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内蒙古乌审旗冰雹

内蒙古乌审旗冰雹

发布时间:2021-07-08 00:01:55

1、为啥山区冰雹多

冰雹成灾怎会在夏季 首先让我们看看,天上为什么会降水。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等。 众所周知,云层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在高空中由于气温较低,空中悬浮的微粒吸收云中的水分会形成极小的水珠或冰晶,它们继续吸收云中的水分,渐渐形成较大的水珠(小冰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变成较大的水珠)。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水珠不断增大,直至其重量超过空气能提供的悬浮力时,这些水珠便降落到大地形成了雨。如果气温很低,把云中析出的水分冻结成小冰晶(云中已形成的极小水珠也可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吸收水分,不断扩大,形成六角形的较大冰晶,当六角形晶体大到超出空气的浮力时,便降落成雪。 冰雹是从天而降的冰粒、冰块,其粒径一般为5-10毫米,文献记载最大的粒径可达到300毫米以上。天降冰雹可给房屋、人畜、庄稼等造成很大的损伤,形成灾难。冰雹属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形成于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气象上称深厚的层结不隐定。 强对流天气时,积雨云中的小水珠逐渐增大其重量,当其超出空气的悬浮能力后就开始降落。可是这些本该降落到大地的小雨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上升气流,使小雨滴重新回升到云层的上部,并经常发生反复升降,在这个过程中雨滴不断吸收云中水分,越变越大,最后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了,于是降落到地面形成了特大的雨点,这便成暴雨。 高空的气温很低,如果在0℃以下,小水滴就会结成小冰晶,冰晶继续吸附水分,体积渐渐增大而降落。降落过程中遇到上升气流,小冰晶又被送上了0℃以下的高空云层,于是在那里小冰晶继续吸水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再次降落,接着又随上升气流上升……多次反复后冰晶变成了较大冰块。 通常,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 上述这种强对流天气通常出现在夏季。在夏季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这种气象条件既可能产生冰雹,也可能产生雷暴,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只产生雷电暴雨,这是因为产生冰雹的要求更苛克。气象学家告诉我们,是否产生冰雹与积雨云的厚度、云层顶部所处的大气层的高度及温度、上升气流的速度等有关。 假如积雨云特别厚实,云层的上部处于很高的大气层空间,那里的温度就会很低,小水珠被上升气流送到云层的上部的低温区,就会被冻结成微小的冰粒。即使在下降过程中受到低空的夏季高温影响,有所融化,但当再次被气流送上高空后重新冻结。这样随气流反复上下,只要0℃以下的高空低温云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冰粒稍被融化就又被冻结。由于融化慢冻结快,冰粒在反复升降的过程中还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结果冰粒越冻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时,才坠落地面成冰雹。 按照气象学家的计算,上升气流的速度在10米/秒左右已能产生雷电暴雨;但只有当上升气流的速度达到20米/秒以上时,才会产生冰雹。而且积雨云层的低于0℃的高空部分还必须有很大厚度,以保证小水珠或小冰粒随气流上升逗留于低温区有足够的时间,足以被冻结成冰,并保证其反复升降过程中融化的速度慢于冻结的速度。唯有如此,才能让小冰粒在随着气流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越冻越大,最后大到气流无法托住而坠地成冰雹。 这种特殊的气象条件相当罕见,即使在夏季产生的机会也不多,其他季节更是不易产生了,所以落冰雹的机会很少,而且主要是在夏季。 我国降落冰雹成灾的大多发生在4-7月,一般是午后到傍晚。因为这一时间段内冷暖气活动频繁,相对较容易形成降落冰雹的特殊气象条件。从我国降冰雹的地域看,山区、高原多于平原、盆地;内陆多而沿海少;东北、新疆、西藏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较少,而中等纬度的云南、贵州、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宁夏、河南以及苏北地区较多。 由于形成冰雹的气象条件要求苛克,一般较难持续保持,所以落冰雹的时间通常都较短。常见的冰雹只降落几分钟到半小时。另外,降落冰雹的区域也不会太大,一般呈宽为1000-2000米的带状分布。

2、冷涡搞出“双头龙”,北方局部冰雹如雪!预报:危险天气要好几天?

6月1日中午,从在我国风云四号超清能见光气象云图上看,今天上午10点巨大的冷涡系统软件已经内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和在我国东北地区一线回旋。这是一个尤其巨大的冷涡系统软件,跨过数千公里,云带好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飞龙。另外气象云图上还可以注意到,这一冷涡系统软件好像转变成了2个一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中间看起来有一个歪曲的气流系统软件,而西西伯利亚-在我国东北地区还有一个歪曲的气流系统软件。

冷涡搞出“双头龙”,北方地区部分冰雹如雪!气象预报:风险气温要好几天

那样的“双头龙”系统软件实际上是冷涡主题活动下在我国华北地区诱长出了2个气流系统软件,从路面天气图上看,一个气流坐落于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另一个则坐落于在我国东北地区。今日的这一冷涡是在电离层中上层的规模性低涡系统软件,而相匹配在路面,有好几个温带气旋转化成也是一切正常的。

在这里之中,在我国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间的气流系统软件已经东移,其南端向山西省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势出一道充沛的暖湿气流。

从图表上看,这道暖湿气流发展趋势得特别是在充沛,在山西省河北北京等地早已产生了一道规模性的降水雷达回波带,一部分地域的雷达回波色调还展现暗红色乃至局部地区暗紫色,它是一部分地域的热对流主题活动尤其猛烈,一些地区早已遭受了短时间雷雨大风乃至冰雹等猛烈气温的围攻!

例如河北省西北部地区的河北张家口,华北地区这一道强雷达回波以前划过河北张家口等地,河北张家口遭受强降水,依据河北张家口网民意见反馈的信息,降雨带历经城区时风云变色,发生短时间雷电,另外下降很多冰雹铺白路面好似降雪一般,从数据监测上看,河北张家口温度一小时内从27度跌去10度周边。由于这道暖湿气流的杀伤力,已经遭遇这道暖湿气流狂扫的黄淮海平原,也十分必须当心。

冷涡暴风雨尽管延迟时间较为短暂性,但通常始料未及令人猝不及防,非常容易导致灾难,因而也是很危险的。殊不知,那样的风险气温在6月初很有可能会十分经常——中国气象台的预测分析觉得,6月1日-6月4日,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东北三省、黄淮东部地区等地将多阵雨雷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风雹,那么看来得话,风险气温还需要不断好几天,北方地区盆友在遭受这类猛烈气温时,应尽早迁移到安全性的房间内避开。

3、内蒙古强对流天气导致局地受灾严重?

据报道来,内蒙古气象局19日对外披露,因近日频发强对流天气,当地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其中局地受灾较为严重。

报道称,受强对流天气影响,6月17日开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遭遇短时强降雨和冰雹天气。据不完全统计,受此次灾害天气影响,该县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3万元,受灾农田面积源1520公顷,受灾人数1281人,目前救灾工作正在知进行中。

6月18日,内蒙古大部地区再次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当日下午14时,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台格道庙村遭遇短时强降水及冰雹袭击,体积最大的冰雹有核桃大,此次冰雹雨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造成附近几个村不同程度的受灾,具体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

对此气象部门建议,近期内蒙古强对流天气频发,有关部门应及时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防洪排涝和冰雹防御等工作,减少损失。

4、内蒙打冰雹的炮弹掉下来砸死人?

还有这个事情吗?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话,那还是挺严重的,是需要有关部门去负责的

5、冰雹的灾害特征

①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②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③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④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⑤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⑥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⑦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 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布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2016年4月9日晚上,广西柳州市市区和6县大部地区出现雷电和暴雨过程,融安、融水2县部分地区出现冰雹灾害,最大冰雹如鸡蛋一样大,不少雨棚和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

6、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

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6)内蒙古乌审旗冰雹扩展资料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

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布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

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

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

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

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7、下冰雹前的征兆

1、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说法。

2、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3、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4、听雷声: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5、识闪电:一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6、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作定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7)内蒙古乌审旗冰雹扩展资料: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8、今年6月2日内蒙古草原返青了吗

 为全面反映天然草原牧草返青和长势情况,自治区草原监督管理局会同草原勘察规划院组织盟市、旗县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布设监测样地519个,于4月15日~5月20日进行了实地监测,结果如下:

总体情况看,今年春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返青时间拉长,牧草返青时间较常年普遍提前5~10天,兴安盟乌兰察布市返青时间推后5~15天。进入五月份后,全区有普遍降水,植被返青情况好转。截止5月20日,全区天然草原草群平均高度3.81~12.28厘米,盖度6.48~34.92%。

从不同区域看,东部的呼伦贝尔市由于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天然草原牧草返青较常年提前5~10天,返青期拉长。进入五月份后有持续降雨,牧草长势乐观,其中新巴尔虎左旗草群高度13~18cm,盖度36~50%,鲜重28.01~38.69公斤/亩;新巴尔虎右旗高度5~15厘米,盖度5~15%,鲜重6.67~34.68公斤/亩;陈巴尔虎旗高度12~18厘米,盖度30~60%,鲜重26.68~93.38公斤/亩;鄂温克旗草群高度10~18厘米,盖度30~60%,鲜重26.65~84.04公斤/亩。兴安盟冬春季降水量偏低,牧草返青比常年偏晚5~10天。进入五月份后降雨明显增多,牧草返青情况好转。兴安盟草群高度4.85~8.00cm,盖度4.33~12.50%,鲜重12.90~25.12公斤/亩。通辽市天然草原返青较常年提前3~5天,但由于降雨量偏少,牧草长势较差。赤峰市早春气温偏高牧草返青较早,全市返青期较去年普遍提前10天左右,但进入5月份气温急转直下,对牧草返青和发育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草地返青时间比正常年份提前5~8天,草群平均高度6.9 cm,盖度普遍在40%左右,牧草返青率在60%左右。其中乌拉盖、苏尼特左旗、黄旗返青情况较差,其他地区基本全部返青。乌兰察布市去年秋冬季至今年5月前降水量较少,全市土壤墒情普遍较差,且地势较高、气温偏低,故返青情况较差,5月中旬有大范围降雨,对牧草返青及长势起到了促进作用。乌兰察布市草群高度3~12cm,草群盖度4~25%,鲜重2.7~25.8kg/亩。呼和浩特市、包头今春牧草返青提前10天左右,包头市草群高度7~13厘米,盖度11.5~40%,产量14~40公斤鲜草/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市牧草返青总体上不如去年同期。今年入春以来气温偏高,有效降雨少,部分地区返青提前,乌审旗提前2~5天,鄂托克前旗提前7~10天。4月中旬全市出现大范围的降雨,土壤墒情变好,但4月下旬出现雨雪寒潮天气,影响了牧草生长,草群高度12.64~40.67cm,草群盖度23.38~40.00%,鲜重26.77~50.59kg/亩。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入春以来气温较常年偏高,牧草返青提前10天左右。阿拉善盟天然草原返青状况与正常年份差别不大,但受异常气候影响,返青期延长。4月中下旬开始,全盟范围连续大风降温天气,带来一定降水的同时,部分地区发生沙尘、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对已返青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与内蒙古乌审旗冰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