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发布寒潮橙色预警,面对寒潮我们应该注意出行安全、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加固各种临时设施。
一、橙色预警寒潮预警信号一共分为三级,分别是橙色预警、黄色预警、蓝色预警。气象部门在寒潮来临前通过气象监测系统提前发出预警信号,提醒民众避寒,为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寒潮损失。
二、寒潮来临的注意事项当寒潮橙色预警发布时,气温会在48小时内有显著的下降,最低温度将下降8℃以上,最低温度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速可达5级以上,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寒潮的来临采取预防措施,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为:
1、相关部门和市民应做好防范工作,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将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2、遇有寒潮预警时,江面、河面、湖面及海面的船舶应及时回港停泊;
3、大风期间,行人应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不要在广告牌或临时搭建的地方逗留;
4、大风降温时,易引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5、老弱病人、中小学生要及时添衣保暖,注意出行安全;
6、农村要注意保暖防冻,并加固大棚设施,进一步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和防风等工作。
三、橙色预警的解除橙色寒潮预警信号的解除由各气象单位值班首席预报员提出建议,经单位值班领导审核后宣布解除,寒潮预警信息的解除为结束后一次性解除外,中间不会对已经发过且影响减弱或已经结束地区提出寒潮解除的预警。
通俗的讲就是本次预警中未提到、而上次预警中提到的区域,预警自然解除,不会发布相应的寒潮解除通知。
2、2021首个寒潮预警来袭,哪些地区的气温下降会比较明显?
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华北西部,江南东部这些地方的降温幅度会达到10度以上。其他地区降温温度普遍达到6~8度。
2020年12月底的那个寒潮还记忆犹新,现在没隔多久,2021年的第1个寒潮也接踵而来。寒潮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它的到来会造成大幅度急剧的降温,会有大范围的降雪和雨雪的天气。寒潮的到来对人们生活和农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注意保暖
温度是急剧下降的,所以我们会一下子感到非常的不适,要非常注意天气情况,穿好衣服,做好保暖措施。在北方还好,走到哪里室内都有暖气,是在南方寒冷的天气只能够靠一身正气过冬。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逞能,一定要备好衣物。前一天晚上就要看好天气预报,早晨起来再看一遍天气预报,才知道天气的具体情况。寒潮还会带来很多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外出的人要注意安全。是一些老人家能不出门尽量减少外出。
二、做好防护措施
家里养殖畜牧业,一定要注意大棚的安全,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因为雨雪天气或者结冰导致大风坍塌。去年的寒潮就导致一些农户的大棚坍塌造成了经济的损失。现在正是柑橘等水果的季节,一定要做好防冻的措施。一个朋友家种了百香果,但是没做好防护措施,导致百香果全部结冰,全部都浪费掉了。
在寒冷的冬天病毒传播更加的活跃,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出门戴好口罩。家里还要记得勤通风,不要因为寒冷而把家里的门窗全部关闭。还要记得勤洗手,洗手可以预防非常多的病毒,在这么寒冷的季节,不要到人多的地方。
3、古人遭遇寒潮的时候,他们都会采取哪些防寒的措施?
尽管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空调,还有小太阳,暖宝宝等,而且市面上有各种保暖的羽绒服,冲锋衣等。那么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遭遇寒流时他们是怎么保暖的呢。
最常见的就属于棉衣了,棉衣是中国古代最实用也最常见的保暖用品。然而棉花在宋代才传入中国,明朝时期中原地区才开始大量种植。基本上家家都能有几套棉衣穿,百姓也有了非常靠谱的保暖措施。
但是在宋朝之前,人们能够吃饱就已经不错了,没有棉花的时代人们只能由丝麻取暖。除了丝麻还能用动物的皮毛制成保暖衣服。其他的保暖措施最常见的就是烧木炭,在寒潮来临之前,勤快一点,要多准备一点木料。
北方地区最常见的取暖手段就是炕,但是炕的起源比较早,在汉书里面就有相关的记载。但是炕在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中原地区晚上睡觉只能靠身体将被窝捂热,如果一个人被窝捂热要很长时间,两个人的话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时候有些心疼那些没有钱娶媳妇的人。
穷人的过冬日子更不好过,每个寒潮来临都有很多穷人被冻死,富人能过得很好,古代的王公贵族们有貂皮大衣穿还有专门取暖的暖亭。古人的生活非常单调,太阳落山之后就不能再干活了,尤其是寒冷的夜晚,手工活也不能干,只能上床睡觉。如果睡得太早,早上早晨醒的也早。所以如果一个人的话更不好过。
4、美遭遇极端寒潮,德州三家芯片厂停工,严寒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当我们国家各大地区出现急速回温的时候,而美国地区却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那么在面临这些极端天气的时候,让美国人非常的头疼,因为这种极端的寒潮天气使他们的许多工厂都面临着停工。特别是有一些电子工厂,如果他们停工则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这样新闻的出现则让网友们不禁思考到,那就是为什么这种严寒天气会出现,以及这种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当天气之间互相碰撞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天空中就会出现对流而对流则会造成一定的极寒天气的出现,例如像中国的一些温度的急速上升以及像美国这样的极端寒潮这样的出现都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情,而在这样的疫情期间,极寒天气则会助长疫情病毒的繁衍。特别是一些新冠病毒,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它一般都在冬季多发。
而在夏季它是不容易流行起来的,这样的极端天气则会加重美国的疫情状况。而对于这些极端天气的形成则有很多的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是什么,还需要科学家共同的努力以及探讨,并且要对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行一些分析,还有对流层的一些大气和平流层的一些大气他们的接触都会造成这些极端天气,而这些极端天气的破坏能力以及它所持续的时长都会给人造成非常大的危险。那么至于造成什么样的危险,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救助才能使他们逐渐转好,而这些极端天气也就是因为人类的生活条件的不平常。
以及排出过多或者是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过多造成的,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则需要大家共同的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及转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护一下地球的环境,只有这样这样的极端天气才能够有所减少,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同时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无论是美国的寒潮天气,还是中国的急速回温都在警示着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有所回报,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坏的回报,我们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让世界的气候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这也告诫我们,当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否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能够的话,那么就需要我们及时的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挽回的效果以及挽回的退路。
5、2011年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寒潮,给那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什么灾难?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
去年全球大旱极寒史上罕见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指出
百年一遇极端天气或将变20年一遇
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更让人感到混乱的是:不是都说暖冬了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在经历了去年年初和年末两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灾害将可能变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纪末,一些现在看来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不再显得很特别。
全球严寒、洪灾、高温轮番上演,去年中国遭遇最具破坏性泥石流
本报记者:您曾讲过,“20年来我们从未见过极端天气事件如此频繁、集中地发生。”那么2010年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哪些?
卡西姆·阿斯拉尔:2010年有很多的极端气象事件,这里列举当中的主要部分:在2009~2010年间的冬季,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在内的北半球被极端寒冷大范围笼罩着。在美国,数以百计的日最低温度被刷新。在欧洲,暴雪中断了空中和陆路交通。相反,在北极和加拿大情况却减缓了很多。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上最糟糕的洪灾,2000多万人受灾。2010年6月,是莫斯科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气温超出长期录得的平均值多达7.8℃。从7月开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温导致俄罗斯欧洲国土部分爆发大规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气体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人。
不管是俄罗斯热浪还是巴基斯坦洪灾,都和发生在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有关,它让天气模式保持静态,令热量和湿气都不能散开。
在中国许多地方,高温打破了历史极端记录,因此中国有了史上最热的夏季。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也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8月,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的舟曲遭遇了中国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泥石流。
冷冬、干旱、炎热都与大气层“阻塞”有关,2010年或为史上最热一年
本报记者: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卡西姆·阿斯拉尔:北半球冬季的极端气象(欧美和亚洲的严寒)和北极的变暖都与大范围的大气干扰有关,这又与北冰洋、北大西洋涛动,以及北半球大气流的“阻塞事件”让天气在部分国家保持模式静态有关。
欧洲和欧亚地区在这个夏季的极端炎热和干旱、巴基斯坦在季风季节遭遇强降雨,也和大气层的“阻塞”有关系。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罗斯的热力散发,也阻挡了巴基斯坦的湿气挥发,将它们“锁”在特定的区域,让这些热和湿气变得更加强烈。
至于其他的极端气象发生原因就比较复杂。很难将一个单一的极端气象事件归结于气候变化。但是要指出的是,气候科学家们确实预测极端气象事件会增加,尤其是极端炎热事件,这是因为气候变化的原因。2010年有望进入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三甲,并且可能成为最热的那一年。
单一寒潮难归因于气候变化,预计高温更频密、寒冷频率会降低
本报记者:像最近欧洲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天气,是否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变缓?
卡西姆·阿斯拉尔:难把一个单一的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目前欧洲正在重复着和前一年冬季差不多的气候条件,上面已经说到过。它是复杂的大气现象的结果,也是与北冰洋和极地地区变暖的因素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WCRP(全球天气研究计划)研究每一个事件,希望弄明白发生的原因以便我们能造出一个计算机模型,让未来的预测更加精确。
本报记者:您提到WCRP利用电脑模型研究预测今后50年至100年大气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形式等,那么目前电脑模拟出来的场景会有多恶劣?
卡西姆·阿斯拉尔: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今年极端气候事件尚难预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减少极端天气
本报记者:您能告诉我们2011年会不会发生和2010年同样或者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预测2011年将发生什么极端气候事件。不过,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座谈会议已经预计气候变化肯定会让极端事件的发生数量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例如,以往100年将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将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的程度。等到了这个世纪的尾声,在2003年欧洲夏天遭遇的那种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本报记者:您曾提到,WCRP的另一项任务是“指导人们防范极端天气”,您能告诉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防范这样的极端天气吗?
卡西姆·阿斯拉尔:由于在我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聚集,地球将继续变暖,因此可能导致在未来出现气象极端事件的增加。即使现在“关掉”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阀门,我们也不能在全局上叫停变暖的趋势,但是我们最起码可以减慢变暖的步伐和由此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搭建一个针对气候服务的国际框架,以便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和服务。WCRP和其兄弟研究项目共同领导下的气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拟评估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此外,各国需要加强研究,加强观察和监测能力,以便提供预计和减少有关系统的脆弱性。
近期极端天气
新年伊始,大范围的低温雨雪让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陷入到一场人们似曾相识的交通拥堵中。
在此之前,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中东部和我国南方出现了今冬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广东遭遇了3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气温。
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遭遇了强降雪,美国中北部也遭遇暴风雪袭击。
在近日揭晓的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2010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中,大旱、强降雨、泥石流、沙尘暴占据了榜单的显眼位置,其中,位居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甲的分别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刷新气象记录”、“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新疆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雪灾”。
排在2010年国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近50℃”、“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森林大火”。
6、寒潮被称为灾害性天气,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来源于哪?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国人的心都揪在一起,在担心的同时,我们也期待着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很多人还许下了疫情结束一起去看樱花的美好誓言。但这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近来国内由于寒潮来袭,各地区都开始发出预警,伴随而来的是全国地区大幅度降温,出现“倒春寒”现象,北方地区大多有暴雪,南方地区则为暴雨。
几乎每年我国都要遭遇寒潮,寒潮来临时伴随大风,对我们的出行造成影响,外出时要小心建筑物倒塌。还会带来雪灾和冻害,对农业和畜牧业的伤害较大,低温会使植物组织破坏和死亡,特别是北方的冬麦区,而畜牧业也需建立草料库,为抵御寒潮灾害做好充足的准备。
实际上寒潮不是我国,我国只是其他冷空气路过的一个地段,而且每年的寒潮也并不是来源于同一个地方。一般是三个地区: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侵袭的路径一般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第二条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第三条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被称为西路,中路和东路,有时候甚至双管齐下,东西路同时进攻,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具有较大的灾害性。
寒潮来临前,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控,根据寒潮预警信号,做好防寒潮的准备和相关应急工作。而人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取暖设备,特别照顾老人小孩,防止他们冻伤感冒。要减少出行次数,对于汽车的防冻防滑也不可小视。特殊时期大家更要好好保护自己,静候春天的到来!
7、寒潮预警又来了!中东部大部气温猛跌,哪些地区降温明显?
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了降温,很多朋友也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虽然有些朋友仍有爱美之心,可是也无法抵御寒潮侵袭,气温骤降6~10℃,让很多朋友感受到了,寒冬笼罩下的氛围。
明显降温地区新疆地区的西南部与北部,内蒙古地区的中西部,甘肃、宁夏地区的北部,山西、河北地区的西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东部,以及山东半岛,这些地区都迎来了大幅度降温,平均降温6~8℃,而新疆,内蒙古,吉林,辽宁这些地区,降温的幅度,甚至可以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除了寒潮之外,还会伴随7~8级的大风,可谓是非常寒冷了。
增添衣物是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羽绒服更是要穿起来,不然很难抵御这波寒潮,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不要因为一时爱美,而感冒发烧,如果在室外行走,风力太大,可以优先找到一个避风场所,虽然时间就是金钱,但什么也没有身体重要,也要时时刻刻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注意室外安全有些地区可能常年风力不大,所以在窗台或阳台外,会放一些花盆,而如今不仅寒潮来临,大风一样来临,一定要注意窗台以及阳台不要悬挂物品,不然很容易威胁到其他人的人身健康,也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在室外行走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尽量远离悬挂的牌匾,有些牌匾,可能常年不更换,螺丝不牢固,很容易引发危险,有一些地区也因为气温骤降,出现路面结冰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开车还是出行,一定要减速慢行,注意脚下,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让城市拥有顺畅的交通。
如今气温骤降,让人措手不及,但也一定要及时注意衣物增减,羽绒服穿上虽然显得臃肿,可却是防寒保暖的高手,能够为我们抵御严寒,无论是出行还是居家,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窗外的悬挂物,而危害到其他人的健康,天气虽然非常冷,可是每个人的心却是非常温暖,有些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仍旧抗着寒风,为城市的繁荣所努力着,也感谢这些辛勤的劳动工作者,使我们在严寒的冬日当中,感受到温暖。
8、寒潮蓝色预警又来!中东部大部气温猛跌,给防疫工作带了哪些困难?
中央气象台1月14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预计1月14日至17日寒潮天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及中东部大部地区先后有4~6级风,阵风7~8级,日平均或最低气温下降6~10℃,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北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以及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和江南西南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由于近期回温明显,气温偏高,此次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但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高于1月6日至8日寒潮过程,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10℃线位于河北中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一线。
预计14日08时至16日08时,新疆西南部和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北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中东部、辽宁大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先后降温6~8℃,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上述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
进入冬季,寒潮蓝色预警又来,中东部大部气温猛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计超过6336万人感染,我国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国家不断增多,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全国多地也陆续出现散发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同时,冬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发时期,今年冬季的疫情防控或将面临着一次大考。
存在的问题:
1、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疾病的叠加,就是因为它和其他的疾病混合到一起,有的人症状很明显,它是流感排除了,有的人又排除不了,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2、人员管理方面存在放松。在面对群众质疑的时候,有时候对于不是特别密集的场所可能会有一定放松,比如在进入景区的时候对于没有佩戴口罩的游客,在景区内人流量不大的情况下一般提醒注意保持距离,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允许进入。
3、民众存在懈怠情绪。因为国家复工复产的需要,群众逐渐恢复了日常的生活节奏,在进入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的时候防控意识有所下降。以图书馆为例,在日常借阅的读者中,很多人已经不自己携带口罩,而且会质疑现在进行的疫情防控要求,包括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等流程,表示现在疫情不是已经没事了吗,怎么还这么麻烦。
防御指南:
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9、吉林遭遇罕见冰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11月19日,一场冰雨和吉林不期而遇。在吉林省会长春,一夜的冰雨加上白天整日的大雪,大街小巷树木大面积折断,许多两段行车受阻。
早晨7点多,吉林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接到北方绿化中心报警求助。长春市净月潭二环路及净月潭林区内主干道两侧树木因连夜冻雨形成冰挂,多处树枝不堪重负弯折,造成交通堵塞,影响群众出行。灾情就是命令,大队立即出动40名指战员,携带道路救援及电动油锯等80余件(套)装备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和清理任务。目前,大队指战员仍然冒雪在进行路段清理,部分道路已经抢通。
近日,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迎来了一轮降温,而在吉林省,近日也是遭遇了一场极其罕见的冰雨,正是验证了那一句歌词:冷冷的冰雨在我脸上胡乱地拍 !那么什么是冰雨呢?为什么说它很罕见呢?这种雨很稀少吗?会造成哪些严重影响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吉林遭遇罕见冰雨的详细情况。
冰雨是在冬春季节交替时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雨水落地成冰。在冬春季节交替时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春季到来而寒流未退走时,天上落雨而到地上成冰,当地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雨水落地成冰,雨落地后不能会汇集在一起,也不能与地表融在一起,而是大面积的形成冰。
冰雨是怎么形成的?
冰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的。当有冷锋入侵时,使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形成一层密实光滑的、有时是透明的玻璃状冰壳。
冰雨落在表面温度低于冰点的树、电线上后,马上在它们外围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层,这时雨滴继续落在结了冰的物体表面上慢慢下垂,于是结成了一条条冰柱,有的地方称它为 冰挂 。冰挂千姿百态,耀眼夺目。庐山、黄山等名山 ,在冬季常被冻雨打扮得分外妖娆。吉林松花江畔冬季的雨凇是我国奇景之一,每年总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冰雨会造成哪些严重影响?
冰雨风光值得观赏,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冰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而此次吉林冰雨,就导致吉林部分城区停水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