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北京历史海啸

北京历史海啸

发布时间:2021-07-03 19:31:32

1、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自晋元康四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1)北京历史海啸扩展资料: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参考资料:北京市地震局-国内外地震信息

2、中国历史上北京发生过多少次地震?最大级别是多少?

N多次了copy~最大应百该是7

分析度挖掘问:
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_8364779_0.html

图表答:
http://news.tom.com/2006-07-04/000N/17782128.html

3、海啸是怎么回事?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严重摧残生命,造成财产损失。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它们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不管源自何处,海啸都要经历三个部分交叉却又有显著差异的物理过程:首先,由某种搅动水体的力产生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然后,海啸从爆发源附近的深海处传到浅海岸地区。在开阔的海洋中海啸波的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700千米,令长度一般的海滔相形见绌,从一个浪头到另一个浪头的距离有时竟超过100千米。但是因为在开阔的海面上浪头的高度小于1米,所以对过路船只并不能造成什么损害。最后,淹没陆地。沿着海滨,灾害性的海浪可能冲上海岸,横扫一切,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比地震本身还大。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对传播阶段了解最多,然而产生过程和淹没过程却难于进行计算机模拟。在预测未来远源海啸将会袭击何处以及指导灾难调查和营救过程中.精确的模拟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点必须放在可能会遭到最严重袭击的地区.

总的来说,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的材料表明,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而本次印尼的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历史迹象表明,海啸引起的灾难面广而且是毁灭性的。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冲击了整个太平洋。猛烈的海啸能到达非常远的地方:能将毁灭性的能量从其源头传到数千千米之外海岸。夏威夷因其处于海中央.极易遭到这种席卷整个太平洋的海啸的袭击.自1895年以来.12次灾害性海啸袭击了夏威夷。在最惨重的海啸事件中,源于几乎达3700千米外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杀人波浪于1946年在夏威夷夺去了159人的生命(见后面框内文字)。来自如此遥远的海啸都能够出乎意料地造成灾难。

历史上部分重大海啸
时间 地点 浪高 成因
1586年7月9日 秘鲁 24米 地震
1746年10月28日 秘鲁利马 24米 地震
1854年12月23日 日本东海道 28米 地震
1871年3月2日 印尼苏拉威西 25米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1877年5月10日 智利 21米 地震
1896年6月15日 日本三陆 38米 地震
1899年9月10日 阿拉斯加湾 60米 地震和泥石流
1917年6月26日 萨摩亚群岛 26米 地震
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陆 29米 地震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岛 35米 地震
1960年5月22日 智利 25米 地震
1964年3月28日 阿拉斯加湾 70米 地震
1994年6月3日 印尼东爪哇 60米 地震
1998年7月17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49米 地震

减少海啸危害依赖预报

目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当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将地震的位置、震级和类型输入电脑,即可分析出它是否会造成海啸、海水波动程度及其传播方向,然后就可尽快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通知居民撤离。1946年,Alentian群岛位域的一次地震激发起一场海啸,海啸掀起的巨大波浪导致了夏威夷群岛上159人丧生。作为反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监测委员会(NOAA)事后在夏威夷建立了一个海啸报警中心站。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爆发了一次强烈地震,地震酿成了一场海啸大灾难,这使得阿拉斯加、加利檑尼亚、俄勒冈州的111人丧生。此次惨案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监测委员会在阿拉斯加_州辟建了第二个海啸报警中心站。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曾在日本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日本地区每当发生较大地震时,日本政府都对其后的海啸进行严密监视,确定是否发出海啸警报。而在环太平洋,也已经设立了一些海啸的监测系统。例如美国,设立的海底记录仪,在海啸浪峰通过的时候.海底记录仪就根据压在其上之水的额外数量探测出压力的增加。就是在6000米深处.这种灵敏的仪器也能探测出不高于仅仅l厘米的海啸。船舶和风暴引起的波浪不会被它探测出来.因它们的波长短,并且就像潮流一样.其压力的变化不能传播到洋底。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日立造船技术研究所在离日本高知县室户岬1 3千米的太平洋海面上,设置一座“GPS海啸仪”的实验装置,实时捕捉巨大地震引起的海啸。该实验装置是一个全长约16米、直径3.4米的圆筒形特大浮标,上部7.5米露出海面,顶端的GPS天线可接发卫星的信号,并每秒测定出海面的变化,精确到2厘米~3厘米,传送到室户岬测侯所的基地局,由研究小组判定是否发生海啸并报告给有关部门。据说在海啸到达陆地前约1 0分钟就能观测海啸。将来把该浮标装置设置到更远的海域,以便更早地预测海啸的发生毒制定防灾对策,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灾害地质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GPS海啸仪诞生 海洋世界2004.5
3. 海啸 Gonz.,FI 冉隆华 科学(中文版) 1999
4. “死亡之波”—海啸成因探索 王建华 Monas.,R 世界科学 1999
5. 追根寻源话海啸 高华根 地球 1989
6.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地震引起海啸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涨洪由 李怀英 国际地震动态 1994

4、世界上最大的海啸发生在哪一年?

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是智利海啸,

历史上重大海啸有夏威夷海啸、日本三陆海啸、日本东海道海啸、印度洋海啸等。

1、智利大海啸

1960 年5月 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实属少有。大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 23 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 10 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2、夏威夷海啸

1946年4月1日,夏威夷也曾发生过一次大海啸。这场海啸由发生在距夏威夷3750千米的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底的7.3级地震引起。

地震发生45分钟后,滔天巨浪首先袭击了阿留申群岛中的尤尼马克岛,彻底摧毁了一座架在12米高的岩石上的钢筋水泥灯塔和一座架在32米高的平台上的无线电差转塔。

之后,海啸以喷气式飞机般的速度往南直扫而去,摧毁了夏威夷岛上的488栋建筑物,造成159人死亡。

3、日本海啸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

4、印尼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浪就冲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千米)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来。

5、日本东海道海啸

1498年9月20日日本东海道因海底8.6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最大波高15-20米,在伊势湾冲毁1000栋以上建筑,溺死5000余人,在伊豆,海浪侵入内陆达2000米多,伊势志摩受灾惨重,据静冈县《太明志》记载,死亡2.6万人;三重县溺死1万人。

太平洋沿岸易于受到灾难性海啸的袭击。日本自1596年以来就遭受了20多次大海啸的袭击。1703年海啸袭击日本栗津,10万人遭难。1933年日本本州岛东岸遭海啸,约有3000人死亡。

5、百年以来已经造成26万人死亡!恐怖的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地震?核辐射?不,是海啸。海啸的破坏力远超前两者,每次大地震都有幸存者,核辐射也有控制的办法,而海啸,几乎就是“团灭”。那这么可怕的海啸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怎么逃生呢?

一.破坏力惊人的海啸

人类有记载的海啸发生过260次左右,平均每六七年就发生一次,其中80%都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没错,火山、地震、海啸就是恐怖的“灭绝三宝”,经常一起出现,一起消失。

离我们最近的两次分别是发生在2004年圣诞节前后,造成近30万人遇难的印尼大海啸和2011年3月的日本大海啸,也死亡了1万5千多人。

海啸的破坏力远超地震,主要是因为陆地上的建筑有避震设计并且可以建立预警机制,而海边的设施太脆弱以至于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海啸发生,结局几乎就是“团灭”。

二.海啸的成因

冤有头,债有主,这么恐怖的海啸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为了找到这么有挑战度的答案,各路大神花费了无数心血,最终形成了三种假说,分别是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合称“地球运动三大说”,在粗茶看来,板块构造说还是比较靠谱的,另外两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最初只分陆地和海洋,陆地不停地“裂变”+“漂移”,最终产生了“葫芦娃四兄弟”——四块大陆,分别是欧亚非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洲大陆。这种假说虽然证据众多,但都不足以支撑海啸的成因,因为四块大陆将海洋间隔开来,影响了海啸形成的波长、波高和强度,直接阻断了海啸的传播范围,这种说法——PASS。

海底扩张说认为海洋下边的陆地比陆地下边的陆地“不老实”,总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在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造成了海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有误,因为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新的海岭都位于大洋的中间部位,它们的活动可以引起海水的波动,但这种过程一是动作微小,二是非常缓慢,海浪还没冲击到陆地就已经消失了,所以海底扩张可能是“海洋海啸”的成因,但不太可能是“陆地海啸”的成因,这种说法——PASS。

现在只剩下了板块构造说,它把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搞事情”就是一系列灾难的源头了,这种说法解释了全球大部分的火山和地震活动,那对海啸是否适用呢?

粗茶认为可以用来解释一部分海啸的成因,因为海啸是分等级的,浪高达到二十米以上的“大海啸”在发生前都会先出现海平面下降的现象,这是源于海底地震造成了海底陆地的塌陷,当地震源上方聚集了大量海水使得其远高于四周的海平面时,才会把海水“回冲”向四周,逐渐到达陆地附近形成“海啸”。也就是说,“海啸”是先在海上形成,但是我们看不到,等波及到陆地时才会被我们发现。

但更多的浪高只有十几米的“中海啸”则显然不是因为地震而发生的。

“中海啸”的形成原因多是火山喷发,因为地表的火山大多为“死火山”,而海洋中的火山却有很多都是“活火山”,海底火山喷发一般不产生地表火山的炽热熔岩,而是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一些挥发性物质,这些气体的能量惊人,会推动海水形成波浪,在靠近陆地的部分就会演变成“中海啸”。

那浪高只有几米的“小海啸”呢?因为“小海啸”几乎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破坏,常被气象部门当做“风暴潮”对待,其形成原因则更为复杂,粗茶认为与宇宙活动有关,比如潮汐突然增大或太阳黑子突然增多,因为据气象部门的统计,“风暴潮”频发的年份间隔周期一般是11年,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非常吻合,而“风暴潮”通常在一个月中每隔15天达到一个高潮,这与月球的”朔望“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6、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是什么?历史上重大海啸有哪些

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是智利海啸,

历史上重大海啸有夏威夷海啸、日本三陆海啸、日本东海道海啸、印度洋海啸等。

1、智利大海啸

1960 年5月 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实属少有。大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 23 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 10 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2、夏威夷海啸

1946年4月1日,夏威夷也曾发生过一次大海啸。这场海啸由发生在距夏威夷3750千米的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底的7.3级地震引起。

地震发生45分钟后,滔天巨浪首先袭击了阿留申群岛中的尤尼马克岛,彻底摧毁了一座架在12米高的岩石上的钢筋水泥灯塔和一座架在32米高的平台上的无线电差转塔。

之后,海啸以喷气式飞机般的速度往南直扫而去,摧毁了夏威夷岛上的488栋建筑物,造成159人死亡。

3、日本海啸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

4、印尼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浪就冲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千米)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来。

5、日本东海道海啸

1498年9月20日日本东海道因海底8.6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最大波高15-20米,在伊势湾冲毁1000栋以上建筑,溺死5000余人,在伊豆,海浪侵入内陆达2000米多,伊势志摩受灾惨重,据静冈县《太明志》记载,死亡2.6万人;三重县溺死1万人。

太平洋沿岸易于受到灾难性海啸的袭击。日本自1596年以来就遭受了20多次大海啸的袭击。1703年海啸袭击日本栗津,10万人遭难。1933年日本本州岛东岸遭海啸,约有3000人死亡。

7、北京历史上的地震,多少级的都行?

北京地区最早的地震,发生在晋元康四年(294年)。这一年,连续发生了两次地震,第一次在3月,第二次在9月。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辽清宁三年(1057年),在北京发生了自晋元康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震中在北京南郊的大兴,震级是6.8级。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发生6.8级地震。

雍正八年(1730年),北京西郊的海淀及昌平,又发生6.5级地震。

8、谁知道关于海啸的资料。

当时印尼海啸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海啸的读书报告,不然删节后摘一些帖给楼主看下吧:

关于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严重摧残生命,造成财产损失。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它们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不管源自何处,海啸都要经历三个部分交叉却又有显著差异的物理过程:首先,由某种搅动水体的力产生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然后,海啸从爆发源附近的深海处传到浅海岸地区。在开阔的海洋中海啸波的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700千米,令长度一般的海滔相形见绌,从一个浪头到另一个浪头的距离有时竟超过100千米。但是因为在开阔的海面上浪头的高度小于1米,所以对过路船只并不能造成什么损害。最后,淹没陆地。沿着海滨,灾害性的海浪可能冲上海岸,横扫一切,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比地震本身还大。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对传播阶段了解最多,然而产生过程和淹没过程却难于进行计算机模拟。在预测未来远源海啸将会袭击何处以及指导灾难调查和营救过程中.精确的模拟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点必须放在可能会遭到最严重袭击的地区.

总的来说,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的材料表明,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而本次印尼的海啸,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历史迹象表明,海啸引起的灾难面广而且是毁灭性的。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冲击了整个太平洋。猛烈的海啸能到达非常远的地方:能将毁灭性的能量从其源头传到数千千米之外海岸。夏威夷因其处于海中央.极易遭到这种席卷整个太平洋的海啸的袭击.自1895年以来.12次灾害性海啸袭击了夏威夷。在最惨重的海啸事件中,源于几乎达3700千米外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杀人波浪于1946年在夏威夷夺去了159人的生命(见后面框内文字)。来自如此遥远的海啸都能够出乎意料地造成灾难。

历史上部分重大海啸
时间 地点 浪高 成因
1586年7月9日 秘鲁 24米 地震
1746年10月28日 秘鲁利马 24米 地震
1854年12月23日 日本东海道 28米 地震
1871年3月2日 印尼苏拉威西 25米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1877年5月10日 智利 21米 地震
1896年6月15日 日本三陆 38米 地震
1899年9月10日 阿拉斯加湾 60米 地震和泥石流
1917年6月26日 萨摩亚群岛 26米 地震
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陆 29米 地震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岛 35米 地震
1960年5月22日 智利 25米 地震
1964年3月28日 阿拉斯加湾 70米 地震
1994年6月3日 印尼东爪哇 60米 地震
1998年7月17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49米 地震

减少海啸危害依赖预报

目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当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将地震的位置、震级和类型输入电脑,即可分析出它是否会造成海啸、海水波动程度及其传播方向,然后就可尽快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通知居民撤离。1946年,Alentian群岛位域的一次地震激发起一场海啸,海啸掀起的巨大波浪导致了夏威夷群岛上159人丧生。作为反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监测委员会(NOAA)事后在夏威夷建立了一个海啸报警中心站。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爆发了一次强烈地震,地震酿成了一场海啸大灾难,这使得阿拉斯加、加利檑尼亚、俄勒冈州的111人丧生。此次惨案发生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监测委员会在阿拉斯加_州辟建了第二个海啸报警中心站。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曾在日本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日本地区每当发生较大地震时,日本政府都对其后的海啸进行严密监视,确定是否发出海啸警报。而在环太平洋,也已经设立了一些海啸的监测系统。例如美国,设立的海底记录仪,在海啸浪峰通过的时候.海底记录仪就根据压在其上之水的额外数量探测出压力的增加。就是在6000米深处.这种灵敏的仪器也能探测出不高于仅仅l厘米的海啸。船舶和风暴引起的波浪不会被它探测出来.因它们的波长短,并且就像潮流一样.其压力的变化不能传播到洋底。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日立造船技术研究所在离日本高知县室户岬1 3千米的太平洋海面上,设置一座“GPS海啸仪”的实验装置,实时捕捉巨大地震引起的海啸。该实验装置是一个全长约16米、直径3.4米的圆筒形特大浮标,上部7.5米露出海面,顶端的GPS天线可接发卫星的信号,并每秒测定出海面的变化,精确到2厘米~3厘米,传送到室户岬测侯所的基地局,由研究小组判定是否发生海啸并报告给有关部门。据说在海啸到达陆地前约1 0分钟就能观测海啸。将来把该浮标装置设置到更远的海域,以便更早地预测海啸的发生毒制定防灾对策,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灾害地质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GPS海啸仪诞生 海洋世界2004.5
3. 海啸 Gonz.,FI 冉隆华 科学(中文版) 1999
4. “死亡之波”—海啸成因探索 王建华 Monas.,R 世界科学 1999
5. 追根寻源话海啸 高华根 地球 1989
6.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地震引起海啸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涨洪由 李怀英 国际地震动态 1994

与北京历史海啸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