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中国干旱灾害地区有哪些

中国干旱灾害地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7-03 16:30:53

1、干旱地区有哪些

西南五省 分别有云南 贵州 重庆 四川 广西
饮水困难人数:2212万人
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
旱情持续时间:部分旱区近5个月
经济损失:云南损失已超过170亿

2、中国各地的旱灾情况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旱灾频繁。然而,目前出现的新趋势却令人十分忧虑:以往旱灾多以华北、西北为主,而现在江南、华南、东北等传统多雨湿润地区也频繁发生严重旱情。

今年早些时候,向来以雨量充沛著称的海南省上百座水库、山塘干涸,几十万人饮水困难。而被誉为“千河之时的四川、素有“江城”之称的重庆,去年却发生了冬春夏秋四季连旱,严重程度更是百年不遇。

由于干旱,长江中下游、珠江水位持续大幅快速退落。

进入枯水季以来,珠江流域降水量大幅减少,近期出现了一九五六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枯水位。

十月以来,广州市降水明显偏少,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广东全省小型水库干涸一百三十三座,近二十五万人饮水困难。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两万八千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百分之六,但人均只有两千两百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十三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因此,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

据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加快、范围扩大、损失加重的趋势,受旱区域由北方、西部地区向南方、东部地区扩展,旱灾影响范围由农业向工业、生态等领域扩展。

据专家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二0三0年中国用水量将达到或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抗旱形势更趋严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说,当前抗旱减灾工作基础仍然薄弱,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标准偏低,一些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弱,大部分城市供水水源单一,防范突发性水危机能力较低;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抗旱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

通知说,加强抗旱减灾工作,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旱情加剧的严峻形势,中央财政近日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资金七千万元,支持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旱情严重的省(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亦派出多个工作组,指导干旱地区抗旱工作。

3、中国哪些地方最干旱

中国的宁夏北部、青海西北部、西藏北部最干旱。

干旱区(arid 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有可能成为高产地区。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

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

(3)中国干旱灾害地区有哪些扩展资料

干旱地区植被特点: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

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

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干旱区

4、干旱和洪涝主要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下面是干旱和洪涝分布图,可以参考一下。

5、干旱之后出现的灾难有哪些国家的什么地方,是什么灾难

旱灾是广东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其成因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为因素和水利工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旱灾危害主要表现为灾害链效应 :诱发地质灾害、咸潮、森林火灾、病虫害、瘟疫、人畜饮水困难 ,导致粮食减产 ,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发展受阻 ,最终影响人类生活。

干旱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有四个方面,首先就是火灾,因为长期的干旱无雨,天气干燥导致山火危险较大,有些地区植被种植面积比较大,特别是松树和杉树等,在阳光的暴晒下树干会有油脂分泌,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第二个次生危险就是公共卫生事件。虽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爆发,但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目前因为水源越来越少,很多过去不用的水源都开始拿来引用,那么这些水源是否清洁?饮用之后是否安全?所以一定要注意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规模爆发。

还有就是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长期的干旱可能造成农作物的歉收甚至绝收。

(5)中国干旱灾害地区有哪些扩展资料:

世界气象组织承认以下六种干旱类型:

1. 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

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

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

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

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

1.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

2.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6、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划分???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的优势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与中国干旱灾害地区有哪些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