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北京发生过泥石流记录

北京发生过泥石流记录

发布时间:2021-07-09 22:02:32

1、泥石流灾害有哪些记录?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O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2、 北京市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灾情评估

一、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概况

(一)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北京北山地区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其山体大致呈NEE或NE向,由断块山组成。本次泥石流灾害评估范围是密云县西北部、怀柔县中部和延庆县东南部地区,包括17个乡,面积约1800km2。北山地区山地海拔高度一般为500~1000m,个别达1000m以上,如黑坨山(1534m)、云蒙山(1414m)、大洼尖(1286m)等。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向东南部过渡为丘陵。区内水系有潮河、白河和怀河,均属海河水系。白河和潮河均发源于坝上草原。它们横切燕山山脉,蜿蜒而下,注入密云水库。区内潮河、白河和怀河支流发育,可将其划归于11个流域,即汤河南岸(简称汤河流域)、白马关河、白河北岸、牤牛河、潮河西岸(简称潮河流域)、菜食河、琉璃河、怀沙河、雁栖河及沙河流域。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0℃,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为-6℃,年温差32℃。由于区域内地形高差、山脉走向及气候风向不同,造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700mm,局部地区达700~850mm。降水量多集中分布在每年的6~8月份(图12-7)。

图12-7 北京北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等值线单位/mm

评估区交通比较方便,有沙通铁路从区域东南经过,有密云—古北口,密云—柏碴崖,怀柔—丰宁,琉璃庙—四海等主要公路。此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都有普通公路通行,各主要村庄有简易公路或大道与乡(镇)政府所在地连接。

本区工农业生产不太发达,收入水平较低。工业主要为一些小型的乡镇企业和加工工业。农业则由于山区土薄地少,大部分耕地为沟道坝地。其质量差,且常有泥石流、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所以产量较低。目前,相当一部分村庄的粮食还不能自给,需依靠国家供应返销粮。

(二)泥石流灾害概况

本地区泥石流活动频繁,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发育历史悠久,最早的灾害记录为1867年发生在怀柔县沙河峪道河、枣树林西沟、黍子峪西沟的泥石流。此后到1991年发生严重泥石流灾害14次,平均9年1次;其中9次为较大范围的群发性泥石流,周期约14年1次。从灾害活动的时间分布看,1959年以前,泥石流平均15年一次,群发性泥石流约30年1次。1959年以后泥石流活动爆发频率增高,平均约4.5年一次,其中以1977年外最为严重,其余均为群发。从灾害活动的地区分布看,区内各流域泥石流活动频率并不相同:白马关河、琉璃河、沙河、白河南岸四个流域泥石流相对活跃,周期属中短期(二年至十几年),其它流域为中长期(十几至五十年),比区域泥石流活动频率低(表12-13)。

表12-13 各流域泥石流活动周期表

自1959年以来的几次泥石流活动,由于受暴雨中心位置和暴雨范围的控制,常成群出现,具有强烈的群发性特征。但几次泥石流爆发区并非在同一地区,而且沿北北东方向不断迁移(图12-8)。历次泥石流活动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一次冲出物质量一般为1×104~5×104m3。

本区频繁发生的泥石流活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严重损失。主要直接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冲毁房屋、冲毁农田和林地、阻断交通道路、冲毁电力通讯设施、冲毁和淤埋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等;此外还有停工停产、农作物减产等间接损失。现将本区主要泥石流灾害事件和损失情况汇总于表12-14。

图12-8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分布图

1—1959年泥石流爆发区;2—1969年泥石流爆发区;3—1972年泥石流爆发区;4—1976年泥石流爆发区;5—1989年泥石流爆发区;6—1991年泥石流爆发区

表12-14 泥石流灾害损失统计表

续表

注:据韦京莲等资料,略有修改。

二、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一)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首先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选取与泥石流关系密切的关联因子;然后按小流域分别统计关联因子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以便确定等级划分的标准;据此将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概化预处理,使其转化成1~10的标示各因子水平的定量化数据。

2.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确定各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并依此确定出各关联因子的权重值。

3.用各关联因子的概化标度乘上其权值之积确定各小流域的历史灾害强度和潜在灾害强度;再用历史强度和潜在强度分别乘上其权值就得到各个小流域的危险性指数。

4.依据所得小流域的危险性指数对每个小流域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二)危险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1.选取关联因子及其资料数据

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本区均属于暴雨型泥石流。其形成主要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和泥石流活动历史关系密切。由于本次泥石流评价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所以,我们选取区域性规律特征比较明显,能够代表泥石流的历史形成状况和潜在形成条件的因素作为关联因子;选取泥石流活动规模、发生频次和泥石流的点密度作为代表泥石流历史状况的主要关联因子;选取大于50mm的暴雨日数和年平均降雨量两个气候条件,流域最大高差、沟谷最大高差和沟床平均纵比降等3个地形地貌条件,构造发育程度和松散固体物质储量2个地质构造条件以及植被度1个人类活动条件作为区域泥石流形成的潜在活动因子进行危险性评价。

2.关联因子调查统计及概化处理

北京北山地区11个小流域泥石流原始资料数据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2-15。其中泥石流规模是按一次泥石流冲出物质量的多少来确定的;岩石风化程度、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和构造发育程度是区域相比较的结果。

由于表12-15中的统计资料既有定量数据又有定性描述,难以进行量化计算,所以必须将它们进行概化预处理后才能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根据本区的泥石流发育规律和特征,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得出本区泥石流各主要关联因子的分级、概化和赋值标准(表12-16)。把所有的关联因子都分成四级,根据分级的概化标准从高级到低级将原值分别用10、6、3、1代替;考虑到植被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即植被度与泥石流活动呈负相关关系,所以植被度的赋值由高级到低级分别用1、3、6、10代替。

3.计算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和权值

泥石流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已知的,也有未知和模糊不清的。因此,可以把泥石流的活动过程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各因子间的关联度。

令x(i、j)为灰色关联因子集(i代表样本个数,i=1,2,3…N;j代表各个因子,j=1,2,3…M;且N≥M),其中x(i、j)为对比序列(即主导因子),则关联度的计算步骤如下:

(1)用均值化方法把原始数据做无量纲化处理,得出均值化矩阵x1(i、j)。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x1(i,j)——均值化数据;

x(i,j)——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第j列(j个因子)的平均值。]]

1(i,j)-x(i,j)进行求差序列计算。式中∆(i,j)为主导因子与关联因子比较后的绝对差值。

(3)计算最大绝对差值和最小绝对差值。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max——所有差值序列中的最大绝对差值;

∆min——所有差值序列中的最小绝对差值。

表12-15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基础资料统计表

表12-16 关联因子的分级、概化和赋值标准

(4)计算关联系数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ζ(i,j)——关联系数;

k——经验系数,一般取0.5。

(5)计算关联度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R(j)——对比序列(主导因子)与其它各因子的关联度;

j——第j列因子。

按上述步骤,用计算机计算得出了主导因子与关联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和各因子对泥石流所做贡献的大小(即各因子的权重值)。

利用已概化的数据,分别选取泥石流的规模、频次和点密度作为主导因子,其它因子作为关联因子,分别求得主导因子和关联因子的关联度。从关联度的计算结果看,相对于三个不同主导因子的泥石流关联因子的关联度的排序基本上一致。取其平均值得到各潜在形成条件的关联度。同样方法以每个主导因子的三个关联度的平均值作为主导因子的关联度。

由于泥石流的历史条件和潜在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贡献的大小不同,因而泥石流的历史条件(规模、频次和点密度)只能说明泥石流过去的活动程度;今后发展趋势及衰减程度,则取决于泥石流的潜在条件。因此,我们把历史灾害活动程度和潜在灾害活动条件作为评价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决定因素。在这两方面影响因素中的各个关联因子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也不相同。利用前面所进行的关联分析,分别求得历史条件和潜在条件各关联因子的关联度之和及各关联因子的权重值(表12-17)。

另外,我们利用德尔菲法获得了历史灾害活动程度和潜在灾害活动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的权值分别为0.42和0.58。

4.计算各流域泥石流的危险性指数

泥石流危险性指数是表示泥石流活动危险性程度的指标,危险性指数越高,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越大。危险性指数由下式计算获得: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式中:WZ——泥石流危险性指数;

LD——泥石流的历史活动强度;

QD——泥石流的潜在活动强度;

R1——历史灾害强度的权值,R1=0.42;

R2——潜在灾害强度的权值,R2=0.58;

M=11;

x(i,j)——概化后的数据;

R(j)——各关联因子的权值;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按上式计算得出每个小流域泥石流的潜在强度、历史强度和危险性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2-18。

(三)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从泥石流危险性指数的计算结果看出,北京北山地区11个小流域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琉璃河>沙河>白河南岸>白河北岸>白马关河>菜食河>雁栖河>怀沙河>潮河>汤河>牤牛河。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泥石流活动危险性程度的高低,依据各小流域的危险性指数进行分级区划。共划分为4级:其中高度危险(Wz>6)的有琉璃河、沙河、白河南岸和白河北岸4个小流域;重度危险(Wz,5~6)的有白马关河和菜食河2个小流域;中度危险(Wz,4~5)的有雁栖河和怀沙河2个小流域;轻度危险(Wz,<4)的有汤河、潮河和牤牛河3个小流域(表12-19、图12-9)。

表12-17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活动主导因子与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及权值计算结果表

表12-18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活动关联因子概化数据及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

表12-19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危险性分布简表

图12-9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图

1—高度,>6;2—重度,5~6;3—中度,4~5;4—轻度,<4;5—泥石流小流域代号

三、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价

(一)易损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以小流域为单元,调查统计社会经济状况、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类型;并将所有的社会资产(包括工农副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和土地价值三部分)折合成1992年的价值,从而得到各个小流域的社会资产总值和单位面积的资产密度。

2.用各个小流域的单位平均资产和人口密度分别除以整个评价区的单位平均资产和人口密度,二者相乘之积为该流域泥石流易损性指数。

3.根据各小流域的易损性指数对评价区进行泥石流易损性评价。

(二)易损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1.调查统计北京北山地区11个小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固定资产和各类用地面积,并核算土地和各类资产价值;然后累加,得到每个小流域的社会总资产(表12-20、12-21)。

表12-20 北京北山地区社会经济和固定资产统计结果表

注:1亩=0.066km2(下同)。

表12-21 北京北山地区用地类型及其价值统计结果表

2.易损性指数计算

易损性指数是表示灾害区承受泥石流破坏能力的指标。它与社会资产和人口密度密切相关。易损性指数越大,对泥石流活动的敏感程度越高,通常灾害所产生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易损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1)将各小流域的社会资产除以小流域的面积,得出各小流域的单位平均资产。将各小流域的社会总资产除以整个评价区的面积,得出整个评价区的单位平均资产。

(2)将各小流域的单位平均资产和人口密度分别与整个评价区的单位平均资产和人口密度相比较(相除),然后将其值相乘,就得到每个小流域的易损性指数。即按下式计算:

Yi=(Ri/Ro)×(Zi/Zo)

式中:Yi——各个小流域的易损性指数;

Ri——各个小流域的人口密度/(人/km2);

Ro——评价区平均人口密度/(人/km2);

Zi——各个小流域的单位平均资产/(万元/km2);

Zo——评价区的单位平均资产/(万元/km2)。

按上述步骤计算所得的各个小流域易损性指数的结果见表12-22。

表12-22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结果表

(三)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评价

根据泥石流易损性指数计算结果,11个小流域易损性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沙河>潮河>怀沙河>雁栖河>牤牛河>菜食河>白马关河>汤河>琉璃河>白河北岸>白河南岸。

根据各个小流域的易损性指数分布情况,将全评价区的易损性划分为4级:其中极重度易损性(Yi,>1.5)的有沙河和潮河2个小流域;重度易损性(Yi,1~1.5)的有怀沙河和雁栖河2个小流域;中度易损性(Yi,0.5~1)的有琉璃河、菜食河、汤河、白马关河和牤牛河5个小流域;轻度易损性(Yi,<0.5)的有白河北岸和白河南岸2个小流域(表12-23、图12-10)。

表12-23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易损性分级区划结果表

(四)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分析

泥石流的危害程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能力和威胁程度。它包含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方面,可以用危害程度指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WX=Wz·Y

式中:WX——危害程度指数;

Wz——危险性指数;

Y——易损性指数。

图12-10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易损性分布图

1—极重度,>1.5;2—重度,1~1.5;3—中度,0.5~1;4—轻度,<0.5;5—泥石流小流域代号

经计算得出北京北山地区各小流域泥石流的危害程度指数(表12-24)。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沙河>潮河>怀沙河>雁栖河>琉璃河>菜食河>白马关河>白河南岸>白河北岸>牤牛河>汤河。按危害程度指数将本区的泥石流危害程度划分为4级:其中危害程度极高(WX,>10)的只有沙河流域;危害程度高(WX,5~19)的有潮河、怀沙河和雁栖河三个流域;危害程度中等(WX,3~5)的有琉璃河、菜食河、白马关河和白河南岸4个流域;危害程度较低(WX,<3)有汤河、白河北岸和牤牛河3个流域(图12-11)。

表12-24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危害程度指数计算结果表

图12-11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害强度分布图

1—极高,>10;2—高,5~10;3—中等,3~5;4—低,<3;5—泥石流小流域代号

四、泥石流灾害的破坏损失评价

(一)破坏损失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对11个小流域的泥石流灾害破坏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折合成1992年价值,得到各个小流域的损失总和。

2.将各小流域损失总和分别与社会资产、固定资产和工农业生产总值相比较,得到不同形式的泥石流的破坏损失率。将各小流域的人员死亡数与现今流域人口总数相比较,得到各个小流域的人员死亡率。

3.将破坏损失率乘以人员死亡率,得到各流域破坏损失指数。

4.依据上述各种计算结果对各个小流域进行泥石流破坏损失评价。

调查、统计、计算结果见表12-25~12-29。

(二)泥石流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北京北山地区各流域泥石流破坏损失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白马关河>白河北岸>琉璃河>汤河>牛河>雁栖河>菜食河>白河南岸>怀沙河>潮河>沙河。根据泥石流破坏损失率计算结果看,虽然由不同方法求得的各种破坏损失率的排序不尽相同(表12-30),但其排列顺序大致相同,而且与破坏损失指数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表12-25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发生年次及破坏损失统计结果表

表12-26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流域破坏损失统计结果表

表12-27 北京北山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和泥石流损失情况一览表

表12-28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破坏损失率计算结果表

表12-29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破坏损失指数计算结果表

表12-30 不同统计计算结果反映泥石流破坏损失程度的排序表

根据泥石流破坏损失指数Ps的计算结果,各个小流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白马关河>白河北岸>琉璃河>牤牛河>白河南岸>汤河>雁栖河>菜食河>怀沙河>潮河>沙河。可划分成4级:破坏损失程度极高(Ps,>1)的有白马关河和白河北岸2个小流域;破坏损失程度高(Ps,0.2~1)的有琉璃河、白河南岸和牤牛河3个小流域;破坏损失程度中等(Ps,0.02~0.2)的有汤河、菜食河、怀沙河和雁栖河4个小流域;破坏损失程度低(Ps,<0.2)的有潮河和沙河2个小流域(表12-31、图12-12)。

表12-31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破坏损失指数分级表

图12-12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损失强度分布图

1—极高,>1;2—高,0.2~1;3—中等,0.02~0.2;4—低,<0.02;5—泥石流小流域代号

五、泥石流防治工程评价

(一)泥石流防治工程现状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分布广,其发生的时间、地点难以预测,加之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水平较低,人们对泥石流的潜在危险性认识不足等原因,时至今日,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泥石流防治体系,现有的一些防护工程设施,大多是为防治山洪而建造的小型水利工程。此外,本区的森林植被度平均只有23%,因而既难以抑制泥石流活动,更难以抵御泥石流破坏,致使每次发生泥石流都要造成严重损失。

(二)泥石流防治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于1991~1993年曾联合进行过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勘察及其防治方案的调研工作,选取北京北山地区的密云县番字牌西沟(属白马关河流域)和怀柔县柯太沟(属白河北岸流域)两条沟的泥石流进行了勘察规划工作。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环境背景、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发育历史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泥石流的防治方案。其基本措施如下:

工程措施:按一定的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建筑工程设施。即保证在发生设计标准内的泥石流和高含沙洪水时,工程设施正常运行,保护对象不受危害;又要保证在发生校核标准内的泥石流和高含沙洪水时,工程设施不被破坏,还能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

生物措施:主要是封山育林,以涵养水分,固土固坡,调节地表径流,削弱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抑制泥石流活动。同时还发展干鲜果品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以繁荣经济。

两方面措施落实后,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灾害。以此为基本依据,进行这些措施的投入与产出分析,并以这两条沟为例,延伸对全评价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进行评价。

1.番字牌西沟泥石流防治方案效果分析

工程设施标准按防御50年一遇的高降水量和保证率2%设计;校核标准为100年一遇的高降水量和保证率1%。番字牌西沟小流域内主沟上游(小西天)为大型泥石流沟谷,其余支沟为小型泥石流沟,防治对象为小西天沟和其它二、三级支沟。防治工程规划的要点是:自上游至下游,采取稳固、拦挡、护排相结合的工程措施,以减轻或消除泥石流和高含沙洪水对沟内村庄、耕地和公路设施的危害;同时进行生物防治,从根本上削弱泥石流活动。投资概算和预期效益:总投资361.69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94.25万元,生物措施投资67.44万元。在工程设施建成后,能基本控制松散固体物质的启动和运移,从而降低泥石流的爆发频率,削弱泥石流的规模,抑制泥石流危害。当小流域的森林生态得以重建之后,它既能抑制泥石流活动,又能使工程设施更充分、更长久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干鲜果品经济林和农业的发展,每年可增加收入225.57~248.49万元。

2.怀柔县柯太沟泥石流防治方案效果分析

工程设施设计标准按防御20年一遇的高降水量和保证率5%设计;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的高降水量和保证率2%。防治工程规划的要点是:自上游至下游采取拦、调、蓄、排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同时进行生物防治,以减轻或消除泥石流和高含沙洪水对东湾子村及其下游的危害。

投资概算和预期效益:总投资317.28万元,其中工程防治投资251.66万元,生物防治投资65.66万元。在工程设施建成和生态重建之后,其防灾效益和生态效益与番字牌西沟基本相同。同时又促进农业、干鲜果品、水产养殖和采矿业的发展,每年可增加收入70万元左右(用材林收入未计算在内)。

(三)泥石流防治工程评价

根据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不进行有效的防治,所造成的破坏损失将不断增大;相反,如果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则泥石流活动的破坏损失就会减小。

假定上述两条沟的泥石流防治方案均于2000年底前完成,其有效使用年限为50年,则上述两条沟谷的投入产出比值分别为:番字牌西沟为225.57×50/361.69≈31;柯太沟为70×50/317.28≈11。

我们在下列假设条件下,对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未采取防治措施和采取防治措施后的破坏损失水平(即年平均损失)和累计损失分别进行预测。

S损=S平(1+A)αt·(1+B)βt

式中:S损——预测年份的破坏损失水平;

S平——统计的1959~1993年的年平均破坏损失水平;

A——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率;

α——随国民经济增长发生的破坏损失增长系数;

B——采取防治工程措施后年均破坏损失降低的速率;

β——防治工程措施对灾害破坏损失的影响系数;

t——预测的年份。

假定条件:北京北山地区的泥石流强度规模、发生频率保持不变;国民经济增长速率(A)为7%;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灾害程度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由于国民经济增长而形成的破坏损失增长系数(α)为50%;按防治方案实施防治工程措施,并且到2000年底全部完成投入运行后,泥石流的破坏损失率将逐渐降低,其降低速率(B)为10%;防治工程措施对泥石流灾害的有效防治程度(B)为80%。依照上述公式和假设条件以及1959~1993年统计的泥石流灾害的年平均损失,分别计算出在不采取防治措施和采取防治措施两种情况下各小流域不同年份的破坏损失水平和累计损失的预测值(表12-32和表12-33)。

表12-32 未防治情况下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破坏损失水平和累计损失预测结果表

表12-33 防治后的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破坏损失水平和累计损失预测结果表

从损失预测结果看,泥石流在保持已往历史强度规模和频率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有效防治,其破坏损失将持续增长,大约20年翻一番;累计损失增长速度更快,平均10年左右就翻一番。如能采取防治工程措施,泥石流的损失水平将明显降低。如果按10%的速率逐渐降低,那么到2030年的损失水平基本趋势近于0,累计损失虽然仍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趋于缓慢(图12-13)。

图12-13 不同条件下泥石流预测损失水平和累计损失曲线图

1—未防治的累计损失曲线;2—防治后的累计损失曲线;3—未防治的损失水平曲线;4—防治后的损失水平曲线

3、中国历史上曾发过哪些大的泥石流事故?

我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分布十分广泛,危害也相当严重,但各地危害程度不一,在我国境内,黄土高原、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山前地带,秦岭、太行山地区以及北京的西山、辽宁西部的山区和吉林白山地区,均有泥石流分布,甚至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时有泥石流灾害发生。而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则是我国泥石流发生最频繁、爆发最凶猛的典型分布区。

(1)云南东川因民沟泥石流

1984年5月27日晨4时30分,在云南省东川市西北一百多公里处的因民沟,发生了一次由暴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泥石流发源于因民沟上游左侧的支流——黑山沟。黑山沟沟长5.4公里,集水面积9.5平方公里,山坡坡度左岸为50°,右岸为45°左右,分水岭处标高3579米。从总体来看,山体比较稳定,仅局部地段有少量浅层滑坡,有的地方也曾发生过山崩。但由于人类长期的经济活动和自然风化作用,尤其是山崩时有大量的块石滚到沟床中填积,长年累月,越积越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1984年5月27日,在黑山沟的上游三风口一带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雹暴雨,冰雹粒径为10到20毫米,雨滴直径为5至10毫米,雹暴雨来势凶猛,沿陡峭山坡直泻而下,夹带着大量的沙石泥土,形成了一股股强大的黏滞洪流汇聚于沟床中,涌向下游。流量越大,流速也就越快,到黑山村上游80米处,开始淘蚀沟床,最后造成水、泥、沙、块石俱下的泥石流,犹如一条长龙,直向因民沟袭来。它的舌状前缘,俗称龙头,把沟床中的沙砾、石块推向下游,掀上两岸。

据现场调查,这次泥石流破坏并波及的地段,长1500米,宽30~50米,沟床被淘深2.5~5.0米,搬运固体物质总量为36万立方。固体物质中块石直径大于0.5米者约占30%,泥石流的流量为400立方/秒,流速为6.11米/秒。在这场泥石流中共死亡121人,伤34人,死牲畜360头,冲走粮食137万斤、食油3万斤,冲毁农田3205亩,冲毁各种建筑4万多平方米、管道2万多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

(2)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泥石流

1981年7月9日,在四川甘洛县利子依达发生了一场高密度黏稠泥石流,它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在横断山脉地区发生的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泥石流。

利子依达是成昆铁路横跨大渡河后从沟口附近穿越的第一条沟谷,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主沟与大渡河交汇处海拔638米。当时正在成昆线上行驶的列车的两个机车头、一节行李车和一节硬座车厢顷刻之间被推到了大渡河中,另外两节硬座车厢被扔到桥台护坡上,还有一节出了轨,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4、北京会发生水灾、泥石流、地震、火山吗?

不可能发生泥石流和火山,因为北京没有高山。北京只会干旱,不会发知生水灾,因为北京附近没有河(只有人工河)。至道于地震,是有可能的,但即使有那里也不会是震中,北京从来没有过因地震死人的记录。古人选都城不是随便选的。生活在北京,知足吧。
京郊也不版会有水灾和泥石流,因为北京降水少。权
******************************
当然,2012的脚步越来越近,到时候哪里都不安全。

5、北京是泥石流多发地区吗

房山、密云、怀柔、门头沟4个区县处于北京的强降雨带上,降水量最为zd丰富。同时,又具有山前地带的泥石流多发地形及地质松散的地貌特征,雨季触发泥石流的可能性非常大版。
北京山区较多,降雨量大的时权候这些地区易发生泥石流。但是市中心4环以内就不会了。

6、北京历史上有没有发过洪水

北京历史上七八月份出现水灾,特别是特大灾害不绝于史,清代据尹均科先生研究,在清之有国的268 年中, 在今北京市的行政区域内, 共有129 年发生水灾, 堪称特大水灾者有五次:即顺治十年( ) 、康熙七年( 1668) 、嘉庆六年( 1801) 、光绪十六年( 1890) 和十九年( 1893) 。第1 次与第2 次间隔15年, 第2 次与第3 次间隔133 年, 第3 次与第4 次间隔89 年, 第4 次与第5 次间隔仅3 年。平均间隔为60 年。其中,顺治十年( ) 闰六月( 指阴历, 下同)“淫雨匝月”, “都城内外, 积水成渠。房舍颓坏, 甚者倾压致死。”而在北京城郊州县, 大水“没民田禾, 坏民庐舍,露处哀号, 惨伤满目。”“此实数十年来未有之变也。”光绪十六年( 1890) , “京师自五月末雨,至六月中旬, 无室不漏, 无墙不倾。”

民国时期, 吴文涛老师做了统计,39 年中共有19 个水灾年, 平均概率几为两年一次。其中重大、特大水灾6 次, 占水灾年份的近1/ 3, 占总年份的1/ 6 多。1939 年特大水灾该年7 月以前发生了严重的旱灾。7 月10 日以后则连降暴雨, 时间长达月余, 7 — 8月总降雨量达113712 毫米, 是北京西北部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高记录。且降雨范围覆盖潮白、北运、永定河及大清河水系, 致使这些河流水位持续上涨, 酿成特大洪灾。永定河最高洪峰流量为4390 立方米/ 秒, 潮白河竟达15000 立方米/ 秒, 为历史首位、百年不遇; 拒马河则为3800 立方米/ 秒, 北运河为1670 立方米/ 秒, 均在50 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永定河7 月25、26 日在卢沟桥以下相继决口, 致使良乡、房山及大兴西南部泛滥成灾。仅房山、良乡淹没面积达310平方公里, 5 万户人受灾, 2 万余户倾家荡产, 死伤多人。京汉、京津铁路被冲断。潮白河洪水冲毁京古铁路大桥与公路,致使交通全部中断; 并冲毁密云县城与顺义苏庄大闸( 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拦河闸) , 与北运河洪水连成一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大的水患有20余次,1952年7月21日,房山、门头沟、海淀、昌平、怀柔等县(区)降暴雨,最大日雨量263毫米(三家店),冲毁耕地891亩、房屋464间,煤矿采空区塌陷72处。1956年7月下旬、8月上旬,多暴雨,主要成灾暴雨集中在7月29日至8月6日。全市受涝面积达264万亩,通县、大兴顺义、良乡等地共有190万亩受灾。8月3日,门头沟区王平口日降雨达435.4毫米,此次暴雨使农田过水面积达52万亩(其中绝收15万亩),倒塌房屋1.6万余间,死亡11人,伤24人。

1959年全年降水比常年偏多131%,夏季降水比常年偏多156%。6月~9月共发生暴雨1次,日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有7次,日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有2次,全市受涝成灾农田达217.5万亩。8月6日,全市普降暴雨,房山县葫芦垡24小时降水量达410.7毫米。大兴、房山顺义、朝阳、通县等县(区)的12条小河漫溢决口、城区街道积水严重,全市倒塌房屋4.2万间,死43人,伤58人,245个村庄被淹。1963年8月上旬,全市连降大雨和暴雨,暴雨中心地区雨量达400毫米以上。拒马河、温榆河、大石河及其支流普遍漫溢决口,全市农田沥涝面积共99.3万亩,减产三成以上的10万亩。郊区有69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有967户被迫迁移。城乡民房倒塌8484间共死亡35人,死大牲畜和猪羊420头。市内交通陷于瘫痪,王府井南口等处积水深半米以上。京广、京包、丰沙、京承等铁路干线及一些单位专用线,累计中断通车210小时,桥涵、路基被冲毁82处。

1969年汛期雨量集中,强度大,局部山区发生山洪、泥石流。8月10日,怀柔、密云、平谷、通县降大暴雨,怀柔县枣树林日降雨量达264毫米,当日夜间琉璃庙、奇峰茶、西庄、八道河等四个乡,山洪、泥石流暴发,死亡8人,冲毁土地4074亩、房屋169间,冲走大牲畜89头、猪羊290只。密云县石城乡莲花瓣村受灾严重,全乡死亡59人,受伤22人,耕地大部分被冲毁。京承铁路桥墩受洪水冲击发生倾斜,两侧路基冲断,致使354次列车机车和行李车倾斜翻倒,司机、司炉和十余名乘务员受伤。全市有96.3万亩耕地受洪涝灾害,共死亡159人。8月20日,全市大部分地区降暴雨,最大日降雨量158.9毫米,怀柔县河防口附近地区26处发生泥石流。

1972年7月26日~7月28日,全市普降暴雨,怀柔县枣树林、奇峰茶、琉璃庙、沙峪等地降了特大暴雨,枣树林最大日雨量达479毫米,沙峪一小时降雨114毫米,山洪暴发多处出现泥石流。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39人,死牲畜343头,冲毁耕地2.6万亩,冲走树木42万多棵,倒塌房屋944间,冲走粮食4.62万斤。交通、电讯中断。同时,延庆县四海乡发生泥石流,13人死亡,5人受伤,冲走房屋1905间、拖拉机等各种农业机械71台。7月28日下午,东直门降雨261.1毫米,东城区倒房400间。

1986年6月26日~6月27日,全市普降暴雨,城区日雨量152毫米。全市漏雨房屋1.1万余间,东四北大街一户房倒,压死2人。市内8条公共汽车线路受阻,69条长途汽车线路停运。京通铁路线山体滑坡,毁机车2台,冲毁路基5公里,中断行车60多小时。7月3日,全市大部地区降暴雨,最大日雨量101.5毫米(密云县番字牌),漏雨房屋8989间,公路塌方中断交通10小时。

1991年6月10日,密云、怀柔、平谷、顺义、延庆等县降暴雨,暴雨中心在密云、怀柔两县北部交界的山区,密云县四合堂日降雨量372.8毫米。共有95个乡发生不同程度洪涝。怀柔、密云、延庆3县的山区发生了泥石流,死亡28人,密云县西北部山区的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全市受灾农田38万余亩,成灾12.7万亩,其中绝收5.万余亩。倒塌房屋1513间,损坏4000多间,冲毁土地8万亩、果树34.8万棵、其他树木100多万棵、乡村公路517公里、供电线路100公里、大口井88眼、机井281眼和扬水站12处。

1994年7月12日~7月13日和8月13日,均为全市性暴雨,部分地区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7月13日,最大降雨量达382毫米(通县徐辛庄)。全市受灾粮田100万亩、菜田16万亩、果树3万亩、7人死亡、1人失踪,塌房1万多间,冲毁乡村公路178公里、桥涵176座、土地5400亩、鱼池2万多亩、禽舍7000多间、蔬菜大棚2000多亩和温室2万多亩。京承铁路沿线10多处山体滑坡,路基塌陷,桥梁冲毁,铁路中断行车296小时。

从北京地区的水患情况来看,城市中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危险是房屋倒塌,胡同四合院的民房年代久远加上建筑材料多是石灰、土砖土瓦,如果地势低一点就会进水,难与水患抗衡。

所以陈希同任北京市长的时候,提出“少塌房不死人,就是为人民”的度汛要求。

进入本世纪以后,今年7月21日是一个比较大的水患,整个北京地区因灾死亡70余人,作为财产损失的一个特点是大量车辆被水泡,仅京港澳高速积水淹没120余辆车。郭金龙书记提出了确保后期防汛工作“不死人不泡车”的要求。从“少塌房不死人”到“不死人不泡车”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不变的是对生命的重视。  

分享: 

7、门头沟发生泥石流具体情况?

6月18日下午,北京市陆续开始降雨,门头沟斋堂地区降雨量达到6至10毫米,上zd游来水与本地区短时强降水共同作用,引发局地山洪泥石流。当地镇、村迅速采取措施,组织避险安置,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截至6月19日凌晨5时,公安机关陆续接到报案,有11人失踪,目前已找到5人。门头沟区委、区政府正全力组织有关部门搜救。

事故发生后,市回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全市范围内的山洪泥石流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 夏季已进入汛期,降水集中,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是赴山区游玩遇降雨天气要及时避险,注意人身安全。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无论是人的生命、健康还是财产,在灾害事故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每年在6-9月份由于经常降雨正式泥石流出现的频繁时期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答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8、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自晋元康四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8)北京发生过泥石流记录扩展资料: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参考资料:北京市地震局-国内外地震信息

9、北京2009年泥石流发生几起?在哪?

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由于对泥石流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防范意识,造成了另人惋惜的不必要的损失。虽然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仍是可以减轻的。

因此,了解并学习泥石流的预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泥石流的征兆。要及时掌握气象部门降雨量预报,特别注意暴雨天气;当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常有泥石流的发生。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河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都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当遇到泥石流,逃生时不要顺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以免被泥石流掩埋吞没。

与北京发生过泥石流记录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