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滑坡的形态
(一)滑坡的形态因素滑坡常常以其独有的地表形态与一般坡地地貌形态相区别,不同的滑坡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了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显示地质条件的差异。
一个发育完全的典型滑坡,会在外貌上留下许多现象或特征,具有许多形态要素(图3-2)。
1.滑坡体
斜坡上整体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叫滑坡体,简称滑体。由于滑坡是岩土体整体性的滑移,所以滑坡体内部可大体保持原先的地层层序特征和结构特征,但因经过变形阶段,又会形成新的裂缝和明显的松动现象。
2.滑坡床
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体或岩体叫滑坡床,简称滑床。在滑坡形成时,其基本未发生变形,而保持原先的结构,只是在其前缘因受到滑坡体挤压而产生一些挤压裂隙。
图3-2 坡形态要素示意图
3.滑动面
滑坡体移动时,滑坡体与滑床之间形成一个分界面并沿其下滑,此面叫滑动面,简称滑面。由于滑动时的错动碾压,滑动面一般较光滑,有时可见到擦痕。滑动面上下的土石因滑动揉皱,破坏较剧烈,形成一个碾压破坏带,此带称滑动带,带上可发生片理和糜棱化的现象,其厚度可达数十厘米甚至达数米。
滑动面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前后坡度基本一致的平面状,有后陡中缓前部反翘的勺状,还有近于半圆柱面状的滑动面。它在断面上分别表现为直线状、折线状和圆弧状。
4.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的范围。滑坡周界的形状一般呈椭圆形或纵长形(即上下方向长度远大于左右方向长度),但不同土石和不同深浅的滑坡又有些差异,如浅层的黄土滑坡和黏土滑坡,则多呈等长形和横长形(即左右方向长度大于上下方向长度)。
5.滑坡后壁
滑坡后缘的陡壁,又称主滑壁,实际上是滑动面的露出部分,平面上多成圈椅状。滑壁的形态、坡度、高度,以及延伸特点主要取决于滑坡类型,同时也与滑坡规模有一定关系。其高度一般数米至几十米,有的可达百米,如甘肃东乡县洒勒山滑坡的滑壁高220~240m;滑坡壁坡度多为35°~80°,而顺层滑坡的滑壁坡度有时可缓至30°以下,主要与滑动所依附的岩层层面倾角大小有关。
6.滑坡侧壁
滑坡侧壁是滑坡体滑动时两侧露出的滑床部分。侧壁的坡度一般较主滑壁为缓,在平面上向两侧延伸时呈喇叭状展开。岩质滑坡的滑坡侧壁一般受裂隙面控制,可以作直线状延伸,而且左右侧壁彼此平行。
滑坡侧壁上常可见到滑体移动时留下的擦痕,其倾角(滑动擦痕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小,表示在相应横断面上滑动面的坡度。
7.滑坡台阶
某些滑坡,整个滑坡体由坡上到坡下可分成几段,每段因滑动的速度不同,形成了台阶一样的地形外貌,这就是滑坡台阶。常出现数个台阶和数个陡坎。
滑坡台阶也可分别叫平台及陡坎,即为滑坡滑落后形成的宽大平缓的台地。平台前缘陡坡称为滑坡台坎。平台的大小与完整程度反映了滑体厚度的大小。简单滑坡只有一个平台(甚至无明显平台),复杂滑坡可有几个平台。
8.滑坡舌
滑坡体在移动过程中,当前部具有开阔的临空空间(如河道、堑道或其他开阔场地)时,其土体向这些空间扩散,并覆盖在前部地面,平面上一般呈现为舌状,故称滑坡舌,亦称滑坡前缘。
9.滑坡洼地和滑坡湖
滑坡体与滑坡后壁间的低洼地形称为滑坡洼地。当其有地下水补给或接受降雨而积水成潭时,又称为滑坡湖。
滑坡洼地的底面代表了滑动面的位置,洼地底部与滑坡平台顶面之间的垂直高差即为洼地深度,其深度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也有接近甚至超过百米的。由于滑坡壁的不断坍塌,土石堆积物逐渐充填于洼地中,致使洼地会被逐渐填平。
10.鼓丘和土垄
滑坡在向前滑动时,因滑床起伏不平而受阻碍,从而在地表形成隆起丘地,称为滑坡鼓丘;当滑床前部为反坡时,则会在滑坡体前部形成与滑动方向垂直的隆起横亘,称为土垄。所以,可以根据地表鼓丘和土垄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位置,可以推断滑床的起伏变化,也可以推断前部滑床有无反坡(抗滑)段存在。
11.滑坡裂缝
滑坡发生时,由于各部分土体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不同,因而在滑坡体四周和滑坡体上、中、下部会出现许多性质不同的裂缝,统称为滑坡裂缝。按力学成因及性质,可将裂缝分为拉张裂缝、挤压裂缝、扭剪裂缝、压张裂缝、张扭裂缝等。各种裂缝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
(1)拉张裂缝
当主滑部分缓慢移动时,滑坡体的后部因受到拉力作用而出现张开裂缝,长度为十数米至数百米,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的裂缝,称为拉张裂缝。拉张裂缝在平面上多呈上弯之弧形或近直线形。
拉张裂缝既可以在滑坡体内出现,也可以出现在滑坡壁以外的坡体中。
(2)挤压裂缝
滑坡体向前移动时,其前缘部分滑体将对前部稳定岩(土)体造成挤压,并形成裂缝,称挤压裂缝。当它产生在土体中时一般很少张开,甚至无裸露。当产生在岩石或人工建筑构件上时明显张开,有时裂缝宽度可达数厘米至十余厘米。挤压裂缝在平面上往往呈现为向前(外)弧形凸出。
(3)扭剪裂缝
滑动体与两侧稳定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呈雁状排列的裂缝带,叫剪切裂缝。有时在剪切裂缝中还存在有一条或几条与滑坡侧界一致的(或平行侧界的)裂缝,称主扭剪裂缝。
(4)压张裂缝
滑体表面隆起部分(鼓丘、土垄)常可见到因滑体局部或整体被阻受挤压而造成的裂缝,当滑坡体停止运动后,受压状态即改变为受张状态,故形成先压后张的压张裂缝,也称鼓胀裂缝。
(5)张扭裂缝
这是滑坡体前部土体在向空间扩散时出现的与局部移动方向一致的裂缝。它一般呈张开状,且裂缝两侧表现有相对位移,按力学成因,属兼具张性的扭裂缝,故称张扭裂缝。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故又称放射状裂缝,或称扇张形裂缝。它们一般出现在滑坡舌部和滑坡前缘陡坡地段。
滑坡的形态特征是判断斜坡是否受过滑动的重要指标,也是滑坡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上述形态一般在发育完全的新滑坡才具备。当站在滑坡对岸高处观察时,可见到整个较顺直的山坡出现圈椅状的陡坎或陡壁,其下为沟槽或封闭洼地,再向下则地形突起,表现为上凹下凸的陡形,还可见到台阶状平地。更低的部位则为凹凸起伏的舌形坡地,其前端逼近河岸将河水向对岸推移,两侧则有沟谷发育,并有双沟围绕的趋势,而且这个部分的树木与周围不同,树木歪斜呈醉汉状或弯曲呈马刀状。坡面有翻滚痕迹,并有裂隙,说明该斜坡曾经滑动受到破坏。
2、滑坡位置、形态、规模遥感解译
卡拉滑坡主体位于帕里河右岸,其北侧边界距帕里湖下游出口约5.4km,南侧边界距出口约8.3km。中心位置:78°44′51″E,32°17′13″N。
右岸滑坡总体形状如一上宽下窄的无檐帽,总体主滑方向为NE77°。以沿河方向为滑坡宽度,以顺斜坡方向为长度,以2004-09-11正射QUICKBIRD影像为基础,解译滑坡规模如下:河岸附近滑坡宽约2.88km,上部宽约3.31km,沿斜坡平均长约1.21km,右岸总破坏面积约3.50km2。
大致海拔4000m以上为后壁,滑坡后壁完整,近南北走向,后壁的北、中、南后缘高程分别分4100m、4360m和4440m,后壁高度分别为100m、360m和400m,投影长度为135~627m。后壁平均高度约300m,平均坡度40°,平均斜坡长465m。
海拔4000m以下为滑坡堆积体,从上游(北)至下游(南),右岸滑体前缘高程分别为:3800m、3780m、和3760m,滑体的高度分别为200m、220m和240,滑坡后壁至前缘最大高差达680m。右岸滑体总投影面积约2.58km2。滑体分级分块特征明显,如图3⁃16所示,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次一级的滑体。三个次级滑坡的滑动方向分别为113°、80°和66°,各次级滑体分别有3~6级滑坡平台,平台坡度6°~17°。根据滑坡后壁高度、滑体高度及滑坡剖面(图3⁃17)推测,右岸卡拉滑坡平均厚度超过100m,如以100m计,其右岸规模约为2.58×108m3。
卡拉滑坡对岸有两个较大的平台,称其为平台1和平台2。分析该二平台由右岸卡拉滑坡大规模活动时冲向对岸,形成滑坡坝,后来帕里河又在近右岸处冲开,另辟河道,部分滑坡平台遗留在对岸所致。平台2的北侧有一村子名叫卡拉村,本滑坡的命名由此而来。
平台1高程大约为3920~3980m,与卡拉滑坡2级或3级平台相当。平台面积266675m2(0.27km2),向河倾,约3.3°。平台2高程约3920~3960m,也与2级或3级滑坡平台相当,平台2的面积63975m2(0.064km2),向河倾,约9°。左岸残存滑体投影面积约为1775470m2(1.78km2),滑坡平台至河面的平均高度为170m,平均厚度估算为80m,则左岸残存滑体体积约为14204×104m3。两岸合计卡拉滑坡目前残存总体积约为4×108m3。
图3⁃16 QUICKBIRD卫星图像上的卡拉大滑坡
图3⁃17 卡拉滑坡中部剖面图
3、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往哪个方向跑?
当泥石流来了,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内越高越好,跑得容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3)滑坡方向扩展资料
泥石流发生有何前兆:
1、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
2、山洪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3、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
4、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声。
4、滑坡的滑动方向是指什么方向?
和滑坡同向,有滑动方向不一定滑动,
无外力情况下倾角超过自锁角就滑动了 。
5、滑坡与崩塌的区别
滑坡与崩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百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度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是部知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道。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回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鼓张裂缝,答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6、滑坡特征
可采用如下要素来描述滑坡特征(图1.1)。
(1)滑坡圈椅(冠):指滑坡后缘壁(2)最高处附近停留于原位未发生变位的岩土体,一般呈圈椅状。
(2)后缘壁(主断壁或滑坡壁):指滑坡后部边缘未受扰动岩土体前缘的一个陡面,由于滑坡体整体向下滑动脱离外围未受扰动岩土体而形成。后壁出露高度从数厘米至上百米不等,在形态上大都呈陡壁状,坡度大多在50°~80°之间。
(3)洼地(拉陷槽):指由于滑坡体(13)向下和向前发生位移后,在滑坡体与滑坡后缘壁之间被拉开或有次一级的块体沉陷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大型或巨型滑坡洼地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有时由于两侧出口封闭地表水汇积后,在滑坡洼地形成沼泽地,甚至积水成湖(被称为滑坡湖)。
(4)后缘平台:滑坡体向前向下滑动后,坡体后缘表面坡度变缓而呈台地状,称为后缘平台。
图1.1 滑坡要素示意图
(5)滑坡台坎(次断壁):滑坡体在滑动时常被解体为几段,每段滑块的前缘都有可能因差异滑动而形成具有一定高差的台坎,称之为滑坡台坎。
(6)主滑区:指位于滑坡后缘壁(2)与剪出口(11)之间的滑坡区域。
(7)堆积区:指位于剪出口(11)与滑坡前缘(8)之间的滑坡区域。
(8)前缘:指位于滑坡最前端的那部分滑体与外围未扰动岩土体之间的界线。
(9)滑舌:指位于滑坡最前端的那部分滑体,往往凸出呈“舌”状。
(10)滑动面与滑坡床(滑床):滑动面指原地面(20)以下构成(或曾经构成)滑坡体下部边界的面。有的滑动面平整、光滑,被称为滑动镜面或滑坡镜面。有时滑面上还显示出相对滑动的擦痕和擦沟,根据擦痕或擦沟的方向可以判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在滑坡变形的初期,滑坡通常还未形成滑动面。随着滑坡的变形,在滑动面附近由于最大剪应力集中而发生剪切变形的带称为滑动变形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指滑动面以下未受扰动的岩土体。
(11)剪出口:滑动面(10)前端与原地面(20)的交线称为滑动面剪出口,有时被覆盖。
(12)滑覆面:指滑坡体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而停积的原始地面。它对滑坡体的运动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
(13)滑坡体(主滑体+堆积体):指由于滑坡运动而从斜坡上原来位置变了位的全部岩土体,包括主滑体(17)和堆积体(18)。
(14)滑移带: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下的区域。
(15)滑覆带: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上和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的区域。
(16)后缘反倾平台:指由于滑动变形,有时后缘平台(4)甚至会呈现反倾坡内的状态。
(17)主滑体:指滑坡体位于后缘壁与剪出口之间,且原地面(20)以下的部分。
(18)堆积体:指滑坡体位于原地面(20)以上,从剪出口滑出后继续滑动的部分。
(19)侧缘壁(侧翼):滑动面两侧未产生明显变位的岩(土)体,如使用“左”“右”,则是立于滑坡后缘(冠部)面向滑坡而言。
(20)原地面:指滑坡发生之前的斜坡地面。
(21)后缘拉裂缝(弧形裂缝):在滑坡变形初期或前期,由于滑体的滑动(或蠕动)变形导致滑坡中后部岩土体被拉裂而形成的裂缝,有时表现为下错台坎。当分散的裂缝逐渐贯通后往往呈弧形且多级分布。古(老)滑坡在复活之前,由于原裂缝已被掩盖,有时可见拉陷槽或洼地。
(22)侧翼剪张裂缝(雁列式):当滑坡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滑动变形,滑坡两侧边界附近岩土体受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裂缝,往往呈雁列式断续向坡前延伸,继续发展会逐渐贯通。
(23)前缘隆胀裂缝(横向和纵向):当滑坡变形发展到中后期时,由于后缘滑体的挤压作用,滑坡前缘岩土体滑移受阻在剪出口附近产生隆胀变形而形成的横向或纵向的裂缝,纵向裂缝往往呈放射状。如果滑坡前缘临空条件较好,可能不会出现这类裂缝,但往往可见与地面平行的剪切错动变形(或称之为剪出口)。
7、高中地理:滑坡和崩塌的区别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两种灾害主要作用力均为重力,有些相近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差异:
滑坡一般沿滑动面进行运动,而崩塌则不存在滑动面;
崩塌一般具有突发性,而很多滑坡的孕育爆发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滑坡是水平方向运动和垂直方向运动皆有,而崩塌一般为垂直方向运动;
8、发生山体滑坡时应向什么方向跑迅速远离滑坡体
发生山体滑坡时,不要沿着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并迅速远离滑坡体。
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8)滑坡方向扩展资料: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总之,滑坡的活动强度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资料:
山体滑坡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