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害虫的监测有哪些方法
传统害虫监测,是通过手眼观察统计,费时费力。现在多是通过测报灯、测报系统等辅助监测,不仅提高劳动效率,监测结果准确性也更高。如用太阳能虫情测报灯诱捕害虫,再定期收集统计。用多功能自动化虫情实时监测系统,配有管理后台,可以实时在线查看测报灯收集到的昆虫。更系统化的有生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平台,包含了监测诊断预警。
2、如何监测防治林业病虫害
1、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有关部门需要在林场中设计监测点,并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结合病虫害检测需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优化检测制度,将每个监测点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要对林区内监测点的预警能力进行掌握,对林木病虫害防控项目进行完善,优化检测手段,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应用到林木病虫害的检测工作中,并将各个地区的监测点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网络监测体系。还需要将病虫害检测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掌握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实现各项设备的充分使用。想要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的检测质量和效果,促进林木病虫害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制定相关制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让各部门可以积极的开展林木病虫害检测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效果。
2、强化预报监测
坚持预防为主的林木病虫害防控原则,转变过去被动的防治理念,变被动防治向着主动防治转变,促进地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由过去重视防治向着重视预防转变。要始终坚持监测全面、预警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以提高林木病虫害监测预报准确率和覆盖面为目标,对主要林木病虫害发生进行动态化监测,并制定短、中、长期的监测预报计划,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和及时防控。要始终坚持专业监测预警和群众监测预警相结合监测形式,充分发挥测报员的作用。林业技术人员、护林员对虫害高发地段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发生的虫害及时上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防治指导。同时还要做好林木病虫害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育历期等基本信息,并根据监测数据,发布至少 10 期监测预报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做好其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踏查工作,准确掌握种类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信息,保证报表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
3、请问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这个单位怎么样,谢谢啦,请认真回答
当然不错了,但是专业性强,你必须全面掌握森林病虫害、检疫性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鉴定、检疫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政策水平。
4、常见森林病害有哪些?
森林病害种类繁多,但经常造成严重损失的却为数有限。据中国对主要造林树种病害种类调查的结果表明,属于这一类的病害不过百种左右,其中主要有:
①幼苗猝倒病(立枯病)。是苗圃中威胁最大的病害,几乎见于所有苗圃和育苗温室,针、阔叶树种均可感染。出土一个月之内的针叶树幼苗最易受害,未木质化的幼苗受侵袭后迅速倒伏,木质化的苗木根系腐烂,地上部枯死。病原主要是丝核菌属、镰刀菌属和腐霉属的一些种。寄主范围很广,对环境适应性强,能长期生活在土壤中,不易根除。前作为棉花、马铃薯、瓜类等农作物时,土壤中病菌积累多,苗木易发病;出苗期间多雨、灌水过多,苗床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时也能促其发病。
②松类疱锈病。为害各种年龄的松树,以幼树受害最重。病菌先侵染针叶,然后由针叶进入枝干,所以凡生针叶的枝干均可能发病。被害枝干的症状因病菌种类的不同而表现为肿瘤、梭形肿大或溃疡。春、夏季病部皮层开裂,出现黄色疮状物,疮破后散出大量黄色粉末,即病菌赖以传播的孢子。病原是真菌中的锈菌,约10余种,主要属柱锈属,其中以茶藨子柱锈菌和梭形疮锈菌为害最大。美国五针松、白山松、红松、糖松等五针松类对茶藨子柱锈菌高度感病,瑞士五针松、新疆五针松等抗病性较强。五针松疱锈病流行于欧洲、北美和亚洲东北部地区,曾造成欧美大片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毁灭。50年代以来日本有的地方用美国五针松营造的人工林因罹此病而失败。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幼林和南朝鲜的美国五针松人工林也因此病而受严重损害。梭形疱锈菌为害两针松类,主要流行于美国南部的湿地松和火炬松林,被害幼苗多枯死,幼树主干受病后形成梭形肿瘤和溃疡斑,生长不良,且易风折。柱锈属真菌都是转主寄生菌,没有中间寄主便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③烂皮病。见于各种针、阔叶林,多由真菌引起。被害枝、干的树皮局部变褐、发软,最后坏死、干裂或下陷,枝干被病斑环绕一周后枯死。如林木抗病力增强,病斑外围可形成愈伤组织,限制病菌扩展。板栗疫病是最严重的森林病害之一。病菌可能原产于亚洲,19世纪随引种亚洲栗类苗木而传入美国。由于当地原产的美国板栗对此病极其敏感,造成病害大流行,损失惨重,至今未能恢复。此病在欧洲造成的损害较美洲轻。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栗林中虽也有此病发生,但因所栽栗类具有较强抗性,受害很小。病菌主要通过细小伤口侵入,在枝干上引起典型的烂皮病斑,剥开病皮可见扇形菌丝片。
④枯萎病。林木受病后,起初往往是日间呈萎蔫状,夜间因蒸腾量减少而暂时恢复。病害进一步发展则呈永久性枯萎。旱、涝、真菌和细菌等各种因素都可引起。真菌或细菌侵染维管束后,因机械堵塞作用使水分不能正常输入枝叶,或由于病菌分泌有毒物质使林木中毒而枯萎。榆荷兰病是最著名的林木枯萎病,因对此病的早期研究主要在荷兰而得名。病害症状初现于树的嫩梢或嫩枝,叶片萎蔫,嫩枝枯死,并迅速蔓延至大枝。全株1~2年内枯死,较小植株则可在感病后数周内即枯死。病枝横断面的外层年轮上有许多黑点,排列成一个环圈,是此病症状的一个重要特征。病菌主要由大棘小蠹和榆波纹棘胫小蠹等昆虫传播。此病自1918年在法国发现以来,先是流行于欧洲,30年代末传入北美,数十年内毁灭了大量的庭园树和行道树。自1970年至1975年止,仅英格兰因病死亡的榆树即达1720万株以上。迄今中国尚未发现此病,是重要检疫对象。
⑤丛枝病。林木受害后局部枝条丛生有如鸟巢。见于多种针、阔叶树种。
⑥叶斑病。在森林中极为普遍,种类复杂,但一般不酿成严重灾害。受害叶片上出现坏死枯斑,大小、形状、颜色因病害种类而异。严重发病时提前落叶,林木生长量下降。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人工落叶松林的重要病害。病菌每年6月开始侵害针叶,病叶上生1至数个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斑段。8月中、下旬即大量落叶,约比正常树木提前30~50天。病菌在落叶上过冬,次年再侵害新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朝鲜落叶松为感病树种;日本落叶松较抗病。此病大多由真菌和细菌所致,由风或风雨传播,蔓延很快。一般采用喷洒化学药剂方法进行防治。
⑦立木腐朽。是各种成、过熟林分最突出的病害。在中、幼龄林中虽然也有发生,但一般为害不重。此病具有多年延续的特性,树木一旦受到侵染,病菌便在体内逐年扩展,所致腐朽的程度随林龄的增长而加重,直至林分自然更替。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成、过熟原始林中,腐朽株率一般高达50%以上。
5、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概念
英文名称:
应用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森林资源学(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