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浅析番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浅析番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1-07-07 01:32:32

1、番茄的病虫害防治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也叫筋腐病或条腐病或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1~2穗果,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果面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出现坏死斑,剖开病果,可发现果皮里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失去商品价值。
二是白变型。主要发生在绿熟果转红的时期,其病症是果实着色不均匀,轻的果形变化不大,重的靠近果柄的部位出现绿色突起状,变红的部位稍凹陷,明面红绿不均。
西红柿筋腐病一般在茎叶上看不出来,但剖开距根部70厘米处的茎部,可见茎的输导组织呈褐色病变,已遭破坏,导致果实出现上述病状,这是与病毒病不同的地方。
病因:由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决于品种(大果红番茄万达就不易感染)、日照时数、光照强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适当增加光照科学确定播种、定植期,采用配方施肥。已出现上述病状的可以喷多元素肥。 番茄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尽管空洞果对番茄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但会严重影响其商品性,降低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不能不引起重视。
番茄空洞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心室数目少的品种易发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较多,如喷施激素时间不当、光照不足、结果盛期浇水不足、留果太多、营养物质供应不上等。各番茄品种的长势不一,应根据各品种的特性及时掐尖儿,使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发展。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疹病。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为害特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
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干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
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发生规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2、种植番茄病虫害反复侵害,该如何去科学防治?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枯萎病,是番茄上常见的严重病害。这种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损害叶片和果实,也损害茎和叶柄。从苗期到成虫期均可感染。苗期感染时,病斑从叶的主茎蔓延,嫩茎萎缩腐烂,患病部位以上的枝叶死亡。湿度大的时候,患病部位表面会产生白色的霉层。发病规律:该病喜高温高湿环境,适宜温度18-25℃,相对湿度95%以上。易感病的生长期为成虫期至座果期,发病潜伏期为3-5天。多雨年份病害严重,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地严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水管理不当严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深埋病果,收获后及时病残体。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晴天易浇水,防淹。保护地灌溉后,要及时放风,合理密植,及时修剪和叉开,清除植物下部的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空气释放。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田间主要症状为:花叶病、蕨叶病、条纹病、丛病、卷叶病、黄顶病。这种疾病在秋播番茄的生长中严重发生。发病前期叶片背面出现一些绿色斑点,后期变成灰色或深紫色不规则的霉菌层。叶子的正面在相应的位置褪绿变黄。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往往显得干燥卷曲。一般病害顺序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果实被侵染,在果梗附近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

该病喜高温干旱环境,夜温和地温高,雨量少,蚜虫多。肥水不均,氮肥偏施的田地更严重。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感病生长期为五叶期至坐果中后期,发病潜伏期为10-15天。一般来说,持续的高温和干燥天气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科学管理,培育壮苗,增加施磷钾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叶霉病菌偏爱高温高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95%以上。过密种植、多年复种、过早放苗、漫灌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早春低温多雨、连阴雨或多雨时发病率较高,秋末高温多雨时发病率较高。

3、温室番茄种植,应该如何进行病虫害预防?

 温室番茄种植,应该如何进行病虫害预防?

作为大众化的果蔬,番茄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大量的种植,其中日光温室是主要的种植方式。但是由于栽种面积的增多,各种病虫害的出现也更加严重,如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枯萎病等开始逐步蔓延。

a

这些病害一旦出现就会对种植造成较大的影响,在现实生产中经常交替出现,使用药剂进行防治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长时间的使用还会造成病原菌出现抗药性,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分化,使将来的防治更加困难,进而影响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经济效益。

生理性病害种类增多且辨别难度增加。棚内温湿度等可调节范围有限,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会造成棚内湿度大、低温偏低、通风不良等,从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失调而表现出多种生理性病害,并加重生物性病害发生。例如低温障碍、生理性早衰、肥害、气害等情况混发,导致一时难以诊断找出确切病因。

b

生态防治。不同病害事宜的温湿度不同,应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采取偏低温管理。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

化学防治。在熟悉病害种类、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适期用药,讲究施药方法,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把化学防治的缺点降到最低限度。

防治时,可以开展 3 ~ 4 种作物的轮作制,和蒜、葱等轮作的效果更好; 可以通过 0. 1%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浸种,持续 5min,之后使用清水催芽播种。

也可使用 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如果在幼苗期出现少量的植株患病,需要立即拔除,并予以喷药防护,防止病情蔓延。

c

幼苗期之后,在病情发展初期,可以使用药剂灌根,可选择 50%的多菌灵可湿性剂 600 倍液或者 1000 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使用的药物剂量在 100mL 左右,7 ~ 10d 喷洒 1 次,持续喷洒 3~4 次。

4、番茄在种植时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又该如何防治

西红柿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由于西红柿生长在开阔的环境中,生长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给西红柿带来各种病虫害影响,西红柿具体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等。这些病虫害会给西红柿的生长带来巨大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西红柿减产,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如何防治西红柿病虫害

1、因地制宜选用商品性好、产量高的抗(耐)病品种,。

2、种子处理:利用高温对种子进行处理,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

3、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在床面,其余2/3盖在种子上。

4、安装防虫网:棚室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孔径为25-40目,幅宽1-1.2米,覆盖在放风口处。

5、还要适当的补施点沃叶叶面肥,为番茄快速补充营养,恢复长势。

5、西红柿病虫害如何防治?

番茄,又名西红柿,果实营养丰富,可生食可煮食,亦可加工成番茄酱、汁等。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广泛的果菜之一,目前中国各地已普遍种植,而且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有大面积的设施栽培,还有大面积的温室和大棚栽培等。

然而随着大面积种植的进行,西红柿病虫害问题正在不断地加重。常见的病害如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常见的虫害如白粉虱、棉铃虫、美国斑潜蝇、蚜虫等。

下面小编就分别简单介绍一到两种病虫害。

一、番茄叶霉病

症状特征: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会危害到茎、花和果实。感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一般发病顺序是从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斑块。

发病原因:叶霉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95%以上。种植过密,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大水漫灌等因素均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较多的年份发病率较大,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率也较高。

药剂防治:使用20%嘧霉胺悬浮剂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47%的春雷霉素800倍液等。

二、美国斑潜蝇虫害

危害特征:不管是成虫还是幼虫都是以危害叶片为主,雌成虫飞翔刺伤植物叶片,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弯道。

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和不受美国斑潜蝇危害的作物进行套种和轮作。

2、物理防治:利用斑潜蝇的趋黄性,利用黄色粘板诱杀。

3、化学防治:1.8%的阿维菌素800倍液,48%毒死蜱1500倍液,10%的灭蝇胺800倍液。

6、西红柿的种植与预防病虫害

一、西红柿的种植技术
1.温度要求
番茄喜温,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28℃,夜间16~18℃。低于15℃

,番茄种子发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转红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时茎叶停止生长,2℃则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熟,促进植株健康发育,防止徒长,增强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
2.湿度要求
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要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3.施肥原则
番茄需肥量较大,各时期都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但各个生育时期对肥

量需求又有一定差异,前期侧重氮肥,后期侧重钾肥,磷肥的需求贯彻生育期始终。但整个生育期间要保证钾肥的需求量。
在保证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对番茄进行低温锻炼,以促进正常的生殖生理过程和受伤后的尽快愈合恢复生长;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则要通过充足的锻炼,以保证安全渡过受伤后的艰难时期,而在正常生长阶段,温度可适当稍低。
番茄栽培的关键是培育壮苗,壮苗指标为6~9片叶,苗龄55~70天,20~25厘米高,100%显花蕾。
在番茄生产中,应对番茄进行配方施肥。生产100公斤番茄需要氮0.4公斤、磷0.45公斤、钾0.44公斤。按亩产5000公斤计算,应分期及时追施“盛果肥”,这时需肥量大,施肥量应适当增加,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铵29公斤、过磷酸钙18公斤、硫酸钾20公斤。
在种植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综合考虑环境养分供应,适当减少氮磷化肥的用量。
2.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秆多的堆肥,少施鸡粪、鸭粪等禽类粪肥,这样可以恢复地力,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对除盐、减轻连作障碍等也有好处。
3.早春温度低,土壤养分供应慢,前期追肥要跟上,5月份以后减少氮肥追肥,增加钾肥的使用;初秋温度高,土壤有机养分供应能力强,以控为主,不要追肥。
4.推荐施肥应与合理灌溉紧密结合,建议采用膜下沟灌、滴灌等,每次每亩灌溉不超过30平方米,沙土不超过22平方米。
5.对于越冬长茬的番茄,利用夏季休闲可以种植甜玉米,做到合理轮作,克服连作障碍。
二、预防病虫害
1.番茄花皮病因:由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决于品种(大果红番茄万达就不易感染)、日照时数、光照强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适当增加光照科学确定播种、定植期,采用配方施肥。已出现上述病状的可以喷多元素肥。
2.番茄果实空洞
番茄空洞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心室数目少的品种易发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较多,如喷施激素时间不当、光照不足、结果盛期浇水不足、留果太多、营养物质供应不上等。各番茄品种的长势不一,应根据各品种的特性及时掐尖儿,使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发展。
3.番茄细菌斑点病
发生规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2.种子处理
用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

4.绿背果
症状:果实变红后,在果实肩部或果蒂附近残留绿色区或斑块,始终不变红,果实红绿相间,绿色区果肉较硬,果实味酸,口感差。
发病原由:偏施氮肥,番茄植株长势过旺的情况下发生,尤其在氮肥多、钾肥少、缺硼、土壤干燥时,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果实膨大期,及时补钾,喷施含钾和硼的复合微肥。

5.茶色果
症状:果实成熟后变红,但红中显暴露褐色而使果实呈茶褐色,果实外貌发污,光芒度差,商品性明显低落。
发病缘由:高温、弱光是产生茶色果的根来源根基因,果实成熟期温度低于24℃,叶绿素就会增多,并延迟番茄红素构成,招致茶色果的出现;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钾、硼缺乏,在轮作、土壤盐演化的温室,若再过量施肥,都容易惹起茶色果。
防治方法:举行果实催熟处置惩罚,制止忽干、忽湿或过干、过湿。或过量施用氮肥,制止营养生长过旺。

6.脐腐果
症状:在果实乒乓球至鸡蛋大小的幼果期发病,开始果实顶部(脐部)最初呈水浸状暗绿色或深灰色,很快变为暗玄色,果肉失水,顶部呈扁平或凹陷状,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韧,一般不腐败,氛围湿润时病果腐败。
发病缘故原由:直接缘故原由是缺钙造成的。四是生长调治剂处置惩罚过的果实易发生脐腐病。
防治方法:一是制止氮钾肥过多的同时又一次性施入大量的速效性肥料;二是防备土壤枯燥,增加灌水量;三是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一次0.1%~0.3%的氯化钙水溶液,也可一连喷施绿芬威3号等钙肥。

7.日灼果
症状:果实被灼部位呈大块褪绿白斑,外貌有光芒呈通明革质状,凹陷。后期病部变黄,外貌有时出现皱纹,干缩变硬,果肉坏死,变成褐色块状。
防治方法:公道密植;过度整枝打杈;在选留花序和整枝绑蔓时,要把花序安排在支架的内侧,靠自身的叶片遮光;打顶尖时在最后一个果穗的上面要留2片叶,为果穗遮光;及时透风、低落室温;遮阳网笼罩,制止强光。
发病缘故原由:果实受阳光直射部门温度过高而被灼伤。

7、保护地栽培番茄易出现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1)病毒病 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盛期多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发病后严重影响番茄产量。由于病原不同,表现病症也不同,主要有3种类型:

花叶型:最普遍的类型。番茄叶片上出现轻微斑驳或有明显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矮小,果实表面为花脸状。由烟草花叶病毒所致。

条斑型:主要危害茎及果实。在茎上形成暗绿色至深褐色的条纹,表面下陷并坏死,但不深及内部。病果畸形,果面呈不规则的褐色凹陷坏死斑。由烟草花叶病毒所致。

蕨叶型:新叶近似线状,病株矮小,黄绿色,中、下部叶片向上卷起,重的卷成管状。全部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节间变短,呈丛枝状。由黄瓜花叶病毒所致。

病毒可以在田间杂草、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及种子上越冬。通过蚜虫和田间操作接触传播。高温、干旱、管理粗放的温室病毒病重。

预防病毒病首先应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幼苗定植后进行精细科学的管理。药剂防治可用800倍植病灵喷苗,幼苗期喷2次,花后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用5%的菌毒清水剂15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雾,7~10天1次,连喷3~4次,基本可以控制病毒病的危害和流行。

(2)番茄早疫病 危害叶、茎及果实。叶片受害初出现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的小斑点,逐渐扩大,边缘常有黄色晕环,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完全枯死。茎部病斑多数在分枝处发生,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严重时分枝常从病处折断。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上面密生黑色霉状物,病果常提早脱落。

番茄早疫病在温度15℃,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生。20~25℃,湿度大,连阴天时病情发展迅速。此病大多在结果初期发病,盛果期发病重。

防治早疫病应采用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苗期可用65%的代森锌6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多菌灵锰锌5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左右喷1次。

(3)番茄晚疫病 该病危害叶片、果实及茎部。在保护地内发病重,主要原因是为病菌越冬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重了病害。

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尖或叶缘开始呈规则的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白色霉状物。茎受害初呈绿色,后变为黑褐色条形病斑。果实发病多在青果近果柄处呈灰绿色水浸状硬斑块,后变深褐色,稍凹陷,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形云纹状,潮湿时长出少量白霉,果实很快腐烂。

番茄晚疫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7~25℃,最适温度为18~20℃,叶子上有水滴时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因此低温高湿易于发病。

防治番茄晚疫病首先应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5%的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的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4)番茄叶霉病 为日光温室番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及果实。

叶片感病后,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淡黄色褪绿斑,在叶背面产生界限不清的淡绿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紫灰色密实的霉层。病斑扩展后叶片卷曲干枯、脱落。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黑色硬质病斑,稍向下凹陷。

叶霉病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易流行,连阴天、弱光照、湿度大时发病重。

防治叶霉病应采用种子消毒,加强保护地通风、透光。发病后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注意喷药时要重喷叶背面。也可密闭保护地,用百菌清烟雾剂每亩400克熏烟4~6小时。

(5)番茄灰霉病 早春保护地发病重。幼苗受害后,先在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病重时,扩展到幼茎上造成幼苗猝倒而死亡。成株叶片病斑由边缘向里成“V”形发展,呈浅褐色水浸状,有深浅相同的轮纹,表面长有少量灰霉,叶片枯死。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从青果残留的花或花托侵染,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状,变软腐烂,后期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果实僵化。

灰霉病在2~31℃的温度条件下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0~23℃。高湿条件发病重。春季连续阴天,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室内湿度大易使灰霉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灰霉病应加强保护地内放风,控制温湿度。发病后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6)番茄斑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茎和果实很少受害。发病一般从下部老叶开始,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叶片发病后先从叶背出现水浸状小圆斑,不久叶正反两面都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周围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凹陷,病斑表面长有许多黑色小点,后期病斑脱落,形成穿孔。叶柄和茎部病斑椭圆形,褐色,也长有小黑点。

番茄斑枯病发病适温为25℃。温暖潮湿,温度在25~27℃,湿度在95%左右,光照不足,最利于病害的发生。番茄开始坐果时如遇较温暖的阴雨天,10天左右病害即可流行。

防治番茄斑枯病应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药剂防治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7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也可用45%的百菌清烟剂(250克1亩)熏烟。

(7)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也称细菌性枯萎病,多发生于番茄开花坐果期。此病发病急,蔓延快,常常造成植株成片死亡,引起严重减产。

苗期染病但不表现症状,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开始出现萎蔫,中午明显,傍晚后恢复正常。发病后若土壤干燥,气温高,则2~3天全株枯萎,不能恢复,枯死后植株仍保持青绿,所以称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细菌性病害。病菌借助水活动,从根部和茎基部伤口侵入,顺导管上移扩散,在导管内繁殖,破坏了茎的输水功能,植株因缺水而萎蔫。

微弱性土壤含水量达25%时,有利于病原侵入,土温20℃病菌开始活动,25℃活动最旺盛,田间出现发病高峰。连阴雨天后天气转晴,土温随气温急剧回升,常引起病害流行。

防治番茄青枯病应实行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拔除销毁,并向穴内灌入2%福尔马林溶液0.5千克,每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发病初期用双效灵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定植前按每亩用滴滴混剂40千克,随水浇地进行土壤消毒。

(8)番茄脐腐病 属生理性病害。多在幼果和青果脐部(果顶)形成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逐渐变成暗褐色或黑色,严重时病斑扩展至半个果面。

脐腐病是一种非寄生性病害。植株在一段时间里得到充足的水分并生长旺盛时,土壤水分突然变化,严重供水不足,使青果脐部大量失水而引起组织坏死。此外,植株生长发育中缺钙,引起果脐周围细胞生理紊乱,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分,也可诱发此病。

防治番茄脐腐病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吸收能力,加强肥水管理。适时进行根外追肥,从开花初期喷施1%的过磷酸钙或0.1%的硝酸钙或0.1%的氯化钙,每隔15天喷1次,可增加青果的抗病能力,减少脐腐病的发生。

8、番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

与浅析番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