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雪,云,雾,露,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1.雨
由水滴组成,大部分水滴的直径大于 0.5 毫米。云质粒经各种物理过程长大,例如,在水云中,云滴通过凝结碰撞形成更大的水滴,当水滴大到不能被上升气流支托时降落到地面,便是降雨。形成降雨的三个必备因素是水汽、降温与凝结核。
2.雪
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小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落到地面,便是降雪。
3.云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4.雾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5.露
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表物体上(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这就是露。
6.冰雹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1)50团冰雹扩展资料:
霜的形成:
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由于此时温度低于0℃,水蒸气在地面一些传热性能不好的地表物体上凝华成冰晶,或者露珠凝结成冰晶,这即是霜。所以霜大多在冷季夜间到清晨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一般是静风。
参考资料:网络-雨
参考资料:网络-雪
参考资料:网络-云
参考资料:网络-雾
参考资料:网络-露
参考资料:网络-冰雹
2、天上下的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形状多数为球形。冰雹也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枝叶、茎干和果实产生损伤,造成作物减产或歉收。除此之外,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强风及剧烈的降温,还产生雷电现象,从而带来各种危害,例如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
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降水物,它结构坚实,大小不等。气象学中通常把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称为冰雹,直径2~5毫米的称为冰丸,也叫小冰雹,而把含有液态水较多,结构松软的降水物叫软雹或霰。冰雹的形状也不规则,大多数呈椭球形或球形,但锥形、扁圆形以及不规则的也是常见的。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气流升力与空气之浮力之和,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平常所见的雨。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3、云南文山市突降冰雹,如此大规模的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云南文山市突降冰雹,如此大规模的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 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
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
在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冰粒会吸附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逐渐变大、变重,等到上升气流无法负荷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但这时的冰粒还不够大颗,如果这时能再遇到一波更强大的上升气流,把向下掉的冰粒再往上推,冰粒就能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 在反复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那就变成雨了。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 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可见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冰雹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4、霰和冰雹有什么区别
1、由来不用
冰雹空气的水汽过饱和,就下雨,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霰是从云中降落至地面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由过冷却水滴在冰晶周围冻结而成。
2、硬度和出现时间不同
霰比较松散,质软且霰常出现在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
冰雹很硬,冰雹常出现在对流活动较强的夏秋季节。
3、时间长短不同
冰雹是一种短时间的强对流现象。
霰是一种稳定的“固态降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冰雹
网络-霰
5、在冬天有时候会下冰雹,冰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
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
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降水物,它结构坚实,大小不等。气象学中通常把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称为冰雹,直径2~5毫米的称为冰丸,也叫小冰雹,而把含有液态水较多,结构松软的降水物叫软雹或霰。冰雹的形状也不规则,大多数呈椭球形或球形,但锥形、扁圆形以及不规则的也是常见的。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6、冰雹为什么是圆的呢
冰暴的成因,就是由一个个小冰晶开始,受上升气流的上托而不掉下来。在空中不断地与冷水汽相遇而长大(有点像用米粉滚着做汤圆那样),四周的机会相等,所以是圆的。等到上升流托不住了,就成冰暴落下来。
7、什么是冰雹?冰雹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出现?
冰雹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冰雹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