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暴雨考验着一个城市排水

暴雨考验着一个城市排水

发布时间:2021-07-02 00:01:19

1、暴雨考验中国,2012年7月出现的特大暴雨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和感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是一面镜子,反映了

B

2、11省市区暴雨黄色预警,需要做哪些防御措施?

八月,是盛夏转向初秋之时,酷热的天气逐渐转凉,大量的雨水也随之而来。先前已有多地遭受暴雨的侵袭,而如今更有11个省市区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政府部门如何防范即将到来的暴雨,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个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保护自己,都是现在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排水系统需通畅

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可称之为这个城市的血管,连通整个城市,将废弃物排出城市。暴雨来临之际,必须要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通畅,若是存在堵塞的情况,那么当暴雨到来时很容易造成不能及时排出雨水的情况,从而导致城市严重积水乃至造成洪涝灾害。

二、室外活动需暂停

暴雨到来之际,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室内,因此所有户外活动都应该暂停。特别是中小学校的学生尚且年幼,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若在暴雨天气回校无异于送羊入虎口,因此中小学校必须要暂时停课。

三、电路安全需检查

在暴雨的情况下,一旦在电路方面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那么便极其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必须要在暴雨袭来之时检查好电路情况,当发生积水情况时还应该将电源总开关关闭,以避免因电路问题而造成的破坏。

四、地势低洼应转移

一旦暴雨降水量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力度,该城市势必会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在此时住在地势低洼处的民众就会遭殃。因此住在地势低洼处的民众应该时刻关注暴雨的形势,时刻做好转移的准备,不要等到积水严重时才想着要转移。

暴雨虽然可怕,但是只要在暴雨来临之前做好防御措施,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暴雨所带来的损失,所谓人定胜天!

3、一下大雨就内涝,中国的排水系统到底有多差?

城市防洪体系薄弱,导致城区在强降水中内涝严重,已经成为当前很多城市的普遍软肋。面对可能降临的大洪水乃至特大洪水挑战,相关城市的生产生活将遭受内涝的严重困扰。
当然,曾经遭遇“看海”困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有不同看法。相关负责人在回应质疑中往往表示,城市防洪、排水的设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城市遭遇内涝是因为极端天气的意外侵袭。


 而规划、建设界的很多专业人士则认为,大小城市频频出现“看海”的奇景,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市政管理中“重建设轻维护”。


 把极端天气作为检验城市排水工程的一般标准,确实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对城市排水而言,所谓极端天气,是指偶发的高强度降水天气。以应对确实罕见的极端天气为目标,需要大幅度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一则导致建设成本相应大幅度抬升,二则导致日常使用效率的下降和不必要的浪费。

城市频频陷入汪洋,究竟是排水系统水准太低,还是极端天气的祸端?向社会公布有关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明白账,是最好的答复方式。城市现有排水的标准是怎样的?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排涝能力的上限是多少?应对突破排涝承受能力的极端天气,排水系统建设标准需要提高多少、成本要增加多少?把这些关键数据列出来,公众自然会弄清楚暴雨淹城的成因,应该归咎于极端天气还是薄弱的城市建设。

 暴雨来袭,洪水将至。相关城市即使没法在短时期内做到万无一失,也要通过系统地调研和梳理,计算好城市排洪承受能力与可能降临的大洪水之间的差距,一边做好“补缺补短补软”防洪排涝的应急举措,一边对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的积水区域和时段予以预警,以此保证市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安全。

4、北方城市中可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雨水等自然水源的应用

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
南方的汛期还在持续,北方的雨季已经到来。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为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
如果单单只是预防城市内涝,这主要考验的是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和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河网的调节能力。这几年,我国多数城市已经针对排水系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但从今年南方城市接受暴雨实战考验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此前预期的排水防涝目标。
如今,排水防涝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但考虑到要具体落实2020年20%的旧城区达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030年有80%的建成区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挑战就分外巨大。不单单是发达国家做到这点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更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大。按照现有目标,必然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考验严峻。
撇开执行的难度,目前制定的海绵城市方针是更加科学的目标,瞄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总归有价值。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整体降雨量并不少,只是每年超过八成的降雨集中在夏天,而其中还有八成的降雨集中在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很容易形成内涝。此外,北京还因为地下水超采带来了地面下沉的问题。
对此,北京已经进行的一些有益试验依然值得进一步发展。以石景山游乐园为例,其屋顶积水系统总容积约为85立方米。这样的尝试颇好,但在容量上还是太保守了。北京的年均降雨量按600毫米计算,夏季降雨大约能达到500毫米,也就意味着大约二十平米的区域理论上可以收集一个立方的雨水。为此,北京市区的屋顶积水系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别让雨水白白流走。
在渗水方面,北京绝大多数的步道路面使用了透水砖。但是,透水砖的路面透水性能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铺在砖下的混凝土。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为此,不仅需要新建设的项目中更多地采用透水混凝土,还要针对城区的既有路基进行大规模的改建。
从防止城市内涝到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更高的城市管理要求,同时也提高了监管的门槛。城市内涝如果治理得不好,暴雨之后就可以及时暴露出来,而海绵城市的效果,难以直观感受,需要依靠对建设工程的全面把控。

5、市政的雨水和污水是同一个管网吗?下暴雨的时候,雨水管网中的水都流到那了?雨水管道挖的有多深?假如流

1、现在都是雨污分流,已经不再设计成同一管网了。
2、新建工程雨水管的水都是接至原有市政排水管网,而市政排水则排入城市河道。
3、雨水管道的深度要看工程的设计要求。
4、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有设计坡度,其大部分比河道水面高,这个有详细规划的,不是用泵抽。

6、南方的暴雨洪灾是因为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好吗?

这肯定是原因之一。

中国排水系统最好的城市是青岛老城区,还是当年德国人给造的。

7、7省市有大到暴雨对各地区有什么影响?

?

8、在北方城市中可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雨水等自然水源的应用

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
南方的汛期还在持续,北方的雨季已经到来。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为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
如果单单只是预防城市内涝,这主要考验的是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和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河网的调节能力。这几年,我国多数城市已经针对排水系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但从今年南方城市接受暴雨实战考验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此前预期的排水防涝目标。
如今,排水防涝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但考虑到要具体落实2020年20%的旧城区达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030年有80%的建成区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挑战就分外巨大。不单单是发达国家做到这点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更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大。按照现有目标,必然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考验严峻。
撇开执行的难度,目前制定的海绵城市方针是更加科学的目标,瞄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总归有价值。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整体降雨量并不少,只是每年超过八成的降雨集中在夏天,而其中还有八成的降雨集中在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很容易形成内涝。此外,北京还因为地下水超采带来了地面下沉的问题。
对此,北京已经进行的一些有益试验依然值得进一步发展。以石景山游乐园为例,其屋顶积水系统总容积约为85立方米。这样的尝试颇好,但在容量上还是太保守了。北京的年均降雨量按600毫米计算,夏季降雨大约能达到500毫米,也就意味着大约二十平米的区域理论上可以收集一个立方的雨水。为此,北京市区的屋顶积水系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别让雨水白白流走。
在渗水方面,北京绝大多数的步道路面使用了透水砖。但是,透水砖的路面透水性能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铺在砖下的混凝土。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为此,不仅需要新建设的项目中更多地采用透水混凝土,还要针对城区的既有路基进行大规模的改建。
从防止城市内涝到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更高的城市管理要求,同时也提高了监管的门槛。城市内涝如果治理得不好,暴雨之后就可以及时暴露出来,而海绵城市的效果,难以直观感受,需要依靠对建设工程的全面把控。

9、下暴雨造成城市内涝,什么部门负责排水

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应该是住建部门,但是好像有的地方把这一职责划转到了水务局。
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全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称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10、2019国考时政热点:雨季又来,城市如何不“看海”

7月15、16日,北京发布暴雨预警,华北地区不少城市都遭遇了暴雨袭击。电视上、网络中、朋友圈里,到处都开启了“看海模式”——地铁逼停,公交车进水变船,桥洞“吞”车,多城区积水成“海”。内涝成为一些城市挥之不去的“心病”。我们在向那些坚守在防汛抢险一线的人们致敬时,更要反思关于城市“看海”的诸多问题。
暴雨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如今只要听天气预报有大雨预警,市民多不敢贸然出门。公众的担忧,源于那些特大暴雨制造的灾难记忆,也源于对城市排水设施和政府应对抗灾能力的不信任。光鲜亮丽的地上世界,往往经不起一场大雨的检验,在狼狈不堪中现出“原形”,招致民意的普遍不满和诟病,一次又一次透支着人们对管理者的信任。“逢雨必涝,遇涝则瘫”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些城市一道难以摆脱的“魔咒”。
每次发生“看海”景观后,都会有人问责,也有媒体尖锐的质问相关部门为何“年年会看海?”公众愤怒,领导尴尬。尽管我们已然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管一些城市也已经积极探索城市治水新模式,并频繁整治水患,但暴雨来临,效果依旧不明显。反复内涝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对排涝考虑不周,下水管道建设滞后带来的历史欠账太多。同时也突出反映出水务、规划、城建等部门解决前述历史欠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存在偏差。
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地下排水不畅、地铁防涝措施不足、地下管廊建设迟滞,既折射出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更呼唤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需要尽快补上。而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不仅仅是改造和拓展一下排水系统那么简单,它需要理顺现有分散、混乱的相关管理体系,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事先的统筹规划,需要综合治水等等。
同时,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也考验着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在暴雨中,如何确保公共交通不瘫痪、道路交通基本顺畅、保障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好预案,精心安排。同时及时把雨情、出行隐患路段、正确避险措施等信息有效传播出去,防止传谣信谣,也能给人们吃颗“定心丸”。
让城市不再“看海”, 不仅事关一时一地的民众与社会少受伤害,更事关对“赊欠式”发展思路的警醒和反思,事关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情怀。期待更多的城市在下一个雨季来临前,主动作为,未雨绸缪,让城市不再“看海”。

与暴雨考验着一个城市排水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