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抗击洪水1998

抗击洪水1998

发布时间:2021-07-09 10:30:18

1、1998抗洪救灾事件作文开头

(抗洪救灾1)那是1998年的夏天,一个令全华夏儿女难忘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 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 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官兵们身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提!”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在汹涌澎湃的江水中,那道人墙显得那样壮观,那样雄伟!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再一次表达了人们的爱国心!(抗洪救灾1)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

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2、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物事迹?

1、李向群

李向群(1978--1998)新时期英雄战士。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121师361团9连战士。1996年12月参军。共产党员、在1998年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2、高建成

湖南省湘阴县人,1965年10月出生于湘阴县南湖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热爱学习,品学兼优。1984年9月湘阴县四中毕业,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某高炮团。

历任排长、助理工程师、连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被授予上尉军衔,是人民军队新时期军事政治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基层干部。

在14年军旅生涯中,他学习刻苦,工作扎实,作风优良,品德高尚,先后3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7月27日,他所在的空军某高炮团奉命奔赴湖北咸宁地区执行长江干堤抢险护堤任务。

出发之前,他在写给老母亲的信中说:“妈,我马上就要带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了,现在家里置了新房,等我抗洪胜利回部队后,便利用休假的机会接您老人家来住,让您老人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享受晚年幸福。”

他率领战士们按时奔赴指定位置,立即投入嘉鱼县邱家湾抗洪抢险战斗。他不顾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8月1日晚,他率部转战牌洲湾参加抢险战斗。

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连队突遭洪水袭击,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

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

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

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

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3、张国兴

1972年张国兴出生于河北晋州普通职工家庭,1989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父亲因心疼儿子怕受苦一直反对,为此,张国兴绝食抗议,一周后,父亲只好成全儿子,自此张国兴踏上了从军的道路。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当初九江城决口,张国兴所在集团军222名突击队员被紧急调遣飞赴九江,张国兴做为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的技术骨干,指挥全连44名官兵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 经过连续4天4夜奋战,成功封堵了江西九江决口。

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4、彭荣华

1998年,暴雨一场接一场。黄陂县横店乡的梅包子湾河水猛涨。到晚上,有些人家里已开始进水。怎么涨这么快?梅包子湾组长彭荣华到村民彭志东的店里买烟时发现了险情:村里一座石墩桥的桥孔被洪水裹挟的水草树枝堵塞!

彭荣华对彭志东说:“如果桥不倒,上游的村民就要受淹;如果桥一倒,下游的村民将要受淹。快,你帮我来疏通!” 

彭荣华和彭志东来到桥下,彭荣华让彭志东在岸上帮忙。他自己跳进急流里,倚靠在阻水墩上用手一把一把地清除树枝和杂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桥孔基本疏通,水也渐渐退下。

彭志东的妻子见二人半天没回,就打手电来到桥上。她对彭荣华喊:“华子,危险!”话音未落,彭荣华抱着的石墩突然断裂。彭荣华随石墩被急流卷走。

彭志东跳入河中,但没有抓住彭荣华。一整夜,村里的男子在水退后的下河进行拉网式打捞;妇女们则在岸上呼喊,仍没有找到彭荣华。直到第2天下午才在离石桥30米的下游找到穿着雨衣缠着水草的彭荣华的遗体。

彭荣华的牺牲使梅包子湾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纷纷赶回村里为他送葬。

5、嵇琪

嵇琪,是一名中国军人,同时也是一位抗洪英雄。他在1995年12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来因在抗洪中的突出表现,2000年2月21日下午,南京军区授予某部修理连战士嵇琪“新时期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战友们则称他为“抗洪铁人”。

嵇琪是在1998年10月从长江抗洪前线凯旋不久被诊断为恶性脑瘤晚期的。在与那场特大洪水搏斗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硬骨头战士曾10次晕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进临时救护所。

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总是不顾劝阻,继续投入抢险战斗。抗洪中,嵇琪是连队唯一一个在“水线”入党的战士,并荣立三等功。

3、1998年抗洪救灾资料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4、1998年抗洪救灾的地点是什么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5、1998年抗洪救灾中解放军的感人故事

1、高建成

湖南省湘阴县人,1965年10月出生于湘阴县南湖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热爱学习,品学兼优。1984年9月湘阴县四中毕业,被选入空军飞行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某高炮团。

1998年7月,长江流域连降暴雨,湖北出现外洪内涝的严峻形势,高建成不顾因训练中暑而连续几天的高烧,主动请战,带病率领全连随部队长途奔赴嘉鱼县邱家湾抢险。

高建成一边打针,一边带病坚守在长江大堤上。1998年8月1日20时,嘉鱼县簰洲湾堤段出现重大险情,高建成和连长黄顺华奉命带领一连随团突击队急速开往出险堤段。

当部队冲至距大堤不到100米处时,江堤突然决口,洪水奔泄,巨大的洪流咆哮而来,浪头高达三四米。

高建成和连长迅即组织抢救遇险的群众和官兵,在救生器材不够的情况下,他鼓励大家不要慌张,并毅然脱下自己身上的救生衣给不会游水的新战士赵文源穿上。高建成和连长在急浪中继续寻找和指挥水中战士自救互救。

高建成往返数次,用尽全身力气,将新战士刘澜送到一棵树上,并鼓励他:“一定要坚持到天亮,上级会派人来救援。”

而他自己被急浪打出十多米,当再露出水面时,他发现战士何董华在漩涡边挣扎。高建成拼尽全力扑过去,一把抓住小何将他托着游到一棵树上。正当他准备再去救其他同志时,一个巨大的浪头迎面打过来,将气力用尽的高建成卷走了。

2、李向群

李向群 (1978年6月~1998年8月22日)海南琼山人。1996年11月下旬,李向群通过应征体检,穿上了绿军装。

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原)广州军区某部“塔山守备英雄团”官兵奉命直赶湖北荆州。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赶赴湖北灾区抗洪抢险。

8月13日10点25分,李向群随部队火速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长江第五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段,恶浪接二连三扑向提岸。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向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吧。

说完一个猛扎下去50秒过去了,李向群一直没有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一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十几米的地方冒了出来。连长忙问怎么样,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了身体。

连长命令拿背包带把六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中,脱掉衣服他就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绳抢过来说,连长,我下过去一次了,我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

李向群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左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了水闸,被划开了一个四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出色表现,经连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8月21日,南坪大提有一段提基坍陷,引发了70米内的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的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

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添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地笑了一笑说,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提时,头一阵晕眩,鼻孔渗出了鲜血;15分钟之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又扛起了沙包。

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在坚持再坚持。李向群扛了20多袋沙包的时候,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提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因为他极度疲累,导致了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

于22日10点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20岁的青春年华,走过了一条灿烂人生之路。用全部生命实践了,人活着要有美好追求,家富了更要报效祖国的信念。

3、张国兴

1972年张国兴出生于河北晋州普通职工家庭,1989年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父亲因心疼儿子怕受苦一直反对,为此,张国兴绝食抗议,一周后,父亲只好成全儿子,自此张国兴踏上了从军的道路。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当初九江城决口,张国兴所在集团军222名突击队员被紧急调遣飞赴九江,张国兴做为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的技术骨干,指挥全连44名官兵运用“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 经过连续4天4夜奋战,成功封堵了江西九江决口。

创造了中国抗洪史上的奇迹,当时的国务院朱总理站在大坝合龙处,高度赞扬这支堵口技术突击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向广大官兵致敬”。

4、彭荣华

1998年,暴雨一场接一场。黄陂县横店乡的梅包子湾河水猛涨。到晚上,有些人家里已开始进水。怎么涨这么快?梅包子湾组长彭荣华到村民彭志东的店里买烟时发现了险情:村里一座石墩桥的桥孔被洪水裹挟的水草树枝堵塞!

彭荣华对彭志东说:“如果桥不倒,上游的村民就要受淹;如果桥一倒,下游的村民将要受淹。快,你帮我来疏通!” 

彭荣华和彭志东来到桥下,彭荣华让彭志东在岸上帮忙。他自己跳进急流里,倚靠在阻水墩上用手一把一把地清除树枝和杂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桥孔基本疏通,水也渐渐退下。

彭志东的妻子见二人半天没回,就打手电来到桥上。她对彭荣华喊:“华子,危险!”话音未落,彭荣华抱着的石墩突然断裂。彭荣华随石墩被急流卷走。

彭志东跳入河中,但没有抓住彭荣华。一整夜,村里的男子在水退后的下河进行拉网式打捞;妇女们则在岸上呼喊,仍没有找到彭荣华。直到第2天下午才在离石桥30米的下游找到穿着雨衣缠着水草的彭荣华的遗体。

彭荣华的牺牲使梅包子湾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纷纷赶回村里为他送葬。

5、嵇琪

嵇琪,是一名中国军人,同时也是一位抗洪英雄。他在1995年12月报名参军入伍,后来因在抗洪中的突出表现,2000年2月21日下午,南京军区授予某部修理连战士嵇琪“新时期硬骨头战士”荣誉称号,战友们则称他为“抗洪铁人”。

嵇琪是在1998年10月从长江抗洪前线凯旋不久被诊断为恶性脑瘤晚期的。在与那场特大洪水搏斗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硬骨头战士曾10次晕倒在大堤上,5次被抬进临时救护所。

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总是不顾劝阻,继续投入抢险战斗。抗洪中,嵇琪是连队唯一一个在“水线”入党的战士,并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建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国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向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彭荣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嵇琪

6、1998年抗洪救灾简介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

7、1998年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 30个字左右 )

李向群1978年出生在海南琼山一个殷实家庭,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下长大。1996年,18岁的李向群离开家乡来到广西桂林当兵,1998年8月5日,他随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14日在抗洪抢险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洪的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而当时他的军龄也才20个月,党龄8天。

当父母知道李向群牺牲的噩耗后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但他们夫妇想要替儿子完成未完成的任务,父亲李德清换上了儿子的迷彩服,扛着沙包在大堤上挥汗如雨;而母亲王立琼则强忍着悲痛替战士们洗衣服。

(7)抗击洪水1998扩展资料: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8、1998年抗洪救灾事迹

李向群,98洪水时坚持抗战,发烧42度不下前线,死后其父代子上阵,替儿子交上最后一笔党费!
热血青春 意气男儿
永恒的青春:李向群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
好处。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9、1998年抗洪救灾的具体英雄事迹

李向群:真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

——李向群

[李向群简介]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正是胸中装着铁的纪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时期,李向群也决不违反规定。

战胜了长江第五次洪峰,团里安排连续奋战了4天4夜的九连就地休整。班长王绍带着全班,到南平镇打扫卫生,李向群负责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发廊。见解放军帮他们做好事,热情的老板非要免费给他洗头,李向群摆摆手。老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抗洪抢险特殊时期嘛。”尽管好几天没顾得上洗澡,头皮也痒痒的,但部队纪律不容他半点违犯。他谢绝老板的一片好意,又埋头扫了起来。

高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团225营一连指导员。原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后因健康原因来到高炮部队,成为一名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1998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地段抗洪时,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1998年8月1日,高建成和战士们吃过晚饭,正象往常一样召开有关抗洪抢险的例会。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湖北省防总指挥部命令:洲湾中堡村堤垸发生严重管涌,部队火速赶赴抢险。 接到命令不到3分钟,168名官兵就踏上5部大型牵引车,向险堤急驶而去。洲湾距武汉市仅120公里,长江在这里来了个急转弯形成了状如握拳、面积约15亩的垸,这里居住着两个镇的五万多名群众。在洪水到来的危急时刻,全体官兵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险段,救民于危难。 车越往前行,路面上的水越多,车队两旁都是成群结队向后撤退的群众。高建成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娘互相搀扶着,颤微微挪不动步,立即停车将两位老人扶上车来。20时30分,车队距离洲湾堤坝只有100多米时,因多日浸泡变得松散的大堤,在管涌的压力下轰然决口,落差近10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冲撞着一部部大块头的牵引车。激流中,牵引车剧烈摇晃。高建成高声叫道:“不要慌!快解背包带,把车连在一起!”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穿在不会水的战士身上。高建成带领战士爬上车顶,解下背包带与前面一连连长黄顺华带队的车连在一起。由于高建成所在牵引车已开始倾斜,高建成命令车上的战士和老百姓顺着背包带迅速转移到黄连长的车上,高建成最后一个离开后,车子即被洪水吞没。 此时,黄连长看到高建成脸色发青,知道他几天来一直带病扛沙包筑堤坝,身体极度虚弱,便不由分说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正不知所措,便一把脱下救生

衣套在他身上,并叫过一个会水的班长说:“快带他到树上去!” 滔滔激流中,高建成和黄顺华带领战士们将背包带拴在一起,大家 向树上转移。 肆虐的洪水还在疯狂上涨,高建成一边组织疏散战士,一边不 断大声喊着:“同志们,不要惊慌,有我和连长在,有党员干部在, 就一定要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就是牺牲我们也要保住大家。”突然

一阵浊浪涌来,高建成被掀入激流之中。漆黑的夜色中,高建成在 激流中飘游着,多日的劳累和病痛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他完 全能够游到旁边的树上求生,但他没有,考虑到水中可能还有战友 和群众,他边游边开始寻找,他喊道:“水中有人吗?”突然,身 边响起微弱的呻吟声:“我是一连的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 边,告诉他:“我是指导员高建成,别慌,跟我来!”一只大手抓 住了刘楠的胳膊,高建成拖着刘楠游近了树丛。此时,刘楠已无力 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筋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高建成 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 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高喊着:“指导员,太危险, 你也上来吧!”高建成摆了摆手,再次游向激流中寻找落水的战友。 “救救我!”高建成循声游去,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13班战士何董 华的手,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两米……终于游到了一 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力一推,就势抓住了树枝。而小何 回过头寻找指导员时,只看见他的头和手露了一下,便被洪流裹挟 而去。 8月3日中午时分,在距洪水决口3公里处,高建成的遗体被打 捞上来。为了抗洪,为了战友,高建成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33岁 的青春年华。 9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 在京隆重举行,向烈士的妻子鲁蓓颁发了授予高建成的一级英模奖 章,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宣读了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授予高 建成同志“抗洪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大会还号召全体指战员向 高建成同志学习

10、1998年抗洪救灾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与抗击洪水1998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