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中国旱灾状况

中国旱灾状况

发布时间:2021-07-03 01:31:19

1、历史上比较大规模的旱灾都发生在什么时候(中国)?持续了多久,有怎样的社会危害?

商朝
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前1766-1760年间),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管子·轻重篇》曰:“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管仲还认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
周朝
《诗经》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以及“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4]的描述。《诗经•大雅•云汉》二章:“后稷不克,上帝不临。”《集传》:“言后稷欲救此旱灾而不能胜也。”
厉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853年),连续六年大旱。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史载“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泾河、渭河、洛河。伯阳父认为“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汉朝
《盐铁论·水旱》:“六岁一饥,十二岁一荒。”
《史记·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前汉书·武帝本纪》载,(前114年),“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发生大旱灾。
东汉安帝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
南北朝
北魏太和十一年(488年),“大旱,京都民饥,加以牛疫,公私阙乏,时有以马驴及橐驼供驾挽耕载。诏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道路给粮禀,至所在,三长赡养之。遣使者时省察焉。”
南朝宋大明年间有旱灾。沈约在《史臣曰》说,“大明之末,积旱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并命比室,口减过半”。
隋朝

大业八年(612年)大旱,“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大业十三年(617年)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唐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冬旱,至是(六月)雨 ”。
《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六年夏“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元和三年(808年),元稹曾任监察御史,负责赈灾,他写有《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宋朝

《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平江主簿王梦雷在湖南大旱饥荒,写下一首《勘灾诗》,“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元朝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诸路旱蝗,告饥者令就食他所。”
明朝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于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
《明英宗实录》载:天顺三年,“辰州、永州常德、衡州、岳州、铜鼓、五开等府卫自五月至七月不雨,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嘉靖元年、十年、十一年、十七年、二十四年、二十九年、三十四年陕西连年大旱。
《烈皇小识》:“先是天启丁卯,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耀采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有王二者,阴纠数百人聚集山上,皆以墨涂面。王二高喝曰:‘谁敢杀张知县?’众齐声应曰:‘我敢杀!’如是者三,遂闯入城。守门者不敢御,直入县杀耀采。众遂团聚山中。”
《鹿樵纪闻》说:“崇祯改元之岁,秦中大饥,赤地千里。白水王二者,鸠众墨其面,闯入澄城,杀知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河南内黄县苏王尉村发现的《荒年志》碑记崇祯十三年时“斗麦价钱六百文,斗米价七百文,斗豆价四百文”。
有专家统计明朝旱灾次数一共有174次。
清朝
济南府志》记载康熙四年“春饥,免顺治十八年以前民欠赋粮并发帑分赈。六月大旱,飞虫蔽天,坠地如蜣螂”。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有十三个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清光绪三年(1877年),“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又山西境内“无处不旱”,“河东两熟之地,灾者八十余区,饥口入册者不下四五百万”。是年8月1日,山西巡抚曾国荃奏折曰:晋省报灾州已有57处,饥民200余万,后来“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据12月10日奏报统计,全省被旱10分(颗粒无收)者16个州县;被旱9分者13个县;被旱8分者30个县;被旱7分至5分以下者还有9个县。
中华民国

1929年,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死亡加逃亡人数达3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今中国依旧是旱灾频仍,几乎是无年不荒,缺水成为中国全国境内最迫切的问题。2006年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持续旱灾,受灾草场面积23186.7平方公里。2006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遇大旱灾。2009春,干旱波及中国12个省份,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2010年初,云南、贵州为中心的五个省份已达到特旱。

2、中国旱灾

1

3、2006之后的中国旱灾记录

 2006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损失总体偏重。华北北部、华南西南部以及西南南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大范围春旱;入夏以后,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西南东北部以及江南部分地区发生夏伏旱,其中重庆、四川东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入秋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缓和,但北方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不足,秋播受到一定影响,尤以山东、广西等地秋旱最为严重。

 

2007年我国旱灾总体评价是:中等干旱年景。


2007年我国年降水总量接近常年,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与常年比较,西多东少,其中西北地区中西部明显偏多、东部地区中间(淮河流域)偏多、南北偏少,其中北京、内蒙、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较常年偏少1~3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内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干旱,主要的干旱事件有: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内蒙古、辽宁和吉林初夏旱严重,黑龙江遭遇历史罕见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7月至8月上旬降水持续偏少,伏旱严重;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又发生了50年一遇特大秋旱连初冬旱。2007年,受旱较重的省(区)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宁夏、湖南、江西、河北、河南、陕西等。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二是受旱面积大。三是受旱程度重。四是旱冻叠加。五是可能出现冬春连旱。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介绍,2009年,我国各地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地域广,阶段过程多;受旱面积大,局部灾情重;江河水位低,影响范围广。2009年,我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从年初到年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均发生严重干旱。去年初,我国冬麦主产区有1.61亿亩越冬作物受旱,比常年同期多8500万亩,为近6年来同期最大。去年入秋以后,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南方重要河流湖泊来水严重偏枯,一些河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

张志彤说,在去年抗旱工作中,全国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农村、农业、城市、生态抗旱工作,强化对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满足了城乡用水需求,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缓解长江水位偏低给群众生活和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去年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紧急调度三峡水库,并首次对长江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了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湖南、江西两省也分别实施了湘江、赣江抗旱应急水量调度,确保沿江城乡供水安全。去年夏伏旱期间,河北、山西等9省(区)水利工程累计供水530多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2.5亿亩;伏秋旱期间,广西、湖南、重庆等7省(区、市)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200多万亩。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这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但自2009年9月中旬以来,旱情发展迅速。根据气象干旱监测,广西全区共有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0个,中旱12个,轻旱37个。目前,广西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水稻育秧、农作物播种等受到严重影响,春耕生产形势比较严峻。3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将已维持了近20天干旱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

截至3月16日,旱灾造成四川省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受灾,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截至目前,全省小春作物受旱517万亩,重旱78万亩。重灾区攀枝花有近40万亩已栽种作物受旱,10.8万亩绝收,另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短期内无降雨出现,旱灾范围可能蔓延。

 截止3月11日,云南全省有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000多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全省小春粮食预计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渔业受灾也很严重,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80亿元。未来30天云南省将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升级为100年以上一遇。

据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3月1日至5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至2011年)

进入2011年5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旱情声声告急。江西、湖北这两个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鄱阳湖、洪湖、斧头湖、长湖,湖湖干涸,田地龟裂,鱼尸遍地,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镜头。“六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评估,不断刷新着这里的干旱记录。

 这一幕,令人不由想起去年春天西南大旱的景象。温总理手抓着干枯的稻苗忧心凝神的镜头,还清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往前一点,2009年的北方大旱的景象同样恍如昨日。

年年干旱,年年告急,成了共和国“春天的故事”。天不下雨,娘要嫁人,是老天爷在作怪,怨不得别人。气候异常,环境恶化,全球同此凉热,也不能说光与我们作对。但是,既然这些年大旱年年发生,东西南北中旱了个遍,为何每一次都没有任何预警、任何防范,任凭焦渴的在延?

    据新华社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等省;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6218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等省区;有507万人、3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内蒙古、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区。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2013年3月新闻发布会28日上午举行,陈振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陈振林指出,去年10月份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少雨,再加上温度偏高,在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四川的南部,偏东的地方,以及贵州的西部出现了中到重度的气象灾害,有的地方达到干旱。

陈振林称,目前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降水,降水持续偏少,展望到3月份也不容乐观,所以判断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要持续发展,提醒从各个方面做好科学用水的管理,对农业生产也是要合理灌溉,怎么提前保障各方面人口、城市、生活各方面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从气象角度,将加强预测,检测预警,合适的时机开展人工天气的作业等等。

 

陈振林介绍说,连续四年大家都在关注这个事,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整个发生的代背景,2009年以来它处于暖干化的趋势,这四年平均降水量跟常年相比都偏少,常年1060多毫米,现在90多毫米,偏少将近10%,温度又偏高,这样的情况下,西南地区这一代气侯超着暖干趋势在变。这种情况导致土壤底墒持续降低,河流水库的水量也在减少,雨季蓄积不到正常的水,很难保证旱季的正常用水。特别是秋冬连在一块,影响更严重,因为西南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交汇的区域,干湿分明,这么一个暖干化的背景下,它很容易雪上加霜。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方面,具体看西南降水,从降水的条件大家都知道,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降水,西南地区这两个条件,这几年发生一个变化,冷空气偏东,西南和高原地区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没那么强烈,再加上水气输送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又比较弱,没有形成很好的降水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对流也可以产生降水,西南地区防雹的任务比较严重,高原对流比较旺盛,但是这一条件,近来由于印度洋偏暖的情况,导致大气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不容易导致对流的发生,这也是导致降水偏少的直接原因,未来发展都不容乐观。

4、为什么中国今年有旱灾

北方大旱,那些靠种地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很着急,因为这是他们全年一半的经济收入。还不止一半,因为现在农业生产资料都在涨价。小麦一歉收,收入就基本上全黄了。农民们心急如焚,所以,不惜成本的投入来抗旱。

中央领导很着急,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一直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的身上。他们惟恐农民兄弟又受到巨大损失,陷入新的困境。因此,他们向全党发出号召,要全力以赴支援农民抗旱。

地方领导也很着急,有的真的和中央领导一样,是真正的关心农民群众的。有一些呢?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被摘掉。他们也慌慌忙忙的坐着小轿车去农村查看灾情,以表示自己和党中央是完全保持一致的。

不管怎么说,这些干部虽然是暂时对农民开始关注,肯定也会对农村抗旱要好一些。“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这些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在基层的水利局工作过十几年,与农民打交道打了十几年。对此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非常深切的体会,现在就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一出现大旱?农民就慌了手脚,让党中央的领导如此的关注。

还是先把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搬出来吧!他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并且在当时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毛主席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主席真的是伟大啊!这简单的八个字就抓住了关键,至今还令几亿农民们敬佩不已,他们由衷的佩服毛主席眼光的深刻和长远。这也是毛主席为什么一直受到广大人民尊重和怀念的主要原因。

毛主席在世时,狠抓了农村的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在全国掀起了以“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为名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并且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极大的改善了农田水利的灌溉条件,使大多数农田都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设施体系。广大农民再也不为自然灾害的侵害而发愁了。我当时在水利局工作,和农民们直接打交道。那个时候,我们在他们的眼里是香饽饽。一去就被他们拉进村子里,又是肉又是酒的把我们灌的酊酩大醉,(不包括我啊!现在我还是滴酒不沾)才算表示了对我们水利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现在呢?农民见了水利技术员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别说让你喝酒了,你就是想喝尿他都懒得给你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有四个原因,现在具体的你们汇报一下:

一,水费的征收。八零年以前,是不收水费的,因为那时候的水利设施是由国家投资的,土地是由农民来无偿奉献的,工程是农民自己出力气修的。80年以后就开始收水费,刚开始标准很低,一亩地一元钱。农民们负担得起,又因为是集体制度,在缴公粮的时候统一扣除就行了。但是到后来,水费一直随着国民生产值猛涨,现在涨到了多少呢?前年是48元,去年事52元,今年还不知道,估计还会涨。但是,就这么高的水费,农民们还是浇不上水,为什么呢?请跟我进入第二个话题。

二,是由于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它把土地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使水费的征收成了大问题。开始因为还有集体的底子,生产队解散了,还有村民小组,还有村委会。后来,人心彻底散了,又加上当时的中央三令五申不让乡政府代收代扣。面对着一家一户,水费就不好收了。心眼儿好的交给你,一些落后的群众却不人账,他把眼睛一瞪说:“谁说我用你们的水了?你看见了吗?我是用井水浇的”。因为是冬天开始收水费,这时已经是死无对征了。水费收不起来,在下一年就不能及时放水了。不及时放水,那些积极交钱的人也不交了。于是他们只得自己筹资打井灌溉土地,成本更高,而且一到旱季,连水井里都抽不出来水,农民只好干瞪眼,欲哭无泪。我们水利局为什么对农民这么绝情呢?它也有自己的难处。唉!都是因为“钱”这个王八蛋给闹的。请跟我进入第三个话题。

三,水利局在90年以前的时候,是个好单位。水费收的总是花不完。一些有权力的人们便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小姨子大舅子等等,拼命的往里面塞。原来只有十几个人的灌溉分局竟然一下子形成了几百人的蔚为壮观的局面。然而,水利局却不知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黄委会的同志们也来向他们收水费了。因为水利局放水的几条灌溉渠都是通过黄委会所管辖的黄河大堤的过堤闸流过来的,黄委会收费的标准也是越赖越高。人家黄委会还有国家的红头文件,水利局咬牙切齿受不了,但你从人家的大堤下通过,不得不乖乖的交出“买路钱”。这样一来,水利局是“耍把戏的躺在地上——彻底没有招了,于是便采取了“分流下岗”的办法的,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丰富多彩而又艰难困苦的人生的。

四,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小浪底水库的放水的节制问题。没有修水库以前,这里的黄河水是属于自然流淌。我们的引水入口处经常能保持有水流。小浪底水库修好了,可以控制流量了,他们为了能保持水库的正常发电,需要储蓄一定量的水,他们就时大时小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放水。由于农作物需水的季节性强,我们水利局就被动了,经常属于“该有水的时候没有水,不该有水的时候它却有水”的状况。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候收过来的水费也得给人家退回去。没有办法啊!

总得说来,主要的原因都是钱那个东西惹的祸。在毛泽东时代,农民们贡献出自己的土地和劳力修起渠道,建起闸门,兴修了灌溉和排放都非常便利的水利设施。但是,由于一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不是给农民们提供更方便的供水办法,而只是搞了许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只是一个劲儿的向农民攫取钱财。使大好的水利资源——黄河水,白白的浪费掉。由此农民不得不去买高价的柴油来浇水,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多么大的浪费啊!我们的GOP中就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形成的数字支撑着。

还有一个如何实行推广“农村专业合作化”的问题,如果广泛的推广了,也能部分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农业部颁发的《农业专业合作化》已经几年了,各地方政府有几个去认真的去组织实施它呢?几乎是没有。这可是亿万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的愿望啊!然而县乡两级政府却水波不兴,尽管他们喊“和党中央完全保持一致。”喊得比谁都响,却不肯走进农村去了解他们的真正愿望,去帮助他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叹哉?悲哉!

就写这么多吧,期望各级政府能认真的下去搞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要坐着小车到下面视察一圈就完事,中国的社会现状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调查研究之风。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农村的社会现状,去了解农民真正的心声,去了解农村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向。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来,使我们的农村的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那时候,我们农民们奔小康的步伐就会快的多了。

5、中国哪些地方最干旱

中国的宁夏北部、青海西北部、西藏北部最干旱。

干旱区(arid 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有可能成为高产地区。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

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

(5)中国旱灾状况扩展资料

干旱地区植被特点: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

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

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干旱区

6、中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哪?

旱严重应该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吧!其中最严重的是陕西,甘肃一带。
中国洪涝最严重的是湖南和江西,和一些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较多的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一些沿海地区

7、你知道中国最近哪些地方发生了旱灾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有旱灾,因为人们对环境破坏的自然反应。

与中国旱灾状况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