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生姜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病虫害的预防?
种植生姜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病虫害的预防?
防治策略及措施与姜瘟病相同,都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抓好选留健种、种姜消毒,实行轮作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环节。
a
由于本病由腐霉属真菌所致,要选用针对性杀菌剂,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可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瑞毒铝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
(1)症状植株受病菌侵害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症状。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散发臭味。根部被害,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
b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片由下而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
(2)病原姜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假单抱杆菌,它不仅可侵染生姜,亦侵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生姜施肥技术在生姜种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生姜对肥料的吸收程度来合理的施肥,可有效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在碳酸氢铵、硝酸钠、尿素、硝酸铵四种氮素肥料中,在生姜不同的生长时期将起着不同的作物,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生姜施肥技术,在生姜施中磷钾肥的基础上,氮肥的施用很重要,可优选氮肥品种碳酸氢或硝酸铵。适量使用硝酸钠可使生姜早出苗。
c
生姜在细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随着姜的生长,会对氮磷钾的需求逐渐增加,旺盛生长期初期需钾最多,旺盛生长中后期分别为对钾的需求多于氮,对钾的需求多于磷。由此可见,正确的生姜施肥技术对生姜高产非常重要。
2、生姜家庭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生姜水的管理:
1.灌水:生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浅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灌水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
2.发芽期水分管理: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70%左右时,才开始浇水。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旱天气,虽然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应酌情灌水。出苗后灌水要浇得适时,如浇得太早土壤会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如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
3.幼苗期水分的管理:生姜幼苗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不可缺水。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
4.旺盛生长期水分的管理:立秋以后,在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分根茎迅速膨大,此间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透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植株器官的迅速形成,生姜收获前5-6天,再浇一次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5.排水:为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引起姜块腐烂,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
二、生姜肥的管理:
1.基肥:一次施足底肥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重施钾肥,配施磷肥,增施氮肥,一般氮、磷、钾的比例为2∶1∶3,底肥以优质农家肥和磷、钾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碧卡复合肥10公斤,磷肥100公斤,尿素10公斤,碳酸氢铵30公斤。底肥可在整地时翻入土中,也可采用集中施肥方法,即在播种生姜时开沟或挖塘施入。
2.追肥:生姜的追肥一般应前轻后重,幼苗出齐,苗高30公分左右时施壮苗肥,每亩用腐熟的粪肥500公斤,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公斤配成0.5%-1%稀肥液浇施。第二次在起娘姜后进行,称为催子肥,每亩施腐熟厩肥1000公斤或碧卡复合10公斤,如基肥足,植株生长旺,这次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第三次施肥在初秋天转凉时进行,促进生姜分枝和膨大,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公斤,或巴内达碧卡复合肥5公斤,并结合培土进行除草。
以上就是生姜的肥水管理方法,种植生姜的朋友,可以参考这些方法,对生姜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
3、生姜常见病害主要有哪些
1.姜软脚病: 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 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
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办法是:①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②到无病区选种:③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 ④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2.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 ,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主要预防办法是: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
3.虫害; 主要是姜螟,农民称其为钻心虫。这种虫以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防治办法: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 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防治以在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较好。 幼虫期毒杀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50g对水300-- 400kg喷杀, 或用速杀灭丁50g对水4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
另有一种害虫叫姜粪虫蛆,其成虫是一种蝇类,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它植株。
4、大姜常见病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生姜生产中的病害极多,常见的有细菌性姜瘟病,真菌性根茎腐烂病,生姜斑点病,纹枯病,炭疽病,根线虫引起的癞皮病,病毒病,及某些缺素症,高温失绿症等。这些病害的发生,姜农大都认为是温度,种植密度,肥料,种姜,土壤等引起的,这是肯定的,这是现代农业的出现的新问题。
一,种性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任何一种野生的植物很少发病。自然界中病原菌客观存在并自生自灭,植物与病原菌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病菌不会只危害人工种植的作物,而不危害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规律,进行自然选择达到与生态环境和病原菌间矛盾的相对平衡,适者生存。也就是说,野生植物与病原菌同步进化且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病害不会造成对寄主植物的严重危害,它们相对"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但是,人类是打破这一"和谐"的罪魁祸首。我们的耕作,栽培,管理措施等方法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农业中的栽培作物由于人类的需求,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用人工选择替换了自然选择,培育出高产的新品种,这就改变了植株的生长周期,形态及组织结构,使植株处于另一种环境中,从而破坏了自然平衡,导致作物的抗逆性减弱,品种遗传性单一。
再就是,由于人工培育种对经常变化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远不如病原菌强,我们只是改变了植株的种性,但却不能改变病原菌。
第三是我们在作物的栽培管理中经常用到化学农药,但因防治病菌不彻底,病菌快节奏的换代特性形成了抗药性,抗逆性,多变性。我们在病菌的防控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落后于病原菌的换代,搞不清它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只能按照病菌的变化而开发研制新药品。这就像今年的新冠病毒一样,它的变异性快,对于疫苗的研制大费周折。
这也就是大姜病害发生重而难防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种性的改变,导致了大姜病害发生重。如大姜本喜欢排水条件好,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沙壤土,如果我们把它们栽植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地方,再加上保护设施等,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供其生长,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大姜的影响就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连作的原因
大姜虽然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性较强,但多年的重茬栽培,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大姜植株表现为矮小,叶黄而长势差,姜块发育不良,抗性减弱,为病菌的侵袭带来了可乘之机,如姜瘟病发作,很难治愈,并且土壤残留病原菌重,一旦条件适宜会导致连年发作。
大姜根线虫,茎基腐烂病等多种病原菌都是土传病害,连作大姜都存在着潜在发病风险。因此,大姜不宜多年重茬栽培,适时轮作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最佳途径。
再就是不合理的施肥,如有机肥用量减少,化学肥料的过量施用,导致植株徒长,田间透光性差,预防病害不及时等,都会造成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如氮肥过多,炭疽病发生重等。
因此,我们在栽培大姜时,应该从栽培,耕作和管理技术入手,以防病为核心,把栽培和防病结合起来,制定整套高产的耕作,栽培和管理措施,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配合应用,促进大姜的正常生长发育,选育抗病高产品种,配合施药控制病害,从根本上解决大姜生产与防治病害的问题。
5、生姜常见病害怎么进行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有腐败病(俗称姜瘟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曲条跳甲,应及时喷药杀灭及防治。姜瘟病一般从6月份始发,高温多雨发病重,此病主要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如轮作换茬,严格选种等。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四周0.5米内的健株一并去除,挖去带菌土壤,病穴内及四周撒石灰1公斤,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灌根,或50%的代森铵8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高脂膜喷洒,以防止病害继续发生。叶枯病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对姜苗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2:200倍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锌600倍液,视病情,隔15~20天,喷2~3次。若在喷洒液中加入新高脂膜适量,防治病虫效果更佳。
6、什么是生姜病害要来了,重在土壤消毒和预防
一、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7的微酸性地块,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为粮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块周围3公里以内无“三废”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土壤均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标准。
二、品种选择。依据当地种植习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莱州本地选用“莱由”牌生姜。
三、选种。选用上年无病地的姜作姜种。用井水冲去泥沙,选取姜块肥大、丰满、皮色有光泽、肉色鲜黄不干缩、质地硬、未受冻、不腐烂、芽头肥圆、无病虫害的姜作种。严禁从病姜区调种。严格剔除皮色发黑(已受涝)、受冻、腐烂、姜肉松软或有其他病虫害的姜块。
选好种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催芽。
四、整地施肥。在生姜种植10-15天后,结合深翻地,亩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大宝绿”双绿绿色肥料50公斤、充分腐熟厩肥 5000公斤,整平耙细,播种时,起垄施种肥,一般亩施饼肥(花生饼或豆饼)100公斤,省认定的无公害“莱州”牌硫酸钾复合肥15公斤、锌肥3公斤、硼砂2公斤。
五、合理定植。播种前把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70-80克的小种块,每个种块上一般只留一个壮芽,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壮芽标准:芽长 0.5-1.5厘米,粗0.8-1厘米,幼芽洁白鲜亮,芽身肥壮,顶部钝圆,芽基部未发出新根)。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然后覆土4厘米左右,以保证苗齐苗壮。
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暴雨之后,及时排除地内积水,然后补浇一次井水。整个生姜生长期,禁止大水漫灌。
六、科学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害的测报信息,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早期用药,一药多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茎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土壤,带出大田深埋,在穴内施漂白粉125克或浇1%的漂白粉液,然后用无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及早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注意喷匀喷细。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姜螟及蚜虫:田间发现姜螟、蚜虫时,及时喷洒杨康3号悬浮剂(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750倍液或用阿维菌素制剂(1.8%灭虫灵)6000倍液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同时,晚上开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7、生姜都有什么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呢?如何治呢?
茎部病害有姜瘟病、姜腐,叶部病害有炭疽病、叶枯病,姜虫害有姜螟及蚜虫等病虫害。
防治:(1)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
(2)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
(3)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
(4)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
(5)发病后及时喷施高收增产套餐防治。
8、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姜也叫生姜,既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生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能增加饭量,所以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 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姜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在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给种植户朋友造成经济损失。
一、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茎、叶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叶部受害:发病后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黄,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及茎部受害:茎部受害初期变软、浅褐色、水渍状。切开受害部位可见维束管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液体流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容易从茎秆基部折断死亡。(2)、姜瘟病的防治办法
姜瘟病由于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是最难防治的病害,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菌植株留种,播种严格选种,以防带病种姜播种;多年种植和已经发病的地块实行3~4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时排田间积水;重施基肥,特别是草木灰的施用;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在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防治: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采用药剂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药喷施,连续喷2~3次。
2、大姜斑点病
大姜斑点病在温暖、高湿、植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容易发病。
(1)、大姜斑点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小,长2~5㎜,黄白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状。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影响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比较明显。
(2)、大姜斑点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可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水灌溉方便的地块,避免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施肥的配比,不偏施氮肥。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噻菌铜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兑水喷雾,视病情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达到90%就极易爆发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大姜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并呈褐色水浸状,后开始向内逐渐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数个病斑会连成大片病块,使叶片发褐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空气潮湿时,病面会出现小黑点。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与其它作物轮作2年以上。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并进行烧埋处理。重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在使用化肥时要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严禁田间积水,及时做好清沟排渍工作。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咪鲜胺乳油、百菌清等。兑水喷雾,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大姜叶枯病
大姜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或雾重、多露天气,易发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连作地块发病重。
(1)、大姜叶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为黄褐色,边缘褐色,易穿孔。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较重的时候,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
(2)、大姜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做姜种,如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精耕细翻土地,高垄或高畦栽培。重病地与禾本科或豆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粪肥。适时、适量灌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体并集中烧毁。如果田间发病,及时摘除病叶并深埋或烧毁。2)、药剂防治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醚菌酯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多果定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大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温、肥害、营养不良等情况引发大姜生理性病害,部分姜农朋友不明就里当做侵染性病害防治,不仅贻误防治时机,而且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农药残留,大大降低了大姜的产量和品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办法。
1、苗期叶片畸形
(1)、苗期叶片畸形表现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开,下一新叶也不能抽生,几片叶子形成“绞辫子”,外层叶背由于扭曲不展日灼后变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叶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苗期叶片畸形防治办法
苗期合理浇水。生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地面保持湿润。施用腐熟有机肥,如果施入的有机肥多应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肥料尽量采用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及时防治蓟马等病害。采用地膜覆盖时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放风时,要在顶芽四周多开几个放风孔。2、叶片黄化
(1)、叶片黄化表现症状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上部叶片变黄后变白,最后干枯;根茎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叶片黄化防治办法
使整平过得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施肥时应多施优质土杂肥,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生姜出齐苗后,随水冲施10%氨基酸液体肥2~3㎏/亩,并可视情况进行根外追肥,如叶片喷施300倍氨基酸溶液、叶面微肥等。以上就是生姜在种植过程中常遇到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病害的发生,在进行轮作的同时,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尤其是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等,通过精细管理,就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从而为高产和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