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泥石流的案例
?
2、泥石流国家有什么政策?
.政府就几千块补助,下雨就叫你出去避一下.政府一般是关注发生死人事件的,等有人伤亡了就有优惠了
3、急!!!结合所给的案例,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题,写一篇研究报告.重金酬谢~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研究动机、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成因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
研究内容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即:(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2.0~2.3t/m3)、稀性(容量为1.5~1.8t/m3)、过渡性(容量为1.8~2.0t/m3);(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万m3)、中型(10万~50万m3)、大型(50万~100万m3)、特大型(>100万m3)。
二、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泥石流是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冰雪融水、库坝溃决等水动力作用下沿较陡坡度的沟道或斜坡高速流动的现象,流动过程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1)由于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破坏力,其可冲毁城镇“坚固”的设施,如楼房、工厂、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公路、铁路、高压线路、车辆、堤坝、电线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从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甘肃舟曲2010-08-07暴发泥石流,水毁农田1417亩,水毁房屋307户、5508间,进水房屋4189户、20945间,机关单位办公楼水毁21栋,损坏车辆18辆。(2)由于泥石流中挟带着大石块及树干等杂物,其会使桥涵堵塞导致泥石流体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发次生灾害,致使泥流大范围淤埋、淹没和推毁城镇设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2011-05-11,广西全州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屯一采石场爆发泥石流,工棚的工人来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踪。(3)如泥石流规模较大时,泥石流体可穿越主河形成拦河坝,受阻河水在坝上游形成堰塞湖,导致沿河城镇被淹没;而当坝体发生溃决时,强大的特殊洪流,会对下游城镇及各种设施形成水毁灾害,如冲毁下游房屋、道路及农田等。(4)由于泥石流中有固体物质,当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则会造成漫流改道,冲毁或淹没下游各种设施。(5)挤压主河道。泥石流冲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积扇不断扩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险滩,有碍通航,并将主河逼向对岸,使对岸遭受严重冲刷,造成山坡失稳,危害各种目标。
研究结论
三、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客观条件
即:(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可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并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来源条件。(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如易于破碎的岩层表面、断层皱褶发育、断层密布等,还有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老泥石流堆积等,这些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如强度较大的暴雨、积雪的强烈消融、水库的突然溃决等,致使沟床、沟侧的大量堆积物运动,都有可能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二)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与防灾意识淡薄
当前,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山区经济与建设的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区的建设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但由于部分山区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如把房屋等建筑物修建在低洼处、沟道边、沟道内等泥石流严重危险区,或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镇缺乏一定的防灾意识,在城镇建设上缺乏配套的防灾意识,致使泥石流发生时,给城镇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灾害。
(三)诱发泥石流的人为因素
随着山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规模扩大,人类在泥石流沟下游与泥石流争地的同时,也不断向沟上游争地和破坏。一方面,不适当的削坡、毁林开荒、开山采石、随意排放采矿弃土和弃渣、陡坡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森林、开山修路、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活动日益增多,极大的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促进泥石流活动性增强,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环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渗漏而诱发滑坡,甚至直接诱发泥石流。与此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们对乱挖乱开和乱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人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严重,对城镇设施的破坏巨大,且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应重视对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论述了泥石流的灾害及其成因,希望能对泥石流的防灾工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北京市达摩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案设计与防治效益分析
于秀治1 韦京莲2
(1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100006;2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1)
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达摩沟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为例,首先阐述了该流域泥石流灾害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背景、历史上泥石流灾情、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各种有利条件—陡坡地形、丰富固体碎屑物和高降雨环境。并对再次暴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评估。然后,综合分析该流域各种自然条件、泥石流流体性质与参数以及综合防治目标,设计制定了泥石流灾害的工程防治规划、生物防治规划和综合防治方案,进行了防治经费概算与投保估算,投保估算比为1∶8,比值较为合理。最后,对实施该治理设计方案的减灾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 效益分析
1 达摩沟泥石流灾害概况
1.1 自然环境背景
达摩沟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河南岸,距北京市区约80km。流域面积16km2。呈上部较宽下部出口窄的葫芦形状(图1),地势南高北低。沟内有三个行政村,人口约1100人。分布有42座小煤窑。
图1 达摩沟流域图
该流域属中低山剥蚀地貌区,流域最大高差达1075.8m。次一级支沟流域的相对高差多在500~750m。各支沟平均纵比降较大,一般在160‰~230‰。
该流域处于燕山台褶带门头沟迭陷褶百花山—庙安岭向斜的北翼。出露地层仅为侏罗系(J)砂岩、粉砂岩和砾岩,第四系漂砾石、块石、砂。主、支沟现大部分受到人为改造,或辟为耕地或被开矿筑路的弃石及煤矸石等人工堆积物充填。
该小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528.8mm,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4.8%,7、8两个月的降水量可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有时可达70%以上。且降水十分集中的特点。平均每年一次暴雨,4~5年出现一次100~200mm的特大暴雨。
1.2 泥石流灾害与危害
达摩沟是一条古泥石流发育的沟谷。1950年8月4日晨6∶30~7∶30之间,该小流域的后港和王家港支沟暴发泥石流,致使38人死亡,80余间房被毁,大量耕地、果树被冲。该次泥石流是以沟源滑塌触发沟床物质活动而形成。经测定,泥石容重为1.97g/cm3。
1.2.1 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各项条件
首先,该流域具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经调查估算,流域各主要支沟的沟坡动储量在2~8万m3,沟坡固体碎屑总量为671.71万m3。随着采煤业的发展,沟坡破坏速度加快,其大量的固体碎屑物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第二,具有较陡的地形条件。该流域山体坡度一般>35°,为沟源形成坍滑体导致沟床物质活动预备了必要的地形坡度条件。各主要支沟的沟床平均纵比降均大于150‰,均具备泥石流形成和运动的底床条件。
第三,具备激发泥石流暴雨形成背景。达摩沟年降水量为550~600mm,总体上处于较高雨区。位于本流域上游的洪水峪站雨量明显高于流域之外的清水站(表1)。流域内暴雨—大暴雨几率较高。平均3年就会出现两次日降雨>50mm的暴雨。2/3的降雨年份会出现暴雨—大暴雨的日雨量,大暴雨的机率较高。历史上曾出现日雨量为190.1mm,1小时雨强为56.5mm的强降雨。总之,达摩沟流域处于高雨强环境下。
表1 三个雨站三个多雨年年降水量统计表
最后,沟内人类活动频繁。据粗略估算,流域沟坡的煤矸石量约20万t左右,弃渣量达21.45万m3(表2)。这些松散堆积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泥石流发生的物源、水源与地形条件均已具备。
表2 达摩沟主要支沟煤矸石、弃石统计表
1.2.2 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估
经调查统计,本流域直接遭受泥石流严重危害的人口61人,房屋151间,约有400余亩土地、上千棵林木和20余间工房处于泥石流直接危害之下(表3)。30多km的沥青路段可能受到直接破坏。此外,泥石流还会冲毁其他电力矿山设备,由此将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表3 达摩沟山洪泥石流直接危害估算表
说明:本估算为直接损失,未包含间接损失和其他工矿、电力设施、固定资产等内容。
2 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
2.1 防治原则
(1)综合规划、突出重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紧密结合;
(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在工程治理中采用拦、排、护、导相结合;
(4)防灾治灾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5)分清主次,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
2.2 工程防治方案
根据本流域泥石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工程治理采用拦、排、护、导等工程。不同频率降雨的泥石流设计流量是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的基本参数。为保证参数的可靠,采用3种水文法计算出不同暴雨频率下工程断面的清水洪峰流量,然后综合考虑泥石流体性质和堵塞状况,确定采用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铁道科学院西南研究所3个单位建议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公式”计算不同频率下的泥石流流量(表4)。
表4 “三单位”泥石流流量计算表 单位:m3/s
续表
注:P——不同频率降雨。固体物比重取2.70t/m3。
根据泥石流设计参数,并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治理的有效性,工程方案有16个工程项目,其中拦沙坝8座,谷坊1座,格栅坝1座,护村导流堤240m,挡土墙2道,原有工程整治和沟道疏导等(表5,图2)。预计工程总造价900万元左右。
图2 达摩沟泥石流工程防治规划示意图
表5 达摩沟各支沟工程治理规划方案及功用
2.3 泥石流生物防治规划
生物防治是泥石流流域大面积治理的主要和根本手段之一。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和营造森林、灌丛和草木植被等措施,削减地表径流和松散固体物质积累速度,进而防止和控制泥石流活动。与此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规划遵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以树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原则;与本流域农业、林业现状与区划协调一致,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原则;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原则。本流域生物治理规划防护林1042公顷,用材林362公顷,经济林42.4公顷(表6)。预计费用预算总计330万元左右。
表6 生物治理规划一览表
2.4 综合防治方案
本综合防治方案是在防治效益、投资金额和投保比例3个方面进行充分比较后设计的。投保比例中保护区价值并未考虑该沟因煤炭生产逐年增长后所带来的可增价值,因而现价值估算还属偏低,投保比要比实际偏小(表7)。
表7 达摩沟泥石流综合防治方案说明表
3 综合防治规划方案预期效益分析
3.1 减灾效益
通过工程、生物综合防治工程的实施,可保护沟内现有三个自然村庄约1000人免遭设计标准内的泥石流直接危害,极大地降低洪水危害。减少对现有矿井、原煤及部分矿山设备的破坏,减轻山洪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经计算,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后,沟床纵比降减缓,拦蓄、稳固沟床碎屑物约20万m3(表8)。
表8 达摩沟主要工程拦沙控制效益及底床变化表
3.2 经济效益
本流域是清水乡的主要经济支柱,该乡34.3%的经济收入来自这16km3的沟谷。但不能不考虑到该沟煤炭资源量若干年后被挖尽,人们将再次面临贫困的威胁。因而,现在实施泥石流综合治理除对现有矿山、居民、交通、电力设施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外,实施的生物措施可使当地农民在煤源采尽之后仍可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这也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出路之一。
如果生物治理达到规划的培育目标,则该流域林地可由目前的771.6公顷增加到1035.4公顷,即林木覆盖度从48.2%增加到64.7%。粗略估算,天然成林的林木材积量达8.28万~9.94万m3;人工造林的林木材积量为7.14万~10.52万m3;苹果、核桃、杏扁果品产量为71.6万~97.1万斤。林木材积价值达17262万~23061万元,三项果品收入每年为116.8万~156.8万元。除此而外,该流域大片山场有大量的荆条资源,按本流域有6000亩灌木林地、每亩可打荆条200斤计算,其收入为12.0万元。可见,生物治理措施可为该流域带来巨大经济收入,而这些经济效益恰是在十几年之后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之时明显体现出来。与该流域相邻、自然地理及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田寺沟,从1984~1988年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仅生物措施一项所获经济收入较治理前提高了42.13%,如果达摩沟小流域实施生物治理也可达到这一标准,基本能实现填补煤源枯竭后的经济收入空缺。可以说,实施泥石流综合治理对改善该沟人们生存环境和质量,发展山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是山区人民致富的出路之一。
3.3 生态效益
通过泥石流综合治理,将在流域内建立起综合防护体系,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林草植被的恢复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食物和场所,大量微生物利用植被落叶繁育发展,分解有机质,加速林草的生长。森林系统重建后,将发挥涵养水源,保水固土,静化空气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与本流域相邻且条件相当的田寺东沟综合治理试验表明,经过5年封山育林,林木覆盖度由最初的40%增加到60%,其缓洪效果明显:①下垫面能抵御5年一遇降雨不出流,并能消减10年一遇洪水的99%;②10年一遇降雨出流为清水;③在封山治理和工程治理的共同作用下可抵御50年一遇洪水不产生灾害;④与未治理沟谷相比其多承受降雨50%以上,平均产流次数低30倍。由此可见,本流域通过封山育林,林木覆盖由48%提高到65%,其缓洪效益基本可达到上述结果。
综合治理可遏制土壤侵蚀,调节小流域气候,使山坡郁郁葱葱,沟谷清水汇流,沟内农、牧、林业得到巨大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3.4 社会效益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减灾防灾工作在全国有着极大影响。通过对达摩沟流域的泥石流综合防治工作,可基本控制泥石流及高含沙水流对流域内居民的危害,使其安居乐业,积极参加振兴山区的经济建设,早日走向富裕之路,这无疑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这一举措必定能在北京山区起到在治理和降伏泥石流之时发展经济的试点作用,这对防灾减灾工作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实例有哪些?
(一)2007年3月25日日本石川地震2007年3月25日9点42分,在日本石川发生6.9级地震。地震造成37栋建筑物遭到严重毁坏,将近90栋房屋无法居住,申请避难的居民达到2000人,供电和供水受到影响的家庭超过5500个。地震后出现了61处滑坡。
(二)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地震2004年10月23日17点56分,日本新泻中越地区发生了里氏6.8级地震。地震造成了1000多处不同类型的滑坡。地震引起的大规模滑坡形成50余座堰塞湖。
(三)2008年6月14日日本岩手地震2008年6月14日8点45分日本岩手发生7.2级地震,造成10死亡12人失踪,至少231人受伤。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频发,在北上河上游的支流中发现7处堰塞湖,河水已经被因滑坡垮塌而产生的泥沙阻断。这次地震的死亡的人中,大部分人是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1名55岁男子在海边钓鱼被地震中从山上滚下的石头(岩崩)卷入海中溺水而亡;1名48岁的男子在水库工地中作业时被滚石(岩崩)击中身亡;还有1人在宫城县的某温泉附近遭遇山体滑坡而殒命。
(四)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汶川为震中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非常发育,这是山区发生特大地震形成的典型现象。采用遥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约48678平方千米的地震滑坡影响区域内,解译调查出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48007个,覆盖面积约71.8平方千米。实际数字可能高于这个统计结果。灾情比较重的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地震灾区的84个县(市)调查统计,共排查出重大地质灾害点8439处,其中滑坡4372处,崩塌2309处,泥石流515处,其他地质灾害1243处,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1.81%、27.36%、6.10%和14.73%。地质灾害共威胁1093667人。
在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中,滑坡(包括岩崩)和泥石流占地质灾害的80%以上。在北川县城,这一现象非常明显。北川中学(新区)被滑坡全部掩埋(图7-2)。2008年9月24日北川一带突降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的暴发,位于北川老县城附近的西山坡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冲入县城,几乎全部淤埋老县城(图7-3)。原北川中学后山任家坪沟暴发泥石流,掩埋村庄和原北川中学宿舍区,并直接威胁其下游居住有300多人的灾民安置区。这次9.24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42人死亡、失踪,由于通往乡村道路几乎被泥石流全毁,使4000多人被围困山里。此外,沿江等河流两岸新爆发的泥石流比比皆是,多处堆积扇对主河道造成顶托,加之河流泥沙含量高,水位上涨快速,使两岸低地居民安置区的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已遭受严重破坏的北川县城房屋建筑和街道,再次遭受次生地质灾害的重创,雪上加霜,被泥石流掩埋,很多房屋只露出屋顶的部分或只有顶部1~2层。
6、(50财富悬赏!)地理知识提问 关于泥石流案例!!请进
成因:
自然原因:岩石的自然风化形成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地形陡峭 ;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袭 ;
人类工程活动原因: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案例
国内的有:
1、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受灾群众
2、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 3、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4、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5、2010年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6、8月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7、2010年8月13日13时至14日7时,都江堰市龙池镇出现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八一沟、栗子坪、麻柳坪、黄央沟、水鸠坪等大量山沟均发生泥石流,初步估计累计冲出物源400万立方米。
国外的有:
1、1970年5月,秘鲁发生7 8级地震引发瓦斯卡兰山泥石流,使容加依城全部被毁,近7万人丧生;
2、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夹带着碎屑、火山泥石流奔腾而下,距火山50千米以外的阿美罗镇瞬间被吞没,造成2 3万人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
3、1998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等地突遭泥石流袭击,造成l00多人死亡,2000人无家可归。
4、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