北部山区三眼峪、罗家峪流域突降暴雨,每小时降水量达96.77毫米,急促时半小时瞬时降水量达到77.3毫米。超强暴雨在三眼峪、罗家峪两个流域分别汇聚形成巨大山洪,沿着狭窄的山谷快速向下游冲击,沿途携带、铲刮和推移沟内堆积的大量土石,冲出山口后形成特大规模山洪泥石流。在向2千米外的白龙江奔流过程中,造成月圆村和椿场村几乎全部被毁灭,三眼峪村和罗家峪村部分被毁,数千亩良田被掩埋。山洪泥石流冲入舟曲县城区和白龙江后,造成20多栋楼房损毁,河道被淤填长度约1千米,江面堰塞回水淹没部分舟曲县城,造成县城交通、电力和通信中断。

图1-4 2001~2009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对比

三眼峪山洪泥石流前锋出山口的最大瞬时速度为27米/秒(时速接近100千米),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为2.1分钟。罗家峪山洪泥石流前锋出山口的最大瞬时速度为14.76米/秒(时速约53千米),从出山口到达县城的运动时间为4.3分钟。据专家测算,舟曲县城北山三眼峪、罗家峪两沟山洪泥石流共冲出固体堆积物合计181万立方米。其中,三眼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150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100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50万立方米),罗家峪沟冲出固体堆积物31万立方米(岸上堆积约21万立方米,冲入白龙江约10万立方米)。

本次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甘肃省舟曲县城区及上游村庄遭受重大损失,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照片1-1)。

照片1-1 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0)

综合专家意见,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原因有5个方面(图1-5):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三是气象原因。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五是地质灾害自身的特征,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2010年国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3是监控点以外发生的,隐蔽性很强,难以排查出来,所以一旦成灾,损失很大。

图1-5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原因图(据连振祥等,2010)

(二)山西尾矿库溃坝导致的人为泥石流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8年通报资料,2008年9月8日上午8点左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大量的泥石流顺着山沟倾泻而下,造成下游的1个集贸市场、矿区的生活区和办公区以及部分民宅损毁,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这次事故的原因最初被认定为“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可奇怪的是,事发地在事故发生前的几天里只下了点小雨。后经调查,这是一起人为事故。由于该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精矿后排放的废渣(尾矿)里的铁粉只比面粉稍粗,流动性很好,所以尾矿库溃坝造成的泥石流能够比普通泥石流冲得更远。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领导严重违纪违法,使得该矿非法生产,矿渣堆积不当,结果造成了人为泥石流。

(三)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垮塌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6月5日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大规模垮塌,掩埋了12户民房以及400多米外的铁矿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的特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0万元(照片1-2、照片1-3)。

垮塌块体顺坡向总体长度约720米,南侧(后缘)宽约152米,北侧(前缘)宽约125米,平均厚度约60米,平面面积约8.4万平方米,体积约500万立方米。

(四)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7·23”特大泥石流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7月23日凌晨2时57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舍联乡干沟村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直接穿过并掩埋位于沟口的长河坝水电站工地住宿区,造成16人死亡,38人失踪,4人受伤,冲毁和掩埋省道211线近千米。泥石流形成的堆积扇长约410米,最大宽度约511米,平均堆积厚度约5米,冲出物总体积约40万立方米(照片1-4)。

照片1-2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垮塌体地层(垮塌前)(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照片1-3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垮塌体平面分区图(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局部强降雨为此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据有关专家分析,本次泥石流具体成因如下:①响水沟泥石流沟沟口和沟头高差大,具备了形成泥石流的有利地形条件;②泥石流沟位于强烈构造活动区,山体破碎、固体松散物质丰富,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③本次引发泥石流的2小时过程降雨量达56.1毫米,具备了激发大规模泥石流的水源条件;④长河坝水电站建设早期,进行隧洞挖掘时,出渣形成的碎块石被直接倾倒入响水沟沟道内,挤占沟道近1/2宽度,增加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和危险性(照片1-5)。

照片1-4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7·23”泥石流(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五)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崩滑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8月6日晚23时30分左右,汉源县顺河乡境内省道306线改线K73+50~+347米段公路内侧边坡发生一起重大高位崩滑灾害,造成2人死亡,29人失踪,18人受伤(其中重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崩滑体规模约90万立方米。该崩滑体高速崩落后堵断坡脚大渡河形成堰塞湖(照片1-6),次日凌晨3时许堰塞湖决口下泄。

崩滑发生的主要原因:①地形陡峻,最大高差达500米以上,山坡平均坡度达70°左右;②受地质构造、风化作用及“5·12”汶川地震影响,山坡岩体破碎,稳定性差;③7月31日以来,区内连续降雨,一周降雨量达88毫米,雨水沿张开裂缝入渗对斜坡顶部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稳定更加不利。综上所述,该崩塌是在陡峻峡谷地形及不利岩体组合条件下,斜坡浅表层不稳定岩体自然失稳。

照片1-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泥石流沿弃渣块石堆爬高3米(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照片1-6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崩滑

(六)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11·16”大型黄土崩塌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11月16日10时40分,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张子山乡张家嘴村茅火梁一带发生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共造成23人死亡。崩塌体底部宽度约80米,崩塌壁高度约50米,平均厚度约为10米,崩塌体积约为2.5万立方米(照片1-7)。

崩塌地点处于吕梁山脉西坡,属于黄土侵蚀地貌,植被覆盖差,地质环境脆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体结构松散,节理发育,利于水流渗入;②崩塌体底部的砂砾石层存在侵蚀掏空现象,对黄土陡倾斜坡的支撑作用降低;③2009年11月10~12日,该地先雨后雪,累计降水量达53.7毫米,雨水与后期持续融雪入渗作用不但增加了坡体重量,也软化了黄土坡体物质,降低了黄土强度,影响了其整体稳定性;④崩塌体前缘的季节性河流本是干涸的,因此次崩塌堆积出现冰雪融水壅积现象。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质灾害为雨雪入渗和风化卸荷累积作用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大型坐落式黄土崩塌灾害。

照片1-7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11·16”大型黄土崩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七)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羊梯岩滑坡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4月26日12时40分左右,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羊梯岩发生山体滑坡,花家坝煤矿生活区的办公楼及新建职工宿舍全部被掩埋,造成20人死亡、2人受伤(照片1-8)。滑坡体长60米,宽50米,厚度约2.5米,体积约8000立方米;滑动面为基岩层理面。滑坡区山高坡陡,原始斜坡高160米,地形坡度35°~40°,平均坡度38°。斜坡结构类型为顺向坡,并有基岩层面临空,属易滑斜坡。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地层中部出现垂直倾向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且有利于雨水的入渗润滑作用。2009年4月23~26日连续多天降雨,雨水下渗润滑基岩层理面,导致抗滑力下降斜坡失稳,诱发滑坡。

照片1-8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羊梯岩滑坡全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八)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山体滑坡

据全国地质灾害2009年通报资料,2009年5月16日18时至21时05分,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西侧发生山体滑坡,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60万元。滑坡体长160米,后部滑源区和前部堆积区宽50~60米,中间运动区较窄,宽度35~40米,面积约7500平方米,平均厚4.0米,总体积约3万立方米,该滑坡属黄土滑坡(照片1-9)。

照片1-9 兰州市九州石峡口小区山体滑坡前后地貌(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9)

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形高陡,山体总高近100米,平均坡度35°左右,上陡下缓,是滑坡发育有利的临空地形条件;②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上部黄土疏松,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具有强自重湿陷性,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下部为前寒武系变质片岩,结构破碎,表部5~8米呈强风化状,力学强度较低,易变形滑动;③滑坡壁后部为绿化平坦台地,近滑壁处分布有4处直径0.4~0.8米的落水洞,长期绿化灌溉和近期的降水沿落水洞渗入斜坡体深部,使得斜坡土体含水量增高,自重加大,强度降低,对滑坡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九)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滑坡、泥石流灾害

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季连续强降雨过程,全州平均过程降雨量138毫米,特别是11月1日8时至2日11时,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境内雨量达91.7毫米,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诱发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36人死亡、31人失踪、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7188万元。

(十)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泥石流

2006年6月2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自治乡青山坳6组,由于特大暴雨诱发泥石流(照片1-10),造成16人死亡、11失踪、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

(十一)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施工工地

2007年7月19日,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电站施工工地由于工程施工诱发滑坡造成29人死亡、5人受伤的大型地质灾害,是一次重大的因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照片1-10 2006年6月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泥石流(据湖南省地质环境总站,2006)

2、近年来的所有重大世界灾难.

2004年年底印度洋海啸的阴霾并未远去,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再次发生8.5级强震这次强烈大地震发生地点与“12·26”大地震相距只有几百海里。前一次大地震以及海啸重灾区在亚齐省会班达亚齐和历史名城米拉务镇;而这次重灾区在北苏门答腊省尼亚斯岛和相邻的亚齐省锡默卢岛。在位于此次地震震中地区的尼亚斯岛县县府锡多利,75%以上的建筑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机场跑道被震裂,供电和通讯设施被毁,晚上一片漆黑,所有公共服务系统均处于瘫痪状态。因担心海啸袭击,大多数居民离家露宿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到05年4月5日,已有报道说有1300多人在地震中死亡。 2005年10月8日8时50分左右,在巴基斯坦首府伊斯兰堡北95公里处发生7.8级地震,地震波及到印度、阿富汗等地区,当地建筑物遭受地震严重破坏,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已造成巴基斯坦8.6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在南亚地震中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口数量可能高达1百万人,而整个受灾人口则超过了4百万人。 2005年以来,大西洋上共形成了26次热带风暴,横扫全球,其中14次威力达到飓风级强度,无情地冲击着沿岸各国,特别是给美国南部及中美地区带来严重灾难。
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飓风夹着暴雨,肆虐在海滨城市街道间,所经之处,电力中断,道路淹没,并使美国新奥尔良市防洪堤决口,市内80%的地区成为一片“汪洋”,造成12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达340多亿美元,成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2005年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在世界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在东亚,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越南都已出现新的病例,甚而远至俄罗斯和罗马尼亚也已发现染病的鸟禽。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超过1.4亿只的家禽染病死亡或遭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截至1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有125人染上禽流感,其中64人已经死亡。亚洲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亚洲发展银行已经宣布一项金额为58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用以控制该地区的疫情;世界银行正在讨论拨款5亿美元,用于加强全球兽医体系以及资助禽鸟扑杀和疫苗接种活动。 据美联社报道,欧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遭受连日大雨的侵袭,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等多国河水小涨引发了特大洪水,许多居民设施在洪水中遭到破坏,同时,洪水还导致数十人死亡和失踪。
8月24日,罗马尼亚政府官员称,在前一晚上的洪水侵袭中,汹涌的洪水冲垮了多处居民住宅,有7人溺水身亡。据统计,本周欧洲遭受洪水侵袭的国家中共有34人死亡,同时,有关机构还发出警告,洪水死亡人数有上升趋势,洪水灾情仍十分严重,部分失踪居民现未列入死亡人数统计之中。据悉,欧洲各国灾情最为严重的罗马尼亚,现共有25人死亡,奥地利、保加利亚和瑞士共有9人死亡。 2005年2月20日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0日发生多起雪崩,到23日下午死亡人数超过300。
  印度亚洲通讯社由于该地区近期连降大雪,在克什米尔山谷地区的两个村庄遭遇雪崩袭击,大雪和下雨造成的雪崩以及泥石流导致克什米尔地区的主要公路交通中断,尽管军队参与了救援,至今仍有数百出行的人被困在雪地里或附近的村庄和旅馆里。
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的官员说,该地区虽然遭遇到15年来最大的降雪,且交通中断,由于雪大风急,克什米尔一些地区的电力输送系统遭到损坏,包括斯利那加在内的不少城镇近5天来陷入黑暗之中。
2005年7月26日,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伊贾德地区发生16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大雨冲毁了部分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并引发泥石流,有近130人可能被泥石流吞没或是被困,造成至少54人死亡。图为7月27日,连续的倾盆大雨使印度金融城市孟买的交通陷入瘫痪。据气象部门的信息,孟买在过去的24小时里降雨量达到944.2毫米。 2006年1、12月26日20时26分南海发生7.2级、6.7级地震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18.8秒 在南海(北纬21.9,东经120.6) 分别发生7.2级和6.7级地震。震中距大陆最近海岸线约350公里,距台湾陆地约15公里。初步统计屏东全县的损失,共计有3栋民宅倒塌、多处大小火警、至少2人死亡,38人受伤就医,还有瓦斯外泄、3000户停电、电信中断。其中,恒春镇新兴路128号正兴家具行倒塌居民受困最为严重。台湾地震造成的海底光缆断裂使得中国大陆地区联系外部的网络发生错乱:MSN拒绝登录,Live.com国外域名的网站显示空白,微软、yahoo等邮箱不能打开……因为多数国外杀毒软件厂商的服务器都设在境外,在中国内地没有升级服务器,地震使国外的杀毒软件不能正常升级。2、云南盐津7月22日和8月25日分别发生5.1级地震北京时间7月22日9时10分,云南盐津(北纬28.0,东经104.2) 发生5.1级地震。地震已经造成22人死亡、106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此次地震共影响盐津县豆沙镇、柿子乡、庙坝乡和大关县吉利镇等13个乡镇,15.3万人受灾,5万多人需紧急转移。造成房屋倒塌600多间,房屋受损1万多间;部分通讯线路中断,铁路、公路多处受损,部分公路塌方。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5日13时51分43.0秒 在云南盐津(北纬28.0,东经104.2)再次发生5.1级地震。8月25日发生在云南盐津的地震已有1人死亡,31人受伤,4万多人需要转移安置,房屋倒塌548户、1541间,公共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2亿元。民政部已向云南调拨3000顶救灾帐篷用于抗震救灾应急,帐篷、大米、方便面和药品等救灾物资已经陆续到达灾区,共有五千多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3、印度尼西亚5月27日发生6.4级地震据中国台网测定,2006年05月27日,06时54分05.1秒 在印度尼西亚(南纬7.65,东经109.85) 发生6.4级地震。
印尼社会事务部五日根据灾情评估小组对中爪哇和日惹市进行考察的结果,中爪哇地震死亡人数为5782人,受伤人数为33000人。
5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当日决定立即向印度尼西亚灾区紧急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中国红十字会紧急救助基金中调拨5万美元,通过我驻印尼使馆转交印尼红十字会,用于其灾后援救工作。4、吉林省乾安县3月31日发生5.0级地震 3月31日晚20时23分12秒中国吉林省乾安县(北纬44度.42分,东经124度02分)境内发生里氏5.0级地震,震中距哈尔滨市220公里,哈尔滨地区有明显震感。
 位于震中附近的老英台屯共有120多户村民,500多口人,房屋受损情况较重。但无人员员伤亡。5、莫桑比克2月23日7.5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2006年2月23日,06时19分09.6秒 在莫桑比克(南纬21.1,东经33.2) 发生7.5级地震。据法新社报道,这次强烈地震的震中位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以北530公里处。美国海啸预警机构说,由于震区深入内陆,因此这次地震不太可能在印度洋引发海啸。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沿岸地区,远至津巴布韦和南非均有震感。
 据不完全统计,23日凌晨发生在位于莫桑比克中部马尼卡省的地震已造成30多人伤亡,近200间房屋倒塌。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学家戴尔·格兰特说,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幸好震中不在人口稠密区。 2007年一、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上旬,由于连日暴雨,墨西哥南部发生泥石流,将一辆载有60人的巴士掩埋。上旬,由暴雨引发的洪水在苏丹中部和东部地区造成至少30人死亡。中旬,200年一遇的滂沱大雨横扫英国,造成60年来最严重洪灾。中旬,巴基斯坦西北部因大雨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80死亡。上、中、下旬,印度南部和东北部受暴雨袭击,洪水及引发的泥石流造成至少100人死亡。中旬和下旬,尼泊尔西部山区因连降大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至少死亡40人,另有10人下落不明。下旬,孟加拉国受洪水袭击,造成至少38人丧生。中旬和下旬,印度尼西亚中部地区洪水和泥石流造成至少58人死亡,30人失踪。二、高温热浪及干旱灾害上、中旬,罕见高温天气袭击美国西部多个州,不少城市突破历史同期高温纪录,导致美国西部发生山林大火。中旬和下旬,高温热浪再度袭击欧洲中部和南部,许多地区气温超过了40 C,造成约600人死亡。蒙古国持续多年的干旱今年更加明显,国内超过600条大小河流断流或干涸。三、台风及其他灾害中旬,强台风“万宜”袭击日本中南部,造成5人死亡,80余人受伤。上旬,智利中南部受极地冷空气影响持续低温,造成6人死亡。6月以来,受季风雨影响,南亚多个国家遭遇洪灾,出现了30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共造成至少2800人死亡,5000万人受灾。其中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受灾最为严重。8月上中旬,越南中部连降暴雨引发洪灾,有74人死亡、9人失踪。洪灾还造成上百栋房屋倒塌,数万户居民房屋和数万公顷农田被淹,多处道路、桥梁和堤坝被毁,部分地区交通中断。8月6日,菲律宾南部因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7人死亡,3人失踪。8月上中旬,朝鲜遭受暴雨袭击并引发了10年来最严重洪灾,至少有600人因灾死亡或失踪,约30万人无家可归,10万公顷土地被毁,主要公路、铁路和桥梁受损,大片区域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中断。8月5日,韩国暴雨引发洪水,有6人遇难。8月上旬,保加利亚遭暴雨和洪水袭击,造成至少8人死亡。8月上旬,尼日利亚中部普降暴雨引发洪水,有14人死亡。8月9-11日,肯尼亚西部持续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18人死亡,56人受伤。8月中下旬,美国中部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导致25人死亡。高温热浪:8月中旬,美国南部和中西部遭遇热浪袭击,最高气温高达44℃,至少有41人死于热浪灾害。8月中旬,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新的最高气温记录,造成13人死亡。飓风:8月中下旬,飓风“迪安”袭击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暴雨和狂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至少27人死亡。 2008年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截至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10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吉中边境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72人死亡。 10月29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市附近连续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震级为里氏5.0级,第二次为里氏6.5级,共造成至少300人死亡,3.56万人受伤,另有约4万人无家可归。 2009年 干旱和高温9月,非洲的连续干旱影响了数以百万人的生活,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的部分地区。9月9日危地马拉进入灾害状态,持续的干旱已经威胁到40万个家庭,并使得主要农作物歉收50%。美国西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干旱,特别是得克萨斯州中南部。印度北部降雨量偏少已导致粮食减产五分之一。入秋以来(9月1-26日),中国东北南部及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等地降水量为20~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长时间少雨致使上述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内蒙古东南部、辽宁大部、吉林西南部、河北北部地区仍存在中等程度的气象干旱,局部地区达重旱。9月上中旬,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江南中部和南部、华南大部以及四川东南部、重庆大部、贵州南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日数有4~10天,其中广西北部达10天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高温日数偏多3~8天,其中广西北部偏多8天以上。 暴雨9月1日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首都)异常大的降雨(12小时内降雨26.3cm,打破了90年前的历史纪录)影响15万人,并导致8人死亡。同时,在临近的西非的其它国家也有60万人受到影响,造成159人死亡。9月7日开始,巴西南部持续近一周时间的暴风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导致近千人无法返回家园。9月7-9日土耳其西北部连续2天的暴雨导致暴洪,造成36人死亡,其中24人死于伊斯坦布尔。这次暴雨是这一地区80年内最强的,初步估计损失在7-8千万美元。23日早上土耳其北面黑海沿岸地区开始降下暴雨,天黑之后雨势更猛造成河水暴涨,不但桥梁几乎遭到淹没,洪水还冲进市区。在杜兹柯已经有一栋建筑被冲倒,造成民众受困,甚至连清真寺也是自身难保。目前已知至少造成5人丧生,死亡人数可能还会持续攀升。9月中旬,希腊部分地区的强降雨,致使其第二大岛Evia岛发生洪水。9月10日,印度首都新德里遭受大雨袭击,致使城市交通瘫痪。许多政府机构、公司和商店因工作人员无法上班而关闭。9月17日,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出现暴风雨天气,有3人下落不明。9月中旬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省会棉兰市西南275公里处的马迪纳(Madina)地区遭突发性洪水袭击,共造成38人死亡。由于雨势过大,马迪纳的Sulang Aling 河暴发洪水,冲毁房屋、树木被连根拔起 。洪水过后,该地区有数十人失踪。9月22日,美国佐治亚州紧急措施署称,持续数日的暴雨在该州北部地区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9人死亡,至少1000处房屋被摧毁。另外,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肯德基州和北卡罗莱州都发生洪水。 沙尘暴9月22日沙尘暴首先侵袭新南威尔士州布罗肯希尔镇,迫使这个镇一处矿山关闭。沙暴随后向东蔓延,23日影响悉尼。沙尘暴23日席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视台实时画面显示,悉尼笼罩在红色沙暴中。 澳大利亚气象局说,一股出现在新南威尔士州上空的强冷风,导致雷暴、大风天气出现。大风从干旱内陆地区卷来大批沙尘,侵袭新南威尔士州全境。9月26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再次遭到沙尘暴侵袭,整个城市笼罩在橘红色的沙尘之中,这是本周来悉尼第二次出现恶劣的沙尘暴天气。 热带风暴9月26日凌晨,热带风暴“凯萨娜”吹袭菲律宾北部吕宋岛,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多处暴雨成灾,该巿出现逾42年来最严重水灾,几乎变成泽国。据菲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凯萨娜”引发的洪灾和山体滑坡在菲共造成246人遇难、42人失踪。“凯萨娜”27日离开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凯萨娜”于30日袭击泰国,造成泰南部沙敦府等地近百间房屋坍塌,随后逐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据越南官方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10月1日,热带风暴“凯萨娜”登陆越南中部后引发的洪灾和山体滑坡已造成至少92人死亡、19人失踪、近200人受伤。 龙卷风9月8日阿根廷北部米西奥内斯省遭龙卷风袭击,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这是当地遭遇的历史上最强的龙卷风。由于没有任何预报和征兆,龙卷风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圣佩德罗市许多房屋、树木和电线杆被吹倒,受灾最严重的圣罗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 4月6日,意大利首都罗马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城拉奎拉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约6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严重。 9月2日,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至少79人死亡,超过900人受伤,32人失踪。 9月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震,造成100多人死亡;同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发生里氏7.7级地震,1000多人遇难。 2010年 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海地政府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27万人死亡。另据联合国的统计,有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

3、遇到山体滑坡怎么逃生与救人

遭遇山体滑坡后逃生技巧,你需要知道:
1静。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跑。遇到山体滑坡,应迅速撤离到避难场所。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忌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3躲。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山体滑坡来势汹汹,如果你无法继续逃离,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蒙住头部。
4等。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会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己房屋远离滑坡地点,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山体滑坡后如何救人?
1、第一时间拨打救援电话,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2、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
3、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遇到昏迷者及时给予心肺复苏
特别提醒
野外活动要注意险情发生。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已经到达野外的需时刻关注天气信息。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4、四川雅安发生滑坡9人失联,当地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有很多,有人为的因素,有自然灾害的原因,还有是因为地震等原因引起的。但是很具有关媒体报道的消息称,四川雅安的一个地方已经有多人因为滑坡失去了联系。

根据有关消息称,在8月21日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有关部门通报,因为受到降雨的影响,当地出现了山体滑坡的事件。此次地质灾害已经造成了该地区的435线的交通中断,经过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已经有三户人家共计就人失去了踪迹。但随后,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了I级应急响应,有关部门迅速的组织救援的力量全力展开了抢险救援工作。

当我们遇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一定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受到暴雨的影响,局部地区都将会发生洪灾,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有很大的影响,其次粮食收成不好将会有很多人陷入饥饿。当地的市民一定要注意防范强降雨导致的洪水、内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

如果我们遇到了山洪、泥石流等各种灾害一定要保持镇静和冷静,远离灾害,避开险境,不要贸然的前往。在灾害发生之前会有相应的前兆,我们可以进行关注。滑坡崩塌都是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这样可以在我们遇到灾害的时候更好的保护自己帮助别人。

灾害之后可以对受到伤害的人进行一定的救治。比如说一些简单的救助,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或者是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我们平时也可以多学习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我们自己和他人。

5、查找有关地球知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件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 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我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 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我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我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九、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参考资料: 在百度一查一大堆哦

6、四川突发山体崩塌,遇到这类事故时我们该如何自救?

山体坍塌是一种地质灾害,比较常见。尤其是构造活动强烈,裂隙发育的山区,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山体很容易坍塌。这属于一种地质灾害,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尽量不在,有坍塌可能的地段建设住房等设施,预防重于治理。

1、遭遇山体崩塌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崩塌两侧边界外围。

2、遇到山体崩塌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崩塌方向跑。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崩塌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最后注意事项1、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及时压迫止血。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4、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同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5、脊柱损伤患者急救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伤员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位,决不可使脊柱屈曲和扭转。尤其是颈椎伤,更应小心搬运,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头部、躯干或坐起。6、搬运工具最好用平板担架或门板,不宜轻易翻动伤员。7、设法联系有关部门,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7、滑坡现象分布在哪些地方?

滑坡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日本是世界上多山、尤其是多火山和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滑坡几乎遍布日本各地。据1958年实地勘察结果,日本全国共查明滑坡5584个,面积达143263公顷,平均每年有40000公顷土地、78900问住房、218间校舍、500座神社受到滑坡的危害,甚至发生过滑坡将火车和公共汽车推入大海的事故。在美国,由于滑坡的发生,河流被滑坡体堵塞而形成湖泊;印度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形。1962年,原捷克斯洛伐克通过滑坡普查,发现了9164个滑坡,被滑坡毁坏的耕地面积达35000公顷,森林达13500公顷。瑞士总人口仅为643万,滑坡灾害曾使5000人丧生。前苏联和美国,每年因滑坡造成的损失可达数千万以至数亿美元。

我国发生滑坡的地区分布很广,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有滑坡记录的国家,滑坡造成“移山湮谷”、“地移村掩”的灾害,在历史上早有记载。公元前186年,武都(今甘肃省武都县)由于地震引起了滑坡,死亡760人。该滑坡记录较欧洲有文字记载的滑坡记录要早749年。

近几十年来、我国境内的滑坡活动更加频繁,尤其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滑坡发生。据统计,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共波及90个县区,约有60000处之多;在陕西凤县、略阳、宁强、勉县等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段达20000多处。

(1)甘肃洒勒山滑坡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个多滑坡的地区,东乡果园洒勒山的前后左右都有许多老滑坡体。这里解放以来曾发生过4次大的滑坡。1983年3月7日又发生了一次大型滑坡,其规模之大、滑动速度之快、造成损失之惨重,均属国内外所罕见。

这次滑坡的滑坡体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宽600~1100米,其厚度达20~35米,滑坡体的体积约600万立方米,滑坡体在地表所占的面积约3平方公里。在大约2~3分钟之内,滑坡体即滑至巴谢河南岸,截断了巴谢河,掩埋了苦顺、新庄、洒勒三个村庄,毁坏良田达3000余亩,掩埋致死237人,重伤27人,损失惨重。

洒勒山主峰位于巴谢河的北岸,山脉呈东西向延伸,主峰海拔2283米,相对高差大于300米。山体从上到下由黄土、亚砂土、紫红泥岩组成。山坡的坡度为40°左右,顶部在50°~60°左右。南坡冲沟较为发达,加上1982年冬季降雪量较大,因此在第二年融雪期间形成的地下水的作用下,产生了这次震惊中外的大型滑坡。

(2)云南禄劝县烂泥沟滑坡

烂泥沟滑坡是1965年11月20日至23日发生在云南省禄劝县普福乡烂泥沟的一次特大型滑坡。在滑坡体剧烈滑动之前,地面曾出现长200~300米,宽约2米的大裂缝,至11月20日晚11时33分,裂缝急剧扩大到3~4米宽。第一次滑动,滑坡体土石方总量达2.5亿立方米;23日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滑动,滑坡体土石方总量分别为5000万立方米和900万立方米。由于滑坡体前后缘高差大、山坡陡,滑坡物质滑落后,顺沟谷高速滑动5~6公里,直到前方受到鲁干大山阻拦后,方才停积下来。滑坡在河谷中堆积而筑成了一个拦河大坝,构成了一个容量达500万立方米的水库。此外,还由于巨大的滑坡体急剧下滑而引起地面大的震动,震级达4.4级,震中烈度达到5~6度。直接遭受滑坡之害的有4个村庄,共计85户、283间房屋;被掩埋的死亡人数至少为443人。1966年7月,即滑坡发生8个月之后,大坝又发生溃决,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泥石流,大量石块被带进金沙江,形成了险滩。

8、茂县山体垮塌与汶川地震有关系吗?

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阿坝茂县发生特大型山体垮塌,方量巨大的土石将山脚下的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完全覆盖,造成100多人被埋。相关专家称,此次地震灾害初步可以判定是由降雨引发。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此次垮塌与2008年汶川地震和1933年叠溪地震有关。

截至25日下午14时,累计发现10名遇难者遗体,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失联人员中已确认15人安全,失联人员减少至93人。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立君,是赶赴受灾现场参与救援的专家之一。他告诉记者,根据专家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场由降雨诱发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由于当地并无重要矿产资源,采矿施工等人为因素与此次灾害关系不大。

苏立君等人观察了事发现场的地形,发现山顶是一处基岩。在持续降雨入渗岩体的情况下,从最顶端处出现了岩质滑坡。在岩质下方存在一些复杂成因的堆积物,如碎石土等。滑坡触发后,这些处于半坡或山脚的碎石土也被一并推了下来。运动过程中碎石土向两边扩散,因此在山下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堆积区。

此外,在岩质与堆积区的交界处,有一个收窄的地形趋势,在山体滑坡的过程中起到了阻滑作用。但当土石冲破这个障碍时,就以更大的初始动量喷出来,这也导致灾害后果更加严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他指出,茂县所在的龙门山地区有着强烈的隆升构造,地形地貌非常陡峭,本来就具备垮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构造条件。

与苏村三体滑坡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