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中龙会感受哪些痛
佛教中描述龙有四苦:一、金翅鸟食苦,二、行欲时现本身苦,三、鳞甲细虫苦,四、热沙炙身苦。
2、佛教的菩萨有哪些? 具体名字是什么?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
1.地藏王菩萨——象征愿力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地藏王菩萨道场在九华山,坐骑是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谛听。
2.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普贤菩萨道场在峨嵋山,坐骑是六牙白象——灵牙仙。
3.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台山,坐骑是是青狮——虬首仙。
4.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观世音菩萨道场在普陀山,坐骑的是金毛犼——金光仙,又名“朝天吼”。
(2)海啸佛经扩展资料: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故称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3、佛经说有诸横死,哪怎么知道身边的人和自己有没有短命横死?请大师高人指点!
所谓‘’横死‘’,也叫“意外死亡”,比如车祸、地震、海啸、龙卷风、台风以及空难……等等,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避开这些意外死亡呢?唯有深信佛法,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常诵读《地藏经》,常买生放生并且尽量做到不吃一切众生肉,另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果真如此做了,一切横死定将彻底与你无缘!阿弥陀佛。
4、从佛法的角度去看5.12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缘起吗?
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 -----理净法师
首先要说的是“地震”的形成,从自然科学而言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而从佛法上言地震是一种缘起法。
既然是缘起法就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种地质现象,而应当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聚合形成的缘起缘灭的生灭法。
佛教主张一切法都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那地震也是由内因和外缘和合而成。
所谓“外缘”就是指科学意义上的地质变化现象,而“内因”是指众生(人类)的业力(过去世的种种行为)所感,由此外缘和内因聚合时此法(地震现象)就形成。
因为,佛教讲我们的世界是由“依正”二报组成,物质世界是属于依报,众生(人类)世界是属于正报,依报的物质世界发生变化,必定是为正报的众生世界而有感变化。
也就是说地震的物质现象变化也是伴随者众生的业力有感而起,物质世界决不会无缘而起。如果是物质世界独自而起,这是不符合诸法因缘而生的因果规律。
地质现象的变化只是外缘的引导,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众生无量劫以来的共业所感而起。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众生(人类)过去世所造的杀偷淫共业所感,今生以异熟业的形式来感果报,汶川只是众生异熟受报的场所而已。
业力不分国界、种族、种类,都以业力相同聚集而成,再遇汶川地质现象变化和合而起,形成这样一种地毁人亡的毁灭性破坏,共同消除众生过去世所感的共业。
然后再说如何避免这样的灾难发生,佛教也有自己的理论论说,不能全靠地震预测来防止地震灾难的发生。
既然地震现象是由众生共业所感,遇地质现象变化而起,那就要从根本众生的共业而入手,当众生不再造业时自然就没有了共业,地质的外缘也就不能独自生起。
有人自然会说那地球的无人区也有地震,虽然说是无人区但不能说没有众生,佛教讲的众生不单指人类,包括一切有生命现象的有情众生。
佛教有训诫:“欲知世间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我们世间的地震、瘟疫、洪水、火山等天灾和世间的刀兵战争一样是众生的杀业所感。
由此可言,要避免地震等灾难的发生,不仅要教育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球境,而且还要保护动物爱惜动物的生命,这样才能形成众生(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和谐共存。
最后要说的是如何对灾后受灾人们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如果仅从人们的道德与怜悯心而言,应当为她(他)讲述将来美好的生活和全国人民共患难的一面。
但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佛法而言,应当对她(他)讲述灾难的事实,要她(他)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灾难的真实,而不是避而不谈逃避现实,应当正确引导人们认实灾难克服困难重新生活。
要让人们正确认识地震灾难需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那如何才能培养人们的良好心理素质?
就佛法而言,就是首先要人们正确认识业感因果理论和缘聚缘散的缘起理论,人们之所以恐惧不能面对现实,就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物质世界与人类世界相互缘起的业感因果理论。正因为人们不相信因果所以才冤天忧人,冤恨上天不公对好人没有好报,在心理上形成严重的不平衡心理现象,使得人们精神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
如果我们能用佛教的因果理论引导人们认识到这不仅是一场单方面的天灾,而主要的是我们过去世所造的共所感,这样人们才会正确认识到是每个人自己的业力所感,从心理上得到真正的平衡,不能冤天忧人而要积极改变自己,面对现实重新生活,以“善恶因果”的理论引导人们止恶扬善,发挥人类本有的善良美好的一面。
这也许才是我们如何面对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只有灾后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才能唤起人们灾后重建的信心。物质上的救济和同情心并不能真正给灾后的人们以重建的信念,反而容易透发人们的懒惰和依靠心理,使人们永远沉溺于灾难的困惑和痛苦中不能自拔。
5、地震海啸 书
04年末的海啸
《罗摩衍那》
Rāmāyana
印度古代史诗。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人物。后逐渐被神化。
作者和成书年代 这部史诗的作者传说是跋弥,意译蚁垤。对此学者虽有意见分歧,但统观全书,尽管写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并有,但基础部分文体大致是统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个作者对全书进行过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蚁垤生卒年代不详。按照传说,他原出身婆罗门家庭,因被遗弃,被迫以偷盗为生。后在仙人指引下修炼苦行,因长期静坐不动,反复默念“摩罗”(“罗摩”的颠倒念法),以致全身埋在蚂蚁筑窝的土堆中,由此得名蚁垤。一天,他在树林中看见一对麻鹬正在悄悄交欢,忽然一个猎人射中了公麻鹬,使它鲜血淋漓,母麻鹬声声悲鸣。蚁垤心生怜悯,脱口念出一首输洛迦。后来,大神梵天吩咐他用这种诗体编写罗摩的故事。
《罗摩衍那》最初只是口头流传,增增删删,因人因地而异。写成以后,仍无定本。大家公认在全书7篇之中,第1、7篇晚出,第2~6篇是全书较原始的部分。因此,这部包括24000颂( 现代精校本为近两万颂)的大史诗决不会成于一时,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全书7篇按顺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
情节 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插入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情节大体如下: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个王后,生有4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罗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流放。他们3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亲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辞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3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但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团圆,流放亦期满。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思想内容 对于史诗的主干故事有各种解释。印度教徒认为罗摩是神,因而把史诗看成是圣书。西方学者认为该史诗影射的是农业技术从印度北方传向南方的过程,因为悉多的原意是田地里的垄沟,象征农业技术。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十车王宫廷上出现了矛盾,庆祝罗摩灌顶为太子的喜庆场面一变而为悲叹离别的情景。解决矛盾的途径只有自我牺牲,于是罗摩等3人甘心流放。作者通过这一宫廷阴谋的描绘,宣扬了一整套君臣、父子的伦理教条。在对与猴国结盟、灭魔复国、夫妻团圆的描写中,作者歌颂了罗摩这个英雄。他的理想是家族和好,政权安定;他支持正义的战争,也考虑奴隶社会中平民的利益。另外也有人说,史诗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书中所宣扬的已是封建道德教条。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恃以为生的是农业;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肉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婆罗门,是外来的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史诗歌颂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且通过大力宣扬一夫一妻制,强调女子的贞节,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
成就 作品的艺术风格虽朴素无华、简明流畅,但已呈精雕细镂倾向。它在印度一直被奉为叙事诗的典范,古代和中古的文学创作大多从中取材。其影响早已远超出印度,特别是在亚洲广泛流传,而列入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故事早已随佛经的翻译而传入中国。1980~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从梵文翻译的8卷《罗摩衍那》全译本。
《罗摩衍那》的作者蚁垤是传说中的人物。因为这史诗都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不断加工和扩充,直至最后定型。现在标明的作者已经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其历史真实性难以考证,他们有可能是这大史诗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这大史诗形成过程中虚构的作者。
6、“世界末日”在佛教中有何解释
请参考
"其实这问题之前已解答过,但仍有为数不少来信表示恐惧不能接受。版在这里权我再一次清楚并十分肯定告诉大家,今年决定不会是世界末日,大家不需要再为这个问题担心了!请一知半解的人不要再拿马雅预言出来危言耸听,这会吓著很多人的。马雅预言比较可信的德雷斯顿抄本,记载洪水灭世,这是十分长远后的事。~常观世音师父
"师兄的母亲及邻居,突然都迟了工作回家念经,人也变得消极,原因是为了世界末日即将发生;这个动作,令到家人好不愉快,不时吵闹,更误解佛教。我之前多条微博曾说清楚了,世界不会末日,什么陨石撞地球、大海啸灭世通通不要信,更不是佛教的说法。信这些的多为妇女,容易受邪论鼓动,从新上岗行善吧! "~常观世音师父
7、佛教,日本地震和2012世界末日论?
楼主,你疯了! 鄙视你,藐视你,无视你!
8、印尼海啸是报应
把印尼男女老少全部推进焚尸炉,进行种族清洗,全球发动种族灭绝印尼血统的公民,将印尼文化和印尼语从人类文明中删除,彻底毁灭印尼文化。印尼种族是全世界最劣等的种族,应该种族灭绝
9、是不是佛教真的可以解释目前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
佛教是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很少涉及。
不过,几千年前,佛教就提出宇宙无限大、星球无限多的观点,与现代科学一致。而且佛教讲大千世界包括10亿个地球,宇宙中还有无数有人类的星球,这些观点,与当代科学家的理论相似。
还有,佛教在几千年前就说,“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现代科学也证明,一碗水中确实有几万个微生物……
从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佛教是博大精深的,确实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