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残坡积对泥石流影响有多大

残坡积对泥石流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1-07-06 04:01:47

1、泥石流对环境的影响?尽量详细点2000字左右啊。。谢谢感激不尽

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二、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四、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2.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 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拦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险情预报 预测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灾害特点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质; 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世界上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泥石流的踪迹。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亚洲喜马拉雅山区、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区和欧亚美各大洲内部的一些山区。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泥石流还对一些河流航道造成严重危害,如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和嘉陵江中下游等,泥石流活动及其堆积物是这些河段通航的最大障碍。泥石流还对修建于河道上的水电工程造成很大危害,如云南省近几年受泥石流冲毁的中、小型水电站达360余座、水库50余座;上千座水库因泥石流活动而严重淤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麻烦采纳,谢谢!

2、泥石流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损害?

明朝以前,云南省东川市大桥河一带是个物产丰饶、人烟稠密的地方,可是现在这里却是一片沙砾遍地的荒滩。毁坏这个兴旺地区的罪魁祸首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突然爆发的、破坏性极大的特殊洪流。这种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因此,也有流泥、石洪、走龙等叫法。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着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地方才停止下来,堆积成一片扇状石海。一次泥石流经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它可以把良田变为荒漠,把果园变为泥塘,还会冲毁路基、桥梁、闸涵,堵塞河道,掩埋房屋,甚至毁灭村镇、城市,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这种地区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人们采取修筑谷坝、导流堤,植树固坡等措施,可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3、中国1∶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图的编制

一、内容概述

(一)成果简介

此次编图工作是在研究总结以往地质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掌握我国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而编制的。1∶400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图和1∶400万泥石流灾害分布图以崩滑流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为基础,反映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全国的发育分布规律。

1.东北、华北平原丘陵山地区

崩塌较多,江河沿岸的公路、铁路沿线分布广泛,规模一般为几至几十立方米,危害性大,主要为暴雨诱发。滑坡仅集中在辽宁东部的宽甸、凤城、岫岩、抚顺地区、辽南老帽山一带矿山的采矿弃渣和城市人工边坡。

该区泥石流多沿太行山、北京西山、燕山和长白山、千山带状发育,具群发性,并集中发生在7~8月的汛期,为中小规模的稀性泥石流,以沟源崩塌滑坡触发沟床物质活动而形成的泥石流为主。

2.华南丘陵山地区

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较少,主要分布在浙江西部、福建、赣东北、赣西北、湘西山区、广西西北部和广东北部地区。本区滑坡多以小型、浅层土质(堆积层)滑坡为主,有规模较小、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主要集中分布在5~6月的梅雨季节和7~9月的台风雷阵雨季节)的特点,以福建、江西两省最为发育。

该地区泥石流呈零星发育,其触发因素多受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

3.秦巴-西南山地高原区

本区的崩塌、滑坡比较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龙门山地区、川滇南北向条带、秦巴山地、三峡两岸和黔西南山区。以中小型的崩塌滑坡为主,由南向北岩质崩塌、滑坡逐渐增多,巨型、大型的崩塌滑坡较多。本区是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在地震活动带,由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非常多,形成的规模较大。

本区的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大巴山、龙门山、邛崃山南段、鄂西北的武当山、荆山,主要是暴雨诱发,且多为水石流。固体物质除少许黏性土外,主要由粗颗粒的砂砾和块石组成(砾石和块石约占80%以上),其主要来源为基岩崩塌、滑坡所堆积的碎屑物质。

4.黄土高原-山西盆地区

黄土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类型多样、形成条件比较复杂。崩塌、滑坡除在吕梁山以东有较少分布外,其余地区广泛分布,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晋陕蒙三角地带和白于山黄土山地、六盘山以东的晋陕黄河峡谷段,以及六盘山以西的龙喜、青东黄河、湟水谷地黄土山地、陇南渭河沿岸山地。主要由暴雨激发形成,由地震诱发的滑坡大都分布在六盘水以西地区。

黄土高原地表切割破碎,松散堆积物十分丰富,以黏性泥流居多。

5.西北山地盆地高原区

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在新疆西部阿尔泰山和天山伊犁谷地、阿拉善高原、阴山低中山区、鄂尔多斯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零星分布。本区崩塌的类型有岩质崩塌和黄土崩塌两种类型。岩质崩塌基本以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周边地区公路两侧、采石场。黄土崩塌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的黄土丘陵区和天山地区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天山伊犁谷地。

由于降水量极为贫乏,致使该地区泥石流发育较少,仅零星分布在新疆天山山地。

6.青藏高原区

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区、藏南喜马拉雅山、藏东三江、川西高山峡谷区。崩塌以小型、岩质崩塌为主,滑坡以浅层、小型堆积层滑坡为主。由于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的强烈作用,以冻融、冰劈作用为主的物理风化盛行,是崩塌发育的主要原因。

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规律为国内其他省区所少见。高原的隆升是控制区内泥石流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区内泥石流类型多样。藏南降水集中且多阵雨,是雨水泥石流分布地区;藏西北年降雨量不到200mm,主要是冻融泥石流分布地区;受到季风影响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西昆仑山的两大冰川作用的中心以及喜马拉雅等现代冰川分布地区,多有冰川型泥石流发育;而在念青唐古拉山海洋性冰川分布地区,以冰川消融类型泥石流为主,包括冰崩、雪崩泥石流;其他山区多为亚大陆性冰川分布地区,以冰湖溃决泥石流为代表。

(二)基本原理

1.正确反映崩滑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区域分布规律以及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与环境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在西南地区因地震等级高,特别是在新构造运动发育的地段,分布着大型的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福建山区花岗岩风化层较厚,残坡积土滑坡发育。目前,我国崩塌、滑坡主要是由于暴雨激发所致,泥石流与气候的关系比滑坡、崩塌更为密切,多发生在6~8月,当降雨强度达到相应的临界值时,就会导致泥石流爆发,而东南沿海的泥石流多由于风暴潮引发,呈现群发的特点。就地形地貌而言,我国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的过渡地带,此处构造与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崩塌滑坡发育,为泥石流形成创造了极好的地形条件和物质条件。

2.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调查资料,表现目前我国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危害状况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件的编制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建设规划和减灾防灾所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的调查方面在不同时期都投入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也形成了大量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详细程度以及不同内容的调查资料和不同表现形式的成果资料。

首先充分搜集资料,在保证资料全面性的基础上,在编图资料的遴选过程中,尽量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与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最新资料,例如近几年完成的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以及正在开展的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以保证图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实用的信息

一方面,图件所反映的内容对城镇规划、工程建设、减灾防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可利用性,另一方面,不仅地学专业工作者能够使用这些图件,而且非地学专业的规划工程师和政府官员也能对其中的决策性要素、评价指标和结论有明晰的认识、准确的理解、全面的把握和有效的使用。为此,编制图件时,首先是深刻理解规划设计和决策的需要,其次是使用简明、易懂的图式和文字说明,摒弃过于专业化术语、冗长的文字论述和复杂的图面,以达到信息沟通的效果。

4.在对现有地质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趋势的概略预测

地质灾害随着地质环境的演化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从时间跨度上圈定崩滑流灾害多发区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技术特点

1)收集了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我国崩滑流的调查成果,总结了规律,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崩滑流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区域分布规律。

a.用崩滑流地质灾害的规模、物质组成、主要诱发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级来反映我国六大环境地质分区(东北、华北平原丘陵山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区,秦巴 西南山地高原区,黄土高原 山西盆地区,西北山地盆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的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与特点。

b.收集了最新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图、大地板块构造图、降雨量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等,作为本次编图的地质背景图层,以反映我国六大环境地质区内的崩滑流地质灾害与各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2)此次编图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MAPGIS软件进行图件编制,同时建立了编图图形库。

a.数据库的建设:搜集现有的各类地质灾害数据库及国家及地质行业有关数据库的标准与规范,并比较各类数据库的优缺点,参照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数据库格式标准建设(或整合)满足编图需要的数据库。

b.编图资料的入库:将甄别筛选分类、验证核实的资料录入数据库。

(四)技术指标

本次编制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图以地形地貌、岩性特征、大地构造、活动断裂、地震5项指标来反映孕育崩滑流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用人口密度、年均降雨量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和气候特征在区域上与崩滑流的关联度,选取地质灾害点时,不仅反映了区域上崩滑流地质灾害的规模、物质组成、主要诱发因素,同时也对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项成果将会在全国及地区地质灾害的宏观规划及工作部署中作为基础的地质依据使用。

三、推广转化方式

本项成果以会议交流和印刷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成果已发往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以及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联系人:王祎萍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7430

电子邮件:wangyp@mail.cigem.gov.cn

4、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它们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崩塌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崩塌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崩塌、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5、泥石流的危害有多大?

6、泥石流对人类造成的灾害究竟有多大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 [1] 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2] [编辑本段]种类分类按物质成分分类 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流域形态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按物质状态分类 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这是舟曲县被泥石流冲毁的楼房 [3] 。 [4] [编辑本段]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泥石流形成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 [编辑本段]发生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7、建库前泥石流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一、堵河溃决

泥石流暴发冲出山口,特别是大型黏性泥石流,以整体方式搬运固体物质进入河流,形成天然堆积坝、堵塞河道、暂时雍水成堰塞湖,水位升高,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截流蓄水造成溃坝。

图5-1 麻尔曲3号泥石流沟流域图

在工程区7个流域内没有发现一级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河的现象,但存在有二级支沟泥石流堵塞一级支沟的现象发生,如麻尔曲3号泥石流沟(图5-1),从沟口往上1km处左岸有一小支沟为泥石流沟,发生泥石流时将主沟堵塞,成为暂时性堰塞湖,导致主沟洪水暴涨,水位升高,坝体溃决,进而造成主沟泥石流的暴发。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及水一岩相互作用,可使堰塞湖沿岸或坝下游河谷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发生崩塌和滑坡,往住对工程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

二、淤积成扇

当泥石流流出支沟进入主河后,由于地形条件的变化,以及主河水流的影响,泥石流携带的大量固体物质在主河的主、支沟交汇处淤积。泥石流淤积形态受主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泥石流来沙量的影响而异。当主河来水量相对较小,支沟泥石流流量较大时,可能形成顺支沟方向的堆积扇(照片5-1);当主河来水量相对较大,支沟泥石流流量较小时,可能形成水下沿主河支沟一侧的堆积扇(照片5-2)。

照片5-1 泥曲11号泥石流沟主河水量较小时形成的堆积扇

照片5-2 色曲13号泥石流沟主河水量较大时形成的堆积扇

工程区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小规模为主。工程区泥石流规模最大的沟为杜柯河8号泥石流沟(学布沟),泥石流堆积长度为300m,堆积宽度为200m,堆积扇平均坡度为9°,堆积物方量为734.40×103m3;泥石流规模最小的沟为麻尔曲2号泥石流沟,泥石流堆积长度为30m,堆积宽度为35m,堆积扇平均坡度为6°,堆积物方量为0.17×103m3。

三、影响水沙运动

有关资料研究表明,泥石流输沙中既有大量细颗粒悬移质,也有大量可以较长距离搬运的推移质和跃移质,还有约30%的粗大砾石就地在泥石流区域河段中沉积。因而,泥石流输沙对江河影响是从上游至下游的全流程影响。工程区泥石流进入主河道对水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泥石流携带大量固体物质进入主河,直接向主河输移大量泥沙,并在泥石流进入主河的同时,大量泥石流的细粒物质被河水冲刷带走,增大河水含沙量。在泥石流停止运动后,由于泥石流作用使主河河道过水断面变小,流速加大,泥石流堆积物又不断被河水冲刷。另外,支流的高含沙水流或山洪也长期直接作用于沟口泥石流堆积扇上,甚至将原泥石流堆积扇上的可搬运物质带进主河,增大河水含沙量。

另一方面,由于泥石流进入主河形成淤积从而缩小河床过水断面,逼主河水流靠近对岸或形成壅水。过水断面变窄,水流流速加大,冲刷能力增强,造成淘刷对岸,导致岸坡失稳、坍塌,使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同时,河水搬运的泥沙在下游凸岸堆积,这种长期冲淤结果使河床的平面形态变化较大,河道弯曲度加大,流程增大。

四、淤床改道

泥石流以独特的方式,骤然将大量的泥沙倾入江河,控制着入汇口附近的水沙交互作用和河床形态变化。首先是粗大石块在入口处的堆积,接着是推移质、跃移质和悬移质沿江向下的搬运和堆积。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被不同程度地抬升,特别是多支流泥石流的入汇,会使主河河床产生严重淤积。整个工程区7个流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其中杜柯河流域受到的影响最严重,暴发频率最高,存在多条泥石流沟同时暴发的可能。

大量细颗粒泥沙在入汇时就以悬移质的形式被水流冲走,中等颗粒泥沙也在强大的主河道水流作用下,改变流向并随着主河水流一起向下游运动,直到相当距离后才淤落下来。泥石流在较大程度上产生了分散与分离淤落,并且这些堆积物往往形成急流或险滩。经野外考察,工程区多处泥石流沟下游出现河滩现象(照片5-3)。

五、改造地貌

泥石流对孕育它发生发展的沟谷进行强烈的侵蚀,尤其是中上游段,一次大型泥石流活动,可使沟谷下切3~5m以上。由于泥石流的强大侵蚀作用,一方面,使沟谷不断向上游溯源侵蚀(照片5-4);另一方面,破坏沟谷两岸山坡稳定性,重力作用不断加剧,坡面坍塌、落石、剥落、碎落、崩塌、边坡滑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断发生。泥石流进一步发展,山地不断被蚕食和肢解,沟谷纵横,支离破碎,变成荒山秃岭,为再次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照片5-3 阿柯河5号泥石流沟下游泥石流堆积物形成的河滩

照片5-4 泥曲11号泥石流沟泥石流对沟谷的溯源侵蚀

六、影响生态

1.毁坏树木,淹没农田,破坏建筑物

工程区泥石流在暴雨冲击下,使得山沟、窄地的沙石、树木连同洪水向平坝河谷猛泻,冲毁农田、草场、房屋和人畜,阻塞交通。1999年,甘孜绒岔发生泥石流,造成20亩青稞地颗粒无收;2000年,甘孜四通达乡发生泥石流,致11亩青稞地无收成;1981年6月23日、7月2日、7月5日色达县境内连降暴雨,山洪、泥石流暴发,色尔坝受灾严重,死亡5人,伤1人,冲毁耕地192.7亩(其中不能再种地110亩),冲毁堡坎200m,地边围坝500m,冲走各类牲畜69头及拖拉机、磨房、柴油机、脱粒机等;1983年壤塘蒲西乡壹科沟和地背沟,在连降两天大暴雨中,形成了大规模泥石流,使观音桥林业局501场一工段工棚被掩埋,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1985年6月15日,壤塘可壤公路63km处发生泥石流,冲毁公路20m,阻车15d;1994年杜柯河上杜柯乡金木达村暴发泥石流,受威胁人数达134人,潜在经济损失达72万元;1995年杜柯河上杜柯乡西穷寺院暴发泥石流,受威胁人数达95人,潜在经济损失达100万元。特别是每年洪水季节,泥石流输入江中泥沙使河床不断抬高,常因侧积作用淤埋大量农田,形成大面积沙石荒滩(照片5-5)。支沟泥石流顶托主流导致河滩地被剥蚀破坏,使对岸大量河滩地被冲毁。当泥石流活动较弱时,主流又侵蚀冲刷泥石流新近堆积扇,又慢慢摆回泥石流沟这一岸。泥石流还造成次生灾害,使许多沿江修建的建筑物,如公路、铁路、城镇、厂矿等,都会因此受到基底掏空的威胁。

照片5-5 达曲6号泥石流沟2003年发生泥石流使原来的农田变为沙地

2.使气候、水文条件恶化,加速环境恶化

泥石流活动使河谷和山地荒废,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涵养能力降低,加速水土流失,丧失了天然绿色屏障,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尘埃增高,加速环境的恶化。泥石流暴发地区气温变化加剧,风力增大,降水减少,产生干旱灾害;若遇暴雨,易形成强大径流,造成洪水灾害,而且地表水流失,大大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从而影响到枯水季节对河流的补给。

如果泥石流活动时期过去,扇形地不再遭受泥石流破坏,或间隔很长时期(如100a以上)才再次发生泥石流,特别是频率较低的泥石流沟,则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会逐渐演变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如杜柯河6号泥石流沟堆积扇上,首先生长出贴地草本植物、地衣和苔藓,接着是沙棘、水青和桦木林,最后是冷杉生长成林(照片5-6)。

照片5-6 杜柯河6号泥石流沟内植被生长情况

七、泥石流的开发利用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在造成严重自然灾害的同时,泥石流滩地良好的水热条件和平坦的地形条件,使其成为耕地严重缺乏的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

1.泥石流堆积物的利用

泥石流堆积物是被搬运了一定距离的源地松散固体物质,是寻找黄金等重砂矿的物质来源。分析第四纪地层中的泥石流堆积物,可以获取许多古气候、古环境和古地理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

如杜柯河11号、12号泥石流沟即金木达沟和果然沟,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由于金矿的开采,导致松散固体物质的增多引起的。泥石流堆积物中含有黄金等重砂矿,是寻找矿产的物质来源。

2.泥石流堆积地貌的利用

泥石流滩地多分布于泥石流沟口及平坦沟谷的两侧,在泥石流暴发的间歇期,人们可以在相对稳定的滩地上进行适当的农业活动,以及非永久性的建设和临时性道路修筑等,如达曲6号泥石流沟、泥曲7号泥石流沟(照片5-7)、色曲1号泥石流沟等泥石流滩地上建筑的房屋和农田,但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预防泥石流,确保居住安全。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形成的古泥石流台地、老泥石流台地等(照片5-8),古老泥石流沟处于老年期,泥石流活动已基本停止,已成为现代农业集中活动的地方,这些台地多已开发为农业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

照片5-7 泥曲7号泥石流沟显示了在泥石流滩地上生活的居民

3.泥石流滩地的开发影响人类活动

对滩地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减轻和根治当地特别是沟口的土地砂石化。同时,滩地的良好开发可以促使上游人口向下迁移,从而减轻上游的环境压力,使上游土地退耕还林还草,最终改善整个泥石流沟的自然环境。据研究,人类活动有利于泥石流发生时,泥石流上游地区的人口增长1倍,在其他因素不变(如人类活动强度)的情况下,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的难度就增大近2倍。反之,当人类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遏制泥石流发生时,泥石流下游地区的人口增长1倍,在其他因素不变(如人类活动强度)的情况下,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的难度就降低近2倍。

照片5-8 阿柯河4号泥石流沟显示了居民生活在老泥石流台地

与残坡积对泥石流影响有多大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