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1、导致人员伤亡
洪水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水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
2、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 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3、个体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压抑,增加致病因素
受灾时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受灾的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病的慢性病增加发作机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洪水后怎样预防流感扩展资料
洪水来临前的应对措施
1、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秋季降雨集中,洪涝灾害多发,受灾范围广,突发性强。夏秋季节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灾害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做好防灾准备,提前熟悉最佳撤离路线。
2、根据当地政府防汛预案,做好应对洪涝灾害准备。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各地政府都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个人应通过政府网站或大众传播媒介提前熟悉本地区防汛方案和措施,包括隐患灾害点、紧急转移路线图、抗洪救灾机构联络方式等。
3、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家庭应自备简易救生器材,以备洪水来临来不及撤离时自救和互救使用。为了在发生洪涝灾害来不及撤离时自救互救使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应提前储备家用洪涝救生器材,如木盆等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必要时应提前购置救生衣、应急手电、帐篷等。
4、洪涝灾害撤离时应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家庭煤气阀、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易引起煤气爆炸、漏电等事故,应在撤离时及时关闭。
2、关于预防流感的手抄报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又称猪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它的亚型(如H1N2,H3N1,H3N2)。这次流感病毒并非是新病毒,是我们常说的甲1型流感病毒,1918年在欧洲就曾经流行。
二、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
甲型H1N1流感引发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症状基本相同,根据墨西哥病例反映出来的特征,多数死亡病例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状表现,患者出现呼吸加快、憋气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
专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是可控的,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由于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预防甲型H1N1流感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物,勤晒被褥,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校外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保暖。
症状
1、可见状况: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非常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食欲不振等。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身体变化: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3、感染年龄:流行特点 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
4、流行季节: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
预防
1.平时保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3、遇到地震洪水灾害怎么办
一、做好地震预报.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二、制定家庭防震计划.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五、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4、为什么大灾后会有疫情
地震、洪水或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来后,由于天气天气炎热(干旱)或阴雨连绵,湿度很高(洪水,海啸等),在灾害中丧生动人畜尸体迅速腐烂发臭;同时城建设施部分或全部被毁,自来水管源道等水源遭到破坏,地下管道发生堵塞,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蚊蝇大量孳生,到处都是乱百飞的苍蝇,环境迅速恶化。又由于自来水管道被破坏,市区群众度饮用水质量得不到保障,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可能超过国家饮知用水卫生标准几十、几百倍。所以震后三四天,灾民中就出现了大量肠炎、痢疾病人。
同样的道道理,其他的疫情也会大规模的爆发,如流感、流脑,甚至鼠疫霍乱等消逝已久的疾病。
5、台风一过洪涝灾害频发,得病毒性感冒的好多,如何选择感冒药西药来预防和治疗?
这次的台风真是厉害啊,好多地方都受灾了,为他们祈福,现在也是病毒性感冒高发时期可以准备些感康来预防和治疗,它是西药,见效快,效果好,可以放心在家里备一些。
6、洪灾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容易发生哪些典型的流行病?
洪灾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容易发生典型的流行病是疟疾、(霍乱)、伤寒。
流行病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广泛蔓延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脑膜炎、霍乱等。广泛流传的社会弊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可以是全球性的大流行。欧洲语言中,辞源均来自希腊语。当某一疾病之观察值超过预期值时,就称之为流行。而全球流行其定义为某一疾病之传染已经跨过洲与洲的界限时称之。
某种传染病的连续出现是否能被定为正在流行,即所谓狭义之流行病,主要决定因素并非人口之中染上该病的比例;而是该种疾病传染的速度。如果每个受感染的人,把疾病传给超过一人,令到总体受感染的人口作指数增加,这种传染病便是流行病。所以纵使只有很少的人染上某一种传染病,仍然可以将之称为流行病爆发。
传染病处于流行病状况时:
R0 是该种病的基本传染数,S是人口中可能感染的比例。这是针对流行病定义而作的对数学模型。
历史上的流行病例子包括有:中古时欧洲的黑死病(鼠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爆发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及近年的艾滋病。
7、洪水后为什么有疫情
传染病是从外界感染到病原体后,不但自己患病,而且又将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而传染给他人,造成很多人患病,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环节,即传染的来源、传播的途径和免疫力低的易感人群。发生传染病必须存在病原体,病原体的来源是传染病病人及自己虽未病但为带病原体的人(带菌者)或动物。传播途径一般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或间接接触、创伤或昆虫媒介等。假如人体免疫力低下,就容易得到感染。
在发洪水后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因为人的吃、用离不开水,而发大水时的水源中带有农田、兽舍或泥土中各种各样病原体,而且有人和动物粪尿等排泄物的污染,如果这样的水没有经过彻底消毒,人饮或用后就会得到传染。从水中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和传染病有:
(一)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或副霍乱。该细菌进入胃到小肠,约3天后就会发生严重呕吐和腹泻,粪便呈米汤样。由于大量失水,病重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休克死亡。
(二)痢疾或副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或副痢疾。细菌在大肠内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肠粘膜炎症、溃疡、坏死,人在受染后1~3天发病,有发热、腹痛、腹泻,粪便中有粘液或脓血。严重者可发生微循环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三)沙门氏菌引起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沙门氏菌有几千种,有的经污水或食物感染后4~24小时发生胃肠炎,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病人一周内痊愈,但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死亡。有的沙门氏菌可以从消化道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有发热、出汗、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可从小肠侵入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器官,引起持续高热、乏力、全身酸痛、肝脾肿大,肠壁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造成肠出血或肠穿孔,粪便中不断排菌,病程数周。
(四)大肠杆菌。虽然大肠杆菌存在于每个人肠道,不但无害,而且有益,但大肠杆菌型别很多,有的型有各种各样致病性。1996年5~8月日本发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一起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暴发流行继而我国江苏、山东等地也陆续有病人发现,该菌引起出血性肠炎值得重视。
(五)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病毒性肝炎。虽然甲型肝炎病毒也经消化道感染,但经饮、用水和食物传播的主要有戊型肝炎病毒,我国西北、东北等地曾有流行,洪水过后更要注意戊型肝炎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发大水后,除要防止消化道传染病外,其他如接触途径传播的传染病也属重要,如钩端螺旋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此病在人与兽均可患病。该螺旋体存在于受感染的鼠类或家畜体内,从尿排出污染水源,尤其在发洪水地区,当人接触疫水后,钩端螺旋体穿透皮肤粘膜侵入人体,病人轻者症状如流感,重者有黄疸出血,病死率高。又如布氏杆菌引起布氏菌病,也是人畜共患,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畜牧区有流行。布氏杆菌可随家畜尿粪排出,污染水源,人通过接触疫水等途径受到感染,细胞在血流中繁殖,可引起波浪热,难以根治。此外,还有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要防止上述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要避免接触疫水,并将用水净化,饮水消毒。水净化可用明樊沉淀,饮用水可用0.5~1%漂白粉消毒,在5分钟内杀死一般微生物,再经100℃煮沸5分钟即可。排泄物可用5~10%来苏尔处理,擦拭病人用具。接触病人后的手可用1:1000新洁尔浸泡。如今,许多传染病可用疫苗接种来预防,必要时,可用打预防针的办法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8、洪水的危害是什么 洪水预防措施有哪些
洪水的危害是什么
1、导致人员伤亡
洪水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水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
2、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3、个体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压抑,增加致病因素
受灾时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受灾的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病的慢性病增加发作机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性病和慢性病增加发作机会,如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都可因此而复发或加重。
洪水预防措施有哪些
1、平时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
2、密切关注汛期的的洪水预警,服从统一安排,及时避难。
3、处于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棚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现以防止洪水进屋。
4、家中常备船只、木筏、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5、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便遇险后发出求救信号。
6、发生洪水时,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时间。与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动是比较缓慢的。面对可能的汛情,首先应在门槛外(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还应在底层窗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