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移动火灾荷载

移动火灾荷载

发布时间:2021-07-09 22:00:29

1、汉中市二〇一二年度消防安全培训试题(卷) 跪求答案。

CBDAAAABAD
1\ABD 2\ABCD 3\BEF 4\ABDE 4\ABCDEFGH 6\C 7\ABCDE 8\A
19 对 20 对

简答题: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报警、组织人员自救、疏散物资)

2、消防知识问答题

1.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B)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2.消防工作应当坚持 的原则。(C)
A.防火安全责任制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3.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 核准。(B)
A.上级消防机构 B.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
C.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D.主管公安机关
4.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 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D)
A.各级公安机关 B.各级公安消防机构
C.各级人民政府 D.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5.单位违反《消防法》规定,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可并处罚款,并对单位 处警告或者罚款。(C)
A.分管人员和责任人员 B.负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负主要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6.设有车间和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 。(D)
A.行政处分 B.警告 C.拘留 D.罚款
7.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 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A)
A.无偿 B.有偿 C.自愿 D.自觉
8.营业性场所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 。(B)
A.警告 B.罚款 C.警告或罚款 D.拘留
9.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 、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B)
A.消防环境 B.消防设施 C.公共设施 D.公共财产
10.
11.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 。(B)
A.民办消防队 B.专职消防队 C.公安消防队 D.专业消防队
12.《消防法》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 。(A)
A.集体宿舍 B.单身宿舍 C.厨房 D.俱乐部
1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有 项消防安全职责。(B)
A.4 B.6 C.10 D.8
15.消
16.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审核、验收等监督检查 收取费用。(A)
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必须
17.公安消防队除保证完成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 工作。(A)
A.抢险救援 B.防治 C.火灾救助 D.调查
18.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 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B)
A.工作 B.现场工作 C.安全保卫 D.消防安全负责人
19. 公众聚集的娱乐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发给 ,方可使用或者开业。(C)
A.《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 B.《消防安全验收意见书》C. 《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20. 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 物品。(C)
A.生活物品 B.化学物品 C. 易燃易爆物品 D.易燃物品
21.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D)
A.消防安全负责人 B.消防安全管理人C.消防安全主管人D.消防安全责任人
22.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 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A)
A.1 B.2 C.3 D.4
23、行政许可由 B 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A、设立行政许可的机关 B、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
C、具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D、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2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 A 、检验、检测、检疫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的期限内。
A、听证 B、招标 C、拍卖 D、鉴定
2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A 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30 B、15 C、10 D、5
26、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被撤销,被许可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 B 。
A、受法律保护 B、不受法律保护 C、附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D、无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27、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 D 。
A、不予受理行政许可 B、不予行政许可
C、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批评教育 D、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28、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 C
A、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罚款 D、罚金
29、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 B 。
A、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B、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C、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 D、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30、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记录 A 。
A、有权查阅 B、无权查阅 C、经过有关领导批准可以查阅 D、经过监督检查人员的允许可以查阅
31、行政许可的申请人 B 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A、应当 B、可以 C、不得 D、必须
32、依据《行政处罚法》,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 B 日内提出。
A、5 B、3 C 、7 D、15
33、我国的消防工作由 C 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A、全国人大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D、公安消防机构
34、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D 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A、3 B、5 C、7 D、15
35、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 B 核准。
A、上级消防机构 B、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 C、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D、主管公安机关
36、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维护 B 。
A、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 B、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C、国家利益和经济秩序 D、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37、当场 D ,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A、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五十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三十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38、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 A ,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A、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B、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情节和权利
C、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权利和依据 D、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程序
39、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D 日。
A、3日 B、7日 C、10日 D、15日
40、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在 D 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五日 B、十日 C、三日 D、七日
41、公安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要突出增强的观念是__C___
A、艰苦奋斗的观念 B、清正廉洁的观念
C、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观念
42、__ C___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4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__C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以人为本 B、立警为公 C、依法治国 D、完善立法
4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小于(B)的气体划分为甲类。
A、5% B、10% C、15% D、20%
45、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小于(C)米
A、2 B、3 C、4 D、5
46、公共娱乐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应小于(A)米。
A、1.4 B、1.6 C、1.8 D、2.0
47、为确保安全疏散,公共娱乐场所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C)米。
A、1 B、2 C、3 D、4
48、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存储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A)米。
A、0.5 B、1.0 C、1.5 D、2.0
49、库区以及周围(D)米以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A、20 B、30 C、40 D、50
50、室内消火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B)米。
A、1.0 B、1.1 C、1.2 D、1.3
51、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包括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A)平方米。
A、500 B、600 C、700 D、800
5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A)米,如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
A、2 B、3 C、4 D、5
53、消防用电配电箱结构及其器件宜用(C)型。
A、防电 B、防水 C、耐火耐热 D、防盗
54、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A)米。
A、10 B、15 C、20 D、25
55、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B)米。
A、10 B、15 C、20 D、25
56、根据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城市街坊的布置情况,低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B)米。
A、60 B、120 C、180 D、240
57、根据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城市街坊的布置情况,高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A)米。
A、60 B、120 C、180 D、240
58、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 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 米。(D)
A、3,4 B、4,3 C、5,2 D、2,5
59、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并于(C)正式实施。
A、1998年7月1日 B、1998年8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60、低倍泡沫是指泡沫混合液吸入空气后,体积膨胀小于(B)倍的泡沫。
A、10 B、20 C、30 D、40
6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B)
A、>28℃ B、<28℃ C、≥28℃ D、≤28℃
62、一般情况下,易燃材料的氧指数(A)
A、小于22 B、大于22 C、小于17 D、大于27
63、甲、乙、丙级的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B)
A、90、60、30min B、1.2、0.9、0.6h
C、一级、二级、三级 D、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
64、《建筑设计防火规定》规定,将少数爆炸下限为(C)的气体划分为乙类。
A、≤5% B、<10% C、≥10% D、≤10%
65、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A)
A、低于平均值 B、等于平均值
C、高于平均值 D、无必然联系
66、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
A、氧化碳和水蒸气 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烯、乙烯等 D、甲烷
67、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氧化化学反应的物鸭称(B)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6、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既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D)
A、助燃物 B、可燃物 C、可燃产物 D、氧化物
69、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B)类。
A、3 B、4 C、5 D、6
70、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 B、沥青 C、钠 D、煤气
71、下列物质中,(A)火灾属A类火灾。
A、纸张 B、钾 C、汽油 D、煤气
72、下列物质中,(D)火灾属C类火灾。
A、木材 B、石蜡 C、汽油 D、乙烷
73、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D类火灾。
A、木材 B、钾 C、汽油 D、煤气
74、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B)种。
A、3 B、4 C、5 D、6
75、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B)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76、低燃点液体和高燃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体,其闪点(B)与这两种液体的闪点的平均值。
A、高 B、低 C、等于 D、都不对
77、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D)
A、自然点 B、闪点 C、自然 D、燃点
78、沸点在(A)℃以上的重油,原油易产生沸溢和喷溅。
A、100 B、150 C、200 D、250
79、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80、热辐射在火灾处于(B)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熄灭阶段
81、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82、隐然是(A)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83、木炭燃烧属于(B)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4、(D)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 B、自然点 C、闪点 D、氧指数
85、(B)的液体,其生成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闪点<28℃ B、28℃≤闪点<60℃
C、闪点=60℃ D、闪点>60℃
86、(D)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属于丙类。
A、闪点<28℃ B、闪点=28℃
C、闪点<60℃ D、闪点≥60℃
87、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率为(C)的原油、渣油、重油等油品。
A、0.1%~2.0% B、0.3%~2.0%
C、0.3%~4.0% D、2.0%~6.0%
88、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B)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
89、粉尘爆炸属于(B)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汽爆炸
90、热对流是热传导的主要方式,是影响(A)类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息灭阶段
91、燃烧性能为B3级的建筑材料为(D)
A、可燃性建筑材料 B、难燃性材料
C、不然性材料 D、易燃性材料
92、卤代烷主要靠(D)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仰制链式反应
93、多层民用建筑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A)
A、穿金属管保护 B、PVC管保护
C、采用阻燃电缆 D、穿阻燃套管
94、某加油站有90#汽油灌一个,容量30立方米,93#汽油灌一个,容量30立方米,97#汽油灌一个,容量为20立方米,柴油灌一个,容量50立方米,按加油站等级划分计算其油罐总容量应为(C)立方米。
A、65 B、80 C、105 D、130
95、棉、毛、麻火灾属于(A)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9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97、公共娱乐场所的疏散出口数目一般不应少于(B)个。
A、一 B、二 C、三 D、四
98、在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只允许设在(A)
A、地下一层 B、地下一、二层
C、地下一、二、三层 D、地下一、二、三、四层
99、除规范别有规定外,楼梯间及疏散走到间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明度不应低于(B)LX
A、0.25 B、0.5 C、0.75 D、1.0
100、防烟楼梯间及前门的门应为(B)
A、甲级防火门 B、乙级防火门
C、丙级防火门 D、耐火极限不小于3h的防火卷帘
101、大型商场的中央空调的送、回风管穿过机房的隔离墙与楼板处,均应按规定设置(A)
A、防火阀 B、排烟防火阀 C、放回流措施 D、防火隔墙
102、人防工程火灾疏散照明和火灾备用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A)min。
A、30 B、45 C、60 D、90
103、我国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B)
A、120 B、119 C、114 D、110
104、楼内失火应(A)
A、从疏散通道逃离 B、乘坐电梯逃离
C、在现场等待救援 D、去看看是什么物质着火了
105、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C)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打开风扇进行通风
106、发生火灾时(A)。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B、只能开门
C、只能开窗 D、门窗都不能打开
107、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B)。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D、人员拥挤致死
108、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C)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D、着火方向
109、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用(A)捂住口鼻,采取匍匐前进或低头弯腰的方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A、湿毛巾 B、手 C、干毛巾 D、被子
110、学校教学楼应配备的灭火器型号是(A)。
A、 ABC干粉灭火器 B、BC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卤代烷灭火器
111、燃气用具使用完毕后,(C)。
A 要关掉灶具阀门,总阀门可以不关
B 要关掉总阀门,灶具阀门可以不关
C 首先关掉灶具阀门,然后关掉总阀门
D、首先关掉总阀门,然后关掉灶具阀门
112、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C)火灾。
A、塑料 B、汽油 C、金属钠 D、木材
113、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 B )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114、大型油罐应设置( A )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统 D.喷淋灭火系统
115、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20米 B、25米 C、30米 D、35米
116、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D)。
A、上空 B、上部 C、中部 D、根部
117、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C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 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100~200℃ B、200~300℃
C、300~700℃ D、700~800℃
118.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下列 消防安全职责。(ABC)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B.组织防火检查
C.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D.建立防火档案 E.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
119.《消防法》规定, 必须持证上岗。(ABE)
A.电焊工 B.气焊工 C.防火负责人 D.钳工 E.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120.对于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行为,可处以 等行政处罚。(ABCDE)
A.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 C.警告 D.责令停产停业 E.行政拘留

3、跪求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教学楼人员疏散--获校数学建模二等

数学建模
人员疏散

本题是由我和我的好哥们张勇还有我们区队的学委谢菲菲经过数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完成的,指导老师沈聪.
摘要
文章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1号教学楼的设定火灾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该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和疏散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和瓶颈控制疏散过程来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人员疏散。

关键字
人员疏散 流体模型 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问题的提出
教学楼人员疏散时间预测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而且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结合1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对教学楼的典型的火灾场景作了分析,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前言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疏散与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疏散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火灾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疏散到安全区域所用时间的长短,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尚未达到对人员构成危险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人员疏散时间在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距离安全区域的远近等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自然状况和人员心理这是一个涉及建筑物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行为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
随着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模型和程序),如英国的CRISP、EXODUS、STEPS、Simulex,美国的ELVAC、EVACNET4、EXIT89,HAZARDI,澳大利亚的EGRESSPRO、FIREWIND,加拿大的FIERA system和日本的EVACS等,我国建筑、消防科研及教学单位也已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并且相关的研究列入了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一般地,疏散评估方法由火灾中烟气的性状预测和疏散预测两部分组成,烟气性状预测就是预测烟气对疏散人员会造成影响的时间。众多火灾案例表明,火灾烟气毒性、缺氧使人窒息以及辐射热是致人伤亡的主要因素。
其中烟气毒性是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和造成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造成火灾危险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人员在CO浓度为4X10-3浓度下暴露30分钟会致死。
此外,缺氧窒息和辐射热也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值为21%,当氧气含量降低到12%~15%时,便会造成呼吸急促、头痛、眩晕和困乏,当氧气含量低到6%~8%时,便会使人虚脱甚至死亡;人体在短时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热为2.5kW/m2(烟气层温度约为200℃)。

图1 疏散影响因素

预测烟气对安全疏散的影响成为安全疏散评估的一部分,该部分应考虑烟气控制设备的性能以及墙和开口部对烟的影响等;通过危险来临时间和疏散所需时间的对比来评估疏散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疏散的安全性。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危险来临时间,则疏散是安全的,疏散设计方案可行;反之,疏散是不安全的,疏散设计应加以修改,并再评估。

图2 人员疏散与烟层下降关系(两层区域模型)示意图

疏散所需时间包括了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行动时间。疏散开始时间即从起火到开始疏散的时间,它大体可分为感知时间(从起火至人感知火的时间)和疏散准备时间(从感知火至开始疏散时间)两阶段。一般地,疏散开始时间与火灾探测系统、报警系统,起火场所、人员相对位置,疏散人员状态及状况、建筑物形状及管理状况,疏散诱导手段等因素有关。
疏散行动时间即从疏散开始至疏散结束的时间,它由步行时间(从最远疏散点至安全出口步行所需的时间)和出口通过排队时间(计算区域人员全部从出口通过所需的时间)构成。与疏散行动时间预测相关的参数及其关系见图3。

图3 与疏散行动时间预测相关的参数及其关系

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我们将人群在1号教学楼内的走动模拟成水在管道内的流动,对人员的个体特性没有考虑,而是将人群的疏散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处理,并对人员疏散过程作了如下保守假设:

u 疏散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均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疏散到安全地点;
u 疏散人员是清醒状态,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中途返回选择其它疏散路径;
u 在疏散过程中,人流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即从某一个出口疏散的人数按其宽度占出口的总宽度的比例进行分配
u 人员从每个可用出口疏散且所有人的疏散速度一致并保持不变。

以上假设是人员疏散的一种理想状态,与人员疏散的实际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弥补疏散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采用该模型进行人员疏散的计算时,通常保守地考虑一个安全系数,一般取1.5~2,即实际疏散时间为计算疏散时间乘以安全系数后的数值。

1号教学楼平面图

教学楼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假设

我校1号教学楼为一幢分为A、B两座,中间连接着C座的建筑(如上图),A、B两座为五层,C座为两层。A、B座每层有若干教室,除A座四楼和B座五楼,其它每层都有两个大教室。C座一层即为大厅,C座二层为几个办公室,人员极少故忽略不考虑,只作为一条人员通道。为了重点分析人员疏散情况,现将A、B座每层楼的10个小教室(40人)、一个中教室(100)和一个大教室(240人)简化为6个教室。

图4 原教室平面简图

在走廊通道的1/2处,将1、2、3、4、5号教室简化为13、14号教室,将6、7、8、9、10号教室简化为15、16号教室。此时,13、14、15、16号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均为100人,教室的出口为距走廊通道两边的1/4处,且11、13、15号教室的出口距左楼梯的距离相等,12、14、16号教室的出口距右楼梯的距离相等。我们设大教室靠近大教室出口的100人走左楼梯,其余的140人从大教室楼外的楼梯疏散,这样让每一个通道的出口都得到了利用。由于1号教学楼的A、B两座楼的对称性,所以此简图的建立同时适用于1号教学楼A、B两座楼的任意楼层。

图5 简化后教室平面简图

经测量,走廊的总长度为44米,走廊宽为1.8米,单级楼梯的宽度为0.3米,每级楼梯共有26级,楼梯口宽2.0米,每间教室的面积为125平方米. 则简化后走廊的1/4处即为教室的出口,距楼梯的距离应为44/4=11米。
对火灾场景做出如下假设:
u 火灾发生在第二层的15号教室;
u 发生火灾是每个教室都为满人,这样这层楼共有600人;
u 教学楼内安装有集中火灾报警系统,但没有应急广播系统;
u 从起火时刻起,在10分钟内还没有撤离起火楼层为逃生失败;

对于这种场景下的火灾发展与烟气蔓延过程可用一些模拟程序进行计算,并据此确定楼内危险状况到来的时间.但是为了突出重点,这里不详细讨论计算细节.
人员的整个疏散时间可分为疏散前的滞后时间,疏散中通过某距离的时间及在某些重要出口的等待时间三部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可将人们的疏散通道分成若干个小段。在某些小段的出口处,人群通过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排队时间。于是第i 个人的疏散时间ti 可表示为:

式中, ti,delay为疏散前的滞后时间,包括觉察火灾和确认火灾所用的时间; di,n为第n 段的长度; vi,n 为该人在第n 段的平均行走速度;Δtm,queue 为第n 段出口处的排队等候时间。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人员所有用的时间就是教学楼人员疏散所需的疏散时间。
假设二层的15号教室是起火房间,其中的人员直接获得火灾迹象进而马上疏散,设其反应的滞后时间为60s;教学内的人员大部分是学生,火灾信息将传播的很快,因而同楼层的其他教室的人员会得到15号教室人员的警告,开始决定疏散行动.设这种信息传播的时间为120s,即这批人的总的滞后时间为120+60=180秒;因为左右两侧为对称状态,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计算一面的.一、三、四、五层的人员将通过火灾报警系统的警告而开始进行疏散,他们得到火灾信息的时间又比二层内的其他教室的人员晚了60秒.因此其总反应延迟为240秒.由于火灾发生在二楼,其对一层人员构成的危险相对较小,故下面重点讨论二,三,四,五楼的人员疏散.
为了实际了解教学楼内人员行走的状况,本组专门进行了几次现场观察,具体记录了学生通过一些典型路段的时间。参考一些其它资料[1、2、3] ,提出人员疏散的主要参数可用图6 表示。在开始疏散时算起,某人在教室内的逗留时间视为其排队时间。人的行走速度应根据不同的人流密度选取。当人流密度大于1 人/ m2时,采用0. 6m/ s 的疏散速度,通过走廊所需时间为60s ,通过大厅所需时间为12s ;当人流密度小于1 人/m2 时,疏散速度取为1. 2m/ s ,通过走廊所需时间为30s ,通过大厅所需时间为6s。

图6 人员疏散的若干主要参数

Pauls[4]提出,下楼梯的人员流量f 与楼梯的有效宽度w 和使用楼梯的人数p 有关,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流量f 的单位为人/ s , w 的单位为mm。此公式的应用范围为0. 1 < p/ w < 0. 55 。
这样便可以通过流量和室内人数来计算出疏散所用时间。出口的有效宽度是从通道的实际宽度里减去其两侧边界层而得到的净宽度,通常通道一侧的边界层被设定为150mm。
3 结果与讨论
在整个疏散过程中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 起火教室的人员刚开始进行疏散时,人流密度比较小,疏散空间相对于正在进行疏散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宽敞的,此时决定疏散的关键因素是疏散路径的长度。现将这种类型的疏散过程定义为是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2) 起火楼层中其它教室的人员可较快获得火灾信息,并决定进行疏散,他们的整个疏散过程可能会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计算: 当f进入2层楼梯口流出2层楼梯口时, 这时的疏散就属于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当f进入2层楼梯口> f流出2层楼梯口时, 二楼楼梯间的宽度便成为疏散过程中控制因素。现将这种过程定义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3) 三、四层人员开始疏散以后,可能会使三楼楼梯间和二楼楼梯间成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4) 一楼教室人员开始疏散时,可能引起一楼大厅出口的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5) 在疏散后期,等待疏散的人员相对于疏散通道来说,将会满足距离控制疏散过程的条件,即又会出现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起火教室内的人员密度为100/ 125 = 0.8 人/m2 。然而教室里还有很多的桌椅,因此人员行动不是十分方便,参考表1 给出的数据,将室内人员的行走速度为1.1m/ s。设教室的门宽为1. 80m。而在疏散过程中,这个宽度不可能完全利用,它的等效宽度,等于此宽度上减去0. 30m。则从教室中出来的人员流量f0为:

f0=v0×s0×w0=1.1×0.8×4.7=4.1(人/ s) (3)

式中, v0 和s0 分别为人员在教室中行走速度和人员密度, w0 为教室出口的有效宽度。按此速度计算,起火教室里的人员要在24.3s 内才能完全疏散完毕。
设人员按照4.1 人/ s 的流量进入走廊。由于走廊里的人流密度不到1 人/ m2 ,因此采用1. 2m/s的速度进行计算。可得人员到达二楼楼梯口的时间为9.2s。在此阶段, 将要使用二楼楼梯的人数为100人。此时p/ w=100/1700=0.059 < 0. 1 , 因而不能使用公式2 来计算楼梯的流量。采用Fruin[5]提出的人均占用楼梯面积来计算通过楼梯的流量。根据进入楼梯间的人数,取楼梯中单位宽度的人流量为0.5人 /(m. s) ,人的平均速度为0. 6m/ s ,则下一层楼的楼梯的时间为13s。这样从着火时刻算起,在第106.5s(60+24.3+9.2+13)时,着火的15号教室人员疏散成功。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范围之内得出的。
起火后120s ,起火楼层其它两个教室(即11和13号教室)里的人员开始疏散。在进入该层楼梯间之前,疏散的主要参数和起火教室中的人员的情况基本一致。在129.2s他们中有人到达二层楼梯口,起火教室里的人员已经全部撤离二楼大厅。因此,即将使用二楼楼梯间的人数p1 为:
p1 = 100 ×2 = 200 (人) (4)

此时f进入2层楼梯口>f流出2层楼梯口,从该时刻起,疏散过程由距离控制疏散过渡到由二楼楼梯间瓶颈控制疏散阶段。由于p/ w =200/1700= 0.12 ,可以使用公式2 计算二楼楼梯口的疏散流量f1 , 即:
?/P>

0.27
0.73

f1 = (3400/ 8040) × 200 = 2.2人/ s) (5)

式中的3400 为两个楼梯口的总有效宽度,单位是mm。而三、四层的人员在起火后180s 时才开始疏散。三层人员在286.5s(180+106.5)时到达二层楼梯口,与此同时四层人员到达三层楼梯口,第五层到达第四层楼梯口。此时刻二层楼梯前尚等待疏散人员数p′1:

p′1 = 200 - (286.5 – 129.2) ×2.2 = -146.1(人) <0 (6)

所以,二层楼的人员已经全部到达一层
此后,需要使用二层楼梯间的人数p2 :

p2 = 100×3=300 (人) (7)

相应此阶段通过二楼楼梯间的流量f 2 :
0.27
0.73

f2 = (3400/8040) × 200 = 2.5(人/ s) (8)

这┤送ü楼楼梯的疏散时间t1 :

t1 = 300÷2.5 = 120 ( s) (9)

因为教学楼三、四、五层的结构相同,所以五层到四层,四层到三层和三层到二层所用的时间相等,因此人员的疏散在楼梯口不会出现瓶颈现象
所以,通过二楼楼梯的总体疏散时间T :

T = 286.5+ 120×3 = 646.5 ( s) (10)

最终根据安全系数得出实际疏散时间为T实际:

T实际 =646.5×(1.5~2)=969.75~1293( s) (11)

图7 二楼楼梯口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关于几点补充说明:
以上是我们只对B座二楼的15号教室起火进行的假设分析和计算,此时当人员到达一楼即视为疏散成功。同理,当三楼起火的时候,人员到达二楼即视为疏散成功,四楼、五楼以此类推。因为1号教学楼A、B座结构的对称性所以楼层的其他教室起火与此是同一个道理。所以本文上述的分析与计算同时适用于A、B两座楼。另外当三层以上(包括三楼)起火的时候,便体现出C座二楼的作用。当B座的三楼起火的时候,B座二楼的人员肯定是在B座三楼人员后对起火做出应对反应,所以会出现当三楼人员疏散到二楼的时候,二楼的人员也开始疏散的情况,势必造成二楼楼梯口出现瓶颈现象。因为A、B座的三、四、五楼并没有连接,都是独立的结构,出现火灾不会直接从B座的三楼威胁到A座三楼及其他楼层人员的安全,所以为了避免上述二楼楼梯口出现瓶颈现象的发生,我们让二楼的所有人员向A座的二楼转移,这样就会让起火楼层的人员能够更快的疏散到安全区域。当B座的四、五楼起火的时候也同样让二楼的人员向A座的二楼转移,为二楼以上的人员疏散创造条件。同理,A座也是如此。
在对火灾假设分析和计算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对大教室的后门楼梯的疏散做出计算,由于1号教学楼的特殊性,A座的四楼和B座的五楼没有大教室,所以大教室的后门楼梯疏散人员的速度是很快的,不会在大教室后门的楼梯出现瓶颈现象。
关于1号教学楼的几个出口:
u 大厅有一个大门
u A座一楼靠近正厅有一个门
u A座大教室旁边有一个门
u B座中教室靠近大厅正门侧面的窗户可以作为一个应急出口
u A、B座的底层都有一个地下室(当烟气蔓延太快来不及疏散,受烟气威胁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逃生去向)
u A、B座大教室各有一个后门
合计: 8个出口
致校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领导,你们好。
针对我校1号教学楼,我们数学建模小组通过实际测量、建立模型、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旦1号教学楼发生火灾,人员有可能不能全部安全疏散。
以上的分析是按一种很理想的条件进行的,并没有进行任何修正。实际上人在火灾中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没有经过火灾安全训练的人,可能会出现盲目乱跑、逆向行走等现象,而这也会延长总的疏散时间。
该模型在现阶段是一个人员疏散分析模型的基础,目前属于理论上的模型,以上的计算结果都是通过手算或文曲星计算得到的。模型中的人员行走速度是通过多次观察该教学楼内下课时人员的行走速度和参照Fru2in 给出的疏散时人员行走速度、NFPA 中给出的人员行走速度以及目前人员疏散模型中通用的计算速度等修正而得到的,具有较为广泛的通用性。而预测的疏散时间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人员行走速度而得到的,在计算疏散所用时间的时候在剔除疏散前人员的滞后时间(或称预移动时间) 外,所得到的时间是合理的。对于疏散前人员的滞后时间,参考T. J . Shields 等试验结论:75 %人员在听到火灾警报后的15~40 s 才开始移动,而整个疏散所用的时间为646.5 s。在该例中起火教室的反应滞后时间为60 s ,这是从开始着火时刻算起的。预移动时间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物中人员的自身特点和建筑物中的报警系统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数值。本文中所用的预移动时间不到整个疏散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的 10 %。二楼楼梯口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由上可知,二层以上的所有人通过二楼楼梯所需的时间为646.5 s ,这比前面设定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要长,因而不能保证有关人员全部安全疏散出去。楼梯的宽度和大厅的正门显然是制约人员疏散的一个瓶颈。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是该教学楼的疏散通道安排不当,楼梯通道的宽度不够,对此可以适当增大楼梯的总宽度;或者在教学楼的每个分支上再修一个楼梯,则人员的疏散会更加的畅通;最好是分别在A座和B座新建一个象正门一样的出口,这样将大大的缓解了大厅正门疏散人员的压力,不至于造成大厅人员堵塞而影响楼上人员的疏散。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多增加一些消防设施,每个教室都该配备灭火器;学校还应加强学生消防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新颖化,比如做报告,上实践课,做消防演习等等。让他们了解一些消防逃生的常识,学会一些消防器材的使用,并让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楼有充分发认识和了解,一旦发生火灾好知道采取何种疏散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区域。
如果学校经费有限,也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消除这个消防隐患,就是合理安排上课的教室,避免每个楼层的所有教室都被用于上课。每层至少可以空出几个,这样就会大大的缓解人员疏散不利带来的危险。但是这样也有弊端,就是没有充分利用教室的使用价值,浪费资源。

4、请问火灾发生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最好是有一套运作方案

第一。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第二.灾害发生后应如何报案?
1、应保持镇定,拨打119电话。
2、述明详细灾害地点或附近目标。
3、简述灾情状况。
4、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
第三.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幽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5、发生火灾,是往上跑还是往下跑

权威专家回答:
1、一般发生火灾时,能向下逃生不向上逃生,离开大楼安全了;
2、火场室内,烟气温度很高,最早300至800度,烟气是向上蔓延的,每秒5至6米,人跑步的速度每秒2至3米;
3、火场瞬息万变,没有固定方式,灵活机动,不得已向上到屋面或室内躲藏有窗户卫生间不停给门洒水并用毛巾堵住缝隙,呼救室外等。

回答不周,笑纳海涵。

6、扑救大跨度的建筑火灾需要注意哪些?具体点的

(一)加强火情侦察,及时掌握大跨度厂房梁柱及顶部的变化。在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火灾的火情侦察中,除一般的侦察内容外,应着重侦察起火时间和厂房的梁、柱、人字架等构件有无扭曲、变形、跨塌等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灭火救援措施和防护措施,重点侦查火灾燃烧性质、燃烧面积和蔓延主要方向,以便及早准备并做好力量部署。要通过各种方式展开火情侦察,获取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被困人员情况、燃烧物质性质、火势蔓延的途径,火灾范围等重要信息。

(二)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一是大跨度建筑火灾应贯彻“固移结合”的原则进行人员疏散与救生。二是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疏散和营救。三是利用移动消防装备救人,在利用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疏散救人。

(三)科学预判意识,准确选择进攻突破口。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物火灾,必须在火灾初期阶段准确选择内攻突破口,建立有效的进攻通道。要牢固树立“选准、快进、守住”的作战意识。选准进攻突破口,应充分考虑到进攻路线的快捷,有效,在短时间内控火灭火。要重点以内部通道为依托选择突破口;以建筑防火分区为依托选择进攻突破口;以存放物资少、火灾荷载小的地段或区域为依托选择突破口;同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形状,如建筑形状不对称或呈不规则形状时,应选择在跨度最短处作为进攻突破口,并尽量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选择燃烧相对较弱的部位作为进攻突破口,对称布阵、同步设防、堵截火势、消灭火灾。

(四)科学破拆,排烟散热。在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物火灾扑救中应选择下风方向安全可靠的位置,实施快速有效排烟排热。在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物火灾中,切忌形成四面围攻灭火的阵势,这样会造成火场高温烟气不易散出。要考虑充分运用建筑内部自动排烟设施、通风空调系统进行排烟,利用移动排烟设施进行排烟,调用地方排烟、通风设备进行排烟,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破拆进行排烟,在短时间内排出现场高温烟气。同时也可采取破拆排烟口引导和改变火势蔓延方向,实现取舍适当,攻放结合,让现场高温烟气尽快散出,为有效实施内攻控火创造有利条件。

(五)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消防车到场后应就近占据水源,尤其是第一出动的消防力量应先行利用厂区或附近的市政水源。水源较远时,应及时组织人员寻找外围的天然水源,如江河、湖泊、池塘等天然水源取水,也可用消防车接力或运水向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供水的不间断。

(六)做好火场安全防范工作。钢结构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大跨度厂房建筑起火后烟气毒气重,建筑外部飞溅火灾残留物及飞火威胁严重,人员逃生困难,救生装备展开困难,这些都导致了扑救钢构建筑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做好火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是扑救当中的重要环节。要设立火场警戒和火场观察哨,明确联络信号密切注视火场变化,并由交警、巡警对火场周围道路实施交通管制。指挥部根据观察哨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力量部署,可为成功扑灭高层建筑火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住高层,火灾时候怎么办?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如果有避难层可先进入避难层。如果所处楼层已经着火,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十分猛烈,可以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楼或进入疏散楼梯再撤到安全地带。从走道里逃生,要猫着腰,紧贴墙壁,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行走。逃离火场时,带孩子的人要把孩子 抱着走,不能拉着孩子跑。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嘴,以降低浓烟的侵害。
  如果楼梯已被封死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要离开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向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地方躲避。在离开房间时,应及时关闭身后的门窗,这样可以延缓火势的追逼,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如果不能离开房间应先开窗将室内的烟气排走。要是外面有火,应赶紧把门窗关上,并拉掉窗帘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有条件时可向门窗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
如果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他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衣服、皮带、床单、窗帘、被面等撕成条状连接起来当作救生绳,下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以破窗而入;也可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落水管、避雷针等逐层下降至地面或火层下逃生。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居住二层的人如果无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受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 楼时,可先向地面抛棉被等物,然后采用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减轻受伤程度。必须指出的是,据资料表明,人在10米以上高处跳下,生还的希望极小。因此,遇上火灾切勿轻易跳楼。
外出住宿最好住在低层,当住在高层时,应先查看出口,楼内通道、安全指示标志、水源、灭火器材等情况,并仔细阅读旅馆提供的住宿指南,一旦遇到火灾,稍作冷静考虑后,再决定逃生行。逃生时,要尽力逃离“火海”而不能贪恋一时安全蹲在或钻在床下和躲在衣柜里,以防因烟气中毒而死亡;不要盲目跟着大家一起跑,人多拥挤,往往会发生伤亡事故;在高层建筑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向楼上跑,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 延,且速度很快,烟气向上扩散的速度也比水平流动的速度快好几倍,以防走上绝路;火灾发生后,不能使用普通电梯逃生,因为电梯的电源随时可能因燃烧而中断或被切断电源。身上的衣服一旦被火引燃,应迅速脱掉,或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不能带火奔跑;逃出火场后,切不可再顾及遗留在室内的物品返回火场,如确有非救不可的人或物品,应请求消防队员帮助处理。
每来到一处,不管是暂居还是久居,对所在的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和配备的消防设施必须有所了解:建筑内畅通的疏散通道有几条、楼梯见的位置、是否有室外疏散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避难层(间)的位置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火灾时人员可以疏散通道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房间到楼梯间入口的水平段,即走道;第二部分,在楼梯间内的竖直段;第三部分,楼梯间的出口到底层外门的水平段。对于人员逃生,存在危险最大的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走道中若已充满烟气,人员应俯下身或匍匐前进,同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把浸湿的床单或衣物披在身上,以减少烟气和高温的危害。若楼梯间也充满烟气,应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我国,底层或多层建筑都采用的是敞开楼梯间,发生火灾时烟气畅通无阻到达楼梯间,并通过楼梯间迅速向上蔓延,造成未见火先见烟,只是人员受烟熏致死,因此烟气进入竖直通道中的危害比在水平通道中更严重。这时人员可通过其他途径逃生,例如把窗帘或床单撕开连接成绳,顺绳延建筑物外墙逃生;顺着外墙铁质水管滑之地面;把门缝用湿布塞紧,打开窗户向外呼救,等待救援;楼层较低且情况危机时,从楼上跳下也是可以的。但当确知无其它方法逃生,如建筑外窗设有防盗网,无法从窗口逃生时,应趁火势较小时,尽快通过楼梯冲到室外。对于高层建筑,楼梯间采用的是封闭式和防烟式两种,封闭楼梯间具有一定的防烟能力,而防烟楼梯建房烟能力很好,两者都为人员疏散创造了前提条件.尤其是后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一旦进入防烟楼梯间,生命就有了保证,但防烟楼梯间能保障多长安全疏散时间,根据火情各有不同,因而进入防烟楼梯间后也应尽快疏散至室外。 在逃生过程中,应注意搜寻安全通道标志,避免盲目乱跑。在逃生过程重要注意克服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1、下堵上逃
 建筑物下放起火,向上逃生,这时相当一部分上层被困人员的选择。而当楼梯间一旦有烟火侵入,“烟效应”会使烟气迅速向上蔓延,致使人员被烟熏昏甚至死亡。
 2、习惯代替判断
 火灾中许多人缺乏冷静的头脑,往往不加任何判断便习惯性的四处逃窜。一是人员朝着日常生活的行动线路疏散,除非此路已被火封死才不得已寻找其它出口,这主要出现在建筑久居人员身上;二是对于建筑的暂住人员,由于对整个建筑不熟悉,尤其是对疏散通道不清楚,火灾时会出现“原路返回”的现象,即寻找进入时的通道。这些习惯行为常使人误入险区。
 3、潜意识夸大或回避危险
 火警信号传来时,若单凭主观臆想夸大火灾危险,则很容易产生恐慌,使人丧失理智,对疏散路线不加选择,甚至会从几十层的高楼上跳下;反之,若对危险认识不够或视若无睹,有意回避危险,会让费掉宝贵的疏散时间,这样的人一般原地不动或躲进旮旯里祈祷。
 4、随大流
 这是由人的流动性、模仿性决定的。火灾时,许多人趋向于依靠他人的判断,认为许多人的决策是正确的,妇女儿童此倾向最严重,从而导致“一窝蜂”的现象,造成混乱无序、无法控制的局面,降低了安全疏散的几率。
 5、回避黑暗
 人对黑暗会产生不安全感,朝着光亮处疏散是一般人惯常的选择。当人们发现不如或灾区,再回头寻找其它出口时,宝贵的疏散时间已所省不多。
 火场自救逃生的方式有很多,运用他们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火场上,避免行为误区,理智的运用逃生技巧,就能选择出一种最佳方式实现自救逃生,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与移动火灾荷载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