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壶口滑坡

壶口滑坡

发布时间:2021-07-02 10:00:16

1、未能以风光取胜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变成了中国人

未能以风光取胜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变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高原”?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黄土高原上究竟有什么事物,能让黄土高原如此特别。按照历史顺序梳理,最先出现在黄土高原的不是它物,正是----黄土。

2000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已经隆起至相当的高度,可以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亚洲内陆从此陷入干旱,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不但如此,青藏高原还改变了大气环流的路径。大风在沙漠中卷起持续不断的沙尘暴,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到达今天甘肃、陕西、山西境内,接连遇到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的阻挡,沙尘颗粒在山脉西侧不断沉降。经历了2000万年,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尘,堆积成了厚达50-80米的黄土,黄土高原诞生了。

这是一个大致被太行山、秦岭、古长城所围合的区域,横跨青、甘、宁、陕、晋、豫、内蒙古7省区,总面积高达47.8万平方公里。它集中了地球上70%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区。

黄土高原的诞生过程,注定了它不可能像其它高原那样相对完整。沙尘堆积出来的土体疏松、极易渗水,遇水便会迅速分散、崩解。黄土高原周边山地发育出(或流经)的200多条河流,立即展开了强大的侵蚀攻势,洪水期的河水将两岸山体剥蚀殆尽,冲刷出了宽达500-600米的河谷。(位于陕西北部的无定河,长达491公里、水量不及渭河1/6,输沙量却几乎与之接近。在无定河的许多河段,河水肆意横流、行无定所,切出了相当于河面数十倍的宽阔河道。无定河因此得名。)

这些河流大多携带着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形成“一石水、六斗泥”的奇观。有如泥浆的河水显露出更加强大的威力,狂怒咆哮、泥沙俱下,就连壶口瀑布的岩石河床也无法抵挡。河床至今仍以每年1米左右的速度向后崩塌。如果崩塌之势不能止歇,若干年后壶口瀑布必将荡然无存。(壶口瀑布后移的速度有不同数据:据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的推算,从公元527年至813年,每年后退5.1米;公元813年至现代,每年后退3.3米。)

黄土高原更大的敌人则是暴雨。当地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且雨势凶猛。土体尚来不及吸纳水份,就被雨洪冲毁。大风以及土体自身的重力也加剧了这一过程,塌陷、滑坡、泥石流等频频发生。高原被分割成无数块子区域,分割后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被称为塬(亦称“原”)。如洛川塬、长武塬、白草塬等等。其中董志塬长约80公里,宽5-18公里,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塬

当侵蚀加剧,大塬再次崩塌、分割,形成长条形的脊状地形,即为墚(音liáng)。


继续侵蚀、继续崩塌,墚就会完全断裂分开,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圆锥形丘陵,即为峁(音mǎo)。

侵蚀、侵蚀、侵蚀......,分割、分割、分割......,47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逐渐化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大约163万年前,黄土高原上出现了人类。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基本遍布高原。黄土之上发展出的仰韶文化,可谓当时华夏大地上的“经济文化中心”。其遗址点众多、农业发达,远远超过其他文化。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比今天要宜居得多。这一状况一直保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据地质学家郭正堂院士的推算,当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3%(现在仅余7%)。不过好日子并不太长,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森林植被大量消失,塬退化为墚、墚退化为峁,水土流失愈发严重。

因为自秦汉以来,强盛的农耕王朝开始在中国反复出现。几乎每一轮农耕王朝的兴起,就会带动一轮黄土高原植被的大破坏。秦代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修长城、屯田开荒,森林覆盖率降至42%。唐代营建宫室、城市,大规模采伐黄土高原上的木材,森林覆盖率再降至32%。北部沙地开始南侵。(“(榆林)广长几千里,皆流沙”----《全唐文》卷737)。明代继续在长城沿线屯垦,黄土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许多地方已经失去自给能力(“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不通货贿,一切草粮仰给腹里矣”---- 明代许纶《九边总论》)。清代推行奖励垦荒制度,黄土高原上的大量草原、林地被开垦为农田,森林覆盖率降到历史极值4%,有的地方甚至到了无水无柴的地步。(“城中无泉,山中无薪,颇有水火不足之虑”----《延绥镇志》)。

恶化的环境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黄土高原上最有共鸣的记忆开始不断上演。它就是 ---- 苦难。

水土流失愈发严重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看似距离不远的地方,却极可能上下翻越多次,导致人们的交流非常困难。时至今日,对外交通状况虽然大幅提升,但在土质松散的黄土高原上修路,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行路难,平整土地、建造梯田就更难了。这里粮食亩产极低,人们必须尽量多开垦土地,以求更多收成。结果开垦越多、环境越是恶化,光山秃岭也就越多,产量仍是无法保证。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得人们的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这是温饱之苦。

还有长期的战争之苦。黄土高原地处农牧分界地带,长城内外皆是争战的焦点。战争造成黄土高原生灵涂炭,如同无定河边那首千古名句所描绘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即使硝烟散去,高原上耸立的残垣断壁,依然在提醒人们当年的战争记忆。

还有灾害之苦。生态环境恶化之后,风灾、旱灾、蝗灾频繁发生。公元7世纪-20世纪前半叶,仅有记载的大旱灾就达236次,平均每6年发生一次。


如此众多、频繁的苦难持续千年,从秦汉到明清,几乎不见改善的趋势。清代官员曾在奏疏中写道“天下之民莫穷于延”(延为延州,即延安)。凭借一代又一代人的述说,黄土高原终于一跃成为了中国最“苦难”的高原。它的苦难形象也便在人们心中扎下根来。

20世纪上半叶,累积的苦难终于在黄土地上爆发。最苦难的地方变成了革命圣地----延安。一个新时代诞生了。

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开始从苦难中反思、吸取氧分,升华出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从苦难中发源的笔墨,几乎成了中国当代最动人、最深刻的思考,苦难的黄土高原终于变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高原。

今天,对苦难的回忆仍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继续,但苦难本身已经渐行渐远。黄土高原上的工业化进程,让人们不再困守于墚墚峁峁,大量土地重新被草木覆盖。如果假以时日,黄土高原极有可能赢得一个绿色新生。而我们也应该用更全面的眼光,来欣赏黄土高原的极致风光了。

2、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年代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落差2280km。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间,东西长约1900km,南北宽约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2),加上下游受洪水影响的范围共约91.5万km2。

地形地貌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流域西部的青藏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程3000~5000m,有一系列的西北—东南向山脉,山顶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青海高原南沿的巴颜喀拉山绵延起伏,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祁连山脉横亘高原北缘,构成青海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黄河河源区及其支流黑河、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多为草原、湖泊及沼泽。

第二级阶梯大致以太行山为东界,海拔高程1000~2000m。本区内白于山以北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黄河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为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及太行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托克托,长达900km,宽30~50km,海拔高程1200~900m。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北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狼山犹如一道屏障,阻挡着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沙漠向黄河流域腹地的侵袭。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河套以南,北、东、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面积约为13万km2,海拔高程1000~1400m,是一块近似方形的台状干燥剥蚀高原。高原内风沙地貌发育,北缘为库布齐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河流稀少,盐碱湖众多。高原边缘地带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海拔高程1000~2000m,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黄土高原中的汾渭盆地,系地堑式构造盆地,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汾渭盆地地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是晋陕两省的富庶地区。

横亘黄土高原南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对于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冬季来自偏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均有巨大的障碍作用。耸立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太行山,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本区流域周界的伏牛山、外方山及太行山等高大山脉,是来自东南海洋暖湿气流深入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屏障,对黄河流域及我国西部的气候都有影响。由于这一地区的地表对水汽抬升有利,暴雨强度大,产流汇流条件好,是黄河中游洪水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级阶梯自太行山以东至滨海,由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组成。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达25万km2,海拔高程多在100m以下。本区以黄河河道为分水岭,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以南属淮河流域。区内地面坡度平缓,排水不畅,洪、涝、旱、碱灾害严重。鲁中丘陵由泰山、鲁山和沂蒙山组成。一般海拔高程在200~500m之间,少数山地在1000m以上。

气候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临海洋,西居内陆高原,东西高差显著,流域内气候变化极为明显。从季风角度看,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属西藏高原季风区,其余地区为温带和副热带季风区。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角度看,流域东南部基本属湿润气候,中部属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属干旱气候。本流域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燥严寒,降水稀少。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暧湿的海洋气团进入流域境内,蒙古高压渐往北移,冷暧气团相遇,多集中降水。

黄河流域的降水主要以降雨形式出现,降雪所占的比重不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701亿m3,只占全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的6%,折合降水深为465mm(包括内流区)。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北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9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为宁蒙河套地区,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特别是内蒙古杭锦后旗至临河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50mm。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mm。降水年内分配得不均匀,以夏季(6~8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54.1%,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2.1%;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占全年3.1%,最小月份为12月,占全年的0.6%。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μ值),全流域在0.15~0.40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东南部高于西北部,高山低于平原。多年平均温,上游为1~8℃,中游为8~14℃,下游为12~1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大部分地区在20~29℃之间,洛阳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4.3℃。1月份为最低,绝大部分地区都在0℃以下,青海玛多极端最低气温达―48.1℃。气温日较差大部分地区为10~15℃。

水资源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为580亿m3, 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mm,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在全国七大江河在仅略高于辽河。流域人均水量593m3,约为全国人均水量23%。耕地亩均水量324m3,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18%。

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兰州以上地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9.6%,年径流量达323亿m3,占全河的55.6%,是黄河来水最为丰富的地区。兰州至河口镇区间流域面积虽然增加16.3万km2,占全河的12.5%,但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燥,河道蒸发渗漏损失较大,河川径流量不但没有增大,反而减少了10亿m3。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14.8%,来水72.5亿m3,占全河的12.5%。龙门至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全河的25.4%,来水113.3亿m3,占全河的19.5%。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面积仅占全河面积的5.5%,但来水60.8% 亿m3,占全国河水量的10.5%,是又一产流较多的地区。花园路至河口区间面积占全河面积的3%,来水量为21亿m3,占全河水量的3.6%。黄河干流各站汛期(7~10月)天然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非汛期约占40%。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冬季流量很小,上游兰州站,1946年汛期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900m3/s,非汛期最小流量仅335m3/s,相差近17倍。中游陕县站193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000m3/s,最小流量240m3/s,相差近91倍。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黄河流域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的修建,80年代黄河河川径流年耗用量已达280~290亿m3,其中城市工业及农村人畜耗水约为11亿m3,其余都为农业灌溉耗水。黄河径流的作用率约为50%,与国内外大江大河比较,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黄河径流的年内、年际分配也有较大变化。

3、跪求一篇壶口瀑布的导游词,50字左右,谢了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4、国家地质公园有哪些?

中华人民知共和国国家地质公园,由中国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道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回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截止至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一共公答布七批共240家国家地质公园。

5、我想8月5日去延安看壶口瀑布,现在可以看吗?

8月份延安天气还不错,相比西安要凉快,这段时间延安一直有暴雨,如果8月5日那几天没有雨的话,去看壶口瀑布也是不错的。

6、我爱祖国的作文400字左右

时间好似流水,一转眼六十个春秋过去了。回首过去看看这六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从古代四分五裂的小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从前的那些古老文化,到如今的现代化科技。从以前的野蛮,到如今的理性。从这些就足以看出,中国这条熟睡的巨龙已经醒来了。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盛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但是,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雪灾、地震。不过天灾是不会使我们挺起的脊梁弯曲的,我们是不会向天灾屈服的。南方的雪灾,冻结了路面,冰封了回家乡的路,但冻结不了我们炽热的心,冰封不了我们的意志。四川的地震,震碎了一个个美满的家庭,但四川一方有难,我们便八方支援,捐款、输送衣物、营救队员。始终奋斗在抗灾第一线,他们不能有一时的疏忽、一刻的缓慢、一丝的懈怠,他们拯救不仅是一个个生命,更时祖国的未来。天灾无情人情,人与人之间的信念,能使坚冰融化,使大地的伤口愈合,让人间处处有晴天。

昨天,中国因申奥成功而喜悦。今天,中国因作为东道主而自豪。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世。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全在奥运会上体现了出来,一项项重大的工程项目,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设计方案。一次次超越正常工期的施工记录,使的奥运会能如期举行。中国也通过这次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里程碑。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五号的成功,直接给中国带来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这一国家威望。在树立国家威望的同时,这将提高中国工业产品的品牌实力。在2005年中国又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六号的顺利升空,准确入轨,迈出了航天飞行极为关键的一步,“神舟”六号昭示于世的,是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走科学发展之路,谋科技兴国之策,举和平发展之旗。

在这60年之中有许多方面正在报告,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上,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社会文化上,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表现出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强国的行列。一次次体现中国是多么的强大。

今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在这60年中,我们的祖国饱受了耻辱,但也换来了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迈向世界的巅峰,实现这个梦想的距离已接近了许多,让我们对我们的祖国。这一腾飞的巨龙,创造新的奇迹,翘首以待吧

7、近期延安旅游是否受暴雨影响?延安至黄河壶口瀑布是否正常?

受近日强降雨影响,延安来各地道路不同程度受损,多地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道路损毁,塌方。现在政府正在紧张抢修,延安至各县区、至壶口景区的班车23日停发。
你可以拨打延安汽车南站电话咨询。
延安市内景点应该可以参观,黄帝自陵应该可以,那里基本没受降雨影响。
西安至延安的火车从昨天基本都晚点、停运了zd。明天不知道能好吧。
你还是多和火车站、汽车站及时咨询。
祝你旅途愉快。

与壶口滑坡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