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滑坡形成主要特征

滑坡形成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02 04:01:35

1、滑坡特征

可采用如下要素来描述滑坡特征(图1.1)。

(1)滑坡圈椅(冠):指滑坡后缘壁(2)最高处附近停留于原位未发生变位的岩土体,一般呈圈椅状。

(2)后缘壁(主断壁或滑坡壁):指滑坡后部边缘未受扰动岩土体前缘的一个陡面,由于滑坡体整体向下滑动脱离外围未受扰动岩土体而形成。后壁出露高度从数厘米至上百米不等,在形态上大都呈陡壁状,坡度大多在50°~80°之间。

(3)洼地(拉陷槽):指由于滑坡体(13)向下和向前发生位移后,在滑坡体与滑坡后缘壁之间被拉开或有次一级的块体沉陷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大型或巨型滑坡洼地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有时由于两侧出口封闭地表水汇积后,在滑坡洼地形成沼泽地,甚至积水成湖(被称为滑坡湖)。

(4)后缘平台:滑坡体向前向下滑动后,坡体后缘表面坡度变缓而呈台地状,称为后缘平台。

图1.1 滑坡要素示意图

(5)滑坡台坎(次断壁):滑坡体在滑动时常被解体为几段,每段滑块的前缘都有可能因差异滑动而形成具有一定高差的台坎,称之为滑坡台坎。

(6)主滑区:指位于滑坡后缘壁(2)与剪出口(11)之间的滑坡区域。

(7)堆积区:指位于剪出口(11)与滑坡前缘(8)之间的滑坡区域。

(8)前缘:指位于滑坡最前端的那部分滑体与外围未扰动岩土体之间的界线。

(9)滑舌:指位于滑坡最前端的那部分滑体,往往凸出呈“舌”状。

(10)滑动面与滑坡床(滑床):滑动面指原地面(20)以下构成(或曾经构成)滑坡体下部边界的面。有的滑动面平整、光滑,被称为滑动镜面或滑坡镜面。有时滑面上还显示出相对滑动的擦痕和擦沟,根据擦痕或擦沟的方向可以判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在滑坡变形的初期,滑坡通常还未形成滑动面。随着滑坡的变形,在滑动面附近由于最大剪应力集中而发生剪切变形的带称为滑动变形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指滑动面以下未受扰动的岩土体。

(11)剪出口:滑动面(10)前端与原地面(20)的交线称为滑动面剪出口,有时被覆盖。

(12)滑覆面:指滑坡体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而停积的原始地面。它对滑坡体的运动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

(13)滑坡体(主滑体+堆积体):指由于滑坡运动而从斜坡上原来位置变了位的全部岩土体,包括主滑体(17)和堆积体(18)。

(14)滑移带: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下的区域。

(15)滑覆带: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上和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的区域。

(16)后缘反倾平台:指由于滑动变形,有时后缘平台(4)甚至会呈现反倾坡内的状态。

(17)主滑体:指滑坡体位于后缘壁与剪出口之间,且原地面(20)以下的部分。

(18)堆积体:指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上,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的部分。

(19)侧缘壁(侧翼):滑动面两侧未产生明显变位的岩(土)体,如使用“左”“右”,则是立于滑坡后缘(冠部)面向滑坡而言。

(20)原地面:指滑坡发生之前的斜坡地面。

(21)后缘拉裂缝(弧形裂缝):在滑坡变形初期或前期,由于滑体的滑动(或蠕动)变形导致滑坡中后部岩土体被拉裂而形成的裂缝,有时表现为下错台坎。当分散的裂缝逐渐贯通后往往呈弧形且多级分布。古(老)滑坡在复活之前,由于原裂缝已被掩盖,有时可见拉陷槽或洼地。

(22)侧翼剪张裂缝(雁列式):当滑坡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滑动变形,滑坡两侧边界附近岩土体受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裂缝,往往呈雁列式断续向坡前延伸,继续发展会逐渐贯通。

(23)前缘隆胀裂缝(横向和纵向):当滑坡变形发展到中后期时,由于后缘滑体的挤压作用,滑坡前缘岩土体滑移受阻在剪出口附近产生隆胀变形而形成的横向或纵向的裂缝,纵向裂缝往往呈放射状。如果滑坡前缘临空条件较好,可能不会出现这类裂缝,但往往可见与地面平行的剪切错动变形(或称之为剪出口)。

2、地震滑坡形成特征分析

汶川地震滑坡的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上部滑体被地震力抛掷后与下部滑床边缘发生“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其中,以下列五种类型滑坡、崩塌最为典型。

一、阶型滑坡

高位岩体被缓倾和陡立两组不连续面切割,在垂向和水平加速度作用下,被抛掷,并与台缘发生撞击,下伏基岩形成明显的向外缓倾的阶型台面。

在基岩平台上部堆积有上部滑体与基岩撞击后残留的松散堆积体,基岩表层和浅部被铲刮,形成次级滑动,下部形成滑坡-碎屑流堆积。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的滑坡位于中央断裂带2km范围内,滑床具有典型的台阶型(照片5-1),台阶纵长约50m,横宽可达100m,向坡外缓倾。滑坡母岩为早寒武纪地层,主要由板岩构成,层状结构明显,易于形成缓倾平台。在台缘撞击后形成碎屑流,冲入江中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同时,碎屑流继续爬升到对岸约30m,形成气浪溅泥堆积,中断公路。

照片5-1 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阶型滑坡Photo 5-1 The Niufeicun staircase-shaped landslide,Pingwu county

二、凸型滑坡

在垂向主导和水平地震加速度作用下,高位岩体被抛掷后与下伏基岩强烈撞击,散体后再次铲刮下部基岩表层,形成高速碎屑流或长程滑坡。新形成的滑床中部明显凸起。

都江堰龙池滑坡位于主中央断裂带范围内,滑床中部具有显著突起,突起面积占滑床总面积的60%以上,与传统的重力滑坡形成显著区别(照片5-2)。滑坡的母岩为震旦系花岗岩,在长期的内外动力作用下,岩体表层较为破碎,但是,风化差异大,深部难以形成统一的滑带。上部滑体与基岩撞击后,形成瀑布状碎屑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产生高速气浪冲毁数间房屋,并将一在山脚院坝的村民吹到了马路对面的一层房顶上。

三、勺型崩滑

追索原有潜在的滑床形成,滑床类似圈椅型,但崩滑坡体未形成典型的整体圆弧滑动。此种类型的崩滑体大多处于位置较高的陡倾斜坡上,母岩较为破碎,或为原有的老滑坡、崩塌体。因此,崩滑体高位剪出或崩落后形成长程高速碎屑流或崩塌。

照片5-2 都江堰龙池沙子坡凸型滑坡Photo 5-2 The Shazipo convex-shaped landslide,Dujiangyan city

在地震发生前,都江堰百花大桥崩滑体已形成崩塌。地震发生期间,崩滑体追踪原有的弱面形成。崩滑体宽约100m,高差约200m,形成长约300m的碎屑流(照片5-3)。

北川新中滑坡为古滑坡和危岩体的复合。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909队的调查资料,该区为乱石窖滑坡区。滑坡母岩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厚层灰岩构成,滑坡长650m,宽200m,平均厚度20m,最厚达40m,前后缘高差达300m,体积约240×104m3。滑坡具有崩塌特征,以块(巨)石为主,巨石单体体积可达1000m3,产生巨大冲击力,导致北川中学新区三层高的一排教学楼和邻近的建筑物被毁覆,近500人死亡(照片5-4)。在滑坡堆积体前缘,沿原主街道地面出现鼓胀,估计与地震构造形成的逆冲破裂和地面波动相关(图5-1)。

照片5-3 都江堰白花大桥勺型崩滑-碎屑流Photo 5-3 The concave rockfall-flow,Dujiangyan city

图5-1 北川县城新中滑坡剖面图Fig.5-1 Section map of the Xinzhong landslide on the Beichuan town

照片5-4 北川县城新中滑坡前后对比照片Photo 5-4 Comparison of the Xinzhong landslide before/after earthquake

四、座落型(振胀型)滑坡

在垂向和水平地震加速度作用下,滑坡从高位整体下座,后缘壁陡倾,呈现高速近程滑动特征,水平滑动距离不大,通常小于垂向错动距离,滑带不明显,剪出口位置低,冲击力小。滑坡具有振动膨胀解体的特征,堆积体超覆于前缘平缓地面(照片5-5)。

照片5-5 太洪村南滑坡后缘基岩被强烈振动呈方块状岩体Photo 5-5 Rockmass is cut into blocks e to strong vibration of earthquake

北川陈家坝滑坡纵长500m,横宽300m,厚度100m,体积约1500×104m3。滑坡从坡顶高位下座约100m,水平滑移约300m。由于滑坡具有整体膨胀振落的特征,向三面扩展。与北川县城城西滑坡相比,该滑坡势能相对较小,没有气垫效应,因此,对陈家坝镇未造成灭顶之灾(照片5-6)。

北川擂鼓镇南滑坡,纵长500m,横宽400m,厚度100m,体积约2000×104m3。滑坡从坡顶高位下座约100m,水平滑移约100m。由于滑坡具有整体膨胀振落的特征,向三面扩展。与北川县城城西滑坡相比,该滑坡势能相对较小,没有气垫效应,因此,对擂鼓镇未造成灭顶之灾(照片5-7)。

照片5-6 北川陈家坝座落型(振胀型)滑坡Photo 5-6 The Chenjiaba vibration-expanding landslide,Beichuan county

照片5-7 北川擂鼓镇座落型(振胀型)滑坡Photo 5-7 The Leiguzhen vibration-expanding landslide,Beichuan county

五、巨大滚石

部分监测数据表明,汶川地震产生的强震动持时可达20s,陡坡山顶的地面加速度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在山顶处的岩体放大的地震加速度估计可达2.0g,在北川、汶川、都江堰等触发了大量的巨大滚石,单体滚石体积可达1000m3,造成了公路沿线车辆损毁和难以防范的地质灾害(照片5-8)。

照片5-8a:北川县城巨大滚石灾害。形成多处巨大滚石带,从景家山100~200m高处顺坡冲入县城南城市主路,阻断了通往绵阳的公路,摧毁数十辆汽车、摩托车,毁坏了十多间房屋,造成数十人死亡。最大巨石体积可达1000m3,为古生代巨厚层灰岩。

照片5-8b:汶川映秀巨大滚石灾害。从斜坡上冲入居民区,导致多栋房屋被毁。体积可达200m3,为三叠系砂岩。

照片5-8c:都江堰龙池旅游区公路沿线巨大滚石灾害。从山顶200多米高处飞滚而下,摧毁多间房屋,阻挡道路。体积可达700m3,为震旦系花岗岩。

照片5-8d: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巨大滚石灾害。伴随崩塌、滑坡和碎屑流,沿线形成独立或带状飞石不断,造成灾害难以估计,对车辆、道路和民居带来灭顶之灾。

照片5-8e:安县安昌镇街道店铺巨大飞石灾害。体积约5m3层状块石从对面山坡抛掷而来,飞行水平距离约30m,高差50m。所幸未对民居带来灾难。

照片5-8f:北川擂鼓镇公路巨大飞石灾害。体积约20m3层状块石从对面山坡抛掷而来,飞行水平距离约20m,高差40m。所幸未对过往车辆带来灾难。

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

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

照片5-8 地震灾区巨大滚石灾害Photo 5-8 Huge rolling rockmass in the earthquake zone

3、滑坡的识别特征

滑坡的识别要注意观察滑坡体、滑面、滑床上的微地貌、裂缝发育特征及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等标志。

图4-9 新滑坡识别特征———滑坡壁、滑坡阶地

1.微地貌及裂缝特征

新形成或正在活动的滑坡,滑坡形态要素清晰,后缘有滑坡壁,滑坡体上有滑坡阶地,阶面反倾,易积水形成滑坡湖(图49)。滑坡裂缝明显可见。两侧冲沟和前缘剪出口可以看到滑带、擦痕、镜面、碾细的滑带土、侧向剪裂隙、滑坡舌岩层的反翘现象和挤压裂隙。

2.特殊地形

对于不活动滑坡,滑坡要素已不清晰,但有一些特殊地形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滑坡。

1)圈椅状洼地:陡山坡间的洼地成圈椅状,上部常有第四系土层覆盖,有时厚达数十米,地表大部已辟为耕地,有时还有村庄。如太焦线的牛晶坪滑坡,南通亳县的冷泉滑坡,铁路施工前均为古滑坡;又如陇海线的华山滑坡,位于旧华阴县的华山北麓,十多里外就可看到圈椅状的滑坡壁。

2)“双沟同源”与“凹岸凸出”:斜坡上有圈椅状的陡坎或陡壁,陡壁的前方滑坡体两侧常形成冲沟,两沟的源头几乎连接在一起,但到下游却离得很远,呈“双沟同源”现象(图4-10,图4-11)。“凹岸凸出”是在河流的凹岸地段,突然出现一段凸出的河岸,使河道骤然变窄(图4-11,图4-12),河水绕行,两侧有冲沟,后缘有张裂。如南通亳县的冷泉滑坡,双沟同源和反向河湾的地貌特征均很明显。据勘探,该滑坡曾向汾河移动130余米,所以出现典型的“凹岸凸出”现象。

图4-10 “双沟同源”、“凹岸凸出”示意图(据李娜,2005)

图4-11 不活动滑坡的识别特征———“双沟同源”

图4-12 不活动滑坡的识别特征———“凹岸凸出”

3)串珠状黄土陷穴:北方的一些古滑坡,地表常为黄土覆盖,当古滑坡发生间歇性蠕动时,沿蠕动的周界又发育成冲沟,并在冲沟中或滑体上发育许多黄土陷穴,分布于沟中的陷穴,从上到下构成串珠状。有时分布于滑体上的黄土陷穴成椭圆形,长轴平行排列成雁行式。

3.岩层产状异常

斜坡地带岩层连续性被破坏,产状出现异常变化,滑坡体与滑坡床岩层产状不连续(图4-13)。

图4-13 不活动滑坡的识别特征———岩层连续性被破坏

4.水文地质特征

滑坡前缘常可见泉点,称滑坡泉,有时多个泉点呈线状分布。

5.植物特征

1)醉汉林:近期产生滑动的滑坡,滑坡体上树木亦随之产生歪斜(向后或向前),有的甚至倒下,这类歪斜倾倒的树木称醉汉林(图414)。有时由于植物根部被破坏而造成枯萎。

2)“马刀树”:当滑坡暂时停止滑动后,滑坡时“醉汉林”树木又逐渐向上生长,而成为下部歪斜上部垂直生长的马刀树。马刀树的分布是山坡暂趋稳定古老滑坡存在的特征。

对中小型滑坡,根据以上微地貌特征,便可圈定滑坡周界。但对一些变形较缓慢的蠕动性滑坡,当上述特征不明显时,需通过位移观测才能确定。

图4-14 新滑坡识别特征———“醉汉林”

6.建筑物特征

滑坡体上的建筑物由于滑动可造成建筑物变形、斜歪、位移直至倒塌。如太焦线寨底滑坡,铁路施工期间,由于滑坡变形加剧,位于滑体上的寨底村墙体开裂,门窗歪斜;南段丹牛岭滑坡,山体变形时,将铁路向右推出数米;又如宝天线的葡萄园滑坡,由于山体长期缓慢地滑动,使桥台位移、侧沟下陷等等,皆为山坡滑动形成的微地貌。

要注意其与采空区塌陷或黄土湿陷等地下变形所引起的地表建筑物变形相区别。

4、泥石流 坍塌 滑坡的主要特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http://bk.baidu.com/view/7135.htm

坍塌
建筑物、构造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
http://bk.baidu.com/view/355229.htm
滑坡
1.滑坡(landslide)的定义与组成要素
定义: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http://bk.baidu.com/view/144443.htm

5、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有斜坡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除此以外,还有岩石风化、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作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岩土体结构等;外在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作用、岩石风化、地震以及人为因素等。

(一)产生滑坡的内在因素

1.岩土体的岩性结构

斜坡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斜坡抗滑的基本要素。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黄土、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是滑坡的易发生物质基础。岩土力学强度较弱与较坚硬岩层互层结构的碎屑岩组亦利于滑坡的形成。

研究表明,我国滑坡分布与岩性有密切关系,在易滑地层分布区域,往往滑坡成群出现,而在非易滑地层出露地区则斜坡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斜坡稳定性研究中,应首先确定研究区是否有易滑地层分布和出露。

我国黏土类土和黄土类土分布广泛,由这类土组成的斜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裂隙发育的黄土和胀缩土组成的斜坡,当边坡很平缓时仍能破坏。黄土斜坡稳定性决定于黄土的密实程度和结构特征。

岩土体中的各种结构面,包括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平行和垂直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都是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这些结构面的种类、软弱性、展布范围、密集程度,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

一般来说,结构面张开性较好或者破裂面和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较两侧岩土低,它们在空间的组合常成为斜坡变形破坏的滑动面。结构面延伸越长,贯穿性越好,其危害越大。在各种结构面中,延伸范围较大的是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等。另外,结构面越密集,岩土体越破碎,越有利于斜坡滑移面的形成。

根据结构面产状与斜坡方向的关系,可以将斜坡分为平叠坡、顺向坡、逆向坡、斜交坡和横交坡,每种坡形的稳定性程度都不一样。

(1)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呈水平状,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斜坡面的倾向平行或比较接近的斜坡。当结构面倾角小于坡角时,斜坡稳定性最差,极易发生顺层滑坡。自然界这种滑坡最为常见。

(3)逆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斜坡面的倾向相反,即结构面倾向坡内。这种斜坡一般是稳定的,有时有崩塌现象,但滑坡的可能性较小。

(4)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倾向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就越差。

(5)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近于垂直。这类斜坡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2.坡形

相对高差较大,斜坡坡角大于10°的土质斜坡和坡角大于45°的岩质斜坡,以及下陡中缓上陡的坡形是滑坡易发的坡形条件。其中斜坡越高,坡内的应力值越大,发生崩塌和滑坡的可能性就越大。坡角越大,坡脚的应力集中现象越突出,最大剪应力随之增高(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差值增高),斜坡将越易失稳。计算表明,当坡底宽<0.8H(坡高)时,沟谷两侧斜坡挤压,水平应力增大,使坡角最大剪应力增高。若坡低宽>0.8H时,不会对斜坡的失稳产生影响。

(二)激发斜坡失稳的外部因素

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每到雨季,滑坡频繁发生,很多滑坡都是发生在地下水活跃的斜坡地带和水库岸带。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岩土的软化、泥化作用、水的冲刷作用、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变化的影响等。

土坡或岩质边坡中的泥质岩层,在雨水渗入或地下水位升高而受到浸湿时就会软化,抗剪强度降低。页岩、凝灰岩、黏土岩等亲水性很强,水对其软化作用也很显著。

水的冲刷作用使河岸变高、变陡;水流冲刷坡脚,切断滑动面下段都可使斜坡的抗滑阻力减小。

由于雨水渗入、河水位上涨或水库蓄水等种种原因,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潜在滑体内动水压力升高。或者地下水由斜坡岩土体中排出时,水力梯度增大,均可以对斜坡稳定不利。此外,水库放水期间,库水位迅速下降,使得斜坡岩土中的水不能及时排出,常导致库岸的滑动。

2.地震的影响

地震也是造成斜坡破坏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许多大型滑坡的发生与地震密切相关。例如,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诱发了至少2万处的滑坡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从震源开始分布于地壳中的弹性振动,向周围介质传递时具有一定的加速度,因此便产生地震力,其数值等于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乘积。同时,地表物体和建筑物内部将产生一种与地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惯性力,因此地震总会在斜坡内引起一种附加应力,这种附加应力存在的时间如同引起它的地震振动的延续时间一样,也是很短的,但足以导致整个斜坡体的失稳。此外,地震还会使饱水的砂质斜坡因振动液化而移动,使抗滑力减小。

3.人为活动的影响

人为活动如采矿、修筑房屋、建设公路铁路等开挖地堑、掏挖坡脚都可能引起斜坡体失稳而形成滑坡。由于建筑、填方、筑堤等在斜坡上增加荷载可使斜坡难以支撑过大的重量而失去平衡。边坡削方挖土,则会使坡脚下部失去支撑,导致滑坡发生。

地下采空区的沉陷,会造成山坡倾斜坡角增大和地面不均匀变形,激发滑坡发生。

此外,水库蓄水、防水以及爆破、重型运输等引发的动力震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利降水的渗入,均可能成为斜坡失稳滑坡的诱发因素。

6、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滑坡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7、滑坡有什么特点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前兆特征: ( 1 )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 2 ) 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错,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滑现象; ( 3 )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晌.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 4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并(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 5 )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斜歪等现象; ( 6 )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立位移量 .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8、滑坡的形态

(一)滑坡的形态因素滑坡常常以其独有的地表形态与一般坡地地貌形态相区别,不同的滑坡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了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显示地质条件的差异。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会在外貌上留下许多现象或特征,具有许多形态要素(图3-2)。

1.滑坡体

斜坡上整体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叫滑坡体,简称滑体。由于滑坡是岩土体整体性的滑移,所以滑坡体内部可大体保持原先的地层层序特征和结构特征,但因经过变形阶段,又会形成新的裂缝和明显的松动现象。

2.滑坡床

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体或岩体叫滑坡床,简称滑床。在滑坡形成时,其基本未发生变形,而保持原先的结构,只是在其前缘因受到滑坡体挤压而产生一些挤压裂隙。

图3-2 坡形态要素示意图

3.滑动面

滑坡体移动时,滑坡体与滑床之间形成一个分界面并沿其下滑,此面叫滑动面,简称滑面。由于滑动时的错动碾压,滑动面一般较光滑,有时可见到擦痕。滑动面上下的土石因滑动揉皱,破坏较剧烈,形成一个碾压破坏带,此带称滑动带,带上可发生片理和糜棱化的现象,其厚度可达数十厘米甚至达数米。

滑动面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前后坡度基本一致的平面状,有后陡中缓前部反翘的勺状,还有近于半圆柱面状的滑动面。它在断面上分别表现为直线状、折线状和圆弧状。

4.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的范围。滑坡周界的形状一般呈椭圆形或纵长形(即上下方向长度远大于左右方向长度),但不同土石和不同深浅的滑坡又有些差异,如浅层的黄土滑坡和黏土滑坡,则多呈等长形和横长形(即左右方向长度大于上下方向长度)。

5.滑坡后壁

滑坡后缘的陡壁,又称主滑壁,实际上是滑动面的露出部分,平面上多成圈椅状。滑壁的形态、坡度、高度,以及延伸特点主要取决于滑坡类型,同时也与滑坡规模有一定关系。其高度一般数米至几十米,有的可达百米,如甘肃东乡县洒勒山滑坡的滑壁高220~240m;滑坡壁坡度多为35°~80°,而顺层滑坡的滑壁坡度有时可缓至30°以下,主要与滑动所依附的岩层层面倾角大小有关。

6.滑坡侧壁

滑坡侧壁是滑坡体滑动时两侧露出的滑床部分。侧壁的坡度一般较主滑壁为缓,在平面上向两侧延伸时呈喇叭状展开。岩质滑坡的滑坡侧壁一般受裂隙面控制,可以作直线状延伸,而且左右侧壁彼此平行。

滑坡侧壁上常可见到滑体移动时留下的擦痕,其倾角(滑动擦痕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表示在相应横断面上滑动面的坡度。

7.滑坡台阶

某些滑坡,整个滑坡体由坡上到坡下可分成几段,每段因滑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了台阶一样的地形外貌,这就是滑坡台阶。常出现数个台阶和数个陡坎。

滑坡台阶也可分别叫平台及陡坎,即为滑坡滑落后形成的宽大平缓的台地。平台前缘陡坡称为滑坡台坎。平台的大小与完整程度反映了滑体厚度的大小。简单滑坡只有一个平台(甚至无明显平台),复杂滑坡可有几个平台。

8.滑坡舌

滑坡体在移动过程中,当前部具有开阔的临空空间(如河道、堑道或其他开阔场地)时,其土体向这些空间扩散,并覆盖在前部地面,平面上一般呈现为舌状,故称滑坡舌,亦称滑坡前缘。

9.滑坡洼地和滑坡湖

滑坡体与滑坡后壁间的低洼地形称为滑坡洼地。当其有地下水补给或接受降雨而积水成潭时,又称为滑坡湖。

滑坡洼地的底面代表了滑动面的位置,洼地底部与滑坡平台顶面之间的垂直高差即为洼地深度,其深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也有接近甚至超过百米的。由于滑坡壁的不断坍塌,土石堆积物逐渐充填于洼地中,致使洼地会被逐渐填平。

10.鼓丘和土垄

滑坡在向前滑动时,因滑床起伏不平而受阻碍,从而在地表形成隆起丘地,称为滑坡鼓丘;当滑床前部为反坡时,则会在滑坡体前部形成与滑动方向垂直的隆起横亘,称为土垄。所以,可以根据地表鼓丘和土垄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位置,可以推断滑床的起伏变化,也可以推断前部滑床有无反坡(抗滑)段存在。

11.滑坡裂缝

滑坡发生时,由于各部分土体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不同,因而在滑坡体四周和滑坡体上、中、下部会出现许多性质不同的裂缝,统称为滑坡裂缝。按力学成因及性质,可将裂缝分为拉张裂缝、挤压裂缝、扭剪裂缝、压张裂缝、张扭裂缝等。各种裂缝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

(1)拉张裂缝

当主滑部分缓慢移动时,滑坡体的后部因受到拉力作用而出现张开裂缝,长度为十数米至数百米,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的裂缝,称为拉张裂缝。拉张裂缝在平面上多呈上弯之弧形或近直线形。

拉张裂缝既可以在滑坡体内出现,也可以出现在滑坡壁以外的坡体中。

(2)挤压裂缝

滑坡体向前移动时,其前缘部分滑体将对前部稳定岩(土)体造成挤压,并形成裂缝,称挤压裂缝。当它产生在土体中时一般很少张开,甚至无裸露。当产生在岩石或人工建筑构件上时明显张开,有时裂缝宽度可达数厘米至十余厘米。挤压裂缝在平面上往往呈现为向前(外)弧形凸出。

(3)扭剪裂缝

滑动体与两侧稳定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呈雁状排列的裂缝带,叫剪切裂缝。有时在剪切裂缝中还存在有一条或几条与滑坡侧界一致的(或平行侧界的)裂缝,称主扭剪裂缝。

(4)压张裂缝

滑体表面隆起部分(鼓丘、土垄)常可见到因滑体局部或整体被阻受挤压而造成的裂缝,当滑坡体停止运动后,受压状态即改变为受张状态,故形成先压后张的压张裂缝,也称鼓胀裂缝。

(5)张扭裂缝

这是滑坡体前部土体在向空间扩散时出现的与局部移动方向一致的裂缝。它一般呈张开状,且裂缝两侧表现有相对位移,按力学成因,属兼具张性的扭裂缝,故称张扭裂缝。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故又称放射状裂缝,或称扇张形裂缝。它们一般出现在滑坡舌部和滑坡前缘陡坡地段。

滑坡的形态特征是判断斜坡是否受过滑动的重要指标,也是滑坡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上述形态一般在发育完全的新滑坡才具备。当站在滑坡对岸高处观察时,可见到整个较顺直的山坡出现圈椅状的陡坎或陡壁,其下为沟槽或封闭洼地,再向下则地形突起,表现为上凹下凸的陡形,还可见到台阶状平地。更低的部位则为凹凸起伏的舌形坡地,其前端逼近河岸将河水向对岸推移,两侧则有沟谷发育,并有双沟围绕的趋势,而且这个部分的树木与周围不同,树木歪斜呈醉汉状或弯曲呈马刀状。坡面有翻滚痕迹,并有裂隙,说明该斜坡曾经滑动受到破坏。

与滑坡形成主要特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