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的灾害性天气头哪些? 温州的降水为什么西部山区要多于东部平原?
台风算主要灾害性天气吧
山区是迎风坡咯,地理里所以降水会多于平原(温州的风是东南季风)
可能有点关系吧,有各种说法的,因为土地关系不能平均到很多,喜欢出去发展,起初交通滞后,因为三面环山,为了或者生活所需的产品,要出去交换,还有就是起初经商是小作坊,家里集钱的,大家都想一人先富起来,有这个意识吧!
一方水土一方人
2、急!询问从古代到现在的所有灾难(只要灾难名称和时间地点,具体不用)
AD431—404 伯罗奔尼撤战争及战争中爆发的大瘟疫 欧洲
AD79 维苏威火山大爆发 庞培
公元6世纪-8世纪 查士丁尼瘟疫 东罗马帝国
14—17世纪 黑死病 地中海及欧洲大部
1637-1647 五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 中国(明王朝)
1883.8.27 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东南亚
1904-1906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全世界
1906.4.18 旧金山大地震 旧金山
1908.6.30 通古斯大爆炸 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1912.4.14 泰坦尼克号 大西洋
1923.9.1 东京大地震 日本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世界
1943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
1945.8.6 广岛原子弹爆炸 日本
1947.4 美国德克萨斯州燃料泄漏引起爆炸 美国德克萨斯
1952.12.4 伦敦大烟雾 英国伦敦
1960.5.22 智利大海啸 智利,波及太平洋沿岸
1963.12.14 洛杉矶水坝坍塌 洛杉矶
1970.5.31 秘鲁大雪崩 秘鲁
1971 东京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东京
1976.7.28 唐山大地震 中国唐山
1979 宾夕法尼亚反应堆事故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核反应堆
1984 博帕尔中毒事件 印度博帕尔化工厂
1985 墨西哥大地震 墨西哥
1986.4.26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苏联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86.8.21 喀麦隆湖底毒气 非洲喀麦隆西北部,尼奥斯火山湖1987.7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孟加拉
1995.3.20 东京地铁沙林事件 日本东京
1997 圣地亚哥光化学烟雾事件 智利
2001.9.11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美国纽约
2004.12.26 印尼大海啸 波及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东海岸
3、温州人做买卖狠不?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境内河流密布,全部是山区。温州在改革开放前是个穷地方,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发展异常迅猛,温州模式闻名于世。2006年温州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其中,龙湾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不仅如此,温州商人、温州街、温州城、温州人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温州的GNP远高于GDP,温州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处于前茅,温州民间资本非常雄厚。温州为什么可以取得如此孜孜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温州经济的奇迹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温州的地理因素决定温州具有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先天条件。
人口统计显示温州人口非常多,有常住人口900多万,其中,有外地来温州务工人口300多万,人口总量超过了青海、甘肃、宁夏,接近新疆、西藏。温州的土地面积只有1178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全部面积的90%,平地所占比例不到10%,山区人类无法居住,人口不得不集中居住在山下的平原地区,这样,900多万人口居住不到10%的土地上。因此,温州的人口分布集中度特别高。这种人多地少、集中居住、无法靠土地为生的特点决定温州的城镇化水平非常高,城乡一体程度非常高,经济学家刘易斯所说的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在温州并不明显。这种人口分布和地理特征决定温州具有工业革命和城镇化的先天条件。
温州和杭嘉湖地区不一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浙江省最富裕的地方是杭嘉湖平原,温州和浙南地区是山区,历史上相对比较贫困。可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杭嘉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温州地区引人注目。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温州的人多地少基本是山区的地理特征决定温州的城镇化水平非常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明显,城乡一体化水平自然高。杭嘉湖地区的平原和水网地区,自古以来,人们依河而居,人们可以驾着小船到达自己的家中,交通非常便利,这种地理特征决定了杭嘉湖地区的居民是分散居住的,人们不愿意到城镇居住,城镇化的速度非常慢、水平非常低。至2006年,嘉兴市的城市居民不到50万,湖州市的城市人口也只有50万,而同时,温州市仅仅是城区的人口就有110万。杭嘉湖的这个地理特征决定杭嘉湖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所以,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比杭嘉湖地区快。第二,温州的地理特征决定温州是个出商帮的地方。
温州的地理特征是人口多、土地少、远离政治中心、几乎全部是山区、靠海洋而且内部河流众多。这种地理特征对于创造商人的品格并形成商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多地少而且远离政治中心,使得这里的人无法靠土地为生,无法靠政治为生,不得不出外经商;山区、靠海洋而且内部河流众多,不但为这里的的人从事商品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而且有利于形成厚道、稳重、低调、灵活、开拓、团结的商人品格。这个观点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徽商、晋商的产生和发展中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二战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温州是典型的经济“块状分布”发展地区,一个个相同的小商品生产企业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规模特别巨大的小商品生产集群。柳市的家电、龙湾的制革、蒲忻的笔业、瓯北的阀门、桥头的纽扣、龙港的印刷、瑞安的汽摩配件、平阳的礼品、水头的宠物食品、乐清的造船、灵溪的家具等等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块状分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温州的地理特征角度进行解读。
温州几乎都是山地,没有大片的平地,温州的人口只能分布在山脚下的一块块的平地逐渐就变成了一个个小的城镇;温州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在农业社会,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为了生存和发展,温州人不得不到海洋上航行;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7-10月都有台风袭击,狂风、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难频发,为了抵御这些自然灾难,温州人的合作意识不得不强。面对海洋、面对大山、面对台风,温州人不得不互相帮助,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在1978年后,面对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自然而然地掀起了了举办实业的浪潮。温州的地理特征及其基于这种地理特征形成的温州人的性格决定了温州的经济的“块状分布”。温州常年有上百万人在国内外经商,另外,温州本地的企业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大量向外迁移的现象。为什么温州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向外迁移,为什么那些爱家乡的温州人愿意常年在外经商呢?有关学者把这个现象称为“地瓜经济”,那么“地瓜经济”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方面,温州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温州的环境和资源的局限性,温州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温州的环境和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承受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温州企业在本地发展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温州的地理特征决定温州人不得不经常走南闯北,以获取市场、信息和各种生产要素。这就决定和成就了温州的“地瓜经济”,当企业在温州本地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约束的时候,温州人自然会把企业外迁。但是,共同的生活和奋斗经历,使得温州人的企业向外部迁称时非常团结,他们的家乡观念非常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形成一个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这就是为什么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温州商会的原因。温州的地理特征决定温州人恋家不守土的个性,这是温州的“地瓜经济”的真正原因
其中,地理因素是重要原因。
4、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台风?
1、台风山竹
超强台风山竹(英语:Super Typhoon Mangkhut,国际编号:182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mpong)为201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2个被命名的风暴。“山竹”(泰语:มังคุด)一名由泰国提供,是一种水果。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 [3] ;15日18时,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台风“山竹”还造成5省(区)的1200余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严重损坏,近3500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74.4千公顷,其中绝收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2、5919号台风
西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潜力最强的海域,每年孕育出的平均个数,平均强度还是最大强度都不是其它大洋所能望其项背。但在1969年,小环流的CAMILLE终于还是一朝惊艳。接着,在这个全球历史上最暖的2005年,北大西洋又向西太平洋发出了无畏的挑战:KATRINA、RITA和WILMA成就了大西洋历史上最疯狂的组合。
只不过,西太平洋在这遥远的1959就默默孕育了强大的琼安、莎拉和薇拉,这不可一世的三姐妹创造的三项世界纪录曾经让所有挑战者都只能仰望,也让全世界都为之胆寒。
3、飓风约翰
飓风约翰(英语:Hurricane John),又称台风约翰(英语:Typhoon John),是1994年在东北太平洋生成的一个飓风,它是有纪录以来维持时间最长,及移动路径最长的热带气旋。约翰生成时正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东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温度较正常为高,这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
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千米,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虽然约翰维持时间长达一个月,但它几乎没有影响陆地,仅对夏威夷和在约翰斯顿环礁的美军基地带来轻微影响。
4、神风
“神风”一词最早在《日本书纪》的垂仁纪中出现。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攻打日本,都因为遭遇海上风暴而造成重大伤亡,被迫撤退。当时禅宗流行,根据迷信的说法,日本人认为是神制造了这些风暴,将外来入侵者毁灭。
5、台风玉兔
热带风暴玉兔(英语:Tropical Storm Yutu,国际编号:1316)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4个被命名的风暴。“玉兔”一名由中国提供,是指神话传说中的兔子。
该系统于2013年9月1日9时许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当日14时许亦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为热带风暴,9月2日14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台风玉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台风山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5919号台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飓风约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风
5、谁能帮我找几篇“到民间采风去”的课时的关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作文啊?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它的历史上有许多的英雄人物,2006年的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王钦昂和王钦朗兄弟、陈再新(已故)、陈建平、杨学寿、吴若琳(已故)、张锡玉、周大军(已故)、林如意、周绍文、董祥笔当选;苍南马站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和退伍老兵周跃南等8位战友.他们当中既有与持刀歹徒搏斗英勇献身的外来务工的保安周大军,又有带病坚持上课倒在讲台上的教师吴若琳;既有抗击“桑美”超强台风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养路工陈再新,也有不顾自家企业受灾、用私家车转移群众的民营企业主杨学寿;既有18年坚持照顾瘫痪妻子自己又患了白血病的林如意,也有坚持23年赡养照顾烈士双亲的周跃南等8位战友……回放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当“无畏”、“取舍”、“承诺”、“母爱”、“情义”、“坚忍”、“使命”等一个个字眼出现在大屏幕上,当一个个平民英雄走到观众面前,现场观众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温州历史悠久,有许多特色的民风:跑马灯,吃分岁酒,龙舟竞渡……我记得龙舟竞渡的来历: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温州竞渡,至迟在宋时已很流行。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在宋时,还不是纪念屈原,直到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日子。“一江竞渡胥寻乐,谁为汨罗三闾哭。”(清石方洛《且瓯歌》)又有民歌云:“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汪,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保平安。”
我为我生活在温州而骄傲,不久的将来温州也将以我为傲!
6、走进温州历史文化?
温州地处浙东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她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温州市现辖三区(鹿城、龙湾、瓯海)、两市(瑞安、乐清)、六县(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
温州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山脉之间,溪流奔腾,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主要河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瓯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左纳楠溪江入海。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气温16.1~18.2摄氏度。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台风。因此,来温州的最佳旅游时间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节,雨中游雁荡也别有一番风味。
温州不仅以“商贸”城市闻名遐迩,其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现拥有雁荡山(温州雁荡山、南雁荡山、中雁荡山)、楠溪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麂列岛、乌岩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岩、瑶溪、洞头、滨海玉苍山(玉苍山公园)、百丈漈、寨寮溪、泽雅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八个市级风景区,还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和文物古迹。
雁山云影,瓯海潮踪,楠溪胜景,百岛风光,玉苍石景,百丈飞瀑,寨寮风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灿的瓯越文化,使得温州更加深沉,更为神秘,更有内涵。
温州位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温州机场已开辟42条国内航线,并开通了与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温州火车站旅客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温州港是一个集河口港、海湾港于一体的综合性天然良港,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
温州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从事餐馆业、皮革业、服装业等。在温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畲族,其次是回族,此外还有壮、苗、土家、侗、满、布依等民族。
温州概况
简 称:瓯
区 号:0577
邮 编:325000
位 置: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是浙南政治、文化、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南接福建省,西连丽水市,北通台州市。
区 划:现辖鹿城、龙湾、瓯海三个区及瑞安、乐清、永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洞头八个县(市)。
7、温州人有啥性格?该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温州人的经济性格及其成因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现象是一个被反复讨论的话题。近年来,关于温州人和温州模式的争论依然此起彼伏。与以前主要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开展争论所不同的是,近来的争论多了一些学理性的探讨,少了一些偏见。但有些争论也不排除炒作的可能。比如由所谓的温州炒房团、炒煤团引发的争论,就明显存在对温州人和温州经济进行神化或妖魔化的倾向。一、经济行为与性格的主要表现温州人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群体,是一个功利色彩比较浓的群体,也是一个吃苦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比较强的群体。根据以往的归纳,温州人的经济行为和性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恋乡不守土,二是敢冒知进退,三是自信不自满,四是重利不守财。在正面形式表述的背后,也隐含了温州人性格和行为中的负面因素。比如,部分温州人敢冒敢闯背后规则意识的欠缺,温州人亲和力强背后的关系学,温州人重利思想背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温州人善于学习背后的低起点等等。但毫无疑问,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造就了今天温州经济的格局,并将决定温州今后的发展走势。二、经济性格生成原因的分析影响温州人地方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1、生存环境的适度挑战。在农业社会,剔除人口因素不论,除了夏秋之交时有台风侵袭和交通条件不利之外,温州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的,素称鱼米之乡。温州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环境闭塞,但山川秀丽,风景极佳。南朝诗人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一面牢骚满腹,不理政事,以示对朝廷把他放到这个闭塞地方的抗议;一面却对温州的山水流连忘返,吟咏再三,使后来同样不得志的苏东坡羡慕不已,希望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据统计,温州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面积占达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强。有这么一个丰饶美丽的舞台,对温州和温州人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是,人口、台风、交通三大问题却始终是温州发展的重大制约,对温州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先说交通。温州地处浙江南部的群山深处,东濒浩瀚的太平洋,远离传统政治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前,水路交通是温州的重要出口,由于交通不便,促使温州人更加注重从水上找出路,温州早期的海洋经济相当发达,战国时温州已是全国九大港口之一,长期的海洋捕捞、海上征战、海外贸易和频繁的海路交往,使海洋基因深深根植于温州人的性格之中。另一个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不便必然促使温州人追求区域内部的自给自足,特别是加上温州区域内因地形多变,自然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三个互补的经济带,使区域内部的经济自足和自我循环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这成为日后温州人注重圈内交易的现实和历史基础。(2)次说人口。温州地狭多阻,生存容量不大。人口问题对温州的影响历来比较大。这种影响主要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来自于人口的构成和质量。历史上温州是一个移民频繁的地区,有史记载比较大的向温州移民活动就不少于5次,在举家、举族迁移过程中强化了家族、宗族观念,形成温州人喜欢抱团、扎堆的习惯。另一个方面的影响来自于人口的数量。一般来说,移民目的地必然有吸引移民的特殊原因,温州封闭的地理条件所创造了安全的环境。宋代方志说温州土俗颇沦于奢侈,民生多务于贸迁,如果勤于劳作,在当时依靠多种经营,还是能够过上奢侈生活的。南宋时永嘉年商税额是全国平均商税额的七倍,就是一个证明。但是,明清以降,两代朝廷连续例行海禁,实施片版不得入海的高压政策,紧接着又是海盗与倭寇的轮番摧残,温州唯一的商路被堵死,温州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了。这种生存压力,进一步激发了温州人强烈的创业冲动,促使温州人不断地学习各种技艺以依靠多种经营谋生,不断地向外地和海外移民以求出路,从而也促使温州社会始终保持着开放状态和注重学习的习惯。(3)再说台风。温州是台风多发地区,温州人的性格和处事行为,深刻地受到了台风的影响。台风造成的山洪暴发,江海决堤和泥石流,常常吞没田畴村庄,使道路毁坏,房屋位移,船只失踪,家破人亡,产生极大的灾害。从好的方面来讲,这种周而复始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剥夺和折磨,造成了温州人不怕失败的坚韧;这种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和恐惧,使温州人意识到必须不能单纯依靠农业,必须要拥有坚固的房子,必须要赚到足够的钱以防不测2、传统手工业技艺、商贸经验的沿袭与内化。温州人经济性格的形成及其强化,与温州历史上高度发达的延绵不断的手工业和商业传统是分不开的。在历史上,温州素有其货纤靡,其人多贾的名声。温州的陶瓷业非常有名。上古时即盛产瓯器,并以之为部族名、水名和地名。到了东晋,温州的制瓷技术已处于当时全国领先水平,最早采用釉下彩工艺生产的漂瓷,闻名海内,运销甚广。造船业也相当发达,三国时期所建的平阳横船屯,是当时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养蚕缫丝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当时温州人养育一年八熟的八辈蚕,这种技术在广东到明朝才被掌握。到了唐朝,温州的制瓷业又有所发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量进一步扩大。瓯窑与越州窑一道在全国享有盛誉。还有制纸业。温州当时生产的蠲纸,被称为全国五大名纸之一。到了宋朝,特别是随着宋室南渡,大批中原士族再次迁入温州,把温州经济推上了一个历史高峰。当时来温州经商的不仅有全国各地商人,还有日本、高丽、交趾、暹罗等国的商人。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温州设立市舶务,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宜。当时温州人到外地和国外经商的也很多,开封、临安等大城市都有专门经营温州漆器和蠲纸的店铺。宋真宗时到高丽经商的温州人周伫,因其才能出众,被高丽王擢拔为礼部尚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后期温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这在其他地方到明朝才普遍出现。还有当时温州的漆器因为工艺精美,被称为全国第一,但生漆等原材料大多从浙西、福建、四川运入,这不妨看作是现在温州模式零资源现象的历史底本。明清以降,由于多种原因,尽管温州的经济衰落了,社会发展基本停滞,但温州的手工业生产技艺以及经商传统却被世代保存了下来。3、瓯越多元文化的熏陶。近年一些人认为温州模式的根源是永嘉学派,这是一种值得探讨的说法。现在的温州企业家大多起于底层,原先很少受到高中以上的教育,不但不大可能读过叶适的书,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叶适是何许人,也不清楚温州历史上出现过永嘉学派。由于远离传统政治文化中心,传统精英文化对温州的控制一直比较有限,温州始终处于一种多元文化的状态。事实上不管是永嘉学派也好,温州模式也好,它们的根都是温州的传统文化或者说是瓯越文化,瓯越文化的内涵远远大于永嘉学派。其构成主要来自这么几个方面:(1)如上所述的因自然环境影响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海洋文化、山地文化、移民文化的基因。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温州的移民文化的成分中,夹杂着相当突出的江湖流民文化色彩。这是现在许多温州人讲义气有余而讲商德不足,讲人情太多而守规则不够,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却又奢侈浪费,过分爱面子却假冒骗不绝的历史根源。(2)道教的享乐主义观念。一般的观念中,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其实,在宋代以前,特别是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民间社会,道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儒家。温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区,更多地保存了宋代以前的遗风,道家文化特别是后来融合了佛教与民间宗教的道教思想对温州和温州人的影响也比儒家思想更为深远。萧梁时期,道教在全国有118处洞天福地,温州就占了5处,可见温州是当时道教活动极其重要的区域。道教的养生贵生享受生活的理念、以柔克刚低调处事的观念、重视技术技巧的传统以及迷信色彩很浓的节事祈禳活动等,在温州人身上打上了很深的烙印。(3)儒家的现实理性主义思想。儒家思想在温州的传播和普及始于东晋,真正深入民间却是南宋以后的事。而且经过了叶适等人的创造性发挥和适应性改造,融入了更多的温州因素和民间色彩,强调通商惠工、义利并举、工商皆本,与孔孟原典和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永嘉学派是瓯越文化与正统儒家文化结合的一个产物,是儒家实用理性主义在温州的一个变种。永嘉学派虽然号称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三足鼎立,但不管在当时还是后来,其实际影响却比较有限,即使在温州当时,因科举制度的导向,年轻人接受的正规教育,也是更为正统的朱程理学。但永嘉学派内含的重商精神却是历代温州人薪火相传、永不熄灭的心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历史与传统都有可能重新追上我们。一些先前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蝴蝶效应对后世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后来的发展方向。上述温州区域文化的基因,深深地根植于温州这块土壤,体现在每个温州人身上,经过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洗礼,形成了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成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8、古代那个皇帝被打到海上
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
宋端宗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景炎三年(1278年)4月,端宗上船避入广州湾海面。不幸突然遇上台风,溺海受惊吓,又目睹一直保护自己的亲密大臣江万载为救自己被狂风海浪吞没,惊病交加而死。
宋怀宗赵昺,,南宋第八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上开展决战,宋军被元军击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
9、内地从古至今有没有发生过台风,比如陕西
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
台风外圈的云雨区可以影响到内陆,但可以肯定的说内地如陕西等等从古至今没有发生过台风
10、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风灾是什么样
虽然“大禹治水”就是人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洪水顽强抗争的缩影,但直到《管子》“度地”篇,才提到了除洪灾外的旱、风、冰雹灾等。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先民认识自然灾害的新起点。自此,正史和各种野史记录自然灾害便成常态。那么,有史记载的风灾是什么样呢?
史载,汉高祖二年三月,彭城(徐州)大风,从西北起,折木拔屋,扬砂石,昼晦;汉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者寿春大风,毁民室,死人。隋唐至五代,风灾发生的频率又高一些,平均12年发生一次风灾,较两汉时期16年一次风灾缩短了4年,且此时风多与大雨、冰雹结伴而行,造成重大人员死伤。如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年)7月,“杭州大风,海溢,溺州民五千余家,死四百人,苏(苏州)、湖(湖州)、越州(绍兴)等亦同”。
而宋、元、明时期,风灾的记录更为详细。宋代发生风灾76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达5次,宋真宗大中样元年(1008年)8月,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大风,造成“折木、坏城门,军营、民舍,压溺者千余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8月,“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
而元朝几乎两三年就发生一次风灾,统治不到90年的时间内累计发生风灾41次。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7月,“暴风起东北,雨雹兼发,江湖泛溢东起通、泰、崇明,西尽真州(今扬州仪征一带)民被灾死者三万四千八百余户”。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6月,“温州飓风大作,死者万余人”。
明代发生风灾42次,清代95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各两次,可见明清时期,人们防范风灾等的能力明显强于前朝。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8月,“扬州泰兴、海门、如皋等处,狂风大作,屋瓦皆飞,骤雨如注。漂没官民庐舍数千间,男妇死者不计其数”。第二年,万历十年7月,“苏、松六州县潮溢,坏田禾十万顷,溺死者二万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7月,苏州、松江府所属崇明、上海、常熟等19个州县飓风大作,大雨倾盆、田禾被淹、房屋漂没,仅崇明就淹毙1.2万余口。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风灾发生的频率是随人口规模的扩大逐渐提高的,且主要集中爆发于东部沿海农业比较发达地区的夏季。谢肇浙《五杂组》一则“龙卷风”的记载,就让人看到,当时人们恐惧风灾等自然灾害的程度大为降低:“国初(明初)山东历城王氏方鳏居,一日天大风,晦冥良久。既霁,于尘坌(尘埃)中得一女子,年十八九,云外国人也,乘车遇风,欻(迅速)然飘坠。遂为夫妇。今王氏百年科名,贵盛无比。”明代发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事件,还说明当时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已上升了一个新高度:“风之微也,一纸之隔不能过;及其怒也,拔木折屋,掀海摇山,天地为之震动,日月为之蔽亏。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者耶?”
古代一路刮来的“暴风”,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给现代人一些启示,只有认识自然规律并保护自然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