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现在面临经济下降的困难,如何应对
殷海江 原来最活跃、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经济区域出现了经济的滑坡或者增长趋势放缓,如长三角、珠三角、江浙地区都是如此,根据当地官员和研究者的调研,中小企业的困境问题不是局部和个体,而是成为了一种现象!不低于20%的中小企业正面临转型、关闭、停产、破产的局面。 如果想真正的了解中小企业困局的具体情况必须从问题出发,解析困局背后的因素,从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分析如下。 外部因素 过去的宏观经济形势较好,不论国家的经济趋势可持续发展,还是消费市场领域比较活跃,包括融资渠道,都给中小企业留下了较为宽松的竞争外部环境,使中小企业比较活跃,也使中小企业数量不断。但是随着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制度不断的规范,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衰退也导致国内经济政策从紧,造成中小企业成为面临宏观经济最直接的承受体,抗风险能力直接下降。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消费市场区域差距大,消费者中高低端市场都比较活跃,造成只要中小企业产品不是假冒伪劣都可以销售顺畅,赢得较好的利润;但是今天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很大影响,就是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小企业也不可避免,同样在中小企业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就是在外部环境较为严峻的今天,面临困难更多了而已。 内部因素 回顾中国企业三十年来一路走来来的企业,如华为、海尔、联想、万科等,就会发现一个规律:这些经历历次宏观调控、企业转型,战略发展的历练,依然茁壮成长的企业,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家。 通过我自己的调研和了解,多数中小企业主没有高学历背景,只是出于当时个人的各种因素加入创业的队伍,通过努力和勤奋,挖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今天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外部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中小企业主有更多的智慧和知识来进行解决,因此,目前要解决中小企业困局的最核心要素就是企业主,因为毕竟有的中小企业也走出来了,解决目前的困局。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属于订单型、突击市场型的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没有按照战略的思考进行规划,盈利模式、管理模式、资金规划等方面都是属于应急的管理思路,所以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各方面缺乏应变能力,导致困局连连。 企业抵抗外部风险最好的办法是练好内功,而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建设较差,不论人员培养、管理流程、制度建设、技术研发、品牌塑造都缺乏手段,直接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在面对从紧的外部环境的时候缺少竞争力。
2、中国经济行情衰退的案例
1、 这是正确的降息、还是错误的降息?
我们认为是正确的降息。所谓错误的降息,是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靠发钱来抵抗经济下降。如果经济下降是结构性的,印钱不仅不能提升经济增速,还会造成通胀或者地产价格虚高(中国是后者),也就是滞涨情形。更糟糕的是,大水漫灌造成大量僵尸行业、僵尸企业僵而不死,阻碍了调结构的改革推进。出于这种情况的担忧,央行在过去两年,不管经济滑坡多厉害,使劲咬紧牙关不降息、不降准。
但今天有三点不一样:
第一、目前的经济差,已经超出了总理能承受的范围。目前经济降速里,除了长期结构性的原因,可能也包含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只要有周期性原因,就可以降息应对。目前经济有多差?总理是不是知道我不敢说,但经济学家肯定不知道,因为没有可靠的GDP和失业数据。咱们的GDP和失业数据,只有误差方向是确定的:经济向上的时候数据做了向下的调节,经济向下的时候数据做了向上的调节。今年增长最后还会是一个7.4%左右的数,市场(特别是私人部门)实际感觉都像5-6%。增长、价格、就业这宏观三大指数里,我国只有一个数比较值得看,就是价格。现在PPI和CPI综合起来基本是通缩压力,那说明经济实际增长在应有水平(学术语言叫潜在增长率)之下,是有周期性低潮的。
有一个情况是,今年经济增长对基建投资的高依赖,已经达到了空前的2009年水平。2009年是什么情况我们都清楚,2000万民工返乡,中央慌了。五年后的今天,劳动年龄人口少了,服务业可以吸收更多民工了,虽然就业不至于像09年那么差,但GDP增速的下滑压力估计是差不多的。换句话说,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果不是靠政府在拼命修铁路修水坝,今年的经济一定是垮掉了。而且明年(至少上半年)还会是这样:下滑更大、政府更加卖命。我们判断,明年经济的主题和今年是一样的:用向上的政府投资,对冲向下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经济具体走势怎样,我们另外发邮件说明)。
问题在于,经济应不应该这么差?我们觉得不应该。也就是说,目前的经济困难,除了长期结构性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格局变了,改革格局还没变),我们认为还有一部分短期周期性的原因。顾名思义,周期性因素指的就是暂时性因素,一小段时间后会改变的因素,就可以用降息这样的手段来对付。造成今年经济超越结构性下行的周期性因素有:运动式反腐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对高端消费打击很大(到明年才会企稳);外需复苏很不稳定,尤其是美国今年一季度的萎缩;当然房地产的下行是长期结构性的(朝着崩盘去了)、还是短期周期性的(软着陆),目前有很多争议。如果当下经济下降有周期性因素,那央行就有义务放水来平稳周期。
第二、以前不敢降息、主要是怕钱又流入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现在这两个制肘削弱了。房价已经降了半年了,对价格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地产商都在去库存,拿地意愿很低。以前不敢放水,怕房地产高烧不退,现在几乎是怕市场太冷,这个制肘变了。至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高烧初退,融资平台就凉了一半了,今年各级政府的卖地款比去年估计要少一半。再加上8月31日《预算法》四审过会和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发布,地方举债约束是越来越明显。这个制肘也有些变了。这给了全面降息降准的条件。
第三、央行的“中国版QE”是黑箱子,现在也有必要回归正路。今年以来央行眼花缭乱的创造使用了各种工具:PSL、SLO、SLF、MLF。这些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定向、定期发钱——跟美欧日搞QE,定向买某些金融产品,支持某个市场。据说通过这些渠道发出来的钱,比美欧日的QE只多不少。
定向宽松的逻辑是:中国不是总体钱不够,而是钱流向不对,那我们就定向输液。这听起来挺好,但实际上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黑箱子,没人搞得明白这些名词,不能准确预测力度、评估效果。这个周末我见了高盛、小摩、德银、海通、中信、巴克莱、美林、中银的各位首席,我问他们在央行出这些名词前,有人知道这些是干啥的、能够预测力度、评估作用吗?所有人都默默地放下了筷子。第二个问题是,钱是流动的,定向输液只是理想,做起来很可能既不公平、也很可能起不到作用。
2、 降息之后还有什么?
首先是还会有后续的降准降息。上周五以后,全市场都在鼓噪还会降息、降准,我们也这样认为。从现在到明年,再来个1-2次降息,2-3次左右的降准,也是应该的,时间窗口更可能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具体的频率和幅度只看一个东西:房价下降有多快(房地产越差,降息降准力度就会越大)。
我们的三点逻辑如下:
第一、一次降息很可能作用不大。单靠这次降息,商业银行很可能不会全力配合,把贷款利率弄下来。原因很简单:这回的政策调整是这样的: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降了25个点(从3%下降到2.75%),允许自由上浮扩大(从原来的1.1倍上升到1.2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降了40点(从6%到5.6%),但贷款利率已经是自由浮动了。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商业银行原来给出的一年存款利率,基准是3%,最高上浮到3.3%(1.1倍)。现在基准是2.75%,最高还是3.3%(1.2倍)!银行吸存的成本是不变的。政策宣布后,中信、平安这样的银行存款利率还是保留在3.3%,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包商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不仅没降,反而应声上调了存款利率到3.3%。存款利率不下来,商业银行要运行、要吃息差,有那么强的动力,把贷款利率往下放吗?我们觉得不会的。银行惜贷,经济只能更差,一次降息不起作用,政府怎么办?只能继续往下降息。
第二、目前物价下降的速度可能要超过名义利率。现在生产资料的价格(PPI)是负增长(通缩)——PMI里面订单指数还在下行,而生活资料(CPI)的增长在萎缩(通胀放缓)——今年不过3%,明年不过2%。企业借钱的成本是要看实际贷款利率的。实际贷款利率等于名义贷款利率减去价格指数。如果物价在通缩或者通胀放缓,一样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在上升的!造成融资成本越来越贵。所以明年的名义利率一定要降。
从企业的角度想,整体企业盈利是跟GDP走的,明年就算是接近9%吧(7%实际GDP增长+ 1.8%物价涨幅)。企业综合借贷成本接近、甚至超过了这个数。这样全社会企业为银行打工的情况就没有改变,企业会借钱扩大生产吗?没有人要借1块钱,付一毛利息,赚9分钱盈利。
第三、降息之后,降准更加必要。美国在加息,我们减息,钱往哪里流?海外。这样反而会加剧国内资金的紧张。前面说了,存款利息不会下降,贷款利息不愿下降,银行息差减小,银行也不干。所以必须给银行更多的钱。怎么给银行钱?以前1块钱存款,央行要截留2毛钱准备金,如果通过降准截留1毛9,就给银行放出了钱。什么时候降?我们看春节以前最可能。明年春节比较晚,一月份的物价会比较低(实际利率高),银行也需要准备一些流动性应付春节。
其次是“融十条”落实,比降准降息更有意义。这回非对称降息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把存款利率自由化又推进一步,后面可能利率自由化会提速。我国银行存贷比的规定简单粗暴,调整是迟早的事。如果这回“融十条”说的同业存款计入一般存款落实,银行一下子多出近10万亿的存款,贷款能力就相应增加了(但坏处是,这10万亿都要交存款准备金!银行反而钱少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要一口气降3-4次准备金率)。银行不愿意贷款,那让大家都上市发股票、发债直接融资行不行?“融十条”再次强调注册制,没有历史包袱的新三板可能彻底些。中国金融不愿意出钱,找外国金融机构出钱行不行?“融十条”说支持跨境融资,利用外面便宜的钱,然后说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经济与装备走出去。这些哪一条落实了,都是富有意义的变化。
3、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
稍微总结一下,这次降息效果有限,后面如果有几把降准、降息,再加上修改存贷比、注册制、放宽跨境这些,就有点意思了。它蕴含了未来好几重的变化可能。
第一、连串宽松的前提是明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对应国企改制提速。在政府这边,明年还是要靠基建,基建的钱哪里来呢?原来靠卖地、靠地方融资平台、靠信托理财。这些明年都是不好的,有什么新渠道? 不能靠加税(基本是杀鸡取卵),不能靠PPP(那基本是一厢情愿) ,只能靠发债(国债和地方债),扩大赤字是明年要做的,但这有限;真正的解决只有一个:靠把国企卖掉。50万亿的地方非金融国企资产,大约有十几万亿的净资产,对应18万亿的地方债务,中国地方政府还有一次(也只有一次)重新清理资产负债表的机会。
说到国企,另外一点是,明年国企的行为乖张会更加暴露。经济上行时,大家都在攻城略地,国企和民企的行为差别并不明显。但经济下行时,国企会越来越背离企业运行规律,行为会越来越不像正常企业。举例来说,几个月前,国家出了一个文,说可以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折旧。这种政策在各国很普遍,经济下行时,加快折旧等于减税。咱们国家做就出了点麻烦:不少国企希望在经济下行时,减少折旧。因为收入不行了,只有减少折旧才能把利润做出来,才能完成国家的利税任务。这两个原因(地方融资需要 + 国企行为乖张)加在一起,我们的判断是,至少经济形势上讲,明后两年大规模国企改制的浪潮有必要出现。 在二级市场上,国企改制的主题应该还是明年的炒作主题之一。
3、为什么中国经济只是增速下降企业就受不了了?
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统计局是用来统计官方数据的吗?现在全球在衰退,中国还是高速增长?火车都停了,煤炭压港了,电厂不干了,出门靠腿了,汽油跌价了,老公歇家了,轮船停港了,出口内销了,商场只剩营业员了,房子卖给信托了,借钱给人全跑了。于是经济增长了,工厂裁员了。老板哭鼻子了,员工饿肚子了。增长和谐了,PMI下50了,矛盾多多的,总会解决的,增速放缓了,大家反思了,明天会更好,天天成长了。
4、中国市场经济滑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出口下滑,外资撤离等等
5、为什么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到的却出现了滑坡?
经济程度高说明文化程度高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生产力越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从这个角度说,今后的经济是文
6、中国经济为什么近几年会滑坡
反腐造成大吃大喝的少了,外部经济不景气影响出口,房地产去泡沫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