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河南旱灾李培基

河南旱灾李培基

发布时间:2021-06-30 09:02:23

1、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剧情简介: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

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1)河南旱灾李培基扩展资料:

一、影片介绍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二、角色介绍

(一) 范殿元(张国立 饰)

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因为灾民“吃大户”,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儿子也被杀。从此他带着老婆、女儿、儿媳妇以及长工栓柱离乡背井。

一开始他以为只是短暂的躲灾,路上还不忘救济其他人。但随着逃荒日久,妻死子离的现实让他万念俱灰,最终他孤身一人逆着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

(二 )蒋介石(陈道明 饰)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带领政府、军队和整个中国在灾难深重的1942年艰难前行。对外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他一方面评估豫北会战,不断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号召富商给河南大饥荒的灾民捐款。

(三)李培基(李雪健 饰)

1942年1月,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面对受灾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对官场的各种弊端,他深感无力,甚至只能屈从于潜规则。

(四)安西满(张涵予 饰)

他是一名传教牧师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能像当年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那样帮助着灾民逃离苦难。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游走在乡间,苦口婆心的为灾民灌输宗教信仰,牺牲甚为珍贵的粮食只为了能给死去的灾民做超度。

(五)老马(范伟 饰)

老马是一个厨子,在逃荒路上他的命运转折很大 。这个与炉灶为伍的伙夫,经历了从伙夫到法庭庭长,再到与人贩勾结,再到成为日军俘虏的人生起落。 

(六) 瞎鹿(冯远征 饰)

他是范殿元的佃户。他木讷迟钝却又在生计上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 。自幼喜爱木工活的他,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因为这音乐上的共同爱好,与传教士安西满结为了生死之交。

(七)花枝(徐帆 饰)

花枝是瞎鹿的妻子,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

(八)白修德(阿德里安·布洛迪 饰)

他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战地记者,来中国原本是为了采写独家新闻,但随着不断深入河南灾区腹地,所见所闻深受震撼,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中国政府,为此不惜以身犯险。

2、黄铺军校17期李培基是什么职位

1926年任骑兵第三师师长兼绥东镇守使。1927年兼任绥东清乡司令。1928年任陆军第三十二师师长; 10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1929年8月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1931年8月免职。1933年5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8年2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9年5月,任铨叙部部长,1941年12月,任考试院秘书长,1942年1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4年7月免,后任立法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1969年病逝,年83岁

3、电影《1942》为何要伪造冈村宁次和日军在河南救灾,事实是1942年日本人根本没在河南救灾,美化侵化日军

当时的广大的中国的老百姓是性格很质朴,只要有吃的,那么绝不会做出助纣为虐事情来,可见得国军把河南地区的老百姓折腾到什么地步。老百姓能忍,但是到了只有饿死或者投降助纣为虐活下去这两种选择时候,作为一个人的本性,肯定是要选择活下去,别谈什么高尚的情操,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如白纸般的不值钱

4、你不是说校长是第一功臣么?豫湘桂战役,炸花园口,火烧长沙,河南旱灾,解释解释是怎么回事?

那些果粉吹牛的!
豫湘桂战役(1944.4-12)兵败如山倒,老蒋判断错误一开始以为只是局版部战争没权想到日本人会搞得这么大,没有做充足准备。这次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败退,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放水淹日军,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此事之后老蒋再也不让人提花园口,这事出了以后国民党说是日本炸的不认账,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承认。
火烧长沙:日军打过来了,国民党奉老蒋的令于1938年11月13日将长沙一把火烧了,烧死了三万余人。
河南旱灾:(1942年4月至1943年春),当时河南处于战火之中国军与日军在河南交战激烈,河南旱灾之后又来蝗灾,再加上国民党败兵抢劫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当时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当负极大责任,地方救灾不力是铁一般的事实。

5、一篇关于河南1942大旱灾的论文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6、四二年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是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省级行政制度略有变化,废除了北洋政府时期的督军(掌管一省之军事)、省长(掌管一省之民政,常被督军兼任,沦为虚职)等官制,设立省主席一职,由南京国民政府就省政府委员中指任。河南省主席先后有:冯玉祥、韩复榘、刘峙、商震、程潜、卫立煌、李培基、刘茂恩、张轸、赵子立等。

1942年2月前是卫立煌,2月后是李培基

7、电影《1942》中蒋鼎文对李培基说「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我们就会亡国」?

我认为这话不管谁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首先,有一点,大家在判断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敌强我弱,日本人的实力比我们太强,其次,新中国骄傲的事情也是解决了温饱,这说明温饱问题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战乱的那些年代。如果说要就一个馒头,那么我认为首先要给保家卫国的战士!
其次,河南有灾情,那就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国民党知道很难大灾,绝不可能雪上加霜,这说明这里面有一个不知情的问题,而比较可靠的情况是,河南省领导有意隐瞒灾情,但是蒋鼎文却向蒋介石报告河南大旱的问题。
抛开救灾不及时的问题,只会这句话,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中国倾全国之力,不是我们不抗战,不是我们有粮食不给难民吃,如果是我们真的不能所有人都吃饱的情况下,我认为应该让当兵的吃。

8、李培基的人物生平

李培基(1886-1969),河北沧县人。
1928年11月被委任为察哈尔省政府代理主席,军务繁忙未能赴任。李培基幼年应童子试落弟后入中学堂,清末袁世凯编练常备军,李赴武汉投湖北常备军第2镇,后改为第21混成协,黎元洪任协统。
1909年李培基离开武汉赴奉天,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与商震有同学之谊。毕业后又考取东三省陆军测绘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在奉天的李培基、商震等革命党人共谋起事大计,促成各县独立。在庄复、辽阳等起义失败后,李培基潜回奉天。后保皇党赵尔巽镇压革命的势力强大,在奉天城内疯狂绞杀革命党人和民众,李等转移至大连,并组织关外民军,商震为总司令,李培基为参谋长兼参谋处长,并于1912年抵山东蓬莱并迅速占领黄县,随后与北伐军会师烟台,在山东半岛声威大震。
1913年关外民军解体,李培基赴北京,积极参与“二次革命”,失败后李培基幸免于难并在京津地区辗转。
1917年商震为阎锡山督办军工厂,李培基投靠了他。
1917年8月,为第1混成旅第2团(团长王嗣昌)第2营营长。
1924年李培基任商震第1师第2旅第3团团长。
1926年升任旅长。
1927年阎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李任第1师师长。
1928年晋奉大战时,李培基因作战有功,升任第3军团第1军军长。当年6月暂时代理绥远都统,同年根据编遣会议的决定出任晋军缩编32师师长,11月被任命为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后由杨爱源代理。
1928年6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绥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
1931年商震脱离阎投靠蒋介石,并邀请李培基赴北平开会商讨晋绥之事。
1933年5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委任李培基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
1935年6月28日调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职,同年12月31日又改任河南省政府委员。
1936年任河南省地政局长。
1937年2月19日出任全国经济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
1938年2月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并曾先后任铨叙部部长,考试院部秘书长,河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河南省县长考试典试委员长。
1942年河南大饥荒就发生在他统治期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事后称,他去中央申报河南灾情,因为李培基没有如实申报,他的申报反而被中央训斥了,军政双方为此结下了怨恨。当时河南的地政部长李敬斋后来在《春秋》杂志上回忆,蒋鼎文确实号召自己的士兵每天节余食物二两,为期三个月,要求用这些粮食去救济灾民。军队希望政府迅速从外地调拨粮食。36集团军的司令李家钰去重庆找何应钦,也汇报了河南的灾情,可是何应钦说得也很肯定:灾情不能随便报,地方政府没有报,军队报告就是无效的。10月份,中央政府派张继和张厉生两位大员来河南视察灾情的时候,在密县召开了一个灾情报告会,省政要员及各县都派代表参加。李培基在赴会途中传话给代表们,叫他们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有参与者回忆说:“开会时各县代表痛陈灾情惨重,官吏对此竟熟视无睹,饿死的人触目皆是。张厉生在会上说:‘在我们未到河南时,只知河南有灾,而不知灾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到后来才知河南灾情如此严重,李主席你不能辞其咎!’” 之后,在河南军方宴请的筵席上,张厉生曾当面质问李培基为何不报灾。李培基说:“起初看到二麦麦苗秀丰,不会不下雨,谁知道皇天这王八蛋刮来一阵黄风,一夜之间把麦苗全刮干了。”张厉生又问:“有了这样情形,为何还不报灾?”李培基说:“我见早秋长得还好,谁知皇天这王八蛋又来个捋脖旱!”(当地方言,掐脖子之意)。据金汉鼎回忆,在中央派张溥泉和张厉生前往河南调查时,“李培基主席率领有关人员在赴会途中,告知专员李杏村向代表们说:‘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主席自有办法。’”
1944年被免去河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职。
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11月,李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顾问,水利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部顾问官,立法院立法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1969年病逝,年83岁 。

9、1942年河南在谁的控制中

1942年,河南的新乡商丘开封焦作鹤壁以及郑州、许昌的部分地区被日本人控制,是沦陷区。伪河南省省长陈静斋为河南政府首脑。
其他地方在当时的国民政府控制中。河南省主席是李培基

与河南旱灾李培基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