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小麦病害ppt

小麦病害ppt

发布时间:2021-07-05 09:30:26

1、小麦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小麦常见病害主要有: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锈病等,这几种病害对小麦生产影响极大。小麦孕穗期开始,每亩用8 .2%甲维.虫酰肼20克、25%氰烯菌酯10克、25%三唑酮20克兑水均匀喷施,以后在始穗期、灌桨期分别再喷施一次。(宋浩农业科学公司意见仅供参考,请您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

2、小麦常见的几种病害是??

1、气流传播病害
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2、土传病害
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
3、种传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等
4、病毒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等

3、小麦病害主要有哪些种

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节病等。

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毒病、丛矮病等。

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湿害、冻害、旺长等。

4、小麦是什么病害?如何防治?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积感病品种;第三,3~5月份雨量较多;第四,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山东省小麦叶锈菌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菌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的,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体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3.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以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华东沿海和南方冬麦区发生最为严重。病害流行年份,由于来势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内引起较大的损失,造成小麦减产74%~84%。
(1)症状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小麦发育后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散生,长椭圆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小麦抽穗阶段的气温和这一阶段前后的降雨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小麦抽穗期的气温一般可以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决定秆锈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4.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蘖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50克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5.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
(1)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1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6.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1)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的流行轻重。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黄淮海平原、西北和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在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
7.小麦全蚀病(1)症状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春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特别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可见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显的不同阶段,只要病害到达高峰后,继续实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病害就会出现下降现象,一般经1~2年后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于出现自然衰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发展有关。
(2)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增施磷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
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96%的天达恶霉灵(5克)6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兑水15千克喷施。
8.小麦黄矮病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个别年份危害相当严重。
(1)症状 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发黄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穗期感病的植株仅旗叶发黄。有的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紫色。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②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
③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叶面喷施“天达2116”和天达裕丰,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治蚜(虫)防病(参照麦蚜的防治)。

5、小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1、气流传播病害
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2、土传专病害
主要有小属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
3、种传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等
4、病毒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等

6、小麦病害

小麦赤霉病,防治已经晚了。
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百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度,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
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知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道,一个星期以后在防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防治牢记三句话: 晴天见花打; 阴天见穗打; 雨天抢前打 。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和选择药剂是关键!喷药时要版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下雨,需权雨后补喷。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

7、常见的小麦三种病害分别是什么?怎样减少病害的出现?

小麦的常见病害其实挺多的。如: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黑穗病,小麦根腐病;另外,还有一些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等。这些都是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的病害。小麦根腐病是小麦整个生长周期都可发生的一种病害。它是一种为害小麦幼苗,及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真菌病害。其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可引起什斑,穗腐,或黑胚。小麦起身前后叶面喷施多效唑,助壮素等化学药剂,可有效的缩短其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有明显放倒扶效果。清沟沥水。春天雨水较多,南方小麦产区要注意清沟沥水,防止渍涝灾害,土壤潮湿,引发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菌滋生。可以结合人工除草对地沟清理一下。

比如:在小麦抽穗后发现田间“一片一片出现枯白穗”,你这个时候再打药也是“亡羊补牢”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啦!——怎么办?如果上一年田间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比较严小麦锈病,这种病比较好辨别,发病时小麦的叶片、叶鞘、茎部等位置会出现如铁生锈了一样的黄色锈斑,其实学名叫孢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最后面这些但过了些日子,我再去麦田看时,发现我们家麦子比邻居家麦子矮了一截,黑色点愈发厉害,赶紧回家跟公公婆婆汇报,原来是得了小麦麦锈病,于是及时喷药及时救治。用粉锈宁乳油和纹枯病,一种真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小麦种植区域常见的病害之一,患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能达到一半,所以,该病害要引起注意。

8、小麦主要病害有哪些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1.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西南及华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可波及全国。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末,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第二,有大面积感病品种;第三,3~5月份雨量较多;第四,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水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山东省小麦叶锈菌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菌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的,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体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3.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以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以及长江流域、华东沿海和南方冬麦区发生最为严重。病害流行年份,由于来势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内引起较大的损失,造成小麦减产74%~84%。
(1)症状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小麦发育后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散生,长椭圆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小麦抽穗阶段的气温和这一阶段前后的降雨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小麦抽穗期的气温一般可以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决定秆锈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4.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蘖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1)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②麦收后及时铲除各种场合的自生小麦,消灭初侵染源。
③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④注意氮肥的合理施用,配方施肥,适时排灌水。
⑤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或病情指数达5%~8%时,即应进行药剂防治。每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天达2116”壮苗灵50克兑水30千克,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并可有效防治冻害兼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如果加入相同量的浸拌种型“天达2116”效果会更好。
5.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小粒秕,重者不能抽穗,或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40%。
(1)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1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6.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1)症状 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但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的流行轻重。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黄淮海平原、西北和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合理施肥,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渍害。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亩100千克,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用多福合剂(含25%多菌灵、15%福美双)5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散黑穗病;用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喷雾,可以兼治麦类秆锈病;用禾枯宁可湿性粉剂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可兼治白粉病等病害。在喷洒杀菌剂时加入600~800倍的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
7.小麦全蚀病(1)症状 全蚀病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一般在抽穗前后发病明显。主要症状是:茎秆基部及叶鞘变为黑脚症状,根部变黑腐烂,根表可见病菌着生的葡萄菌丝。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少,早春返春慢,黄叶多,严重的枯死。拔节以后,根部和茎基部1~2节间严重腐烂,植株矮化。到抽穗灌浆期,茎基部明显变黑腐烂,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病部叶鞘容易剥离,叶鞘内侧与茎基部的表面形成灰黑色的菌丝层。由于病株根部与茎基部腐烂,病株常早枯死,形成白穗或子粒秕瘦,产量损失10%~20%,重者绝收。
小麦全蚀病也可随水流传播,多雨、高温、地势低洼,麦田发病重。早播、冬春低温、成熟期受干热风侵害以及土质疏松、瘠薄、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的麦田发病均重。
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特别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可见有病害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等明显的不同阶段,只要病害到达高峰后,继续实行小麦、玉米种植制度,病害就会出现下降现象,一般经1~2年后病害就自然得到控制。至于出现自然衰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群逐年得到发展有关。
(2)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增施磷肥,促进拮抗微生物的发育,减轻危害;深翻倒土,增施肥料,减少土壤表层菌源量;返青拔节期应适时中耕,及时灌水。
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加入600~800倍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96%的天达恶霉灵(5克)600倍液+“天达2116”粮食专用一袋(25克)600倍液,兑水15千克喷施。
8.小麦黄矮病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主要由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个别年份危害相当严重。
(1)症状 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植株严重矮化。病重的叶片往往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拔节抽穗。感病较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幼嫩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逐渐向下扩展,发黄的叶片呈亮黄色,鲜艳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穗期感病的植株仅旗叶发黄。有的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紫色。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②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
③加强水、肥等栽培管理,叶面喷施“天达2116”和天达裕丰,增强植株抗病力。
④治蚜(虫)防病(参照麦蚜的防治)。

9、老师们,小麦什么病害

小麦发黄,干叶,死苗,多种原因可以造来成这类现象。
一,干旱,少雨。
二,秸秆还田照成的根部悬空。
三,化肥灼伤,播种时种肥分离不好。
四,病害源 ,根腐病,全蚀病等。
五,虫害,主要是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
六,药害,预防病虫害施药不当造成的。
七,缺素,缺少微量元素,氮磷钾施肥不均,秸秆还田需要加大氮肥施用。
八,前茬除草剂药害。
九,盐碱地危害。
十,冻害。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与小麦病害ppt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