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老挝的旱灾

老挝的旱灾

发布时间:2021-07-02 06:31:24

1、干旱最严重的国家?

干旱最严重的国家是索马里。
索马里根据调查显示,
这里是全世界最缺水的一个国家,
人们想要饮水都要去外地取

2、今年以来,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和地区遭受了水灾和旱灾?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1气候异常2010年长冬现象。多国过个地区暴风雪
2.澳大利亚冰雹大如橄榄球
3.1.12/2.27两起大地震
4.印度超级热浪43度以上,持续高温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
5.中国北方沙尘暴袭击港澳台漂洋过海韩日国家
6.南方旱情大面积持续发展
7.新疆暴风雪-20度20人遇难150W人受灾
8.菲律宾,冰岛等地区非常规火山爆发

9.青海玉树地震

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3日5点53分),海地发生7级强烈地震。地震中大量建筑严重受损,海地首都太子港变为一片废墟。据估计此次地震将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2月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发生里氏6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中午12时20分左右,震中位于加州北部海岸线一带,离西北部的彼得罗利亚小镇约56公里。

北京时间2月27日14:34,智利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比奥比奥省(BIO-BIO),位于智利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东北89公里,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

北京时间2月27日14:34,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康塞普西翁市(Concepcion)东北8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地震已造成人员伤亡,并在太平洋引发海啸。

3月2日日本南部冲绳岛下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下午5点21分,震中距离冲绳那霸市东部65公里,震源深度约为27公里。

3月4日8时18分,在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均有较强震感。

土耳其东部地区当地时间3月8日凌晨发生里氏6.0级地震,随后发生约20次余震。官方证实目前地震造成至少60人死伤。

印尼巴布亚省附近3月13日早上发生里氏6级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缅甸中部3月13日清晨发生里氏5.4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3月13日发生里氏5.6级地震。

日本东北地区3月13日晚发生里氏5.7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地震发生于美国太平洋时间4月4日15时40分(北京时间5日6时40分)左右,震级为里氏7.2级,震源深度为10公里。震中在下加利福尼亚州瓜达卢佩—维多利亚西南偏南方向26公里处,距美国亚利桑那州圣路易斯市西南64公里。

智利中部地区4月11日上午发生地震,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监测显示,11日6点32分,圣地亚哥西南200多公里处的比其莱姆附近发生里氏5.3级地震,震中位于比其莱姆以南43公里,震源深度32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库里科、塔尔卡、孔斯蒂图西翁等城市有较强震感。

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4月11日晚发生里氏7.1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20时40分,震中位于所罗门群岛基拉基拉西南97公里处,震源深度为52公里。

4月7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印尼苏门达腊岛北京时间7日清早6点15分左右发生规模7.7级地震。一度引发海啸警报,民众惊慌地冲向地势较高地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月14日7时49分40秒,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其后发生多次余震,已经导致约300人死亡,8千多人受伤。

3、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在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情之际,东南亚也出现严重旱情。湄公河(我国境内为澜沧

(1)A
(2)澜沧江;缅甸;老挝;国际
(3)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等(任意写出两个)
(4)印度尼西亚;因为东南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湄公河流域发生旱灾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湄公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百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干旱;

二是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势力弱,或者来得晚,退得早的年份降水少,容易发生干旱。

5、今年的特大旱灾都在哪里发生?

集中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这五个省区市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另外,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已经达到2043万人,也是主要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像云南大部和广西、贵州这些地区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并且目前仍在发展。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4月1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2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913万亩(重旱2658万亩、干枯1689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233万亩;有2462万人、180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四川4省区耕地受旱面积9324万亩、占全国的77%,作物受旱7334万亩(重旱2450万亩、干枯166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90万亩。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5省区市有1942万人、136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79%和75%。

6、东南亚发生旱灾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指什么

厄尔尼诺(El Niño)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La Niña)的意思是“小女孩”。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偏低。通常,这两种现象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现象特征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常出现旱灾,而南美沿岸国家如秘鲁、厄瓜多尔则有暴雨发生。相反,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常有水灾,而秘鲁、厄瓜多尔则出现干旱。

一般而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平均温度会升高。不过,最近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程度加重,已造成近百年来热带东太平洋平均温度最高的三年都在1990年以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厄尔尼诺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和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冷和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实际上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周期

厄尔尼诺是一种不规则重复出现的现象。一般每2~8年出现一次。据统计,从1950到1998年共发生了16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发生10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1950-2011期间的全球年平均温度异常,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中学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的异常增温现象,会使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降雨量过多。厄尔尼诺(El Niño)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还存在一种反圣婴现象,与圣婴现象恰恰相反,因此用西班牙语圣婴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ña)来命名,即拉尼娜现象,也就是今天的主角反厄尔尼诺现象。

与异常增温相反,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但是它与厄尔尼诺现象一样,也会造成全球各地的旱涝异常。

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其实是热带海洋与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当海面上的东信风增强之时,海洋表面温暖的海水便会被风刮到赤道西太平洋区,而这些原本存在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温暖海水则由其海面以下较冷的海水替代,这就会造成太平洋赤道以东的海水要比赤道以西的海水更冷。赤道东太平洋中海水由于温度低,又会导致其上空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得由赤道东太平洋吹到西太平洋的风加大,从而加剧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就这样,形成了赤道东冷,而赤道西热的现象,这就是反厄尔尼诺现象。
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冬季风势加强,这对于我国来说危害不容小觑,由于我国冬天降水较少,而西北地区的荒漠又比较多,反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大风会将西北地区的土壤扬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沙尘暴,甚至会出现黑风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危害。

7、湄公河流域发生旱灾的原因有哪些

湄公河流域发生旱灾的原因:一是湄公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干旱;二是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势力弱,或者来得晚,退得早的年份降水少,容易发生干旱。

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5-9月底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中旬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强度很大、历时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的雷雨在整个雨季都很频繁;历时较长,范围很大的降雨在9月份最频繁,能引起严重的洪水泛滥,但其影响大多只局限于三角洲地区和流域西部,偶尔穿越大陆使更大范围遭受长时间大雨袭击。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湄公河流域正常年降雨量从泰国东北部的1000毫米以下递增到老挝南部、柬埔寨和越南的山区边缘的4000毫米以上,在柬埔寨平均为2000毫米,平均年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降雨量的88%左右集中于5-10月份。
湄公河流域气温变化较小,最高平均气温越南为30℃,泰国为33.5℃;最低平均气温老挝为15℃,柬埔寨为22.7 ℃;相对湿度为50%-98%。

8、印度洪涝、旱灾出现的月份、主要季节,并解释形成原因。

原因: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由于海陆比热容不同,大陆上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气压升高.尤其是高纬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出现一个强大的高压中心.而海洋上相反,于是海陆之间出现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促使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作用力就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但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没有直接吹向海洋,而是不断向右偏转.于是整个亚欧大陆东岸冬季就受到偏北风的控制,由于冬季偏北风从高纬大陆吹出,因此寒冷而干燥.实际偏北风到达南亚时已经偏转为东北风.并且南亚北部喜山阻隔,地形闭塞,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风出现焚风效应,变得高温干燥.另外本身纬度较低,冬季太阳高度实际仍然较高,因此冬季出现高温少雨的天气.
简单说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高温少雨.
夏季:本该出现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其控制范围扩大到北半球.而此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南亚附近出现低压中心,东南信风得以继续向北移动,但是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东南信风风向不断改变为西南风.西南季风实际由低纬大洋吹来,因此受其控制南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
简单说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气候特点:湿热.

湿季(6~9月)为赤道气团,在塔尔热低压和赤道西风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风,风力强于东亚的夏季风,带来潮湿多雨天气,;干季(11~4月)为热带气团,盛行东北季风,属于热带信风,伴随干燥天气。在西南季风建立以前,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老挝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气温最高的时期——热季(一般为3~5月,5月最热)

9、历史上比较大规模的旱灾都发生在什么时候(中国)?持续了多久,有怎样的社会危害?

商朝
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前1766-1760年间),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管子·轻重篇》曰:“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管仲还认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周朝
《诗经》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以及“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4]的描述。《诗经•大雅•云汉》二章:“后稷不克,上帝不临。”《集传》:“言后稷欲救此旱灾而不能胜也。”
厉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853年),连续六年大旱。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史载“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泾河、渭河、洛河。伯阳父认为“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汉朝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
《史记·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前汉书·武帝本纪》载,(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发生大旱灾。
东汉安帝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
南北朝
北魏太和十一年(488年),“大旱,京都民饥,加以牛疫,公私阙乏,时有以马驴及橐驼供驾挽耕载。诏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道路给粮禀,至所在,三长赡养之。遣使者时省察焉。”
南朝宋大明年间有旱灾。沈约在《史臣曰》说,“大明之末,积旱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并命比室,口减过半”。
隋朝

大业八年(612年)大旱,“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大业十三年(617年)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唐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冬旱,至是(六月)雨 ”。
《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元和三年(808年),元稹曾任监察御史,负责赈灾,他写有《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宋朝

《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平江主簿王梦雷在湖南大旱饥荒,写下一首《勘灾诗》,“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元朝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诸路旱蝗,告饥者令就食他所。”
明朝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于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
《明英宗实录》载:天顺三年,“辰州、永州常德、衡州、岳州、铜鼓、五开等府卫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嘉靖元年、十年、十一年、十七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三十四年陕西连年大旱。
《烈皇小识》:“先是天启丁卯,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耀采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阴纠数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涂面。王二高喝曰:‘谁敢杀张知县?’众齐声应曰:‘我敢杀!’如是者三,遂闯入城。守门者不敢御,直入县杀耀采。众遂团聚山中。”
《鹿樵纪闻》说:“崇祯改元之岁,秦中大饥,赤地千里。白水王二者,鸠众墨其面,闯入澄城,杀知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河南内黄县苏王尉村发现的《荒年志》碑记崇祯十三年时“斗麦价钱六百文,斗米价七百文,斗豆价四百文”。
有专家统计明朝旱灾次数一共有174次。
清朝
济南府志》记载康熙四年“春饥,免顺治十八年以前民欠赋粮并发帑分赈。六月大旱,飞虫蔽天,坠地如蜣螂”。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有十三个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清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又山西境内“无处不旱”,“河东两熟之地,灾者八十余区,饥口入册者不下四五百万”。是年8月1日,山西巡抚曾国荃奏折曰:晋省报灾州已有57处,饥民200余万,后来“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据12月10日奏报统计,全省被旱10分(颗粒无收)者16个州县;被旱9分者13个县;被旱8分者30个县;被旱7分至5分以下者还有9个县。
中华民国

1929年,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死亡加逃亡人数达3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今中国依旧是旱灾频仍,几乎是无年不荒,缺水成为中国全国境内最迫切的问题。2006年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持续旱灾,受灾草场面积23186.7平方公里。2006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遇大旱灾。2009春,干旱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2010年初,云南、贵州为中心的五个省份已达到特旱。

与老挝的旱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