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水稻病虫害防治历

水稻病虫害防治历

发布时间:2021-07-06 13:01:04

1、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进入春季,到了早稻种植的时节。水稻的种植,大copy致可以分为六个过程。
整地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整地,将稻田翻耕,使土地松软,并且磨平。
育苗
先选定某块田培育秧苗,这块田被称为秧田。秧苗的好坏是水稻种植的关键。在秧苗长到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把秧苗中混入的杂草拔除,百然后将秧苗间格有序的插进稻田。
稻田管理
秧苗在成长期,需要时时照顾,拔除杂草,消灭害虫。在秧苗分蘖期,需要施肥,确保秧苗成长健壮。水稻幼穗形成期和抽穗开度花期还需要加强灌水排水工作。
收获
稻穗下垂,籽粒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割。收割后的知水稻,用脱粒机进行脱粒。
晾晒、筛选
脱离后的稻谷需要在谷场进行晒干,然后利用风扇车或者分谷机器将秕谷、杂草等除掉。剩下的籽粒饱满的稻谷就可以用来碾米啦。

水稻的生长过程用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明白:道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2、水稻生长过程

1、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2、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

3、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4、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2)水稻病虫害防治历扩展资料:

病虫防治

1、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2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2、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三是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间干燥,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

3、大力推广旋耕、深耕,压缩麦套稻、稻套麦;适当调整水稻品种布局;淘汰感病品种,选育与推广抗虫抗病品种,强化春后对麦田杂草清除措施(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力求做到面面光。

3、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害有哪些

2009年霍邱县水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目前我县水稻生长良好,中南部稻区正值抽穗杨花期;沿淮稻区正值孕穗期。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纹枯病、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个别感病品种中等偏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目前偏轻发生,为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水稻的生育时期,参考历年资料和气象预报,现对我县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发生趋势分析如下:

一、稻瘟病

1、发生程度:预计老发病区、感病品种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0万亩左右。

2、预报依据:①田间发病重:据7月25-26日调查,叶瘟在感病品种上发生较明显,一般田块病叶率在20~30%,个别重发田块达到80~90%,出现死苗现象,危害较严重。②感病品种多:较感稻瘟病的品种有新两优6号、中优838、皖稻103、新两优香1号、新两优香4号、新强8号、两优6326等,这些品种在我县种植很广。③气候条件适宜:7月中下旬以来,我县持续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有利于病菌的入侵和病情发展,极易造成叶瘟的发生和流行。近期中南部稻区水稻正值抽穗杨花期,易感穗颈瘟。

二、水稻纹枯病:

1、发生程度:预计全县中等偏重发生,局部重发,发生面积约60万亩。

2、预报依据:①菌源广泛:纹枯病是我县水稻上常发病害,菌源广泛存在,能满足中等偏重发生需求。②品种抗性差: 主栽水稻品种大都不抗纹枯病,有利于纹枯病发生。③田间发生普遍:据7月25-29日大田调查,纹枯病发生十分普遍,病田率63.7%以上,病丛率5-75%,平均26.4%,重发田块病丛率达80%以上,病株率3-24%,平均11.3%,病情严重度1-3级。④气候条件有利发病:近期,我县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气候条件极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蔓延。⑤水稻生育期有利发病:当前,中南部早栽田处于抽穗扬花期,北部麦茬稻处于分蘖末期,长势嫩绿,田间郁闭度高,田间小气候有利纹枯病的扩展蔓延。

三、稻曲病

1、发生程度:预计全县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

2、预报依据:①菌源广泛存在:近年来,我县稻曲病发生较重,田间菌源量大,能满足中等以上发病需要。②品种感病:优质稻种植面积较大,新两优、扬两优、丰两优等Ⅱ优系列品种较多,易感稻曲病。③早中稻感病生育期(抽穗扬花期)和气候条件吻合程度高:根据历年气象资料总结,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我县雨水偏多,气候闷热,孕穗到抽穗扬花期,极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

四、稻细菌性条斑病

1、发生程度:预计老病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左右。

2、预报依据:①老病区菌源广泛。②发生时期较早,7月2日在我县岔路乡初见,发生期较08年提前18天,7月下旬城西湖乡有所零星发生。③近期我县雨水偏多,气候闷热,老病区水稻生育期迟,极有利于细条病的发生。

五、二化螟:

1、发生程度:预计二化二代全县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

2、预报依据:①一代螟害率较高:全县加权平均1.9%,较08年+0.2个百分点。②残虫基数较大:全县加权平均为1570头/亩,较08年+10.8%。③灯下蛾量多:截止7月26日单灯累计诱虫129头,较08年93头多36头。

六、稻纵卷叶螟:

1、发生程度:预计预计五(3)代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2、预报依据:①灯下蛾量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间较早,,6月13日灯下始见成虫,迁入时间较08年提前10天,截止目前单灯累计诱蛾43头,较08年-98.6%, 灯下未见明显的迁入高峰。②田间残虫量低: 7月26日大田普查,一般亩蛾量0-70头,平均亩蛾量21.7头,最高1280头;百丛有效卵量0-34粒,平均有效卵量12.7粒,最高77粒;百丛幼虫数0-35头,平均7.5头,最高173头,田间以高龄幼虫为主。③气候条件适宜:近期温湿度有利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④食料条件丰富:沿淮稻区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长势嫩绿,有利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为害。⑤稻纵卷叶螟继续迁入,加重危害。

七、稻飞虱:

1、发生程度:预计五(3)代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

2、预报依据:①灯下虫量高: 6月13日灯下始见白背飞虱成虫,至26日灯下累计诱虫1219头,较08年+256.4%。②田间虫量低:7月25日系统田调查,稻飞虱百丛平均虫量470.3头,低龄若虫占85.3%,中高龄若虫占10.5%,长翅成虫占3%,短翅成虫占1.2%, 7月26日大田普查,共调查79块田,1000头以上达标田块占5%左右,稻飞虱百丛虫量一般在75-570头,平均347.6,较08年-50.7%,最高2700头。③气候条件适宜:近期温湿度有利稻飞虱的增殖。④食料条件丰富:沿淮稻区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长势嫩绿,有利稻飞虱为害。⑤稻飞虱仍在继续迁入,加重危害。

其他水稻病虫害偏轻发生。

4、广西地区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400万亩,病虫总体发生程度4(5)级,年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稻瘟病等是广西水稻最主要病虫害,近年一般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在局部地区达大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在5500万亩次左右,对粮食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经防治水稻病虫后,广西年挽回稻谷损失160万吨左右,但仍年损失约15万吨。

一、 近年广西水稻重大病虫发生为害概况

(一)稻飞虱 稻飞虱是广西头号水稻害虫,具有迁飞性、暴发性、为害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年其发生程度均达4(5)级,广西大部稻区普遍发生,年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为害损失严重,经防治后每年仍造成稻谷损失约5万吨。近年其发生特点:①发生代数多,发生面积大、为害时期长,早、晚稻受害严重,广西以桂东北、桂东南及桂中大部地区发生严重,一般都达到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②发生期偏早,一般偏早7~10天左右。③迁飞性害虫,受气候的影响较大。

(二)稻纵卷叶螟 近年来发生程度为3(4-5)级,发生的主要区域为桂东北、桂东南及桂中大部稻区,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逐年上升,2004年发生程度达4(5),发生面积及实际损失分别达1700万亩次、4.5万吨,为近10年的偏重发生年,尤其是在桂北南部、桂东南部和沿海稻区持续上升为害。

(三)三化螟 近年发生程度为3(4-5)级,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北、桂中及桂南大部稻区,年发生面积超过1100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1/3。实际损失1-2万吨。近年其发生为害特点:①区域性发生明显,主要发生区域是桂东北南部、桂中以及桂西南稻区。②桂东北南部、桂中地区的发生回升较快,并且平稳增长。③发生量多,成虫盛发期长、为害较重。④防治特效农药品种较少,锐劲特防效好,但成本高,推广应用难度大。

(四)稻瘟病 全区总体发生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年年发生面积在850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①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②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③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④桂西和桂西南山区局部稻区在恶劣气候影响下发生为害严重,常在局部造成毁灭性灾害。

(五)稻纹枯病 近年总体发生程度为4(5)级,年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在除桂北、桂西南的北部以外的全区大部稻区,其中桂东北、桂东南高产稻区发生偏重。

(六)二化螟 此虫不是广西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程度为1(2)级,发生的主要区域为桂北(主要是桂林市)的早稻-中稻-晚稻混栽区,发生面积110万亩次左右。近年二化螟在我区桂北、桂西右江河谷稻区发生上升明显。

此外,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总体发生程度维持在 3级,年发生面积约300 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在桂东南、沿海的大部及桂中、桂东北、桂西南的部分稻区。稻瘿蚊总体发生程度为2(3)级,发生面积250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为桂东北南部、桂中、桂西南稻区。

二、 2005年早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一)发生概况

由于持续春旱,早稻春插进度比上年缓慢,后期降雨较多,春插结束比上年早,早稻实插面积1455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前期干旱病虫发生比上年同期轻,后期由于频繁降雨,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病虫发生危害,发生程度比上年同期偏重。2005年早稻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4400万亩次。与上年比,纹枯病、穗瘟、稻飞虱、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第三代三化螟偏重。

1、稻瘟病 总体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20万亩次。叶瘟5月上旬进入流行期,穗瘟始6月中旬末进入流行期。叶瘟病叶率一般为1.9%~11.3%,高的达30.6%~61.2%,病情指数一般为0.8~6.4,高的达11.9~39.5。穗瘟病穗率一般为2.4%~6.2%,严重的达11.3%~38.3%,局部则高达68.3%~90.0%;损失率一般为1.2%~2.1%,重的达13.5%~44.7%。

2、稻纹枯病 5月下旬进入流行期,总体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1050万亩次,大部稻区普遍发生。病丛率一般为20.3%~68.6%,重的达73.1%~100%;病株率一般11.6%~63.5%,重的达72.4%~94.5%。

3、稻飞虱 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大部稻区普遍发生,发生期接近上年,属偏早发生年份。灯下迁入峰出现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其中5月6~10日,全区大部县灯下虫量不同程度出现一个迁入峰,迁入量达到历史最高。田间大部稻区第3代稻飞虱发生比上年偏重,百丛虫量一般1004~2650头,多的达3500~8000头,少数稻区高达9800~12100头。

4、稻纵卷叶螟 总体中等、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900万亩次。第2代成虫迁入峰次多,其中5月18~20日迁入范围广量多,尤以崇左市及沿海稻区发生最重。一般亩成虫量为2000~4000头,高的6920~9140头,局部稻区高达11750~23000头。第3代稻纵卷叶螟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南大部、桂中及桂西北局部稻区发生比上年偏重,亩成虫量一般为300~1600头,高的为2000~4500头。

5、三化螟 总体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460万亩次。主要发生区域在桂中、桂东南及桂南部分稻区。第2代三化螟发生面积、作物受害率及残虫量,除桂东北、桂中局部比上年有所减少外,其余稻区大部增加。亩残虫量一般为100~1100头,多的达1600~3500头,局部稻田则高达6800~19500头;白穗率一般为0.1%~1.5%,高的达2.6%~5.3%,局部稻区达12.2%~17.7%。

6、蝗虫 5月下旬以来,部分地区土蝗暴发为害,其发生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为近二十年来少见。截止6月底不完全统计:全区宜蝗面积超过300万亩,发生面积近67万亩。主要种群为异岐蔗蝗、腹露蝗、棉蝗、竹蝗、中华稻蝗、小车蝗等。为害作物有:竹、玉米、甘蔗、水稻、花生、黄豆、桑、柳、芋、牧草等。发生区域主要是旱、涝明显的地区,尤以玉林钦州防城港三市的大部及全州、灌阳、永福、灵川、鹿寨、融安、梧州郊区、隆安、平南、覃塘等县(区)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每平方米有虫3~10头,多的为15~60头,高密度发生区每平方米有虫100~400头,钦北、全州、灌阳等县局部虫区则高达1000~3000头。受害严重的竹、玉米、甘蔗、牧草等植株叶片均被啃光。

(二)防治概况

至6月底止,全区早稻病虫害防治面积约430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0%以上,为保障早稻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主要防治工作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强化公益性防治行为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农业厅成立由张明沛厅长、韦祖汉副厅长为正、副组长的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领导小组,全区各地也相应成立了由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挂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切实加大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组织、资金、技术、物资”五到位,扎实有效的开展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年初以来,自治区农业厅和植保总站先后下《关于印发2005年春季农区灭鼠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发布〈2005年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抓好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印发2005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等,要求区、市、县三级农业行政部门建立应急防治预案制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关键时期、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害的防治组织实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自治区植保总站先后组织召开“2005年上半年全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3月)、“2005年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研讨会”(3月)和“2005年全区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现场会”,制定水稻病虫害防治目标任务,确定防治策略和应急防治机制,具体部署有关防治工作。

2、加强监测预警,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各级植保部门加强对病虫发生动态的监测,坚持田间调查,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截止6月底,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植保站分别发布了14、160、885期病虫情报,情报内容涵盖春季农田灭鼠、春灌灭螟、种子消毒、早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水稻螟虫、水稻迁飞性害虫、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稻穗瘟及洪涝灾后病虫发生及防治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及发生趋势、防治意见等内容,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意见,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全区早稻病虫防治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主攻防治对象,同时抓好农区统一灭鼠,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关键防治战役。一是春季季农区统一灭鼠。全区春季农区灭鼠约1012.04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84.3%,总体防效82%~88.1%,预计挽回粮食损失13.6万吨,实际损失2.9万吨,农宅灭鼠370.48万户,占发生户数的75.88%,总体防效84.5%~93.3%。。二是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战役。三是洪涝在后早稻病虫害防治战役。全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切实做好防治组织发动、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物配套服务。尤其是在6月份的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应急防治。桂北、桂西等暴雨频繁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抢晴用药。全区早稻病虫防治约4300万亩,挽回损失约84万吨。

3、抓好综合防治示范,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制定下发《2005年全区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成立了以站长王凯学为组长、副站长黄光鹏、卢维海、总农艺师王华生为副组长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领导小组”,结合临桂、象州、北流三个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区建设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30~40万亩,要求在全区14个市的水稻主产区和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重发区建立1~2万亩综合防治示范区,面上各县(市、区)也建设相应示范区,组织春季灭鼠、春灌灭螟、种子消毒、频振杀虫灯诱杀螟虫、化学应急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规范,以点带面全区防治工作开展。

4、推广关键配套技术和配套服务,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大区病虫治理上,按照《广西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规范》,从稻田生态出发,推行“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防治规范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控害。在应急防治用药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对口防治用药品种:稻瘟病:丰登、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井冈霉素、爱苗、纹枯净等;稻飞虱: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虫灵、杀虫双、杀虫单、氟虫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消菌灵、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等。在技物配套服务上,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服务的功能和优势,依靠网络体系,积极开展技物结合、开方供药、执法检查等社会化服务,及时组织、供应高效对口农药,搞好农资(药)市场的执法检查,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为病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保护农民利益,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重点推广应用水稻重大病虫主导防治用药、农药新品种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增加防治技术贮备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技物结合服务,实现控害与效益的统一。

5、加强宣传培训,促进关键防治技术进村入户

区、市、县级植保站利用可视、网络、报刊、杂志、示范现场、圩日宣传、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强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工作。2005年我站与广西电视台合作拍摄《植保进农家》专题节目“病虫测报与防治”于每周五12:30在广西卫视播出,到目前为止已播出《第一代三化螟发生趋势预报》、《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意见》、《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策略》、《早稻穗颈瘟发生趋势》、《洪涝灾后病虫害防治》等节目16期。同时我站还向《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方科技报》《广西植保》等报刊杂志发布和传递防治技术稿件23次(件);不定期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金土地》栏目播报水稻病虫防治知识、为农民解惑答疑25次。

6、持续开展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工作

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部署,广西主要承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水稻重大害虫的替代农药品种筛选、配套使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任务,继2004年后持续开展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工作。10%吡虫啉等四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30%氯甲胺磷乳油等五种药剂防治水稻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48%毒死蜱等六种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13%春·三环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示范试验、30%乐斯灵(氯胺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示范试验、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病害示范试验、50%敌百虫.氟腈乳油(虎蛙)防治三化螟示范、15%安打悬浮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试验等试验示范点分设于玉林、南宁贵港市植保站、合浦、象州、柳江县植保站。

三、存在问题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四、下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工作重点

2005年下半年,预计广西水稻重大病虫仍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其中:

三化螟 发生程度3(4)级,发生面积550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在桂东北、桂中的大部及桂西南、右江河谷的部分稻区;

稻飞虱发生程度4(5)级,发生面积900万亩,全区大部稻区普遍发生;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3(4)级,发生面积700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在桂东北、桂东南、桂中的大部及桂西北、沿海的部分稻区;

稻瘿蚊发生程度2(4)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水利条件较好的历史性发生区将偏重发生;

稻纹枯病发生程度4(5)级,发生面积1100万亩,全区普遍发生,桂东北、桂东南大部稻区偏重发生;

稻瘟病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400万亩,其中桂东北、桂东南、桂西北等历史性发生区及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穗颈瘟偏重流行的几率较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250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及沿海部分稻区;

农田害鼠发生程度3(4)级,发生面积850万亩;

蝗虫 由于上半年适宜气候环境,宜蝗面积有所扩大,加上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蝗虫(特别是东亚飞蝗)存在暴发为害的隐患。预计下半年土蝗发生面积100万亩,东亚飞蝗发生面积10万亩。

广西农作物种植种类多,复种指数高,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多种农作物重大病虫源孽生、越冬的主要基地之一,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迁飞性害虫国外虫源迁入我国的桥头堡,在全国重大病虫大区域治理方面极具战略地位。做好广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可极大减轻广西以北地区尤其我国长江流域稻区的病虫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事半功倍。2005年下半年,广西将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突出抓好以水稻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组织实施、综防示范和应急防治。防治补助经费主要用于重大病虫害防治组织实施、应急防治体系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防治用药补贴、病虫情监测与灾害调查、农民培训与防治宣传、防治试验示范及技术研究等。

五、持续治理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唯一之路。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5、稻田遇病虫草害时,都有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

米饭是我国的主要食物作物,历史悠久,在我国拥有一个大面积。因此,它是一项重大事件,保证水稻生产和发展与粮食安全和国家教育有关。虽然我国的稻米植物历史悠久,但许多种植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大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水稻植物保护问题。基于这一点,简要讨论了新时期水稻生产害虫和疾病的全面预防和治疗,这有助于促进水稻生产和发展。细节如下:水稻害虫和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你知道多少?

第一,目标和策略

害虫可能发生在稻米的整个生长期。综合预防水稻害虫和疾病的目标是预防每个阶段的害虫和疾病,经常查看田地,发现害虫和疾病,预防和治疗在初始阶段,避免扩张。一旦发生了大面积的害虫和疾病,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方案,以减少最小的损失。杂草也是预防和控制的目标之一。由于它能够竞争营养,阳光等,有必要避免过度生长。

第二,预防措施

2.1农业预防

2.1.1选择各种抗性抗病性

结合当地种植条件,在选择当地种植和消费习惯,害虫和丧失激活的高抗体的前提下,也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害虫和害虫和疾病。购买经常批准批准的合格种子产品。

2.1.2

秋季跌倒后,它是及时的,它在叶子的情况下集中,它完全摧毁了其他地方。在时间,晒日光浴来源转动地面。此外,在冬季之前,土地充满了土地,冬季蠕虫冻结。这些实践可以消除冬季昆虫的来源,减少昆虫的来源。

2.1.3一些播种

害虫和疾病的发生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有必要避免害虫和疾病等环境条件,以及害虫和疾病所需的时间。因此,避免适当的时间非常重要,因此,找到合适的时间播种以实现调整米饭是非常重要的。生长阶段,避免易感性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害虫和疾病的发生。

2.1.4现场管理

加强实地管理的要点:第一,科学灌溉,湿度是害虫和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根据水稻生长法,科学灌溉,保持良好的湿度状态,避免害虫和疾病;二是合理的施肥不使用大量的氮肥,使用过多的氮会导致一定长度的水稻植物,使抗病理能力降低,所以有必要使用肥料,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使水稻健康成长;它是种植的管理和工厂管理,以提高现场通风和透光能力,使生长环境更有利于水稻生长,以提高自己的抗虫动脉能力。水稻害虫和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你知道多少?展示

2.2实物预防

物理预防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某些类型的害虫服用。如黑光,频率,高压汞灯等,在稻田中设定一些这样的灯,特别是在孕蛋的临界期间,可以大大减少现场的落下,减少昆虫源的底座,减少害虫的发生。

2.3生物预防

生物预防是目前主张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优势。生物预防主要用于预防害虫预防害虫,主要分为蠕虫中的细菌,昆虫和鸟类。在细菌方面,可以防止苏云尼西亚,癫痫,细胞孢子虫等各种变体配方,以防止相应的害虫;主要包括寄生虫和寄生蜜蜂,如红眼蜜蜂,汤蜜蜂,花角小蜜蜂,瓢虫,蜻蜓,蚂蚁,蜘蛛和螨等。主要是山雀,灰色鹊,啄木鸟。

2.4化学控制

化学预防是害虫和疾病预防方法最广泛使用的情况。化学预防应抓住关键期,即关键期和水稻生长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水稻生长特征,苗木和怀孕的蹦极是重点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地在这两个时期进行化学预防和治疗方法。要查看现场情况,发现它是高效,低毒性,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是确定水稻健康生长的基础。它培养了大米生产的增长。因此,幼苗期的化学防治必须及时有效,保护幼苗,幼苗预防害虫主要有水稻游泳马和纳米症,主要疾病是应变,腐烂,呕吐,稻瘟病和邪恶。在各种害虫和乳房的情况下,怀孕,引发的时期是,因此,有必要加强化学预防,主要疾病,叶疾病,稻瘟病,以及昆虫主要有三种武术,米饭飞行,稻瘟病等待。

其他时期可以根据情况确定,一般不需要化学防护和控制。有必要进入稻田以观察稻田的生长,以便在害虫和疾病的初级阶段寻找害虫和疾病,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也可以实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化学预防应为害虫的农药疾病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并根据说明制定适当的药物浓度。与此同时,有必要掌握喷涂的时间。根据疾病,昆虫发生,并且时间准确以达到最佳效果。当您要收获时,严禁使用药物以确保所列水稻的安全时期。还应注意购买药物的购买。与此同时,农药也受合格剂的约束,严禁使用高毒性和高残留的杀虫剂。水稻害虫和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你知道多少?展示

第三,总结

大米的高产稳定性是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水稻生产,积极推广水稻生产发展。在种植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但除了技术优异之外,它们必须在植物保护方面引导,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实现既定的产量目标。害虫和草药对水稻生长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减少死亡。因此,有必要加强预防和控制水稻害虫的注意力。

应预防害虫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防止维护,然后采用全面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关系。如果植物本身强烈,那将是有害的。光,如果植物生长弱,它不会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在防治害虫和草地的预防和治疗一方面,有必要加强水稻本身的生长优势,并在管理所有环节的管理中做好,以确保供水和肥料,所以大米强烈,提高抗病机能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所产生的虫草虫草,使其成为发生的基础,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爆发的害虫和草。大力推进可持续控制技术,全面保护害虫和疾病的自然敌人,创造出良好的稻田生态系统,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频率振动灯到Zocade技术,协助高效率,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

6、水稻叶片上有白色斑点是怎么回事?

水稻叶片上有白色斑点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 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所以结实很少。
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稻、麦两熟区发病重,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
防治方法
综合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
具体措施
(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
(2)种植抗(耐)病品种。
(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4)治虫防病:抓好灰飞虱防治: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
水稻管理技术有哪些?
1、切实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分蘖期要坚持浅水勤灌,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进多发根、快分蘖。对麦草还田的田块,栽后5天要及时放水露田,排除有害气体,机插秧田块,由于移栽秧苗叶龄较小,在促早发的同时,要防止群体爆发过头,掌握适期脱水搁田。直播稻要把好立苗关,坚持湿润立苗,浅水勤灌,促进早发、稳长。要密切关注苗情发展动态,及早指导农民因苗搁田,做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一般在移栽后20-25天,地力好、发苗旺的田块,在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高产穗数的80%时即要脱水搁田,并适度重搁;发苗不足的田块,适当推迟搁田,适度轻搁,要求在幼穗分化初期(7月20-25)全部结束搁田。搁田程度要求达到田间土壤沉实不烂糊,田块中央土壤人走不陷脚,田面水稻发白根,且全田叶片挺起,叶色明显褪淡落黄;控制高峰苗在高产理想穗数的1.3-1.4倍。
2、 科学运筹分蘖肥。分蘖肥要求施早、施准,确保适时达到穗数苗。既要防止过晚施用,又要防止过量施用,防止群体爆发,增加中期控苗难度。一般移栽后7-10天,追施第一次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7-10公斤。过一周以后,看苗酌情补施平衡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促进全田平衡生长。针对部分田块移栽推迟,秧苗素质下降以及僵苗不发等情况,要及早施防僵苗专用肥,促进苗情转化。
3、按苗情施好穗肥。水稻穗肥根据施用时间和作用,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指抽穗前30天施用的肥料,保花肥是指抽穗前15-20天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减少颖花退化,一般杂交籼稻施保花肥,粳稻保花肥、促花肥都要用。穗肥施用时间,促花肥在7月下旬,保花肥在8月上旬,相隔10天左右。肥料种类以尿素加钾肥最好,粳稻一般田块促花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加钾肥5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15公斤,隔10天再用尿素7.5公斤。对前期施肥足,搁田不及时,总苗偏多,长势偏旺的田块,要减少氮肥用量;因前期僵苗不发,群体不足的田块,以及叶色落黄的田块,穗肥要适当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
4、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将是二代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多种病虫齐发,危害损失最大的阶段。打好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对夺取水稻丰收十分重要。各地要按照植保部门提出的防治时间、药种和方法及时防治。
5、叶面补肥增粒重。在水稻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采取肥药混喷进行叶面补肥,以确保水稻生长后期养根保叶,增强抗逆性,促进灌浆,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
6、湿润灌溉活熟到老。水稻中后期水浆管理上,除孕穗、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浅水层外,其余时间要采取间歇灌溉方式,尽量保持清水硬板,结实期要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叶片早衰。
7、加强抗灾措施。水稻后期是台风多发季节,灾害发生后,对倒伏的水稻田采取排水、轻扶、防病治虫等补救措施,对倒伏即将收获的水稻及时排水、收割。

7、古代人民水稻病害有什么样的防治措施?

古代人民对水稻病害有一定认识,从实践中也摸索积累了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从栽培措施、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3方面着手。

在栽培措施方面,一是实行轮作,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减少病虫的办法。早在《齐民要术》种水稻篇中即指出:种稻没有什么诀窍,只要年年轮换田块就好了。

二是烤田防虫,烤田就是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期并改善稻田土壤通气和温度条件,排干田面水层进行晒田的过程。这样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植物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从防虫角度讲,烤田使水分供应减少,地上部的生长受到抑制,改变了稻株光合作用产物运转的方向,即向茎和叶鞘内集中,增加半纤维素的含量,不利于害虫的繁殖。

三是选用抗性品种。比如种植多芒的品种防止鸟兽为害。明末江苏《太仓州方志》中载有一个绿芒品种,名“哽杀蟛蜞”,虽无文字说明,从取名上可知是一个适于涂田种植不怕虫鸟啮食的抗避品种。

药物防治一是烟茎治螟。烟草在明代传入我国南方,以后很快传遍各地。农民在种植烟草中,发现烟茎及叶有杀虫的作用,因而试用于稻螟,效果很好,于是不胫而走,推广得很快。

二是菜油治虫。用菜油治虫始见于宋代。1180年8月,苏州闹虫灾,虫聚于禾穗上,当地农民以菜油洒之,一夕大雨,尽除之。到清末民初,农民遂用石油代菜油治虫,直至现代农药出现为止。

三是石灰治虫。以石灰作为治虫的药物也始见于宋代。南宋陈旉《农书》提到在播种前“搬石灰于渥泥之中,以去虫螟之害”。是石灰治虫的最早记载。

生物防治在我国有久远历史。水稻害虫的天敌,古人加以利用的

有数种。一是青蛙。稻田养蛙以消除虫害,是被古人运用了很久的办法。二是养鸭治虫。利用放鸭到稻田治虫始见于明代广东、福建两

省。据说以鸭捕蝗与人力捕蝗比较“一鸭较胜一夫”,“四十只鸭,可治四万之蝗”。三是保护益鸟。历史上蝗灾频繁,古人早已观察到有一些鸟类扑食蝗虫的现象,于是对益鸟进行保护。历朝历代不乏政府提倡保护益鸟的例子。

8、在种植水稻的时候,水稻常见的病有哪些?

首先,在禾苗施肥方面,不施农家肥,偏施化肥,化肥有利于禾苗贪青,特别是氮肥,施入过多的氮肥,叶色嫩绿,禾杆很容易发生稻飞虱,剑叶容易引起卷叶螟,现在都是私人承包制,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都是承包人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和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没有统一的防治时间。这就让病虫害有躲逃的时间和地方。

气候问题已经是世界上的一个大问题,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无常、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应该让我们警醒。而且,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已经得到科学家的认同。农村种植水稻病虫害反复,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大量使用各种农药等造成的。


在农村种植水稻,为何荒了多年的水田,种出来的水稻病虫害少些,这就是农业提倡的“休耕轮作",农村大多农作物都是实合轮作。不光水稻,特别是红薯花生小麦油菜都要轮作,才会增产增收。首先谈明实践,拿现在是科学来说,不是通过实践,能不能造成各种机械、电脑、卫星火箭、生活用品等等,没有通过实践不可能造成什么,总之只有实践才能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由于荒废了几年的水田没有直接病菌的感染,和新开采出来的水田一样,无有多年种植陈茬,无病虫害的菌和卵,且适应稻子生长养分盛高,植株健壮,叶子宽绿,和人一样,我们这边是南方,一年可以种植2季水稻,每户的水田都是固定的那几块,收了早稻耕田又再种植晚稻,这相当于是连作了,而人们也知道连作不好,所以收晚稻之后,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如果一块田地休息几年,啥也不种,再种水稻后会觉得长势空前好、分蘖发育好、病害虫害少,水稻品质有很大提高。这是为什么?在于养地也!

与水稻病虫害防治历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