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

发布时间:2021-07-03 20:32:02

1、如何诊断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在各种植物上都可以发生,只是种类不如真菌病害那样多。重要的细菌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菜软腐病、辣椒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烟草青枯病、姜瘟病等,都给生产造成过严重损失。 由于细菌没有主动侵染植物的能力,传播、侵染都与水关系密切,所以田间可以看到病害随流水或雨滴飞溅传播的分布格局;淹水和暴风雨往往会造成细菌病害的大流行。这可以从时间顺序上取得旁证。 病原细菌一旦侵入植物,就生活在细胞间隙,依靠分泌的一些酶破坏细胞壁,使得细胞内的物质外渗。一方面降低细胞的膨胀压力,另一方面使细胞间隙充水而变得透明。因此,细菌病害引起的的病斑有一个明显的持点就是病斑边缘水渍状或油浸状,半透明。空气潮湿时病斑上有菌脓溢出(亮黄色小珠子)并主要造成腐烂、萎蔫症状。另外还有一些细菌生活在植物的维管束内,或引起维管束坏死或阻塞水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使地上部分萎蔫。少数细菌也能引起肿瘤,如果树根癌病。真菌和细菌都可以造成腐烂,细菌造成的腐烂往往出水多,烂成一滩泥并散发出臭味,而真菌造成的腐烂有的较干,有的湿润,上面常常长出各种颜色的霉层或小黑点、小黑粒,散发出的气味也不太难闻,有衣物发霉的味道或发酵的香味。 稍微复杂一点的鉴定是将疑似病组织切片镜检。细菌病害可以在较大的叶脉切口处(特别是禾本科作物的叶脉)观察到大量浓稠液体涌出来,称为“喷茵现象”,用低倍镜就能观察到,是最简便易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另外也可以把溢出的菌脓涂成切片,观察细菌的形态,只是需要用高倍油镜来观察。对病组织也可以用选择性培养基,血清学和噬菌体检测具有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今后会得到广泛应用。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悦岩)

2、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观察 观察病原的病害病症
2镜检 分离培养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特征
3利用指示植物
4血清学方法

3、植物病害诊断步骤

病害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仔细观察发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包括植物病状如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以及病原物的病症如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体等,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进行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害特点,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结合必要的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专项检测。

(4)逐步排除法得到适当结论,判断出植物病害的类别: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如是侵染性病害的是由哪些病原物引起的,如是非侵染性病害的是由外界伤害还是由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是缺什么营养元素引起的等。

4、植物病害怎么诊断?

一, 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门。

二, 知根、知茎、知叶、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

三, 看尖、看叶、看花、看果、看茎、看根:做好六看方诊断

四, 扒根、抓叶、灼病而闻:可断定是病非病。

注:用防风打烧机烤“病害”部分,马上闻气味:

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为细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细菌混合性病害,烧焦羽毛味者病毒性病害,有青叶味是日灼、除草剂、缺水、冻害、高温等引起的不是病害。

概述: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症。
(一)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A,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造成的,变色规律:嫩绿、浅绿色、浅黄、黄、白、灰、红、褐、紫、黑、干枯死亡。 成因如下:缺肥(N、P、K、Mg、Ca、S)、旱、涝、冻、日灼、缺多微素、氯危害、除草剂、药害、肥害、病害…..

B,非均匀变色:主要表现在叶片(反、正二面)、果面(阴、阳二面),由深绿、浅绿、黄绿、黄色、无色、白、红等色组成。表现为:

a)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b)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成因如下:缺多微素、病毒病、根腐病、冻、日灼、

镁危害、除草剂、药害、肥害、病害…..

2、 坏死

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病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坏死斑上有轮状纹,这种病斑称作轮斑或环斑。环斑是由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不同。类似环斑的症状,有叶片上形成的单线或双线的环纹或线纹,形成的线纹,表皮组织坏死的则表现为蚀纹。
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有的不像叶斑那样明显。叶尖和叶缘的大块枯死,一般称作叶烧。
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

1/3页

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所谓猝倒(幼苗在坏死处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茎的坏死还有一种梢枯症状,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一直扩展到主茎或主干。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成因如下:N、P过量,缺多微素、病毒病、冻、日灼、砷危害、除草剂、病害…..
3、 腐烂

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原因:由于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造成的。
表现:
腐烂与坏死的区别: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
干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细胞的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
湿腐:指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
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根据腐烂的部位,分别称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名称。
溃疡、流胶的性质与腐烂相似,是从受害部位流出的细胞和组织分解的产物。 N、P过量,缺多微素

5、如何进行植物病害诊断和鉴定:

进行植物种植,传统的就是除草、浇水和防治病虫害,那么植物病虫害应该如何去防治呢?首先要知道如何辨别别植物病虫害,我们生产的植物病害检测仪可以迅速的将植物病虫害进行鉴别,不过这是建立在知道植物病虫害的发病机理上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下植物病虫害是如何被引发的。
一、非传染性病害:植物在不适宜的土壤上,或是遇到不适合的气候、水分、肥料过多过少等所引起的病害。如甜菜地里如果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硼”,就要引起甜菜根变黑腐烂,叫做缺硼病。这一类的病害不会传染蔓延,所以叫做非传染性病害。

二、传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害发生的,能够传染,所以叫做传染性病害。这类病害种类最多。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菌大多数为真菌,其次就是病毒和细菌,以及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植物得病后,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变色、斑点、矮化、丛生、黄化、坏死、腐烂、萎蔫、缩叶、缩果、扭曲、瘤肿、畸形等。叶面上有时布满霉状物(黄色、红色、绿色等)、黑粉状物、白粉状物、锈状物以及小黑点等颗粒状物。
传染性病害中,由于病原菌不同,植物生病后,外部的形态改变也不一样,而且同一种寄生物在不同的植物上或者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以及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都可表现不同的症状。相反,不同的寄生物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症状。因此,对植物病害除分析发病的原因外,还必须进一步鉴定病原生物,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症状诊断:
在诊断植物病害时,首先进行症状观察,根据症状特点,区别病害还是伤害。伤害是没有病变过程,病害是有病变过程的。如果是病害,还要区别是非传染性的,还是传染性的病害。在观察症状时,一般用扩大镜或用肉眼观察病株的外部表现,当外部症状不明显时,再进行病理解剖,检查内部症状。由于各种病害在田间的发生和发展其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时,应特别注意:
(1)病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多;
(2)病害发展和在田间的分布;
(3)发生时期和植株生育期;
(4)受害寄主和部位位;
(5)栽培管理方法等。

病毒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容易混淆,因为病毒病害在外表看不出病症,区别病毒病与非传染性病害,除根据有无传染现象外,还可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非传染性病害在田间大都是普遍、均匀、成片发生,发病地点与地形土质或环境条件有关。病毒病害在田间多是分散发生,在病株周围可找到健株,其症状除呈现花叶、黄化或矮缩畸形外,还常与传毒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2.病原鉴定:
鉴定病原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最可靠的方法。对不同性质的炳原必须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
(1)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在对养分、水分、温湿度和厌围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进行化学诊断,就是将有病的植物榨出液或病土进行分析,测定矿物营养(如氮、磷、钾、硫、铁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健康植物的标准,并查明所缺元素。其次还可以进行人工诱发试验,如水培法和砂培法,人为的提供可疑的类似条件,观察是否发病。
(2)传染性病害的病原鉴定
①病毒病害的病原鉴定

病毒病害的病原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组织病变。目前在电子显微镜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多采用人工接种试验来验证。人工接种试验是用病株汁液磨擦接种、嫁接、昆虫传染等方法。同时还可以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传播方法、寄主范围、寄主反应、体外保毒期、稀释终点以及血清方法等来区别病毒的种类。有些植物病毒还可以采用指示物进行鉴定。
②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

对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多采用“细菌溢”的方法。具体是切取小块病组织制片,放载玻片于显微镜下检查,如觉现有“细菌溢”从病组织(维管束)涌出,即可勿步确定为细菌病害。
如果鉴定细菌的种类,就可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阳性和阴性反立来区别。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较纯的培养菌种,然后通过伤口或白然孔(水孔、皮孔、气孔等)人工接种,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目前,对细菌病害病原的鉴定,较迅速准确的方法是采用血清反应。具体方法是取一定病原的细菌液少许放载玻片上,然后加入某种用生理盐水稀释过的“抗血清”,如果两者产生“凝集”即证明是某细菌病害的病原。例如鉴定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菌时,可将已培养好的环腐病细菌液注射到兔子体内,然后抽取兔子血液,使沉淀后取上部的血清(即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放载玻片上,与被怀疑为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细菌掖混合,如产生“凝集”,即证明为环腐病病原。否则为非环腐病病原。
③真菌病害的病原鉴定

鉴定真菌病害,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挑取病株组织上的菌丝或子实体制片,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病菌的形态、特征、色泽、大小、结构等。其次是采用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分离培养是切取小块病株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后,移到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在一定的恒温下培养,几天后观察菌落、菌丝体、无性抱子、有性抱子等形态、色泽。接种试验应根据真菌病害不同的侵染类型,将病菌抱子进行拌种、花器接种、土壤接种、涂抹接种或将抱子棍悬液进行喷雾接种。
④线虫病害的病原鉴定

植物受线虫为害后,多在受害部位产生虫廖或膨胀的形态变化,剖切虫瘦或膨胀部分用针挑取内部含有物制片,然后放显微镜下观察有否线虫及形态特征。有些线虫病并不引起植物形态变化,可采用漏斗分离法和叶片染色法进行检查,作出诊断结果。

6、如何鉴别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

植物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统属于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病部组织内部或外表表现为异常状态即症状,病状主要分为5大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病症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组织结构,主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索状物、毛状物、粒状物、白色絮状物、菌脓等。

鉴别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病毒病无病症,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引起植物颜色或形状改变,即变色、畸形,主要表现是花叶、黄化、皱缩、矮化等。  

②细菌性病害病斑呈多角形易穿孔,初期水浸或油浸状,潮湿条件下病部常有株状黄色菌脓,表面光滑,外围常有黄色晕圈;腐烂型病部有粘状菌脓,且有臭味;枯萎型褐变部位用手挤压可见白色菌脓,维管束一般不变色,发生速度迅猛。  

③真菌性病害,叶部病害包括各种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等等,病部在潮湿条件下都伴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锈状物等菌丝及其变态体;腐烂型病害病部同样有真菌菌丝集体变态体,但是没有臭味;枯萎型植株维管束变色坏死,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

7、如何诊断叶斑病类植物细菌性病害?怎样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特征一般是初期为圆形,后渐为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边缘稍隆起,有明显小黑点。
防治方法一般是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烧毁,蔬菜可进行轮作,发病期间降低环境湿度,禁止叶面喷水;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敌力脱、爱苗、杜邦进行交替防治,避免出现药物抗性。

8、如何辨别植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1、症状: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①腐烂。由于细菌分泌的果胶酶的分解作用而使受害植物的根、茎、块根、块茎、果实、穗等肥厚多汁器官的细胞解离、组织崩溃腐烂,如白菜软腐病。②坏死。主要发生在叶片和茎杆上,出现各种不同的斑点或枯焦,前者如棉花角斑病,后者如水稻白叶枯病。③萎蔫。因细菌寄生在维管束内堵塞导管或因细菌毒素而引起,如青枯病。④肿瘤。由于细菌刺激,使寄主细胞增生、组织膨大而形成,如癌肿病。⑤黄化矮缩。在木质部寄生的细菌使植株表现黄化、萎缩,如葡萄皮尔氏病、杏叶焦病、苜蓿矮化病、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等。2、侵染和传播途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杂草寄主或昆虫体内越冬或越夏,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害都能发生再侵染。一般高温、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细菌通过寄主的伤口或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中侵入;田间主要通过雨水、 灌溉流水、 介体昆虫或农事操作等传播。台风、暴雨等不良条件不但易使植物表面产生伤口,而且利于细菌的传播及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诱发细菌病害流行。有些介体传播细菌病害有一定的如玉米细菌性萎蔫病由玉米叶□(Chae-tocnema denticulata)传播, 小麦蜜穗病由小麦粒线虫(An□uina tritici)传播。植物真菌病1、症状: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病征的出现与寄主的品种、器官、部位、生育时期、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如不少叶斑病菌一般在寄主生育后期才产生病征,甚至在落叶上才形成小黑点;有的菌核病要在寄主某一特定部位才形成颗粒状的菌核;银叶病要在寄主的死亡部分才长出蘑菇状的产孢结构;根肿病要在肿瘤很深的位置才能观察到病原菌。许多真菌病害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完全不表现病征。真菌病害的症状与病原真菌的分类有密切关系,如白绢病菌在许多不同作物上均造成症状相似的白绢病,霜霉菌产生霜霉状物,黑粉菌产生黑粉状物等。2、侵染和传播途径: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类型最多,许多病菌可形成特殊的组织或孢子越冬。在温带,土壤、带病种子、病残组织和果树林木的病枝常是越冬场所;在热带和亚热带,不少病菌不越冬而越夏。冬季生长的寄主在侵染循环中往往起重要作用,有些病菌的分生孢子可越冬,有的病菌终年有危害性。大多数病菌的有性孢子在侵染循环中起初侵染作用,其无性孢子起不断再侵染的作用。在热带、亚热带许多病菌不产生有性阶段,只以无性阶段完成其生活史和侵染循环。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但传播真菌病害的昆虫属种与病原真菌属种间绝大多数没有特定关系。真菌的菌丝片段可发育成菌株。真菌可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有时导致某些寄生性弱的细菌再侵入,或与其他病原物进行复合侵染,使病症加重。

与如何诊断植物细菌病害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