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三明市 环境污染
很严重的感觉,因为三钢么?
觉得天总是灰灰的~~
2、关于三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和泥石流C.位于福建
三明市,来地处中国福建省中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获得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三明辖二区源一市九县,地zd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自然灾害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故选:D.
3、三明市发生泥石流多少人死了
截止目前为止。
三明泰宁县山体滑坡已发现34具尸体, 4人仍失联。
4、三明市发生3.1级地震福建多地有震感吗?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7月12日1时41分在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北纬26.32度,东经117.21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福建多地震感明显,震感强烈。
部分区域震感非常明显,非常强烈。
床在摇、楼在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5、福建省三明市玻璃i践道在哪个县,最近是否有地质滑岥
在福建省尤溪县汤川乡胡厝村。暂无滑坡。
1.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在尤溪/S304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94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S304
3.三明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304行驶21.0公里,直行进入闽中大道
2) 沿闽中大道行驶2.6公里,过闽中大桥约300米后,直行进入解放路
3) 沿解放路行驶3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三明尤溪县玻璃栈道
6、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初步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统计与分析资料可知:
1983~1992年的10年间,全国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30569起,平均每年发生569起,造成529人死亡和失踪(段永侯等,1993);1995~2003年间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66913起,平均每年发生7435起,造成1168人死亡和失踪;
1992年全国地面沉降城市或地区45个,沉降面积为48655km2;到2002年全国地面沉降城市或地区已经增加到82个,沉降面积超过6.4万km2。
同时,过去的50几年间,大型与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这种发展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图2.20)。
图2.20 20世纪我国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数量与时间关系统计
将上述情况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发展、自然气候与地震变化等情况,进行类比推断,可以粗略地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对此,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使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
如前所述,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全国由此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已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0%以上。这些活动主要是采矿活动、道路与建筑工程中的削坡、切坡,水利设施与坡地灌溉农田等对斜坡土石体的加载等。广东2002年度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中,83%是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其造成人员死亡的数量占该省地质灾害造成死亡总人数的54%。其中,采石、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又占到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总数的50%。福建2002年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中有82%是由于人类活动诱发,切坡建房诱发的占人类活动诱发总数的94%。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山区建设这些项目,经常伴随有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使山体稳定性降低,继而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因此,山区公路、铁路沿线往往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多发地段。宝成、宝兰、成昆、南昆、宝中等铁路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滑坡、崩塌灾害。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几乎50%甚至70%是开挖所致。根据地矿部门1986~1987年调查,宝成铁路全线共发育滑坡266个、崩塌501个。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5944km,新建公路投产里程20.2万km,新建高速公路投产里程1.75万km。其中铁路和公路投产里程的增长速度分别为每年1486km和50594km(表2.10)。随着铁路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将会在山区、丘陵区引发更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表2.10 五年来全国道路交通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单位:km
(2)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和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将加剧地质灾害的恶化
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在快速稳步地增长,1970年、1980年、1990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253亿元、4518亿元、18548亿元和104791亿元。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在资源开采和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露天采矿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矿引起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灾害。
地下水日趋减少和用水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呈减少趋势,1984年以来的近20年间,北方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可采量分别减少了56亿m3和309亿m3。但是,近20年来全国用水量急剧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m3的速度增长。目前,北方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其中河北省整体超采,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已经超采或严重超采。目前,全国300多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地下水位普遍降低是诱发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主要因素。全国至少有40座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诱发了地面沉降,在河北平原和西安、大同、苏锡常等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还导致了地裂缝灾害。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地下水年需求量达781亿m3,年缺口超过100亿m3,地下水日趋减少和用水量不断增加必将引起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如果再继续过量开采地下水的话,以上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会呈进一步加剧趋势。
(3)城市化发展使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
城市是人口和人类工程活动十分集中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中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愈加突出。我国许多山区城市,如重庆、兰州、大连、十堰、攀枝花等,由于城市无限制地膨胀,向山要地,上山建城,严重破坏了山体天然平衡,成为滑坡、崩塌灾害严重的城市。平原城市为满足发展需要,用水量不断增加,进而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有50座以上的城市引发了地面沉降。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阶段,已进入城市化发展加速阶段。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88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预计到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将增加到45%,21世纪中叶将达到60%~70%,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10亿~11亿,中国城市数量将突破100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6个。据测算,到2050年,全国平均每年将有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国家每年将投入8000亿~9000亿元人民币进行城市基础建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东部各大主要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进入了一个大规模重新规划改造的新时期。“十五”期间,广州、天津、北京、南京、深圳、沈阳、杭州、上海、哈尔滨、青岛等地斥资2000亿元用于地铁与轨道交通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藏铁路与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将有一批城市要新建、扩建,同样面临着地质灾害逐渐加剧的问题。
因此可以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平原地区和内陆盆地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灾害和地裂缝灾害将呈加剧趋势;山地丘陵区,在切坡建房、采矿、修路与降雨的共同作用下,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灾害将亦呈加剧趋势。
(4)西部开发将使地质灾害加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是地质灾害种类最多、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据遥感资料,上百万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广泛分布在西部各省(区、市)。根据历年灾情统计,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西部省份一直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新疆、西藏和青海的一些地区灾害也十分严重。位于西部地区的天兰铁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和黄河、长江上游的水利枢纽工程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的也十分严重。西部开发涉及诸多领域,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十五”期间,西部铁路大中型项目基建投资预计将达1000亿元,到2005年西部铁路预计将达到1.8万km。这些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灾害将产生重要影响,有可能导致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地质灾害的急剧发展。
(5)自然条件变化使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
1)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暴雨或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的统计分析表明,全国降雨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占63%,其中,暴雨诱发的又占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66%以上。而且,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的年内变化和年季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即,每年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量占全年的60%以上,降雨量偏高的年份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年份。
地球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气象系统的观测记录和研究预测表明,自19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0.6℃左右。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完成的第三次评估报告表明,按照其设计的1990~2100年间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35种构想,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1.4~5.8℃,即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将升高0.14~0.586℃。全球气候变暖后,不仅气候平均值会发生变化,而且天气、气候严重偏离其平均状态的极端事件出现频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观测记录还显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多趋势。
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将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因为大雨和极端降雨最容易诱发大范围的群发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而且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历史上很少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但是2002年6月16日,该地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在建宁、将乐、宁化等5个县内暴发滑坡和泥石流,造成40人死亡,1.2亿元财产损失。2002年7~9月,广东省连山、深圳、信宜、翁源、乐昌、五华等县(市)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造成42人死亡,3.6亿元财产损失。2001年6月18日至19日,因连续暴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暴发严重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全县12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达112km2,受灾人口达2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0.8%),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2年,新疆伊犁地区连续降雨,持续降雨时间和降雨量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在9个县(市)诱发了滑坡、泥石流196处。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和世界各地正处于一个气候剧烈变化期,旱、涝、风暴将更加频繁,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更加活跃。
另外,大气降水具有周期性的枯丰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属偏枯年份,进入21世纪以后,偏枯时期即将结束,北方部分地区将进入降水偏丰时期,降水量会较前十几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降水量增多,水动力条件增强等因素影响下,北方部分地区今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逐渐增大。
2)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地震活动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活动最为频繁和强烈的国家,地震活动总体呈现频度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和影响面广、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刘江等,2001)。目前,全国有41%的国土面积、71%以上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120多个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位于基本烈度为Ⅶ度和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地震活动使岩层破碎、山体失稳、松散固体物质增多,从而触发山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甘孜州发生一次7.9级地震,触发了滑坡137处。据预测,我国21世纪初期地震活动仍处于活跃状态期。因此,西部、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因地震而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将十分频繁。
综合上述,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特点都促进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度和密度的增长。但是,由于近几年全国加大了有关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宣传和防治力度,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因此,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资产的价值将越来越高,各类基础设施、建筑物等的分布密度会越来越大,因此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仍可能呈一定的增长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将更加重视,因此同样程度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将更加严重。
7、福建省三明市有哪几个县
截止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共下辖9个县,具体如下:
1、沙县
沙县(古属延平府沙县)古名沙阳,简称虬。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位于南平和三明市之间,东出南平至福州,西过三明至厦门,北上浙赣至中原华北,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著名客家历史文化之乡。
2、尤溪县
尤溪县(古属延平府尤溪县)别称沈溪,福建省山区第一大县,位于三明市东部,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毗邻闽清、永泰、沙县、大田、南平、德化。尤溪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二位,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3、将乐县
将乐县(古属延平府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历史古县、原中央苏区县、全国科技进步县、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
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和中国毛竹之乡。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玉华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阶山四块国家级旅游品牌。
4、明溪县
明溪县(古属汀州府归化县)史称归化,1933年更名明溪,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东麓,毗邻三明市清流县,辖属于三明市。
5、宁化县
宁化县(古属汀州府宁化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之间,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东邻明溪、清流县,西毗江西省石城、广昌县,南接长汀县,北界建宁县,是福建通往江西省的一大要冲。
6、永安市(县级市)
永安(英文:Yongan)(古属延平府永安县、漳州府宁洋县)别名“燕城”。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为三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 。东接大田县,西邻连城县,南毗漳平市、新罗区,北与明溪县、三元区接壤。市中心距福州280公里,离厦门290公里。
7、建宁县
建宁县,古属邵武府建宁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南唐中兴元年(958年)置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建宁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法师的故里,在千年古刹报国寺建有慈航菩萨纪念馆。
建宁县是“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和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建莲素有天下第一莲的美誉,已有千年种植历史,是历代皇家贡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宁黄花梨被评为中华名果和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8、泰宁县
泰宁县(古属邵武府泰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9、大田县
大田县(古属延平府大田县)别称“岩城”,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设县始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
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森林覆盖率达70.1%,峰峦叠嶂、山峻水秀,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是福建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
8、听说福建洪水中?
不是很严重。。帮你找了些资料:中新社福州6月18日电 (记者 罗钦文)受连日持续降雨影响,福建闽江上游建溪、富屯溪、尤溪18日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而且,未来一周福建北部地区仍有较强降水,防范城乡积涝、山体滑坡、局地山洪等灾害益显突出。
福建省防汛办18日早上披露,当日5时,建溪浦城站、建阳站、水吉、东游(二)、七里街分别超警戒水位0.14米、0.85米、2.44米、0.82米、1.69米;富屯溪光泽站、洋口站分别超警戒水位0.17米、0.9米;尤溪坂面、文江站分别超警戒水位0.16米、0.24米。
与此同时,闽江上的水口水库6时水位达59.61米,入库流量1070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11900立方米/秒,预计当日20时入库洪峰流量将达15500立方米/秒。
福建17日普降大雨,多次出现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其中南平、三明、龙岩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据6月17日8时至18日7时统计,降雨量在25-49.9毫米的有18个县市;降雨量在50-99.9毫米的有19个县市,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有5个县,以南平浦城151毫米为最大。
福建18日早晨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据福建省气象台预计,18日到19日,南平、三明、宁德三市和龙岩西北部阴有中阵雨或雷阵雨,部分有大雨到暴雨;其余各市阴有小到中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有暴雨。
福建气象专家称,根据目前天气形势分析,前期位于华南的雨带未来北抬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处于主雨带的南侧,未来一周北部地区降水将持续。由于前期已出现持续较强降水,未来北部地区降水仍较强且持续,防范城乡积涝、山体滑坡、局地山洪等灾害尤需特别注意。
9、福建省三明市情况(地理。人文。交通等)
三明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三明市 面积22929平方千米,人口270万人(2004年)。
看看百科吧,看了你会收获很多的
http://ke.baidu.com/view/32613.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