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班点叉尾鮰病害防治

班点叉尾鮰病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1-07-06 04:00:20

1、叉尾鱼养殖技术

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1、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

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2、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

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

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

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

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 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

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4、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主要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 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

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 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

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

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

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

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1)班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扩展资料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2-8.5‰。

食性: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

2、美国斑点叉尾鮰价格

美国斑点叉尾鮰俗名河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鲤形总目、鲶形目、鮰科。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
现在网上卖美国斑点叉尾鮰鱼片的价格是 每斤24元。

3、美国斑点叉尾鮰、美国斑点叉尾鮰网

美国斑点叉尾鮰网:copyhttp://hi.baidu.com/lym3142
主要内容:
(1)美国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2)美国斑点叉尾鮰加工技术 (3)美国斑点叉尾鮰行业动态
(4)美国斑点叉尾鮰需求信息 (5)美国斑点叉尾鮰加工厂名单
(6)美国斑点叉尾鮰商家促销信息 (7)美国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
(8)美国斑点叉尾鮰市场动态 (9)美国斑点叉尾鮰行业发展研究
(10)美国斑点叉尾鮰国际动态

4、海拔800米以上适合什么养殖?

一、养殖池塘及水质条件

池塘面积5.3亩~6.3亩,水深2.0m~2.3m,水源为地下井水,池塘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且每亩池塘配备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kg/亩或漂白粉5kg/亩~10kg/亩彻底清塘消毒,1周后加注清水0.8m~1.0m,施入有机肥10 0kg/亩~200kg/亩肥水。水质分析结果为pH值8.0,溶解氧14mg/L左右,COD15.6mg/L。

二、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量依据养殖方式而有所不同,精养时,斑点叉尾鮰1000尾/亩~1200尾/亩,鲢100尾/亩~150尾/亩,鳙30尾/亩~50尾/亩;混养时,斑点叉尾鮰600尾/亩~800尾/亩,鲢200尾/亩~250尾/亩,鳙80尾/亩~100尾/亩,团头鲂20尾/亩~30尾/亩,彭泽鲫50尾/亩~80尾/亩。如果要求当年出塘上市,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应在体长15cm~20cm,其它品种鱼种放养规格应为30g/尾~50g/尾。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整齐、体表无伤。投放时用浓度为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进行消毒。

三、饲料投喂

1.饲料配制

根据斑点叉尾鮰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不同配方的颗粒饲料,经筛选,斑点叉尾鮰鱼种(体重8g~50g)饲料的配方为鱼粉15%、豆粕32%、次粉25%、玉米粉10%、麸皮8%、酵母4%、胡饼6%、VA0.2%、VB0.2%、矿物质添加剂2%,饲料系数1.7;成鱼(体重50g以上)饲料的配方为鱼粉11%、豆粕35.3%、次粉13%、玉米粉21%、麸皮6%、酵母5%、胡饼4%、VA0.2%、VB0.2%、矿物质添加剂2%,饲料系数1.9。

2.投喂原则

即定点:每天在固定位置投喂,边投喂边观察鱼体摄食和活动情况;定质:保证饲料原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加工后的饲料营养全面、颗粒适口、粉末少;定时: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投喂,由于斑点叉尾鮰从食物摄入体内到排出需6小时~8小时,因此鱼种阶段每餐间距5小时~6小时,成鱼阶段每餐间距8小时~10小时;定量:鱼种阶段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2%,每天投喂2次,成鱼阶段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每天投喂1次,具体的日投喂量和每天投喂次数应依据水温、鱼体体重变化等灵活掌握。

3.驯化

鱼种放养后要对其进行驯化。根据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的习性,开始驯化摄食颗粒饲料的时间选择在黎明和傍晚,每天投喂2次,每次持续0.5小时。驯化时,在固定点用木棒敲击饲料盆,通过声音传导,使鱼体形成条件反射,定点集群摄食。通过20天左右的驯化后,可确定为每天上午的8点和下午的5点进行定点投喂。

4.投喂技巧

每次投喂在开始时量要少一些,间隔时间要长一些,投喂速度慢一些;待鱼体集中抢食数量多时,间隔时间短一些,投喂速度快一些;在投喂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一些,至80%左右的鱼体不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颗粒饲料的长度与粒径,在鱼种规格小于体长7.5cm时可投喂破碎的饲料,体长大于7.5cm的鱼种可投喂长度4.8mm的颗粒,规格达到体重220g后,通常投喂长度6.5mm、8.0mm或9.5mm的颗粒;颗粒饲料的粒径也要与鱼种规格相适应,鱼种规格为50g/尾~100g/尾时饲料粒径2.2mm,鱼种规格为100g/尾~200g/尾时饲料粒径3.2mm,鱼种规格大于200g/尾时饲料粒径4.2mm。

四、养殖管理

1.每隔15天用50mg/L~10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养殖水体中有害细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病害预防。
2.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m~1.0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深至2.0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冰封期长达2.5个月,应将水位加深至2.3m以上,以防冻伤鱼体,保证鱼类安全越冬。
3.高温季节,鱼类活动量大,鱼体新陈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可以每隔3天~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cm~35cm,且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维持池水透明度为20cm~25cm。
4.定时开启增氧机,可以增加池塘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启1小时,阴天次日凌晨开启,阴雨连绵或水体较肥而需要预防浮头时在当天的后半夜开启。
5.每隔半个月用粘网捕捞鱼体进行检测,了解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体摄食、活动等情况,认真记录。

五、病害防治

1.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采取外泼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外用泼洒的药物可选用生石灰50mg/L~100mg/L;内服的药物可选用土霉素200g/100kg、维生素C20g/100kg等,制成药饵加以投喂。
2.我们认为,在高海拔盐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只要把好饲料质量关,定期搞好水质消毒和病害预防,特别是小三毛金藻的预防工作,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流行疾病。

5、斑点叉尾鮰的套肠病怎么防治

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嘉鱼蜀湖努力打造叉尾鮰第一品牌! 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病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粘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 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由气单孢菌、爱德华氏菌和柱状屈桡杆菌感染引起。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1、出血性腐败症
病原:嗜水气单孢菌
病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使用2PPM的土霉素溶液泼洒池水。每公斤鱼每天用土霉素50mg或每公斤鱼每天用大蒜头0.5公斤、食盐0.1公斤拌进饲料连续投喂5天。
2、爱德华氏病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参照出血性腐败病。
3、柱状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用1-3%的食盐水浴至鱼有不安状。 1、水霉病
病原:水霉
病状:被感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或小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捕捞、产卵等操作造成的损伤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病灶通常会使水霉菌侵入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此病。
防治: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用2%食盐水、2%小苏打洗浴10-15分钟或3%食盐水洗浴15-20分钟。 1、鱼波豆虫病
病原:鱼波豆虫
病状:寄生于鳃部和体表。被寄生部位由于分泌过多的粘液而形成一层灰白或带有兰色的膜。有时会出现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此病,但在水温较低时危害较大。防治:15~25PPM福尔马林或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2、毛管虫病
病原:毛管虫
病状:寄生于鳃部,严重时鳃组织肿胀、贫血,有时腐烂。对鱼种和成鱼都能构成很大危害。
防治: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状: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全部鱼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此病有季节性,春季水温20~25℃时适宜小瓜虫病生长和繁殖。
防治:15PPM福尔马林合剂或用生姜和辣椒熬成的汤汁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一次,1-3个疗程。

6、水产外用消毒和杀虫药注意事项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类疾病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为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定期驱虫、杀虫便成了养殖者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水产用驱杀虫类药物在防治水生动物寄生虫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长期使用驱杀虫剂类药物的同时,寄生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导致用药剂量逐渐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杀虫效果也越来越差,增加了病害防控工作难度。本集就国家标准渔药中允许使用的驱杀虫类药物种类进行介绍,重点讲述了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杀虫驱虫药物是指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蠕虫药、抗原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物和除害药。

由于对寄生虫的生理生化功能和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了解得还不是很多,故对抗寄生虫药物主要是影响寄生虫的细胞物质转运、代谢、神经肌肉信息传递和生殖系统功能等。由于有些寄生虫的细胞结构、代谢酶、代谢过程和神经递质等与宿主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因而使得部分抗寄生虫具有选择性差或安全范围窄的缺点,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剂量的准确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而有些药物对寄生虫的作用途径与宿主不是彼此共有的生化系统时,则药物通常是安全的。

一、水产养殖用驱杀虫类药物种类介绍

(一)抗原虫药

水生动物的原虫是由单细胞原生动物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其种类繁多,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原生动物可侵染水生动物各器官组织,既可体内寄生,也可体外寄生,根据给药的途径,抗原虫药有外用药和内服药两种。外用药主要杀灭寄生于水生动物的鳃和体表的各种原虫,如硫酸锌、硫酸亚铁等;内服药主要是驱杀寄生于水生动物体内实质器官的原虫,如寄生于鱼肠壁组织的艾美虫,鳗鲡躯干骨骼中的鳗匹里虫,白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内的鲢碘泡虫等,对于这部分原虫病,目前尚无较多有效的治疗药物,仅仅通过一些内服药物,如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氯苯胍等进行早期预防。

硫酸锌粉

【兽药名称】

通用名:硫酸锌粉

汉语拼音:Liusuanxin Fen

英文名:ZincSulfate Powder

本品主要成分及化学名称为:七水硫酸锌。

【药理作用】重金属盐类杀虫剂。硫酸锌在水中生成的锌离子与虫体细胞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使其沉淀;另外锌离子容易与虫体细胞酶的巯基相结合,巯基为此酶的活性基团,当与锌离子结合后就失去作用。

【适应证】用于杀灭或驱除河蟹、虾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固着类纤毛虫。

【规格】60%

【用法与用量】以本品计。用水稀释后,全池遍洒。

治疗:一次量,每1m3水体,0.75~1g(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500~667g),每日1次,病情严重可连用1~2次。

预防:每1m3水体,0.2~0.3g(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本品133~200g),每15~20日1次。

【不良反应】无

【注意事项】1、禁用于鳗鱼。2、幼苗期及脱壳期中期慎用。3、高温低压气候注意增氧。4、水过肥,换水后使用效果明显。5、同时有丝状藻类,污物附着时,隔日重复使用一次。

【休药期】500度日

与班点叉尾鮰病害防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