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7-06 04:31:02

1、魔术城茶花有哪些病虫害?需要怎么防治?

现宜黄县绿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魔术城茶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炭疽病
此病是山茶的常见病之一,一般是在6—7月间发生在当年花苗的叶片上,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发时,在基部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病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纹状排列的一层小黑点蔓延全叶,最后引起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
a.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摘除病叶烧毁。
b.春梢长出后,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防止病菌侵染
c.病发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加600倍水溶液喷治;或用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治。
2、煤烟病
此病可使枝叶都受害,叶片上则更为明显,患病初期,病部出现煤烟状小霉斑,随后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片,使植株大部被煤烟状霉层覆盖。病菌寄生后不仅吸收花卉养分,且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使植株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a.栽植不可过密,保持植株问通风透光情况良好。
b.不使湿度过大,控制病菌滋生的条件。
c.病发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液,每隔10—15天1次,共喷3次。
d.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喷3次,可收治疗效果。
3、根结线虫病
此病危害山茶花的根部,使根部变为深褐色,根瘤腐烂破裂。主根肿大,新须不生,地面植株停止生长,逐渐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a.在上盆前要对培养土进行消毒,杀灭致病小虫。
b.发现病患后立即以消过毒的培养土为盆土,进行换盆。
c.换盆前可将盆土在烈日厂曝晒2—3天后再用。
d.可用二溴氯丙烷加100—15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土壤消毒,但用此药物后的土壤须堆置20天后方可入盆栽植。否则对根系有损害。
4、云纹叶枯病
此病危害嫩枝、叶片及花蕾。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及叶缘,初期病斑呈半圆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后逐渐变褐色,后期病斑呈灰白色边缘暗褐。病叶后期质脆,极易脱落;梢上病斑为条状黑褐色,略下凹,严重时枝条枯死。5—8月为发病期。
防治方法:
a.冬季注意清除地面枯枝落叶,剪除株上有病枝叶集中烧毁

2、防治茶叶螨虫、小绿叶蝉、尺蠖

一、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各类茶园中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病虫种类发生多,而且害虫天敌种类繁多量也较大,以及对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措施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加强 病虫害预测预报,科学施药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虫的发生和减少对天敌的杀伤,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确保无公害茶叶安全生产。

1、加强农业防治。从改善茶园环境,发挥生态调控力入手,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和天敌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条件。

1.1推广健身栽培技术。新建茶园应选择适宜种茶的土壤(PH4.5-5.6);播种前彻底清除荒地上带菌的死树根、树枝及杂草以减少病虫源;并进行深耕、施足经腐熟的有机肥,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如湄茶419,湄502,601等)和无病苗木,经观察“419”和“502”品种既抗牡蛎盾蚧和抗茶饼病;播种前用1%硫酸液铜浸种24小时左右进行消毒灭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1.2适时修剪,翻耕除草,合理施肥。各类茶园在秋茶采摘后应对茶园进行全面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并选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半量式波尔多液(75000ml667∕m2)或30%机油电硫微乳剂(强力杀蚧)1000倍等药剂喷雾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秋冬季对茶园进行翻耕,培土和施肥,通过翻耕,将在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象甲、蛴螬等)暴露地表致死,减少翌年虫口密度;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倡重施底肥和冬肥防止偏施氮肥,每667 m2施足底肥1500-2000kg(经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冬肥(或开园肥)100kg(以茶叶专用N.P.K复混肥),适时施用封园肥(9月,以饼肥为主),追肥每次纯氮不超过15 kg,减少氮肥施用量,可降低茶树中氨基酸比例,不利于蚜虫、蚧类和螨类发生,从3月-4月采收茶叶开始,每采茶一次应及时喷施1‰尿素加1‰磷酸二氢钾加1.8%爱多收水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保持茶树营养平衡,促进茶芽早生快发,提高产量和抗病虫能力。

1.3 适当修剪,分批采摘,减少病虫危害。应因地制宜做好茶树的轻剪、重修和台刈等修剪工作,通过修剪,可清除在干上进行越冬危害的长白蚧、茶牡蛎蚧、角蜡蚧、龟蜡蚧、红蜡蚧等多种害虫,对修剪下来的病虫枝应先集中在茶园附近的背面低洼地,待若虫(如长白蚧)大量卵孵化时再进行烧毁,使寄生蜂(如红蜡蚧扁角跳小蜂、姬小蜂等)能够飞回茶园控制害虫的危害。同时,根据一些害虫聚集的趋绿性、趋嫩性和产卵习性,采取分批采茶,可采下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虫卵和若虫,降低虫口密度,还可减少茶蚜,角盲蝽的食料,均起到减轻虫害发生。

2、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茶树害虫天敌资源也相当丰富。全国已记载茶树害虫天敌有500多种,据贵州省茶科所在我市茶场和省内各地茶园调查,已鉴定的天敌种类达320多种,分10目,56科。如茶园中寄生性天敌约100种,其中姬蜂科40多种,茧蜂科17种、小蜂科22种,细蜂科3种,青蜂科1种,泥蜂科15种,寄生蝇科10种;捕食性天敌164种,其中胡蜂科4种,瓢虫拉54种,步甲科14种,草蛉科4种,蜻蜓类14种,食蚜蝇科10种,食蚜科3种,螳螂科4种,蠳螋类6种,猎蝽科10种,虻蝽科5种,以及蜘蛛类50种。病原微生物能引起部分茶树害虫致病死亡,目前,国内已有20余种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蚜霉、韦白虫座孢菌、座壳孢菌等)在防治茶树病虫害中获得成功,田间防治率达70%,持效至少3年,并从40余种茶树害虫上分离到63种昆虫病毒,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38种,颗粒病毒17种,质型多角体病毒5种,非包涵病毒3种,茶尺蠖NPV病毒、茶毛虫NPV病毒也大规模应用于生产。据试验,植物源农药苦参素防治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等表现速效性强,防效好。应用寄生性昆虫天敌如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茶小卷叶蛾、茶毛虫的卵,绒茧蜂寄生茶尺蠖和茶细蛾幼虫的寄生率达70%;另外,利用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对各种蚧类、茶蚜、小绿叶蝉及茶叶螨均起着重要自然调控效果。在茶树病害生防上,除了应用抗生素防治茶饼病外,可利用土壤中抗生素来抑制病毒病。我市茶区以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茶茸毒蛾病毒、大茸毒蛾病毒、大蓑蛾病毒、茶蓑蛾病毒为主。丰富的天敌资源为开展茶树病虫生物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保护利用天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对控制茶树病虫效果好,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对茶叶生产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

在保护利用天敌资源的措施上,应采取适当提高茶树种植密度和在茶园周围种植阔叶树(如油桐树等)给天敌提供良好的越冬场所;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和在天敌隐蔽期喷药,以及防治病虫时采取挑治、蓬面喷洒等方法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3、科学使用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对茶树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为害特性,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作用和茶叶产品对人的安全性。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中科学使用农药十分重要,其主要技术是:

3.1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农药使用品种上,首先要禁止使用国家已规定的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灭扫利)、优乐得(扑虱灵)、乙酰甲胺磷、五氯酚钠、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复配药、三唑磷等农药品种,因为这些农药品种是欧盟国家茶叶农残必检项目,必须禁止使用。同时应大力推广白僵菌制剂、B.T制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粉虱真菌制剂等微生物农药和鱼藤酮、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阿维菌素、吡虫啉、天王星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降低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和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3.2坚持采摘间歇期及时施药防治。在茶叶采摘间歇期特别要加强对刺吸类害虫的防治,如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蚜虫、介壳虫类、绿盲蝽、茶蓟马等害虫,这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对茶树危害性大,严重影响茶叶优质高产。因此,凡小绿叶蝉夏茶期虫量达15—20头/叶,茶橙瘿螨虫量20头/叶(或螨叶率达50-70%)、茶有蚜枝率达10%左右(或平均蚜量1500头/百叶、茶黄蓟马百梢虫量达100头,介壳虫若虫量150头/百叶。以上的茶园就应在茶叶采摘间歇期施药应急防治(防治方法见表一)。

3.3 狠抓秋末期封园施药防治。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非生产季节,此时期是多种害虫的越冬期,对环境抗性差,是用药防治的最好时期,可在秋末冬初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30%机油、石硫微乳油(强力杀蚧)1000倍喷雾封园,对害虫种类多,发生量大的茶园,先用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2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5g/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5-7天再封园,以压低冬前虫口基数,减少次年害虫发生程度。

3.4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提高施药技术水平。针对茶树病虫发生危害,应加强茶园病虫调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加强对当地茶园主要病虫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茶园才施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农药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参考表一)以及在天敌隐蔽期采取扫茶蓬面施药方法,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对茶叶安全生产,保护天敌和提高防效的目的。

4、物理和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茶树害虫。利用茶籽象甲、细绿金龟甲、茶角胸叶甲等害虫的群集性和假死性,采取人工捕杀或震落捕杀成虫的办法,即震拍茶丛,并用塑料薄膜铺于地面承接落地成虫,再集中烧毁;利用茶银尺蠖,茶叶夜蛾,茶鹿蛾及铜绿金龟甲等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如振频式诱虫灯)进行诱杀,可减少下一代幼(若)虫发生量,从而减轻危害。

3、有机茶叶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有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叶生产的基地选择、茶园建设、耕作与施肥、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和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本有机茶园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企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BG5749-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
BG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BG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
BG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H016-84 初制炒青绿茶标准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36/T336-1998 无公害农业环境质量标准

3 基地的选择
3.1 原料基地条件
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周围农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周边树木绿化条件良好。至少三年未使用过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地区,以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更佳。
3.2 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及上风口不能有任何大气污染源,且大气环境质量必须达到GB3095中一级标准。
3.3 水源要求
基地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清洁无污染,水环境质量符合GB5949中二类标准。
3.4 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肥力较高,且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土壤环境质量符合DB36/T336要求。

4 有机茶基地建设
4.1 防护林建设
对基地周围林木严格实行保护,并可营造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米以上,中间开隔离沟。茶园中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树种作行道树和遮荫树。
4.2 梯壁护理
应修建水平梯级茶园,对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3 种植绿肥
茶园中重视种植绿肥作物,1~2年生茶园,宜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肥田萝卜、大绿豆等。3年生花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
4.4 茶园铺草
可因地制宜的选用未被污染的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林屑、茶枝等。铺草厚度10厘米左右。茶园铺草最好一年2次,第一次以5~6月为宜,主要用于抗旱保水。结合深耕,9~10后深埋当肥料。第二次在10~11月进行,主要用于抗寒防冻,次年与第一次铺草同时深埋作肥料。
4.5 茶树种苗和品种
用于更换茶树品种或发展新茶园的种苗,必须产自有机茶基地或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选用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对主要病虫害要有较强抗性、品质优良的品种。品种以早、中、晚合理搭配。

5 耕作与施肥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增效和土壤改良剂。
5.1 深耕与基肥
5.1.1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1年1次或隔1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
5.1.2 基肥总类与用量。施用经高漫发酵后的农家肥料和绿肥、枯饼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专用叶面生物菌肥,并符合NY/T394和GB7959要求。
5.2 浅耕与追肥
5.2.1 对林木覆盖率高的茶园,结合铺草减耕或免耕。
5.2.2 采用人工和机械的方法清除茶园中杂草,严禁使用化学业除草剂。
5.2.3 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15天,第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利用抗旱和防止水土流失。

6 病虫害防治
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及增效剂,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生物农药使用必须符合NY/T393要求。
6.1 农业防治
主要措施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还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6.2 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允许使用生物制剂,如活体病原微生物、性激素、昆虫病毒以及植物源杀虫、杀菌等。
6.3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以及糖醋诱杀,人工捕杀或摘除,高漫暴晒土壤,防虫网等措施。
6.4 如果茶园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病虫枝需在有机茶园区外进行深埋处理。

7 鲜叶采摘
7.1 鲜叶采摘与管理
采摘时,保持鲜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
以手工采摘为主,若机械采摘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油类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7.2 在鲜叶盛装与贮藏、运输过程中,注意轻压、轻放。鲜叶盛装容器必须采用洁净、透气的竹编篮、筐、篓。不得用布袋或塑料纺织袋等。
7.3 鲜叶进厂后,立即摊放于洁净卫生、设施完好的贮芷室,薄摊、勤翻等,以减少机械损伤,避免鲜叶升温变质。

8 茶叶加工
8.1 环境卫生要求
8.1.1 有机茶加工厂应建在上风处,远离居民垃圾场(箱)、畜牧场、粪池等污染源300米以上。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做到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
8.1.2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
8.1.3 有机茶生产车间须经常清洗和消毒。消毒剂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清洗乐标准须符合GB5749要求。
8.2 加工规则
8.2.1 有机茶叶制作过程中只能物理的方法处理,只允许自然发酵,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
8.2.2 允许使用天然或有机认证的花卉香料、水果和油料作拼料。不准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8.2.3 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员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8.2.4 制茶机械润滑油采用食用油,要避免茶叶加工机械引起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
8.3 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上岗人员不得吸烟。

9 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9.1 标志、标签应符合GB7718要求。
9.2 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员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
9.3 提倡低温保鲜,必须保持干燥。按卫生要求做好仓库防潮、防霉、防虫鼠害等贮藏工作。
9.4 有机茶不能和其它可能带来污染的物品一起贮藏,运输的车辆采用密闭的包装容器,不得和其他化学品一起运输。

10 品质要求
茶叶品质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GB9679-88和CH016-84要求。中国有机农业网cnoa360.com

4、茶树病虫害防治

?

5、茶树主要的病虫害有哪些?

山东茶树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绿盲蝽,茶蚜,黑刺粉虱,日本龟蜡蚧,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尺蠖,茶银尺蠖,大造桥虫,扁刺蛾,红点龟形小刺蛾,茶褐蓑蛾,螺纹蓑蛾,白囊蓑蛾,茶黄蓟马,黑绒金龟甲等。病害主要有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根结线虫病等,选用适合茶树上的药剂防治。

6、茶园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有哪些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毛虫。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尺蠖。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4、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5、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
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6、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度石硫合剂喷杀。
7、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7、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抑制茶园害虫

有机茶的生产过程中是不能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化学农药的!
有机茶园的害虫治理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栽培防治:加强茶园的栽培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茶树生长而又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如在采茶季节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减轻蚜虫、小绿叶蝉等为害(这些虫子正好也喜欢嫩叶,及时采摘就是在抢了它们的食物)
2)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例如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种类,从而形成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原始森林里很少能出现某种害虫大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措施与(2)有相通的地方,除此之外,还可以人工释放天敌,来防治害虫.
4)物理防治.例如采用杀虫灯诱杀、用黄板诱杀有翅蚜虫等.
5)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有机茶园不是一点农药都不能用,主要看这个农药是什么,因为现在农药的概念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六六六、滴滴涕呀之类的化学合成农药.现在的出现了一些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成分,能起到杀虫或者驱虫的目的,比如印楝素,就是从印楝这种树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喷上印楝素的叶片,有些昆虫就不喜欢这个味道了,就不会吃这个叶片,从而起到防治作用(如同面包沾了醋也没人喜欢吃一样^_^)
补充说明一点:有机茶园和有机茶是需要相关部门认证的,有一套建园和生产、加工的标准,该标准里规定有机茶的生产过程中只能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与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