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火灾发生的原因
1外因火灾、它是外来火源(如明火、电缆着火、爆破引燃等)
2自燃火灾,煤炭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自身吸氧、发热、热量逐渐集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引起的火灾
2、煤矿安全规程 第244条规定内容:发现井下火灾时,怎么办?
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根据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火灾瓦斯流经的地区、由于火风压造成火灾瓦斯逆流的地区以及可能发生爆炸的地区等)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果火灾范围大或是火势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和预防瓦斯或煤尘爆炸的措施,并随时保持和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或是其它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进行自救和组织避灾。确定控制风流的措施,是控制火势,减小灾情的重要方法。控制风流的方法有:正常通风;减少风量;停风或短路;反风。
一般不能轻易采用停风或减风,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瓦斯矿井时,由于停风或减风会使井下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增加,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险。停风或减风还使巷道中分配的扇风机风压降低,更容易受火风压的影响。
当火灾发生在总进风流中(进风井口、井筒内、井底车场或总进风道等)时,应进行全矿性反风,以防止烟气流入井下各生产巷道。
火灾发生在总回风道中(总回风道、回风井底、回风井内或回风井口)时,必须维持原风流方向,才能使烟流不侵入井下。
井下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通常应迅速关闭防火门或修筑临时密闭墙,以隔断风流。
由于火风压的作用而产生风流逆转时,应在火源的进风侧修筑临时密闭墙。这样可以迅速减弱火势,从而减少火风压的作用。
3、煤矿火灾危险因素
问题比较笼统,回答如下:
一、火灾原因分类(按引发火百灾次数由多到少):
1、外因火灾:放炮引燃煤炭或可燃物、明度火火灾、电器火灾、油类火灾、摩擦火灾、静电火灾、雷击火灾、
2、内因火灾:煤炭自燃(主要)、有机物自燃(很少)、硫化物(知很少)。道
二、火灾地点范围分类:
1、井口门以下发生的火灾。
2、井口门附近30米内发生的火灾。
3、与井口相连的建筑物发生的火灾。
除上述以外,矿井地面发生的火灾都算回做工业厂区火灾或民用设施火灾。
三、火灾危害:
1、损毁设备设施。
2、破坏生产系统。
3、有毒有害气体危胁人员安全。
4、直接或间接影响答生产。
4、发生煤矿火灾事故后,可能会产生()?
发生煤矿火灾事故时,会产生(A)
A . 火风压
B . 静压
C . 自然风压
5、煤田灭火方法
50年都没灭完呀
乌达不是比邻黄河么,黄河汛期时,决堤灌淹此地,数周后会熄灭吧
黄河泥沙水都有了
6、听说煤矿火灾能烧许多年,是这样吗?如果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扑灭。
煤矿矿井复中的火灾多是由可燃气体引起的。可燃性气体与煤是共生制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利用,所以采煤时要先排除瓦斯。如果气体储量很多的话,在人为或者天然因素影响下,起火后可以燃烧几年甚至几十年。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能扑灭煤矿火灾。
7、煤矿火灾的特点是什么
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外部高温热源(如放炮、烧焊、电流短路、明火等)引起可燃物质燃烧造成的火灾。这种火灾多发生在井口房、井筒、井底车场、石门及机电硐室和有机电设备的巷道等地点,具有火源明显、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等特点。由于外因火灾往往是由表及里进行的若发现不及时,可能酿成恶性事故,若发现及时,还是容易扑灭的。内因火灾是煤炭或其他可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本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聚集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也称自然发火。内因火灾大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处以及浮煤堆积的地点,它具有发生和发展缓慢、须经历一段时间、有预兆和火源比较隐蔽等特点。由于火源比较隐蔽,致使人们不能及时扑灭火灾,导致有的自然发火可以持续数日、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不灭,燃烧的范围逐渐蔓延扩大,烧毁煤炭资源,冻结大量煤炭。井下火灾一般是在空气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别是采空区火灾和煤柱内火灾;即使发生在风流畅通的地点,其空间和供氧条件也是有限的。因此,井下火灾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另外,井下人员视野受到限制,且大多数火灾发生在隐蔽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是不易发现的。初期阶段,其发火特征不明显,只能通过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矿井空气温度、湿度的 逐渐增加来判断,只有燃烧过程发展到明火阶段,产生大量热、烟气和气味时,才能被人们察觉到。火灾发展到此阶段,可能引起痛风系统紊乱、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果,给灭火救灾工作带来预想不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