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黄瓜最严重的病害

黄瓜最严重的病害

发布时间:2021-07-05 21:34:06

1、黄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1)黄瓜霜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蔓延,茎、卷须、花梗等均能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管理,控制田间温、湿度,特别要防止叶片结露或产生水滴。设施栽培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控制发病,具体做法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发病初期,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克/亩,或52.2%霜脲氰·恶唑菌铜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设施内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烟雾剂熏治。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2)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圆形白粉斑,后逐渐扩大到叶片正、背面和茎蔓上,病斑连成片,整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设施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毫升/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黄瓜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花和幼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并形成大型的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和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散湿;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花;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40%略霉胺可湿性粉剂57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4)细菌性角斑病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渐变淡褐色,背面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不同于霜霉病。果实和茎上染病,初期也呈水浸状,严重时溃疡或裂口,溢出菌液,病斑干枯后呈乳白色,中部多生裂纹。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设施栽培时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等灌溉措施,并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2、黄瓜当前病害有哪些

霜霉病,叶斑病,病毒病,白粉病,枯萎病,纹枯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其中枯萎病死亡率高。

3、黄瓜病害有哪些?

瓜菜病害按其病原性质分为两大类
1、生理性病害:由不良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不适,营养缺乏或过剩、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引起,包括冷害、日灼病、水害、各种元素缺乏症、肥害、烟害和药害等。由天生理病害不是由寄生物侵染所引起,不会相互传染,当其致病因子消除后就不再有新的发展,在田间看不到扩展、蔓延的现象,所以生理病害又称非传染性病害。
2、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类菌原体(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多种寄生物引起的一类病害,分别叫做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由于其各种病原物有生命活动,能生长、繁殖,它们引致的作物病害能不断积累,传播蔓延,所以又叫传染性病害。
(二)、瓜菜病害主要症状、病征分辨
在侵染性病害中,真菌病害占80%以上,其次是病毒病害、细菌性病害(最难防治病害)和线虫病害等。(非侵染性病害略述)
1、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病征
——症状:
(1)腐烂:包括立枯、猝倒、死苗、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叶腐、花腐、叶斑、叶枯、角斑、穿孔、枝枯、疮痂、溃疡等;
(2)畸形:包括根肿、卷叶、果畸等;
(3)萎蔫:包括青枯、枯萎、黄萎等。
——病征:
(1)霉状物:由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构成,包括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白霉等;
(2)粉状物:由某些真菌的一定量的孢子聚集而成,包括白粉、锈粉、黑粉、白锈等;
(3)粒状物:由真菌的孢子器、孢子盘、子囊壳、子座及菌核构成,位于病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泽、排列各不相同。
2、细菌病害的主要病状、病征
——病状:
(1)腐烂:包括软腐、叶斑、叶枯、枯斑、角斑、疮痂、溃疡等;
(2)萎蔫:包括青枯、萎蔫等;
(3)畸形:包括根肿、果畸等。
——症征:
腐烂症状的病部产生脓状物—溢脓,在萎蔫状的病株茎基部的维管束中常溢出菌脓。
3、病毒病害
病毒病害是近年来瓜菜上发生较多的一类病害,如番茄、辣椒、西甜瓜等,造成损失较大,也较难防治,病毒病害只能靠病状识别,没有病征。
(1)全株性:包括矮缩、花叶、黄花、皱缩;
(2)局部性:包括坏死斑、明脉(叶脉透明或半透明)、枯顶;
(3)畸形:丛枝、巨芽、巨花、线叶、蕨叶等。
4、线虫病害主要症状
(1)畸形:包括根瘤、丛根、植株矮小或黄化;
(2)腐烂:包括顶芽坏死、花芽坏死、茎叶坏死、组织坏死、根腐等。

4、黄瓜主要病害

危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棚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斑点称“小油点”,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棚内一片枯黄。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期。

中文名

黄瓜

英文名

Cucumber

分类

拍黄瓜,东北菜系

口味

清脆爽口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

常见病害

 听语音



黄瓜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灰霉病、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其出现病害主要原因是随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管理不当使其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这些病害的发病症状和很相似。

黄瓜褐斑病,多从黄瓜盛瓜期开始发病,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发展。初期在叶面生出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太整齐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有时呈灰白色,边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生稀疏的淡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相融合,叶片枯黄。

黄瓜霜霉病,一般大棚前沿发病重,症状明显,叶片上有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面有灰色或黑色霉层。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病斑呈浅灰白色,比霜霉病病斑要小,也受叶脉限制,但湿度大时叶背面不是黑色霉层而是白色菌脓,还有一个明显症状是发病后期病斑穿孔。

黄瓜炭疽病,叶片病斑呈灰褐色或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湿度大时瓜条病斑有粉红粘稠物。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基部,很少危害果实。被查害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病斑扩大连成片,使叶面布满白粉,随后叶面枯黄, 发脆,但不脱落。此病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湿度和寄主长势,湿度大而又没有大量白粉菌时,白粉病就会流行。通风排水不良、潮湿地块发病较重。光线不足,闷热或温度忽高忽低,病势发展快。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症状:叶、叶柄茎卷须、果实均可受害。叶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严重的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病斑也呈水浸状,褐色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果实黄化凋萎,脱水后成木乃伊状。湿度大时病部溢出菌脓。

黄瓜晚疫病症状:幼苗受害,由子叶和真叶边缘开始,向里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重者茎端部位和各侧芽(包括花)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叶片枯死。植株甩蔓以后发病,叶片由叶缘开始里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大病斑,扩展迅速。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展也很快,常引起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间淡褐色,常干枯脆裂。

黄瓜猝倒病:种子出土前发病造成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产生水渍状圆形暗绿色斑,绕茎扩展后,病部缢缩变细,腰折倒伏、枯死。地面潮湿时,病部可密生白色绵状霉。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苗床低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育苗期遇雨连续几日不能揭帘时造成低温高湿环境,病害易严重发生蔓延。

5、黄瓜的主要病害都有哪些,大面积种植黄瓜该注意什么?

黄瓜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虫害的威胁,常见的有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朱砂叶螨和蚜虫等,现在介绍它们的防治方法。

1、白粉虱

又名温室白粉虱、白飞虱,其群居于番茄植株的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并传播某些植物病毒,加重病毒病的发生。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的害虫,要及时防治。建议及时用一些杀卵的药,可以虫卵兼杀。42%的螺虫乙酯,主要特点杀卵,可能大家喷上以后发现粉虱在棚里到处飞,觉得药剂没有效果。因为它主要是杀卵的,可以控制后期的效果。

防治措施: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于白粉虱发生初期,可采取黄板诱杀的办法;可用灭蚜宁烟雾剂(每亩330克)、或蚜虱一熏净烟剂(每亩300~400克)进行熏杀,每7~8天熏1次,连熏2~3次;可喷洒10%吡虫威乳油400~600倍液或25%扑虱灵1500倍液等,先熏后喷效果更好。

夏黄瓜病虫害较突出,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

①猝倒病:用70%敌克松3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②枯萎病:用70%敌克松800倍液或20%利克菌800倍液喷雾防治。③白粉病:用20%粉锈宁2000倍液、10%世高2000~30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喷雾防治。④瓜蚜:用1.8%爱福丁300倍液、2.5%天王星3000倍液或25%扑虱蚜1500倍液喷雾防治。⑤瓜实蝇:用48%乐斯苯1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⑥黄条跳甲: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

黄瓜由于土传、肥传、虫传、种传和水传的常见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和枯萎病等等病害,除了常规农业防治外,只有药剂防治最有效果。农业防治包括土壤消毒灭菌、清除病虫害残留物以及农业废弃物、清除杂草、深耕细作、使用生物菌肥、使用发酵腐烂熟透的有机肥、种子消毒灭菌等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药剂防治可以使用广谱性或者针对单一病害的专用药两种方法消灭病菌。广谱性杀菌剂有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福美双等等药剂,专业杀菌剂有霉菌灵、恶霉灵、霜霉灵等等杀菌剂。一般防治病害使用广谱性杀菌剂效果最好

6、黄瓜病害

黄瓜病害
主要有褐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其出现病害主要原因是随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回升,管理不当使其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造成。这些病害的发病症状和很相似。

7、黄瓜病害有哪些

黄瓜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瓜鲜脆可口,营养丰富,无论生食熟吃,深受人们的喜爱。黄瓜为葫芦科攀缘性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病虫害,导致黄瓜减产、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受损。那么黄瓜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一、黄瓜常见病虫害的类型

黄瓜的病虫害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感染性病害、虫害和生理性病害。那么如何防治呢?下面进行一下防治措施的介绍。

二、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感染性病害的防治:如角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等。原因是黄瓜被病原体入侵,途径为土壤、虫子、种源、水肥等传播感染。

角斑病:可采用如农抗12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新植霉素等,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2到3次。

霜霉病、灰霉病。霜霉病易和灰病害混合发生,可用如特克多悬浮剂、多硫悬浮剂、武夷菌素水剂等,交替使用,每隔7到10天一次,连续2到3次。

白粉病。可采用如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3000倍液、40%福星乳油4000倍液等喷雾。

炭疽病。可使黄瓜表面布满黑点。可用如腈菌唑、溴菌腈等。

病毒病。可以使用黄花曲叶病毒“原粉+原液+禾丰锌”配方,控制病毒病效果迅速。

2、黄瓜主要虫害的防治:黄瓜害虫有地下和地上两种,地下如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可用如根部灌药、5%特丁磷拌细土撒施、黑光灯诱杀、2.5%的敌杀死地面喷药、90%敌百虫植株施药等。地上虫害如蚜虫、白粉虱、斑潜蝇、根结线虫等。可用如1%金剑克1000倍喷雾、30%吡虫啉微乳剂5000倍防治、40%啶虫脒粉剂5000倍喷雾。

3、黄瓜生理性病害的防治,该病是指凡是来自气候影响或管理不当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畸形瓜、苦味瓜、花打顶、化瓜、低温造成的沤根等,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与品质。可采取植物调节剂叶面喷洒,如绿风95等;合理搭配配方施肥,施用农家肥和沼气肥;及时进行水肥管理,控制温度,选择优良品种,及时摘除畸形瓜;及时松土,合理密植等等综合防治,也可用500pm的链霉素喷施。

总之,黄瓜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综合防治,配合用药,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黄瓜品质,提高黄瓜产量。

8、黄瓜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1.症状该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背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型黄色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霜霉属真菌侵染的病害,主要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孢子囊直接萌发,生出芽管,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从温室黄瓜传到大田黄瓜,再从大田传播到夏秋黄瓜,然后再传播到温室黄瓜。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病菌产生的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对温度,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中死亡,因此叶面的水滴或水蟆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如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较大,容易使叶面出现水滴或水膜,就有利于该病菌的萌发和侵入。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是10~25℃,最适宜的温度为15~22℃,高于30℃时不适发病,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在有水的条件下,温度是该病发生迟早、轻重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2号、津杂2~4号、长春密剌及山东密剌等。加强栽增管理,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结瓜后及时摘掉下部老黄叶。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者喷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叶片糖总含量,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温室门窗,使棚室内的温度升到45℃,最高不能超过48℃,持续2小时后适当通通,风使棚室温度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温度。闭棚前一天必须浇水,植株较高的可将生长点向下压低一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
①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②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③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④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⑤72%普立克水剂600~1000倍液。
⑥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⑦5%百菌清或5%万霉灵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药一 次,连续防治3~5次。

二、黄瓜白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为白粉菌科的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保护地栽培的地区,该病可常年发生。靠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温室传到大田,然后再传到温室。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的地块,均容易发生该病。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英雄一号、金福耐热王、金奖正阳、泰山抗热至尊宝、东方龙极绿青瓜、夏盛节节多、抗青黑绿3号等优秀黄瓜品种。保护地需熏蒸消毒,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烟剂消毒。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如用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50克,分放几处于傍晚点燃后密闭一夜,次日早上打开门窗通风。
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棚室内通风透光,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药剂防治。
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农抗120生物制剂100PPm,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瓜。子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斑,以后变为黄褐色斑,干枯。叶片初受害,产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色透明膜。病斑后期质脆,易开裂穿孔。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菌脓,并向果肉部分侵害,使果肉变色,腐烂,并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细菌性病害。主要靠气流、灌溉水、雨水、昆虫、农事等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等处侵入。高温和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在日平均温度12℃以下,湿度相对较大时发病重。栽培密度过大,磷钾肥不足,通风不良,低温高湿,重茬的地块发病重,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普遍且严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5小时,清水洗净后催芽备用。
加强栽培管理。重病的地块实行二年以上的轮作,及时通风降湿、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洒50%DT800倍液、或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用1:2:300~400倍波尔多液,或80%绿得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四、黄瓜灰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及幼瓜,有时也危害叶及茎。病菌多从花上开始侵染,花被害后,长出灰褐色霉层,再侵染幼瓜,造成脐部腐烂。被害幼瓜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病花和病果落在茎、叶上,导致叶发病。叶部病斑为水渍状,后为浅褐色,有轮纹,边缘明显,病斑中间有时产生褐色霉层。茎部被害,引起病部腐烂,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灰葡萄孢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靠气流,水溅和农事操作形成再侵染。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传播。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光照,加强通风,膜下浇水,切忌阴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粉尘剂于傍晚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次每亩1公斤。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点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五、黄瓜枯萎病
1.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的根茎基部。幼苗发病时茎基部变黄褐,子叶萎蔫下垂,根茎部腐烂。成株期一般在结果初期发病,病株表现为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数日后,病株茎基部缢缩并有琥珀色的胶状物流出,在潮湿的情况下,茎基部会长出粉红色或白色的霉层,切开茎基部可以看到维管束变褐,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征。随着病情发展,病株很快枯死,茎基部易纵裂成麻丝状,很容易拔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镰刀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可远距离传播,土壤、粪肥、灌溉水、昆虫、农具等都可以传播病害。病菌生命力很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以上。因此土壤中病原菌的多少是病害发生程度的决定因素,也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连作地、土壤高湿、根部积水的地块,易促使枯萎病的发生蔓延。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24~27℃,土温在25~30℃时,病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6~6.0)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新品种。
与非瓜类蔬菜、葱韭等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采用高垄栽培和膜下浇水的栽培技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加强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嫁接防病,用根系发达耐低温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黄瓜,防效可达95%以上,是目前防治黄瓜枯萎病较理想的方法。
利用夏季日光消毒,每亩用1000公斤稻草,切成4~6厘米长,均匀撒在地面上,再均匀撒上100公斤石灰,然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盖上地膜,浇足水、然后密闭大棚或温室15~20天,当地表土温达到60~70℃时,对枯萎病菌及线虫都有较好的防效。
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立枯净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一次,连续灌3次。
六、黄瓜黑星病
1.症状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叶、茎、瓜均可受害。幼苗发病子叶出现黄白色近圆形病斑,幼苗停止生长,严重时心叶枯萎,全株死亡。叶片发病,初为湿润状圆形斑,直径1~2毫米,淡黄色,后病斑易星状开裂穿孔。叶柄、瓜蔓及瓜柄受害、出现淡黄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梭形病斑,中间开裂下陷;病部可见到白色分泌物,后变成琥珀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瓜条被害,初产生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并有胶状物溢出,后变成琥珀色,病斑直径2~4毫米,凹陷、龟裂呈疮痂状,病部组织停止生长,致使瓜条畸形,温度大时可见天灰色霉层,瓜条一般不烂。黄瓜黑星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角斑病叶上的病斑是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叶脉不受害,病叶不扭曲,病斑后期穿孔而不是星状开裂,瓜条被害溢出菌脓不变琥珀色,病瓜湿腐。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瓜枝孢菌侵染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附近在架材上及种子上越冬,从叶片、瓜、茎蔓的表皮直接穿入侵染,也可以从伤口或气孔侵入。病菌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0℃为最适宜。保护地栽培重茬时间较长,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徒长,通风透光不及时,连阴雨时间较长时发现均较重。
3.防治方法种子检疫是防止种子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对种子田进行生产检疫、生产无病种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烟。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及生长点要喷到,每5~7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七、黄瓜疫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叶及果实。幼苗受害多从嫩尖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萎蔫腐烂,病部明显缢缩,病部以上的叶片渐渐枯萎,造成干枯秃尖。叶片发病,出现圆形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很快扩展成大斑,边缘不显显,全叶腐烂。成株期发病,多从嫩枝,侧枝茎基部发病较多,病部水渍状暗绿色,明显缢缩并腐烂,病部以上茎叶枯死,病茎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受害,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凹陷斑,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瓜条萎缩,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黄瓜疫病与枯萎病的区别。疫病茎基部维管束不变色,在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而不是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黄瓜疫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种子、垃圾、肥料都能带菌,并通过灌溉水、气流及风雨传播发病。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小气候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利于病菌的发生发展,发病温度范围为5~37℃,适宜温度为28~32℃。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重茬地、连阴雨天、浇水过勤、湿度大、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用末腐熟的有机肥等,均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采用高垄栽培,垄面覆地膜或麦草,采用膜下暗灌,及时排除田间水,做好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工作。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并销毁。
种子消毒。可选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洗净晾干备用。或选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催芽备用。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10~15天灌根一次,连灌3~4次。
八、黄瓜炭疽病
1.症状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有几个小病斑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干燥情况下,病斑常开裂、穿孔。茎和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稍凹陷。瓜条上的病斑圆形,褐色,稍凹陷,中部开裂,后期病斑上产生粉红色粘稠物。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刺盘孢属真菌浸染的病害,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种子表面、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引起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相对湿度87%~95%,适温为24℃时最适宜发病,湿度小于54%时不发病,温度高于28℃时发病轻。保护地栽培通风透光不好,浇水过多,连年重茬,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均有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从无病的植株采种。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通风透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并控制湿度在70%以下。增施磷钾肥,实行轮作,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叶、病瓜,并及时用药防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
九、黄瓜菌核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和果实,多发生在茎基部和主侧枝分杈处,最初产生淡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部表面着生白色菌丝,茎杆内部生有黑色菌核,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枯死。果实染病多从瓜头发病,初呈水浸状腐烂,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叶部发病为灰色至淡褐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病部湿腐、长了稀疏的霉层。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并很快绕茎一周,造成幼苗猝倒。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核盘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子囊孢子,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带菌的病花可引起再次侵染。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温度在13~20℃时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8%~100%。菌核萌发最适宜温度为15℃时左右,在超过50℃时5分钟即可死亡。保护地栽培连作时间长,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通风早、通风量大、湿度小、光照足的发病轻。
3.防治方法土壤消毒。保护地夏季深翻30厘米,将菌核翻到土下,灌水10天以上,使子囊盘无法出土。
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采用高垄栽培,盖地膜、膜下灌水。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清除并用药防治。
加强通风透光,防止温度偏低,湿度过大的现象出现。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每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十、黄瓜蔓枯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和叶。茎和基部发病时,产生圆形或梭形黄褐色,油浸状、病斑稍凹陷,并生有琥珀色胶状物,表面散生小黑点。叶片发病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型或半圆型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叶片病斑直径10~35厘米,少数病斑更大。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严重时只剩顶部1~2片叶。
蔓枯病与枯萎病的区别: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色,不会全株死亡,这是与枯萎病的重要区别。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蔓枯病为甜瓜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灌溉水、气流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可引起子叶发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和徒长,连年重茬的地块容易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
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增强植物抗性,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温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4
十一、黄瓜化瓜症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主要表现在新坐下的瓜纽或正在发育中的小瓜条停止生长,并由瓜尖开始逐渐变黄、干瘪,最后干枯脱落。
2.发病原因化瓜的主要原因是在雌花谢花时灌水过多,土壤透气不良,根系活力较弱,或大瓜摘的过晚,各器官争夺养分,造成幼瓜养分供给不足而黄化。在连续阴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产物少,新坐下的幼瓜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停止生长。另外光照不足,温度高、光合产物少,营养消耗得多,造成幼瓜营养不足。在氮肥充足,水量过大,光照不足,植株徒长的情况下,幼瓜的营养生长得不到充分的供给,也易造成化瓜。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适当控制浇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提高光合强度,控制好温湿度,防止瓜秧徒长,适时采摘及适度疏瓜。
十二、黄瓜“花打顶”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黄瓜的“花打顶”主要发生在苗期或定植初期,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点不再向上生长,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缩短,开花节位上升,严重的在顶端开花,开花后瓜条不伸长,同时瓜秧停止生长。
2.发病原因干旱、缺肥、夜温低于15℃,土壤盐分浓度过高,根系受到伤害等因素。
3.防治方法在育苗时,加强水分和温度的管理,多施有机肥,适时移栽,并避免移栽时伤根,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适当摘除雌花,以促进生长。如果供肥不足,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十三、畸形瓜的发生及防治
1.症状及产生的原因弯曲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种植过密,结果较多,或摘叶多,雌花小,发育不全,干旱伤根,造成营养供给不足。
粗尾瓜及细尾瓜。结瓜多,土壤缺肥营养不足、干旱,或土壤盐分浓度高的条件下种植的黄瓜均易产生细尾瓜。
在钾、氮和钙素不足的情况下种植黄瓜,粗尾瓜发生较多。缺钾的地块易产生粗尾瓜。密植,光照不足,摘叶较多,高温也易产生粗尾瓜。
蜂腰瓜。高温干旱,低温多湿,多铵缺钾,缺钙和硼是蜂腰瓜发生的主要因素。
2.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摘除下部的黄叶,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防止大水漫灌,加强通风降湿。增施有机肥,及时补施钾肥和硼肥。

与黄瓜最严重的病害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