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哪些特点
在大棚内栽培蔬菜等作物,其环境条件与露地有很大差别,导致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露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1)生理性病害发生普遍
大棚蔬菜栽培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环境的基础之上的,人工干预性很强,保护地栽培时往往会因“保护”不当而出现肥害、高温伤害、有害气体中毒等。此外,大棚内土壤从晚秋到春季,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里地温较低,20厘米以下土温一般只能维持在12~14℃,作物根系浅,活性差,吸收能力弱,从而诱发缺素性生理病症。
(2)危害时间长
大棚以其独特的环境条件不仅保证了蔬菜能够周年正常生长,也为蔬菜病虫害的滋生繁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有害生物不再需要冬眠越冬,发生期和有效危害期拉长,甚至周年危害,不再表现出季节性变化。
(3)小型害虫危害严重
由于大棚栽培管理强度大,隔离条件好,大型害虫不易大量发生。而小型害虫如蚜虫、蓟马、白粉虱、螨类、斑潜蝇等既可在露地越冬,又可在大棚内继续生长繁殖,造成危害频繁。
(4)发展快,易暴发成灾
大棚内的湿度大,十分适合病菌繁殖。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植株叶面结露后,病菌侵染快,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极易迅速蔓延成灾。害虫不受风雨和天敌危害,条件优越,繁殖迅速,也易暴发成灾。
(5)土传病害发生重
设施栽培由于耕作面积小,种植品种单一,多年种植单一作物不注意轮作换茬,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极容易造成病虫害流行。
(6)喜湿性病菌和害虫发生重
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大,常达90%~100%,植株表面结露,因此,灰霉病、疫病、软腐病、菌核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喜湿性病害严重发生。同时,蜗牛、蛞蝓等喜湿性害虫的危害也逐渐加重。
(7)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病虫害
灰霉病、白粉病、白粉病、黄瓜黑星病,以及黄瓜霜霉病、番茄的疫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已开始严重危害大棚蔬菜。
大棚环境的可控性较强,生产上应根据蔬菜种类及其生长特性,营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又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品质。
2、设施农业的病虫害为什么比自然状况下生长的植物病虫害多
设施农业,作物在相对zd封闭的环境中生长,害虫的天敌少,是害虫相对校多。作物的封闭的环境中湿度较大,细菌大量生长繁殖,所以病害比较多。因此,在搞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日常观察作物生产,发生病虫害及时防治,注意作物通风,晾晒,杀菌。
3、有什么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或者设备?
科学防治方法为:
1、农业防治。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和作物 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定
生态条件和农田小气候,创造不利于病虫生长繁殖的条件,以控 制和减少病虫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为害。
主要措施有轮作,把根 菜、叶菜、果菜类蔬菜合理地组合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壤肥力(施肥可用“巴内达碧卡肥”), 改良土壤,并直接影响土壤中寄生生物的活动。蔬菜轮作首先要考虑在哪些蔬菜之间进行轮作。如黄瓜枯萎病的轮枝菌的寄主范围较广,若选择茄科的马铃薯或茄子轮作,病害会越来越重,因
为他们都是轮枝菌的寄主。
2、物理防治技术。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在绿色食品蔬 菜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
①在高温季节进行土壤消毒。 夏季高温期间,在大棚两茬作物间隙进行灌水,然后在畦上覆盖 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既杀灭了病虫,又减缓了大棚内的土
壤次生盐渍的进程,是一项既省钱省力,又十分有效的措施。
②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杀虫。频振式杀虫灯是近几年推广的集光波与
频振技术与一体的物理杀虫仪器,据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 2002年的应用结果证明,它的杀虫谱广,种类达26种,其中有 鳞翅目的小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 玉米螟;鞘翅目的金龟子、猿叶甲;同翅目的蚜虫;直翅目的油
葫芦、蟋蟀等。
在5 ~ 10月的6个月中,平均每灯的捕虫量在 l000g左右。每盏灯一般可控制1 ~2hm2菜田,挂灯髙度在 100~
120cm,挂灯时间依各地的天气而定,一般在4 ~ 11月。实 践表明,挂杀虫灯的菜田不但减少了虫害,降低了虫口密度,而且还少用了农药。
③利用防虫网防虫。在夏秋季节的绿色食品蔬 菜生产中,实施以防虫网全程覆盖为主体的防虫措施十分有效,
能有效防止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青虫、蚜虫等多种虫 害。但防虫网覆盖栽培应注意选择20目左右的网,过密则通风
情况不好;其次要注意在盖网之前对地块进行消毒和清洁田园; 第三是覆盖要密封。
④利用趋性灭虫。如用糖液诱集黏虫、甜菜
夜蛾;用杨树枝诱杀棉铃虫、小菜蛾等。方法是把糖液钵按一定 的距离放于菜田中,每10 ~ 15天换1次糖液。在田间放一定数 量的杨树枝,诱使棉铃虫在上面产卵,然后把有锦铃虫卵的杨树 枝清除、烧掉,以达到灭虫效果。另外,利用黄板诱杀黄色趋性
的蚜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利用银灰膜避蚜等都有较 好的功效。
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 不污染蔬菜与环境。如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利用丽
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利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又如 利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青虫、小菜蛾,用武夷菌素(BH- 10)水剂防治瓜类白粉病。另外可利用生物农药如百草一号、苦 参碱、烟碱等防治青虫、小菜蛾、蚜虫、粉虱、红蜘蛛等,效果
比较明显。
4、化学防治技术。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重点是正确 掌握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4、设施湿度环境与作物病虫害发生之间有何关系
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与病害发生程度呈正相关(湿度越大,病害越重)。湿度与害虫的发生程度关系不大。
5、怎样防治设施栽培中的各种害虫?
设施栽培封闭严密,只要在作物幼苗栽种之前,认真进行高温闷棚,设施通风口配置防虫网,定植前对秧苗细致喷药,彻底杀灭苗床害虫,做到净苗入棚。设施内没有虫害发生,就可以不打任何杀虫药,而安全生产。但是目前设施内普遍发生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甚至还发生鳞翅目、鞘翅目类害虫。这些害虫多是从室外侵入设施内的,开始时,室内只有少量发生,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视,不注意防治,结果最后繁衍成灾。
为了彻底铲除设施虫害,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设施的通风口应设置防虫网;秧苗定植前,实行高温闷棚,铲除虫原;定植时做到净苗入室;平时进出温室随手关门,封闭设施,就可以不再发生害虫为害。
如果秧苗定植后,发现有少量害虫时,要立即采取敌敌畏熏蒸、或灭蚜烟雾剂烟熏进行防治。熏蒸要每5~7天一次,连续2次,以便达到彻底铲除。
采用敌敌畏或烟雾剂熏蒸法灭虫,在操作之前1~2天,设施内的作物,必须喷施600~1000倍天达2116,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特别是提高植株对高浓度敌敌畏气雾的抗御性能,防止熏蒸时,敌敌畏气雾损伤植株。
用敌敌畏或烟雾剂熏蒸方法消灭虫害,应改变夜间低温时熏蒸的习惯,而在白天高温时熏蒸,延长熏蒸时间,提高防治效果。熏蒸应于晴天下午2时进行,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时结束,然后开口通风换气,1~2小时后方可进入设施,进行管理。这样操作,熏蒸时温度高,害虫呼吸作用强,吸入的药量多,持续时间长,杀虫彻底。如能在5~7天中连续进行2次,能把残留虫卵孵化的幼虫、虫蛹羽化的成虫,又随即消灭之,可不留后患,彻底解决。以后,只要设施通风口设置防虫网,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可以保障设施内不喷杀虫剂,也不会有害虫发生。
此外,白粉虱对黄颜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棚内张挂黄色杀虫纸板诱杀之。方法:用黄色硬纸板,裁成0.3×0.2米的长方条,涂上一层黏油(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施均匀分散吊挂30~35条,杀虫纸板吊挂高度与植株同高度,可有效地消灭白粉虱成虫,减少发生。纸板粘满白粉虱后可再次涂油(每7~10天重涂一次)。
要特别注意: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繁殖迅速,极易传播,每行政村、或生产单位应该注意实行联防,同时操作,以便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6、设施栽培中如何通过生态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生态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调节棚室内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棚室内气体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发生。
(1)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畦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2)在冬季大棚灌水上,掌握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等技术;苗期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3)在药剂防治方法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4)常擦洗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5)在防冻害上,通过加厚墙体、双膜覆盖,采回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使相对湿度降到80%以下,从而有效地减轻答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夏季高温季节采用遮阳网进行避雨、抗热栽培,减轻病虫害。
7、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最正确的防治措施,如何科学正确的进行?
在种植设施蔬菜的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预防除了物理、生物防治,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化学防治。不过我们农民应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蔬菜在质量上的安全化。对症用药,做到农药应用过程中的适时化及适量化用药,注重交替用药。
在熟练掌握对症下药方法的前提下,要做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尽量选择合适的药剂,当多种病虫同时出现的时候,可以进行混合用药,不仅能够降低化学性农药的实际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杀虫谱,特别是与一些击倒力相对较强的农药进行混用,有助于延长其持效期。
要注意药物的混配禁忌,混用时不应让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其有效成分分解。多数杀菌剂和杀虫剂是不能添加叶面肥的,因为叶面肥中的金属元素往往与农药发生反应,只要混加后出现浑浊、沉淀、变清、不溶解,轻则农药失效,重则作物受害。
设施生产当中的防治病虫害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喷雾方法,不过该方法的应用会对温室内部的湿度产生严重影响,提升室内湿度,尤其是阴雨天时,会使病虫害不断蔓延。
因此,流芳建议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可以应用新型的喷雾及时,积极倡导静电喷雾器的有效应用,采用低容量或者是超低容量的专业化喷雾技术来进行药物使用。
在封闭设施内部代替喷雾法,既能够减少用药量及最终的施药次数,使农药残留得到进一步降低,进而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还可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扩大灭杀害虫病菌的范围。
总之,农作物病害从病源防起,打破病害生存空间,阻断病害传播途径,是预防病害的最有效的方法。
8、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
可利用高压、日光曝晒、黑光灯知诱杀及过滤除菌等物理原理达到防病杀虫的目的。物理防治简单易行、不易伤人体,不污染环境。物理防治病虫害应用十分道广泛,如食用菌害虫对光波敏感,具趋专光性,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在灯下放入一些装有0.1%敌敌畏水盆或安装电灭蚊器,可以诱杀双翅目的属眼菌蚊、蚤蝇、粪蝇、瘦蚊和鞘翅目的缨甲科害虫;利用电子灭菌器,可以杀菌消毒。
9、常见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药物有哪些
有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杀虫双。
1、甲氰菊酯中等毒性,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其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
1978年获得英国标准协会认可后命名为Fenpropathrin,属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该药杀虫谱广,击倒效果快,持效期长,其最大特点是对许多种害虫和多种叶螨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适合在害虫、害螨并发时使用。
2、氯氟氰菊酯属于神经毒农药,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锥体外系统、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其作用机制目前多认为是选择性地减慢神经膜钠离子通道闸门的关闭,使钠离子通道保持开放,去极化延长,周围神经出现重复的动作电位,使肌肉收缩,最终由兴奋转为抑制,因此,其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为主。
3、杀虫双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氮杀虫剂,剂型有25%、30%水剂。本药剂对潜叶蛾和风蝶等害虫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和杀卵作用。
对人畜毒性中等,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小,残毒期达2个月左右。使用时将25%水剂对水600~800倍。
(9)设施病虫害扩展资料氯氟氰菊酯的理化性质
1、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米色固体(原药)
2、相对密度:1.3(水=1)
3、蒸气压:20℃时小于1×10-3Pa
4、熔点:49.2℃
5、沸点:低于沸点在275℃分解
6、溶解性:水中不溶
7、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7.0
8、稳定性: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