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石棉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石棉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发布时间:2021-07-06 13:02:12

1、5.12汶川大地震波及范围

此5.12汶川大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极重灾区

共10个县(市),分别是:

汶川县(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

县城所在地(政府所在地)分别为:威州镇(与映秀镇差距甚远)、凤仪镇、曲山镇(已废,新县城在永昌镇)、花荄镇、龙安镇、剑南街道、方亭街道、幸福街道、天彭街道、乔庄镇。

较重灾区

共41个县(市、区),其中:

1、四川省(29个):理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旺苍县、梓潼县、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广元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苍溪县、芦山县、中江县、广元市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2、甘肃省(8个):文县、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

3、陕西省(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

汶川地震破坏性强的主要原因:

1、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8级,震源深度33km,属于浅源地震。

2、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地震的影响大。

3、汶川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22.2秒,错动时间越长,波及面积大,破坏力强。

4、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因为主要发生在山区,引发的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5、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造成的破坏作用强。

2、寒假地理新闻5条~!

【中国黄渤海海冰3.58万平方公里 渤海四成被覆盖】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最新消息说,24日,中国黄渤海海冰面积已达3.5793万平方公里。渤海浮冰面积达3.16万平方公里,渤海40%的面积为海冰覆盖。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台24日发布莱州湾海冰黄色警报,辽东湾海冰蓝色警报。
一是气候原因:低温天气造成的,并连续出现历史性的低温;二是渤海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里大陆架、海滩较浅,易结冰;同时多条淡水河流汇入此海域,海水比重较小,更易结冰。

▄【┻═┳一
【气象专家称全球暖化致极端天气 或20年一遇】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18日报道,气象专家称2010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现象持续到新年度,澳洲出现百年一见的大水、巴西泥石流造成670多人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中国、日本、韩国都出现数十年来最低温。
今冬全球极端天气层出不穷。北半球异常天气源自北极冷风,南半球则主要受到反圣婴现象影响。随着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缩短时间发生。

▄【┻═┳一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以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中南部和黄淮、江淮大部降水量偏少5~9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4.2毫米,为1971年以来最少。
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时间长,致使黄淮、华北气象干旱迅速发展。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昨日11时37分,雅安市石棉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专家介绍,这不是5.12地震的余震。据了解,石棉县地处川滇东边界断裂上的安宁河断裂带,这条断裂带长200多公里,为南北走向,从石棉一直向南延伸到冕宁、西昌。另悉,2008年6月,石棉县曾发生一次4.2级地震。

▄【┳一·

据广东天文学会预告: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珠江三角洲特大咸潮将会再次卷土重来。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天文因素是:一月二十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南回归线的上空,从而出现“回归大潮”;一月二十九日,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朔),从而形成“朔望大潮”;一月三十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从而发生“近地大潮”。这三个大潮在短时间内汇合和叠加,使咸潮上溯珠江相当显著。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气象因素是:广州地区从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连续五个月的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少。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水文因素是:珠江上游来水锐减。

3、地理新闻 加评论 共五条

【中国黄渤海海冰3.58万平方公里 渤海四成被覆盖】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最新消息说,24日,中国黄渤海海冰面积已达3.5793万平方公里。渤海浮冰面积达3.16万平方公里,渤海40%的面积为海冰覆盖。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台24日发布莱州湾海冰黄色警报,辽东湾海冰蓝色警报。
一是气候原因:低温天气造成的,并连续出现历史性的低温;二是渤海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里大陆架、海滩较浅,易结冰;同时多条淡水河流汇入此海域,海水比重较小,更易结冰。

【气象专家称全球暖化致极端天气 或20年一遇】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18日报道,气象专家称2010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现象持续到新年度,澳洲出现百年一见的大水、巴西泥石流造成670多人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中国、日本、韩国都出现数十年来最低温。
今冬全球极端天气层出不穷。北半球异常天气源自北极冷风,南半球则主要受到反圣婴现象影响。随着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缩短时间发生。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以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中南部和黄淮、江淮大部降水量偏少5~9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4.2毫米,为1971年以来最少。
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时间长,致使黄淮、华北气象干旱迅速发展。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昨日11时37分,雅安市石棉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专家介绍,这不是5.12地震的余震。据了解,石棉县地处川滇东边界断裂上的安宁河断裂带,这条断裂带长200多公里,为南北走向,从石棉一直向南延伸到冕宁、西昌。另悉,2008年6月,石棉县曾发生一次4.2级地震。

据广东天文学会预告: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珠江三角洲特大咸潮将会再次卷土重来。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天文因素是:一月二十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南回归线的上空,从而出现“回归大潮”;一月二十九日,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朔),从而形成“朔望大潮”;一月三十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从而发生“近地大潮”。这三个大潮在短时间内汇合和叠加,使咸潮上溯珠江相当显著。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气象因素是:广州地区从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连续五个月的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少。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水文因素是:珠江上游来水锐减。

4、四川隧道口泥石流对当地造成了什么影响?

7月29日凌晨5点左右,位于雅西高速,西昌至成都方向的石棉隧道口突发泥石流,泥石流已灌入隧道,造成道路中断,所幸暂无人员伤亡。截至7月29日10时,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排险,并完善各类标志标牌,准备单幅双向通行。四川隧道口泥石流 所幸当时并无车辆经过隧道现已禁止通行

据四川省气象局区域自动监测站的雨量数据统计,雅西高速沿线从2018年07月28日20时到2018年07月29日08时,累计降雨量最大值在新棉镇海子69(单位:毫米)。其他站点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的如下:冕宁68,高速相岭洞口65,擦罗福龙58,曹古乡57,龙苍沟55,云峰寺54,栗子坪元根53,八步52,金子滩51,石棉50,泥巴山北50。

据雅安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预计未来两天,石棉县境内傍晚到夜间有阵雨或雷雨天气,雨量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有暴雨。气象专家提醒,现正值主汛期,强降雨天气时常发生,尤其是今年7月1日以来,雅安市各区县的累计降雨比历时同期偏多68%~177%;由于降雨偏多,地质灾害频发,公众出行请务必小心谨慎,多留意当地的最新天气预报和预警消息。

5、活动断层标志

1.地质标志

(1)新地层(沉积物)错断标志

最新沉积物(地层)错开是活动断层最可靠的地质特征。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老断层的复活或新断层的出现,均可鉴别为活动断层(图10-1,10-6,10-7)。鉴别时需注意与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相区别。

图10-6 四川鲜水河活动断裂(四川石棉县)

活动断裂下部发育在基岩(花岗岩)中,上部错断2级阶地冲积物

①第四系中的错动面;②角度不整合;③冲积物(Q3);④基岩断层;⑤花岗岩

(2)断层岩特征标志

活动断层破碎带通常由松散物质组成,而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未胶结和胶结极差的疏松构造岩、断层泥的存在可作为判别活动断层的地质标志。

(3)成生关系标志

在地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性或同生关系的断层也可认为是活动断层。

2.地貌标志

活动断层产生的地貌标志多种多样(图10-8),如断层崖、水系、山脊、阶地、洪积扇等错断(图10-9);断层破碎带形成的断层沟槽、坡中谷等线性地貌;串珠状或斜列式盆地或沼泽、湖泊的分布;密集的台阶式陡坎(图10-10)、线形脊、闸门山、断塞塘、地震沟;干旱地区的一线绿洲、沼泽、沙丘等出现,它们往往指示活断层的存在。

图10-7 云南巧家南热水村第四纪断层

(赵和平摄)

3.地质灾害标志

山崩、滑坡、倒石堆沿断裂带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但应注意区别重力作用的地质灾害。

4.地球物理标志

图10-8 活动断层地貌

图10-9 四川则木河断裂左旋错移冲沟3.8m

(闻学泽摄)

图10-10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山麓断层陡坎

(据国家地震局,1992)

Ⅰ、Ⅱ、Ⅲ、Ⅳ示4级陡坎

重力和磁力正负异常的分界线和梯级带,尤其是排除了地貌、岩性所引起的异常,即由于压强差所反映出的重力均衡异常梯级带,以及地震波探测剖面中所反映的断距明显的(常以千米计)深部界面的存在。

5.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化学测量反映的水化学异常及冷泉、温泉、承压泉、汽泉等呈线状排列;同位素异常成带分布,很多气体,如CO2、H2、He、Ne、Ar、Rn、Hg、As、Sb、Bi、B等的含量一般都会偏高。

6.地震活动性标志

断层带内有现代强震,或历史上有破坏性地震,或发现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现代小震沿断层密集成带分布。

诱发或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震源断层或发震断层。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各种变形形迹叫地震遗迹。研究古地震及现代地震遗迹,对研究活动断层的位置、规模、产状、运动方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震时在地表产生的破裂叫地震断层,也有人称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断层等。大地震的地震遗迹主要有地震断层、地裂缝、构造楔、崩积楔、地震沟、地震鼓包、地震滑坡、地震崩塌、碎石林及沙土液化(沙脉)等(图10-11)。

图10-11 四川雷波翼子坝断层古地震遗迹

①第四纪砂砾石层;②地震裂缝;③含砾细砂层;④泥质层;⑤沙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简称5·12汶川地震)震惊世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大陆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的一次地震地表破裂。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的前山断裂(灌县-江油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关。地震活动时北川-映秀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右旋平移-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5±0.5)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灌县-江油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主要为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的彭州小鱼洞一带还发育一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的左旋走滑地表破裂带,长约6km。

7.地形变测量标志

跨断层的短水准和基线测量系统会发现断层具有明显活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8.文物古迹错断标志

沿断裂带一侧或两侧古墓群、城墙或其他地物标志发生明显的变形。如宁夏红果子沟北东向断裂切错长城1.45 m等。

9.遥感影像标志

沿断层线性异常,包括线性影像醒目,但应注意区别非构造成因的线性异常。

在识别活动断层时,上述标志必须综合考虑,互相引证,并从区域性着眼,才能得出正确的鉴别,避免被个别标志和局部现象混淆迷惑。如第四纪地层中的小规模断裂,可以是由于种种非构造原因(如下部地层的充水膨胀或脱水下陷)所引起的,所以需强调多方面的综合论证,以防止误断。

6、灾毁土地复垦的必要性

根据原中国土地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1987—1995年,全国灾害损毁耕地面积达到98.30万公顷,年均损毁面积10.92万公顷,占该期间耕地减少总量的17.31%。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1997—2005年,全国因灾害损毁耕地65.74万公顷,年均损毁面积7.30万公顷,占期间耕地减少总量的5.62%,2006—2008年,灾毁耕地面积为7.87万公顷,年均损毁面积2.63万公顷。1987—2008年,自然灾毁耕地面积合计为180.96万公顷,年均8.23万公顷。虽然灾毁耕地在减少的耕地面积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性质明显不同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后三者属于原耕地用途发生了改变,使用价值往往会更高,而灾害损毁是使原耕地退化为难利用或不可利用土地,利用价值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1998—2008年各年灾毁土地面积见图1-3。

图1-3 1998—2008年中国灾毁耕地面积统计图

从图1-3可以看出,由于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全国灾毁土地面积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但近年来的平均损毁面积依然在2.0万公顷以上,数量巨大。

根据中国地震局监测、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3年8月全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42次,其中7.0级及以上的5次,分别为四川汶川8.0级地震、新疆于田县7.3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东海海域7.0级地震和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近年来全国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也较多,如舟曲“8·8”特大泥石流、绵竹清平泥石流、雅安石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大量的损毁土地,所以,开展灾毁土地复垦工作是迫切的。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2008年联合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汶川地震前(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所涉及的39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为976.9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18%。①农用地880.89万公顷,占四川省农用地面积的20.77%(其中耕地131.10万公顷,占四川省耕地面积的22.03%;园地15.80万公顷,占四川省园地面积的21.93%;林地529.32万公顷,占四川省林地面积的26.89%;牧草地152.79万公顷,占四川省牧草地面积的11.14%;其他农用地51.88万公顷,占四川省其他农用地面积的22.03%);②建设用地36.38万公顷,占四川省建设用地面积的22.92%(其中城镇5.04万公顷,占四川省城镇面积的23.01%;农村居民点23.43万公顷,占四川省农村居民点面积的22.92%;独立工矿2.15万公顷,占四川省独立工矿面积的24.08%);③未利用地59.70万公顷,占四川省未利用地面积的13.57%,详见表1-1。

表1-1 2007年四川省39个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1)从2007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来看,辖区内以农用地为主,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90.17%(其中主要为林地、牧草地和耕地,分别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4.18%、15.64%和13.42%);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相对较少,仅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72%和6.11%,而且未利用地中大部分是裸岩石砾地,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少。

(2)从区域性差异来看,西北部高山峡谷区和高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相对较小;东南部丘陵区和平原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3)从地质条件来看,区域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影响和限制土地利用的因素较多,土地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成本高,适宜开发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相对稀少。

(4)从土地分布情况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及海拔1200米以下且坡度小于15°的峡谷区河谷地带;坡度大于15°的耕地有36.10万公顷(541.50万亩),只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27.54%,其中大于25°坡耕地面积为6.53万公顷(97.95万亩),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98%。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与耕地基本一致,主要在平原和河谷平坝地区。

汶川地震发生后,因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堰塞湖等自然灾害造成39个县(市、区)的耕地损毁极为严重,耕地损毁面积达7.33万公顷(109.95万亩),占灾前区域耕地总面积的5.59%。其中,耕地灭失1.17万公顷(17.59万亩),占灾前区域耕地面积的 0.89%,占损毁耕地面积的15.96%。耕地损毁情况详见表1-2。

表1-2 39个县(市、区)农用地损毁情况统计表

龙门山地区主要为中高山峡谷区和高山高原区,地震前耕地稀少,且主要为坡地,山区峡谷底部的零星坝区分布有少量良田好土,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地震后,大量耕地被洪水、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所压占、覆盖、淹没、冲毁,耕地大量减少。部分耕地的耕作层因地裂、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损毁情况突出,使区域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下降,灾区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损毁耕地亟须整理、复垦。其中,汶川县和理县两个严重受灾县地处高山深切割地区,耕地以坡地为主,损毁比例达90%以上;北川县、青川县、安县、平武县、茂县、绵竹市和江油市等严重受灾县(市、区)均有超过20%的耕地被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毁。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茂县和理县等因灾灭失耕地0.51万公顷(7.71万亩),占四川省因灾灭失耕地总面积的43.59%,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茂县和理县耕地变化见表1-3。

表1-3 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理县、茂县耕地变化统计

续表

注:灾后人均耕地面积=(2007年末耕地面积-因灾灭失耕地面积)/灾后人口。

建设用地功能受损规模大、类型多、程度深。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39个县(市、区)的大量建设用地功能受损,部分建设用地灭失,城乡住房和厂房等大量倒塌,北川县、映秀镇等城镇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城镇功能基本丧失,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部分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损毁严重,亟须进行产业用地布局调整优化和基础设施网络功能修复及提升;此外,地震及次生灾害还造成大量农村居民点、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功能受损和灭失,恢复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网络等任务极为迫切。

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高山峡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地震及次生灾害使区域地貌、植被发生变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功能严重受损,环境承载力降低。据四川省林业部门初步统计,地震及次生灾害共造成四川省林地损毁32.87万公顷,致使区域森林覆盖率下降1.87%,土地生态环境恢复任务艰巨。

从灾毁土地统计数据发现,受灾地区失地农民数量多,土地损毁面积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若不加强灾毁土地复垦,人们基本生活无粮食保障,势必出现饥饿、贫穷,进而诱发不安定的隐患。因此,进行灾毁土地复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为保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进行灾毁土地复垦也是极其必要的。

7、非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以非金属矿山企业最多,有11301个,占矿山企业总数的53.6%。其中云南3918个,四川3260个,贵州2364个,西藏156个,重庆1603个。重要的矿山企业有四川什邡磷矿、马边磷矿、宝兴大理石矿、雅安花岗石矿、石棉花岗石矿、天全硫铁矿、江油硫铁矿、彭县蛇纹石矿、渡口熔剂灰岩矿、峨边玻璃用砂矿、江油水泥灰岩矿、峨眉水泥灰岩矿,云南富源硫铁矿、昆阳磷矿,贵州三岔河硫铁矿、拱里水晶矿、凯里玻璃用砂矿、水城熔剂灰岩矿、开阳磷矿,重庆歌乐山熔剂灰岩矿,西藏扎布耶硼砂矿等。这些矿山企业一般分布在交通相对方便的地区,如公路、铁路沿线、江河沿岸等地。其中化工非金属矿山如硫、磷矿山,以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较突出;非金属建材矿山如花岗石、大理石、水泥用灰岩、页岩、砂岩以及陶瓷粘土等矿山,矿渣量大,占压、破坏土地资源、破坏交通沿线景观以及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突出。

(一)非金属矿山对资源的破坏

1.非金属矿山对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大规模非金属采矿活动特别是露采矿山,以及由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常使矿区地形、地貌发生较大改变,地貌景观遭受破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主干公路沿线和江河湖泊周边的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尤其突出。西南地区大部分建材等非金属矿山位于公路沿线,采空区山坡形成一片片“白茬山”,严重影响了公路沿线视线景观,进而影响了西南旅游大区的形象。如云南滇池流域分布有昆阳磷矿、晋宁磷矿等大小几十家磷矿山和几十处采石场、采砂场,采矿活动不仅破坏植被,形成了大片的“光头山”,而且相当一部分采掘场地建在坡度35°以上的陡坡上,崩塌、滑坡多发,水土流失严重,使滇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滇池流域内森林植被从1975年的25.1%下降到1988年的21.2%,滇池平均每年泥沙淤积量33.1×104m3,导致湖底抬高、湖面缩小,使“高原明珠”黯然失色。除上述外,云南丘北普者黑风景区曾有几家采石场在二级保护区内,使景区的山水景观受到显著影响;文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内过去有大小矿山企业约10 家,其中砒霜厂就有3家,对森林植被造成很大破坏;大理苍山海拔2500m以上过去曾有数家采石场开采大理石,亦形成一片片“白茬山”,采矿废石还加剧了苍山溪沟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加剧了洱海泥沙淤积。

重庆市嘉陵江观音峡一带采石场位于北碚区。该区有优美的地质景观及典型的地质剖面。近几十年来,在观音峡两岸先后兴建嘉陵水泥厂、江北县水泥厂、富皇水泥厂,主要采掘嘉陵江两岸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石灰石矿。目前,在嘉陵江两岸形成3个大的开采区,占地面积分别为0.66×104m2,0.6×104m2,0.84×104m2,体积分别为105.6×104m3,42×104m3,67.2×104m3(任幼蓉等,2006)。大规模开采石灰石矿,使开采区基岩裸露,无植被覆盖,昔日的青山变成今日的荒山、秃山,严重破坏了观音峡一带的自然地质景观(照片3-13)。同时,在开采区形成高70~160m的高陡边坡,局部地段稳定性较差,对水北公路、212国道和嘉陵江航道构成威胁。

2.非金属矿山对土地资源占压和破坏

西南地区非金属矿山占压和破坏土地资源相当突出,总面积为57855.92hm2,占总占压面积的30.67%。其中云南省为25398.42hm2,四川省20941.43hm2,贵州省2334.89hm2,西藏3755hm2,重庆5436.18hm2。以云南和四川占压面积较大,重庆、西藏和贵州较小。

四川涪江在绵阳市游仙区境内流长37.5km,涪江河床宽缓,多砂砾和卵石,故该区段成为绵阳市建筑用砂石的重要产地。近20年来在游仙区境内采砂石达750×104m3,回采砂金约7.5×104g,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形成2134处采砂石点,平均采矿深度为5m,最深处达10m,造成大面积耕地、滩涂损毁,总面积达1075.75hm2。造成了区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阻塞等危害,并影响了绵阳市的城市安全。

照片3-13 观音峡全景

四川石棉县广元堡石棉矿区,大量采矿形成的破碎山体及堆积如山的矿渣,占地面积达200hm2,不仅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而且形成了极大的泥石流隐患,严重威胁着108国道及石棉县城的安全(照片3-14)。

照片3-14 四川石棉县广元堡石棉矿区

(二)非金属矿山环境污染

西南地区是我国产磷大区,硫矿资源亦比较丰富,硫、磷矿产是非金属矿产中重要污染源。

1.云南磷矿山环境污染

云南是产磷大省,仅滇池流域内就有5个磷矿区33家磷矿采选企业,开采剥离的废土石和尾矿均沿采场附近的山坡和箐沟随意堆放。各矿山总计年排渣量为640.28×104t。这些积存的废土石和尾矿,经大气降水淋溶,产生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氟和总磷。据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资料,磷矿尾矿(磷石膏)浸出液中含Cd0.118mg/L,Pb0.027mg/L,总磷14757mg/L,F5308mg/L,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滇池周缘的磷矿选厂,除上蒜磷矿选厂废水达标排放和晋宁磷矿选厂部分循环使用外,其余大部分选厂废水都任意排放于周围的沟溪中或排进尾矿库后又散流于周围的沟溪中。滇池周缘磷矿大都处于滇池补给、径流区,选矿废水及任意排放的矿浆随地表径流流入附近水体,污染地表水;或径流中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汇入滇池,加重了滇池的污染。

滇池水体含磷高,促进了绿藻的生长,滇池绿藻最多时达几米厚,大量的绿藻消耗了水中的氧,导致鱼类难以生存,水体因污染而发臭。近年来,国家已拨巨资治理滇池,仍未获得预期效果,仅局部水体得到改善。究其原因,环境恶化的现象在滇池,但根子在矿山。

2.四川南部硫铁矿山对环境的污染

四川省南部煤系硫铁矿山污染问题亦相当突出。该地硫铁矿山始建于1950~1960年,开采至今造成了矿山及其周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土法炼硫黄污染。整个矿山到处都是炼硫黄土窑,炼硫黄后的有害气体经烟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矿区大气中硫化氢及二氧化硫气体浓度大大增加,土壤酸化,矿山周围植物难以生存,附近农作物难以生长。炼硫黄后的尾渣堆积如山(仅叙永县大树硫铁矿区堆积的尾渣已近1000×104m3),充满整个矿区,并且矿渣直接向地表径流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

(2)废水污染。川南硫铁矿区在硫铁矿开发时,未经处理的坑道水和大量选矿废水、尾矿渣、炼硫黄废渣往往通过地表溪沟排入河流,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黄而浑浊,并致使河床不断抬高,危及下游农田和建筑物。而入炉矿石中近10%的硫生成硫酸盐被水溶解进入江河,加重了河水的污染。

(3)废气污染。川南硫铁矿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采用小土炉炼硫黄引起的,由于炼硫黄生产方式原始,资源利用率很低,硫回收率在30%~40%之间,只有8%~10%的硫进入炉渣,其余以气态形式排入大气。根据工业污染调查资料,大树硫铁矿炼硫黄废气中,年排SO2高达,仅此一项折纯硫4642t,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和破坏了矿区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该矿职工1985年体检中,总患病人数为60.8%,其中青壮年土炉操作工中患肺气肿、支气管炎、咯血、鼻炎等疾病的人数达90%(蒋俊,1999;李学仁,1980)。这表明区域内大量炼硫黄废气的无序排放,形成了以二氧化硫、硫化氢为主的大气污染带,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目前,解决废气污染的途径只有尽快停止土法炼硫黄生产,引进无烟炼硫黄技术。该项目是开发硫铁矿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可使二氧化硫每小时排放量低于34kg,硫化氢每小时排放量低于1.3 kg,且炼硫黄的操作者也感受不到刺鼻的烟味,对职工劳动保护也非常有益。在使用这项新技术的同时,也降低了区域内酸性废水的污染负荷,对矿区酸雨状况的改善也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川南硫铁矿区矿渣每年仍以近百万吨的速度增加,矿区内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恢复工程就是在纯尾矿的环境中掺土和不掺土作对比试验,选择出如水蜡烛、无叶节节草等能在纯尾矿矿渣堆上生长繁殖的植物,恢复植被,转化粉尘污染和有毒物质,增进土壤肥力,改变小区气候,使“熟化”后的土地可进行种植和养殖,以求从根本上达到生态恢复工程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对炼硫黄废渣和硫精砂尾矿的研究,开展资源的回收利用,使废渣中的铁含量提高到铁矿标准,使其具有开发价值,这样,既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企业效益,并且减轻了环境的污染负荷。

(三)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非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以四川较突出,其次为贵州、云南、重庆和西藏。

1.非金属矿山滑坡地质灾害

非金属矿山滑坡地质灾害规模较大的有四川省峨眉金顶水泥厂石灰石矿山。该矿山自1970年投产以来,直至1990年前后一直采用大爆破,而且没有采取过任何减震措施。强大的爆破震动作用在边坡上,破坏了边坡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之受降雨影响,目前已发育有严重的滑坡地质灾害(表3-19)。

表3-19 峨眉水泥厂石灰石矿山滑坡地质灾害统计

西采区滑坡为一大型岩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已整体下滑,滑距达160m(李云贵等,2004)。从滑坡滑动前的地形图可知,滑前边坡前缘为直线形的陡壁,临空的陡壁高达20~25m,宽190m。为厚层块状灰岩构成,垂直厚度30~40m,厚层灰岩之下存在软弱夹层(已泥化的泥质粉屑灰岩),并在坡体下方720m采矿平台内侧坡脚被剥露;坡体东侧被罗沟切割临空,西侧被溶蚀沟槽切割,坡体中有走向为45°~135°区域构造裂隙发育,坡体已被切割成块,720m平台与坡上陡壁平面相距约120m,与顶部形成高差100余m的高陡中高边坡。因此,在2002年3月15日连续3日的小雨后上方坡体突然下滑,发生了西采区“3.15”滑坡,造成8人死亡,大量矿山设施被掩埋。滑体沿软弱结构面高速下滑160m(平距)坠落在720m平台上,前缘抵达670m平台,平面呈舌状。滑坡的坡体平面上呈三角形,面积12440m2,体积37.32×104m3。滑体堆积面积6.06×104m2,滑体厚10~30m,体积约60×104m3;清理后现残留体积约40×104m3(照片3-15)。

照片3-15 四川峨眉金顶水泥厂西采区“3.15”滑坡

滑坡后缘陡壁呈直线形,走向NW45°左右,为张性结构面构成,溶蚀较强烈,陡壁面被溶蚀呈凹凸不平,并悬挂有石钟乳。滑壁高15~30m。滑动方式为顺层滑动,滑坡体呈整体下滑,前缘滑体滚落,后缘滑体尚有部分块体仍保留着原岩的层状构造,滑体顶部保留有残坡积土层和植被。滑体与滑壁间分布有滑动崩落的堆积物。东侧滑床裸露,滑面平整光滑,见方解石薄膜,滑动面形态为微弧线型,滑面方位角22°~26°,倾角27°~31°,上缓下陡,滑面擦痕清晰可见,擦痕方向与地层倾向和滑面倾向一致为NE22°,滑面由下部软硬相间岩组中的软弱结构面构成,滑带的物质为含泥粉砂屑、生物碎屑灰岩及泥砂质粉砂屑,以坚硬的中—厚层状生物碎屑岩为其滑床,滑体由上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组成。滑坡后壁陡崖下,降雨后见地下水沿滑面呈侵润状溢出(图3-7)。滑坡的滑面完整,未见破裂面,在滑面中部770m高程处见一竖井状溶洞,洞径30m,洞口呈半圆形,垂直深度15m,洞底侧壁有支洞发育。该洞系本次滑坡将上覆岩体滑脱后而出露。

该次地质灾害发生后,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找出了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制定了下一步的安全开采方案。

此外,四川南部叙永地区硫铁矿山滑坡地质灾害亦较严重。如叙永大树硫铁矿1990年3月底,河西段老鹰岩坡脚出现了数条地表裂缝,发展迅速,由于地表开裂滑动,造成该矿职工宿舍垮塌20余间,100余户住房以及地面、墙壁发生裂缝和严重倾斜。目前又有443户职工住房以及矿部俱乐部等建筑物出现破坏或受到威胁。

图3-7 四川峨眉金顶水泥厂西采区滑坡现状示意图

1—第二软弱层(泥质层);2—第三软弱层(泥质层);3—溶蚀沟;4—滑坡堆积体;5—下二叠统六段灰岩;6—下二叠统五段灰岩;7—水泥灰岩

地质灾害形成除与该处起伏较大的地形地貌及软硬相间的三叠系飞仙关组、松软的第四系坡积层等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人为活动因素——地下采矿密切相关。地下采矿(含煤)顶板变形塌陷,使上覆岩层产生破坏和地表沉陷,是造成和诱发多种灾害最主要的活动因素。大树硫铁矿区在20世纪90年代遍布小煤井。根据小煤窑日产煤量和开采时间估算,小煤窑已累计采出煤量约4×104t,折算采空面积达3.6×104m2。根据我国其他煤矿资料显示,一般采空区面积达1000~3000m2,地表就有可能产生移动和变形。现有地面产生3条裂缝的位置基本与采空区相符。这说明地表产生裂缝是由小煤窑长期开采所致,并诱发了覆盖层移动和变形。

同时,该区灾害类型较多,除崩塌、滑坡外,尚有山洪和泥石流(含水石流)、环境污染、河流堵塞、河床抬高、公路路面毁坏,尾矿渣占压土地等环境地质问题(照片3-16)。

照片3-16 大树硫铁矿矿渣被冲入河中

2.非金属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

西南地区非金属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以暴雨型为主,以老矿山比较突出。如贵州开阳磷矿山、四川石棉矿山都曾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泥石流地质灾害。

1995年6月24日深夜,贵州省开阳县金钟镇连降特大暴雨,诱发泥石流、滑坡,体积约200×104m3。金钟镇及开阳磷矿大面积受灾,冲毁厂房、住宅11606m2,淹埋27179m2,淹没矿井4910m,设备645台套,冲毁供水管线21800m,供电通信主干线7.6km,公路77km,桥梁2座,河堤10km,涵洞36个,受灾464户,共计13012人,死亡25人,伤18人,直接经济损失2.05亿元。

四川新康石棉矿亦发生过泥石流。该矿位于雅安市石棉县南大洪沟下游山坡上,大洪沟为其排土场和尾矿库。为了水石分离,在排土场上段修建了截洪坝和引洪隧道;下游采用定向爆破法修筑了拦渣大坝和泄洪道:库内现已有矿渣和尾矿堆积物2100×104m3。2001年4月6日因上游修理排泄隧道,遇下雨,因临时向下游泄洪,引发了矿渣泥石流(水石流),矿渣泥石流部分冲垮了拦渣坝,下泻30×104~50×104m3,使下游竹河淤高8m,沿河电站等企业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并威胁到下游南桠河沿岸及石棉县城的安全。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投入480万元,于2001年9月完成了应急治理,主要工程包括:①采用铅丝块石笼修复了拦渣大坝(被冲垮段修成了泄洪道)(照片3-17);②库内清理了流水通道;③加高了上游截洪坝,修复了排洪隧道;④在上游增设了格栅坝。通过上述治理工程初步解除了该尾矿库的泥石流威胁。

照片3-17 四川石棉县新康石棉矿尾矿坝上的泄洪道

3.非金属矿山崩塌地质灾害

非金属矿山崩塌地质灾害常与不规范、不合理的开采有关。2001年9月6日,贵州省六枝特区新窑乡鸭塘村关仲田大坡采石场发生崩塌,15人死亡,2人受伤。崩塌体长约73m,宽75m,厚5~15m,总方量约2×104m3。该采石场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永宁镇组薄—中层夹厚层状灰岩,夹数层2~5mm泥岩,岩石中发育143°和225°两组裂隙。该崩塌的发生主要由于不利的岩层组合条件,层间夹有软弱层,溶蚀裂隙发育,由于水的入渗岩层强度降低;同时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使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简易公路老切坡,局部或大部切断了软弱层,农民自行采石形成临空面,使原已十分脆弱的岩体平衡被打破,瞬时快速崩塌,酿成地质灾害。

2003年2月16日23时30分,四川省宜兵市筠连县巡司镇巡司村七组联办水泥厂东侧危岩体突然发生崩塌,毁坏水泥厂厂房500m2,3人死亡、1人轻伤的严重灾害。损坏或埋没大量矿山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崩塌体积约500m3,崩落块石呈不规则形,直径一般3m左右,最大可达6m,崩塌现场最大块石体积约100m3。巡司镇距筠连县县城14km,地形、地貌属溶蚀构造低中山。出露地层为二叠系茅口组(P2m)中厚层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岩体产状为215°∠18°。灰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1992年巡司联办水泥厂修建时,对所在地山体斜坡进行了一定的削坡处理,水泥厂厂房修建于高约20m的陡崖边,石灰岩体内发育3组节理裂隙,受节理面及岩层面的影响,岩体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危岩体,长期以来,地下水运移于裂隙之中,侵蚀岩体,使岩体相互之间抗剪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危岩体脱离母岩体发生崩落,形成了此次崩塌灾害。

目前崩塌岩体虽基本稳定,但在崩塌另一侧(水泥厂采石场边)仍存在上千方危岩体,在采石放炮及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有可能再次发生崩塌,直接威胁着水泥厂厂房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应进行避让。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石灰石矿位于把关河右岸山体中上部,是攀钢辅助原料的生产基地。矿区地形陡峻,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地层岩性为二叠系灰岩,呈单斜产出,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倾角23°。该矿采用穿孔、爆破等方式进行露天开采,年开采石灰石矿大约120×104t。

1980~1988年短短的8年间,采场西侧山体连续发生3次较大规模的崩塌,崩塌体总量达398×104m3。第1次崩塌发生于1980年11月8日,位于+1400m平台东部之上。主要沿节理裂隙和层面发生,形成的崩塌体长46m,宽65m,厚6~35m,体积5×104m3。形成原因在于采场+1400m水平采用硐室爆破,沿走向形成的1400m水平台阶切断了矿层的“根脚”,使采场坡脚形成了一高约245m的临空面,从而使得上部原本就较为破碎的岩体失去支撑而产生塌滑和崩落;第2次崩塌发生于1981年6月10日,主要在第1次崩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此次崩塌体方量392×104m3,其形成原因基本与第1次崩塌的形成类似;第3次崩塌位于采场西北F8断层以西,发生时间为1988年10月13日,崩塌体南北长100m,东西宽350m,崩塌方量约1.0×104m3,爆破震动过大和高边坡开挖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次崩塌堆积体覆盖了采场面积的三分之一,使矿山西部开采的1400~1363m4个生产台阶全部中断开采,采场东西长度减少450m,2800×104t的优质矿石被压覆,给矿山交通和开采带来极大困难。现西侧边坡形成高约100m的陡崖,其上部出现较为明显的龟裂区,稳定性较差。另外,崩塌堆积体由于结构松散,堆积体坡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在雨水的作用下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4.非金属矿山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非金属矿山地面塌陷与其他类型矿山相似,都与采空区有关。加之水文地质条件和爆破震动的影响所致。

1999年6月13日10时50分,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四村五组水磨沟斜坡地面突然发生塌陷,形成一直径约5m、深约6m的圆形塌陷坑,造成金河磷矿岳家山分矿住房一间陷落和住在其中的外来人员3口被陷落掩埋。另外,水磨沟塌坑斜坡上尚居住有四村五组13户村民,绝大部分居民房屋出现裂隙、地面开裂,裂缝宽0.1~3cm不等,多在0.2~0.8cm,长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多呈北东-南西向,部分呈北西-南东向。混凝土地面开裂沉陷,房屋的纵横墙交接处、墙体的门窗等构造薄弱部位有开裂现象。地面塌陷的原因与采空区顶板变形和采矿爆破震动有关。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能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水污染、空气污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以及占压土地资源为主,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重金属元素污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主,非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景观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硫、磷化工原料污染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表明不同类型矿山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不同(表3-20)。

表3-20 西南地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8、5条地理新闻评论

【中国黄渤海海冰3.58万平方公里 渤海四成被覆盖】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最新消息说,24日,中国黄渤海海冰面积已达3.5793万平方公里。渤海浮冰面积达3.16万平方公里,渤海40%的面积为海冰覆盖。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台24日发布莱州湾海冰黄色警报,辽东湾海冰蓝色警报。
一是气候原因:低温天气造成的,并连续出现历史性的低温;二是渤海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里大陆架、海滩较浅,易结冰;同时多条淡水河流汇入此海域,海水比重较小,更易结冰。

▄【┻═┳一
【气象专家称全球暖化致极端天气 或20年一遇】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18日报道,气象专家称2010年是“极端天气年”,极端现象持续到新年度,澳洲出现百年一见的大水、巴西泥石流造成670多人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中国、日本、韩国都出现数十年来最低温。
今冬全球极端天气层出不穷。北半球异常天气源自北极冷风,南半球则主要受到反圣婴现象影响。随着全球暖化,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缩短时间发生。

▄【┻═┳一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去年10月以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其中山东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中南部和黄淮、江淮大部降水量偏少5~9成,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4.2毫米,为1971年以来最少。
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时间长,致使黄淮、华北气象干旱迅速发展。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

∝╬══→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昨日11时37分,雅安市石棉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专家介绍,这不是5.12地震的余震。据了解,石棉县地处川滇东边界断裂上的安宁河断裂带,这条断裂带长200多公里,为南北走向,从石棉一直向南延伸到冕宁、西昌。另悉,2008年6月,石棉县曾发生一次4.2级地震。

▄【┳一·

据广东天文学会预告:今年一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珠江三角洲特大咸潮将会再次卷土重来。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天文因素是:一月二十五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南回归线的上空,从而出现“回归大潮”;一月二十九日,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朔),从而形成“朔望大潮”;一月三十日,月球距离地球最近,从而发生“近地大潮”。这三个大潮在短时间内汇合和叠加,使咸潮上溯珠江相当显著。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气象因素是:广州地区从去年九月至今年一月,连续五个月的雨量比常年明显偏少。
造成这次特大咸潮卷土重来的水文因素是:珠江上游来水锐减。
给点分啊!!!!!!!!!!!!1

9、四川为什么总是发生地震?

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 又因为丘陵山地为主,加上自然破坏等,泥石流等也经常发生

10、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的河是什么河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的河是大渡河。

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 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正源。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一说1050公里),流域面积7. 77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8条,10000平方公里的2条,河网密度0. 39。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大渡河水力理论蕴藏量丰富,可开发装机2336.8万千瓦。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金口大峡谷都有独特的旅游景观。

与石棉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