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植物病害威海

植物病害威海

发布时间:2021-07-08 14:01:20

1、植物病害的主要特征

感病植物在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下,其生理、组织结构和形态上所发生的病变特征。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病变,称为宏观症状;借助显微镜才能辨别的病变,称为微观症状。微观症状多应用于病细胞或病组织的研究范围内,只在植物的病毒病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观察韧皮部中有无坏死细胞,筛管和导管中有无增生结构,以及在感染病毒病的病细胞中出现的各种内含体的形态和类型等。

因寄主植物和病原物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宏观症状常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变色指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叶片的一部分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也有的表现为紫色或红色等其他色泽的变化,叶色变深成蓝绿色或叶片表面呈金属光泽(银叶病)等。叶片上不均匀的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不规则的深浅绿或黄绿相间形成的。变色部分呈不规则斑块的为斑驳,呈环状的为环斑或几个环斑组成的同心斑和线条状变色的线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条纹或条点等不规则变色。沿叶脉变色的症状有脉带和脉明,花部颜色的变化有花色变绿等。变色症状是由于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受破坏或抑制所致。常表现于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如土壤中缺铁时植物褪绿,缺氮则黄化,土壤中积累盐碱太多或含其他有毒物质导致植株发黄或变红等。有些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

坏死局部细胞和组织的死亡。症状表现因坏死部位不同而异。叶片上的局部坏死称叶斑;有各种形状和表现:呈轮纹的为坏死环斑或轮纹斑;而蚀纹则仅是表皮细胞的坏死,不同形状的蚀纹又分别称为线纹和橡叶纹等。坏死的叶斑组织脱落即形成穿孔。各种器官均可产生局部坏死,如茎部的条斑坏死(幼苗茎基坏死表现为立枯或猝倒)、果实上的坏死等。内部组织的坏死有块茎内的褐斑、网腐和黑心,维管束的褐死和韧皮部坏死以及果实苦陷等。

腐烂整个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和消解。植物的根、茎、花、果实都可发生,尤易见于幼嫩组织。组织腐烂时可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细胞消解较慢时则腐烂组织中的水分会及时蒸发而形成干腐,如果实受侵染腐烂后形成的僵果即是。反之,如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或软腐。一些病原细菌和真菌可分泌果胶酶,使连结细胞的中胶层分解,导致细胞离析、内含物死亡或分解。从受害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中流出分解产物的情况,称异常分泌,其性质与腐烂相似。病部流出胶体物的称流胶;松柏科植物反常溢出树脂的称流脂;流出乳状液的称流乳;流出不能凝固的树液时称流液。

萎蔫植病中的萎蔫是植物输导系统被病原物毒害或病组织的产物阻塞造成的不可逆性萎蔫。一般根或主茎的维管束受害引起的萎蔫多是全株性的,分枝叶柄或部分叶脉的维管束受害则是局部性的。

畸形感病植物组织和器官所发生的皱缩、卷曲、矮缩、丛簇、丛枝、发根、肿瘤、花器和种子变态等现象。矮缩是全株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丛簇只是主轴节间的缩短,或节间的数目也同时减少,但叶片的大小仍正常。枝条不正常的增多形成丛枝,根的增多或不正常的过度分根形成发根,肿瘤在根、茎、叶上均有发生。茎和叶脉上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突、疱疹、刺疣以及器官的增生等。此外植株还会产生生长习性或对称性的改变,如由匍匐性变为直立性等。叶子受病后发生的病变也很多,如叶片变小,全缘叶变为缺刻叶,叶面高低不平形成的皱缩叶,叶片沿主脉向上或向下翻卷形成的卷叶等。花的各部分变为绿色叶片状的叶变等则是一些特殊的变化。

病征病原物在病株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有:①霉状物。感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其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变化较大,如霜霉、绵霉、绿霉、青霉、灰霉、黑霉、红霉等。②粉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黑色粉状物。白色粉状物多见于病部表面;黑色粉状物多见于植物器官或组织被破坏之后。③锈粉状物。病部表面形成一堆堆的小疱状物,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④粒状物。病部产生的大小、形状及着生情况差异很大的颗粒状物,有的是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不易与组织分离,为真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有的是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颗粒,为真菌菌核。⑤根状菌索。感病植物根部以及附近的土壤中产生的紫色线索状物。⑥菌脓。病部产生的胶粘脓状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的薄膜或黄褐色的胶粒,是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病征。发生机制植物受病后表现各种症状是因其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某种破坏而变质所致。许多真菌和细菌以及线虫能分泌多种酶,可使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分解和受到破坏,从而造成坏死或腐烂。

2、植物的病害有哪些类型?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受到致病生物的侵染,或是环境条件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使植物生理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发生障碍,最后表现为外部形态上的异常变化甚至局部或全株死亡,即为植物病害。

按照成病原因,将植物病害分成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致病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侵染而引起的,病体间可相互传染或传染至健株,多数植物病害属于此类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不正常的环境条件如旱、涝、冻、热、缺素、中毒等引起的,病体间不能相互传染或使健体受传染,部分植物病害属于此类病害。

侵染性病害都有病原物侵入植物、在植物体内扩展蔓延并使植物发病的侵染历程,而且在田间发病一般都有由点(发病中心)至面(全田普发)到流行(大范围内严重发病)的现象;多数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季中有多次再侵染,少数病害(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一个生长季中只发生一次侵染;而且此类病害的病原物冬季都需以一定的方式休眠越冬。而非侵染性病害则没有以上特点。

3、植物的病害有哪些?

植物病害有两类,即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明显的传染现象,是传染性病害。由营养失调、环境胁迫或环境污染等化学、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失常,不能传染,是非传染性病害。植物抗病性研究与利用所涉及的是传染性病害。

4、植物病害是哪些?

植物受不良环境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作用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病理变化(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应该强调指出,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这是病害与伤害的本质区别。伤害是突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为病害。如风雹、昆虫、高等动物等所造成的机械损伤。大部分昆虫是造成伤害的,但也有少数引起病害。如柑橘锈壁虱的黑果病害和荔枝毛蜘蛛造成的毛毡病。

有些植物病害对植物本身是一种病态,但在经济上非但不造成损失,反而增加了其价值,如韭黄和茭笋(是一种黑粉菌引致的)等就不该看成病害。

5、现代植物病害发生的病因有哪些?

病因

即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构成植物病害最活跃的因素。研究病原的学科称为病原学(etiology)。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前者引起侵染性病害,后者引起非侵染性病害。

1.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无侵染过程,不能相互传染,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disease)或生理性病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条件不适宜甚至有害,会影响植物正常发育,导致病害发生。如养分不足或不均衡、水分供应失调、温度过高或过低、土壤中盐分过多、空气中有毒气体的存在、农药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以上各种因素又常常相互影响,情况比较复杂。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间分布与造成病害的某类条件的影响范围是相一致的。

2.生物因素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够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diseases)。它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最大区别是具有传染性,病害发生后不能恢复。它在田间的分布是以侵染性病原物的来源和传播特性为转移的。侵染性病害具有独特的传染规律和防治策略,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pathogen),包括真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植原体、螺原体、放线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

病理学中也将这类病原物(真菌、细菌)称为病原菌。按照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不同,植物病害可以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

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在症状表现、侵染过程、传播途径上各具特点。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特点,常与病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密切相关。如黑粉病的土壤传染问题,主要由黑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所决定,其存活能力又与黑粉菌冬孢子的萌发特性直接相关。小麦锈病的高空远距离传播的特点与锈菌夏孢子的数量、存活力以及单孢子的侵染力有关。掌握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要从揭示病原物的特性中去获得。

6、植物病害病因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叶斑病还有什么?

植物常见的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所列,可时常观察有无异状:
(1)黑霉病:叶片上有黑色粉状病斑,多为蚜虫分泌之黑霉菌引起。
以肥皂水清洗或用棉花蘸酒精去除。
(2)灰霉病:染病植株叶、茎或盆土上出现一层灰霉。
切除患病部位,并改善通风、降低湿度,再喷杀菌剂。
(3)白粉病:叶、茎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
摘除病叶,喷杀菌剂,改善通风,勿过度浇水。
(4)叶斑病: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上有灰色霉状物覆盖。
先摘除病叶并烧毁,再喷杀菌剂,改善通风,氮肥不可施用太多。
(5)根腐病:初期根部或地际部出现水浸状斑点,而后植株倒伏死亡。摘除患部,清洗根部、切除腐烂部位,更换新土壤,平日勿过量浇水。
(6)炭疽病:叶片出现圆至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淡褐色,周围为褐色,病斑多时叶片枯死。
改善通风,降低湿度,喷杀菌剂,摘除病叶。
(7)毒素病:出现嵌纹的病症,植株黄化、矮化或产生斑点。
预防病害的发生,除了加强管理,还需要追施沃叶水溶肥系列的产品,提高作物的抵抗能力。

7、植物病害名称与病害症状的联系是什么?

植物病害大部分都是以病害的病征和病状(二者合起来称为症状)来命名的。植物病害的命名方法有三种:1、以病害病征命名,如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轮纹病、白绢病、菌核病等;2、以病害的病状命名,如软腐病、枯萎病、猝倒病、疮痂病、叶枯病、黑星病、芽枯病、黑腐病等;3、以病原物命名,如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8、请问植物病害有哪些类型?

二、根据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和茎基部病害、茎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三、根据症状表现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病害、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
四、根据病原生物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五、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六、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可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省农资协会)

9、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哪些?要详细的。

一、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一)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
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斑驳症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
典型的花叶症状,叶上杂色的分布是不规则的;有的可以局限在一定部位,如主脉间褪色的称作脉间花叶;沿着叶脉变色的称作脉带或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变为半透明状的称作明脉。
病害的病原类型: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常常表现以上两种形式的变色症状;有些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症状。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是遗传性的。
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白菜 辣椒病毒病 菜豆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
2、 坏死 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坏死发生在花朵上,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
病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坏死斑上有轮状纹,这种病斑称作轮斑或环斑。环斑是由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可以不同。类似环斑的症状,有叶片上形成的单线或双线的环纹或线纹,形成的线纹如橡树叶的轮廓就称作橡叶纹。以上各种斑纹,如表皮组织坏死的则表现为蚀纹。
类型:许多植物病毒病表现环斑、坏死环斑和各种环纹或蚀纹症状。 豇豆轮纹病
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有的不像叶斑那样明显。叶尖和叶缘的大块枯死,一般称作叶烧。 桃细菌性穿孔病
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所谓猝倒(幼苗在坏死处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茎的坏死还有一种梢枯症状,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一直扩展到主茎或主干。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疮痂病症状
3、 腐烂 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原因:由于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造成的。
表现:
腐烂与坏死的区别: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
干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细胞的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
湿腐:指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
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组织的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
根据腐烂的部位,分别称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名称。
流胶的性质与腐烂相似,是从受害部位流出的细胞和组织分解的产物。 番茄软腐病 茄子绵疫病
4、萎蔫 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原因:由于植物根部受害,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或病原毒素的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物造成。
表现: 萎蔫期间失水迅速、植株仍保持绿色的称为青枯。 不能保持绿色的又分为枯萎和黄萎。 番茄枯萎病 辣椒青枯病
5、畸形 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致使植物整抹或局部的形态异常。
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激素物质或干扰寄主激素代谢造成的。
表现: 矮化: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病株比使株矮小得多。 矮缩:植抹不成比例地变小,主要是节间的缩短。
特殊类型:
丛枝:枝条不正常地增多,形成成簇枝条的称作丛枝。
卷叶:叶片的畸形也 很多,如叶片的变小和叶缺的深裂等,但较常见的有叶面高低不平的皱缩,叶片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的卷叶,
缩叶:卷向与主脉大致垂直的缩叶。
番茄病毒病
癌肿:植物的根、茎、叶上可以形成癌肿,如细菌侵染形成的根癌、冠瘿
根结线虫侵染造成的根结等。
耳突:茎和叶脉可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如耳状的耳突。
花变叶:有些病害表现花变叶症状,即构成花的各部分如花瓣等变为绿色的叶片状。
病害类型:各类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大多能产生畸形症状,但多数表现畸形症状的病害是由植物病毒或植原体的侵染所引起的。
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征主要有5种类型: 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和脓状物。
1、粉状物 直接产生于植物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以后破裂而散出。包括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
(二)病征 菜豆锈病
1)锈粉,也称锈状物 初期在病部表皮下形成的黄色、褐色或棕色病斑,破裂后散出的铁锈状粉末。为锈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菜豆锈病等。
黄瓜白粉病
2)白粉 在病部叶片正面表生的大量白色粉末状物,后期颜色加深,产生细小黑点。为白粉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黄瓜白粉病、辣椒白粉病等。
玉米黑粉病
3)黑粉 是在病部形成菌瘿,瘿内产生的大量黑色粉末状物。为黑粉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禾谷类植物的黑粉病和黑穗病。
4)白锈 在病部表皮下形成的白色疱状斑(多在叶片背面),破裂后散出的灰白色粉末状物。为白锈菌所致病害的病征,如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
2、霉状物
是真菌的菌丝、各种孢子梗(孢囊梗)和孢子(孢子囊)在植物表面构成的特征,其着生部位、颜色、质地、结构常因真菌种类不同而异。
(1)霜霉 多生于病叶背面,由气孔伸出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为霜霉菌所致病害的特征,如黄瓜霜霉病、月季霜霉病等。
(2)绵霉 病部产生的大量的白色、疏松、棉絮状霉状物。为水霉、腐霉、疫霉菌和根霉菌等所致病害的待征,如茄绵疫病、瓜果腐烂病等。
(3)霉层 是除霜霉和绵霉以外,产生在任何病部的霉状物。按照色泽的不同、分别称为灰霉、绿霉、黑霉、赤霉等。许多半知菌所致病害产生这类特征,如柑橘青霉、番茄灰霉病等。 黄瓜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 茄子绵疫病 番茄灰霉病
3、点状物
在病部产生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的小颗粒状物,它们大多暗褐色至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为真菌的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形成的特征,如苹果树腐烂病、各种植物炭疽病等。 大白菜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 萝卜炭疽病
4、颗粒状物
真菌菌丝体变态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态大小差别较大,有的似鼠粪状,有的像菜籽状,多数黑褐色,生于植株受害部位。如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莴苣菌核病等。 辣椒菌核病 甘蓝菌核病 花椰菜菌核病
5、 脓状物
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脓状粘液,一般呈露珠状,或散布为菌液层;在气候干燥时,会形成菌膜或菌胶粒,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病状和病征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是症状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有些病害只有病状没有可见的病征,如全部非侵染性病害、病毒病害。也有些病害病状非常明显,而病征不明显,如变色病状、畸形病状和大部分病害发生的早期。也有些病害病征非常明显,病状却不明显,如白粉类病征、霉污类病征,早期难以看到寄主的特征性变化。
二、植物病害症状的变化及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异病同症:不同的病原物侵染可以引起相似的症状,如叶斑病状可以由分类关系上很远的病原物引起,如病毒、细菌、真菌侵染都可出现这类病状。大类病害的识别相对容易一些,对于不同的真菌病害,则需要借助病原形态的显微观察。
同病异症: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有种种的变化。多数情况下,一种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一种病害以后就出现一种症状,称为典型症状。如斑点、腐烂、萎蔫或癌肿等。但大多数病害的症状并非固定不变或只有一种症状,可以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例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多种植物后都表现为典型的花叶症状,但它在心叶烟或苋色藜上却表现为枯斑。交链孢属真菌侵染不同花色的菊花品种,在花朵上产生不同颜色的病斑。
症状潜隐:有些病原物在其寄主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的潜伏侵染。表现潜伏侵染的病株,病原物在它的体内还是正常地繁殖和蔓延,病株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改变,但是外面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些病害的症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消失,特别是许多病毒病的症状往往因高温而消失,这种现象称作症状潜隐。
病害症状本身也是发展的,如白粉病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是叶面上的白色粉状物,后来变粉红色、褐色,最后出现黑色小粒点。而花叶病毒病害,往往随植株各器官生理年龄的不同而出现严重度不同的症状,在老叶片上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在成熟的叶片上出现斑驳和花叶,而在顶端幼嫩叶片上出现畸形。因此,在田间进行症状观察时,要注意系统和全面。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称为并发症。
综合症:当两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两种各自的症状而互不影响;有时这两种症状在同一部位或同一器官上出现,就可能出现彼此干扰发生拮抗现象,即只出现一种症状或症状减轻,也可能出现互相促进加重症状的协生现象,甚至出现完全不同于原有各自症状的第三种类型的症状。因此拮抗现象和协生现象都是指两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出现症状变化的现象。
对于复杂的症状变化,首先需要对症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病害的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症状发展的过程、典型的和非典型的症状以及由于寄主植物反应和环境条件不同对症状的影响等),结合查阅资料,甚至进一步鉴定它的病原物,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与植物病害威海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