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洪武年间大洪水

洪武年间大洪水

发布时间:2021-07-10 11:30:19

1、洪武年间涨大水是哪年

明洪武六年(1373年),长江涨大水,南溪县公署民居淹没甚多。
明洪武十八年(1385)大水。
明洪武二年洪水滔天百的传说,在胶东一带广为流传。但如果当时真有如此之大的洪水,史书和地方志书不可能均不予记载。遍查明史和各种能见到的地方志读本,均未发现明确的关于洪武二年洪水的记载,只是听说有一部《山东通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胶东半岛发生过一次海啸,也就是海水倒侵事件。反过来说,民间传说如此之广,流度传时间如此之长,又绝不应该是空穴来风。况且,1974年招远城南赵家庵村出土一块明朝建文年间的古碑,清楚地记载该村谢氏始祖因水灾奉诏于明洪武二年正月由山西洪洞县东迁招邑。这段记载虽在时间上与洪水滔天的内传说略有冲突,但对水灾的记述却又证明当时确实有过水涝灾害。事实上,元末明初,山东一带确实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依笔者推断,由于当时民间缺乏文字记载,水灾的时间和程度在一代代口头流传中失去了本来面貌,才有了洪武二年的洪水滔天的传说。
以上转自“南山晏子”容 的传说。

2、洪武年间是什么朝代?

洪武年间是明朝朱元璋时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定国号为洪武。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派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统帅二十五万大军挺进云南。

朱元璋非常重视此次远征,向傅、蓝、沐三将亲授方略,甚至将其驻守在南京高石坝、柳树湾一带的御林军精锐部队也调入远征军。

明军占领中庆后,兵分两路,一路南下,分道攻占各州县,一路由蓝玉、沐英率领北上,挺进楚雄大理。平定大理后,傅友德命令王弼、杜金安率明军从鹤庆出发向东进攻北胜府。

北胜的高氏、顺州的子氏、永宁的阿氏、蒗蕖的阿氏以及北胜东部的章氏五大土司一起归顺了明朝。

(2)洪武年间大洪水扩展资料:

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共处理了四件大案,分别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这四个案件被称为洪武大案。

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处理了大批官员,四次案件加起来,被处理官员的总数竟超过十万,其中最著名的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是指洪武帝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随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

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胡惟庸被杀后,此案并未了结,他的罪名也在不断升级。开始只是说胡惟庸擅权植党,后来又加上了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并不断牵连、扩大化。

该案的同谋犯越查越多,牵涉的面也越来越广,株连蔓引,持续了数年也未能了结。

3、洪武年间发生什么大事,详细

(1)元末、洪武年间(1328-1398)(2009-11-06 18:52:20) 标签:年表 朱元璋 洪武 文化 分类:我读历史1.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太祖出生于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县治明光镇北赵府村)2. 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 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郭子兴部3、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攻下金陵(今南京),作为根据地4、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朱元璋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流矢而亡 5、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 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6、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月 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六月 擒获张士诚,后自缢身亡十月 (1)北征蒙古 (2)攻克山东、河南十一月 方国珍投降7、明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 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四月(一说五月) 视察开封(汴梁)七月 元顺帝北遁八月 占领元朝国都大都,元朝统治结束8、洪武二年(1369)八月 收复陕西九月 开始修建中都9、洪武四年(1371) 平定四川10、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十一年(1378) 修建皇陵11、洪武八年(1375)四月 下令停建中都12、洪武九年(1376) 废除行中书省,由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管理,互不统领,向中央负责13、洪武十三年(1392) 胡惟庸案,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此案牵连被杀3万人14、洪武十四年(1381) 平定云南15、洪武十五年(1382) (1)设锦衣卫 (2)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以后不再立后16、洪武十八年(1385)至洪武三十年(1397) 先后颁布《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及侵犯百姓的人等17、洪武二十年(1387) (1)罢撤锦衣卫 (2)逐步统一东北,基本统一中国18、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 太子朱标病逝,史称“懿文太子”九月 朱允炆立为皇太孙19、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 蓝玉案,牵连被杀1.5万人20、洪武三十年(1397) 颁行《大明律》21、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 太祖病逝,葬孝陵,谥号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4、明朝时代洪武年间的事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五月明将李文忠率步骑军9万余众,从北平(元大都,明北平府,今北京)出发,经锦州,在全宁路(今翁牛特旗乌丹镇)击败元丞相也速之兵。 六月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从大都经上都(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撤至应昌城(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四月妥欢贴睦尔病殁应昌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昭帝)于应昌继位,称必力克图汗,建元宣光,国号仍称元,史称“北元”。 五月明将李文忠、右副将军冯定攻克应昌城,俘顺帝孙买的里八剌、妃嫔、大臣及大批宝玉、图籍等。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数十骑经庆州(今巴林右旗白塔子)逃往和林(今蒙古国哈剌和林)。 六月明太祖朱元璋谥妥欢贴睦尔为“顺帝”,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候。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七月明将李文忠攻高州(今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大石崖(今赤峰红山区),入毡帽山(今巴林右旗独石口苏木西北),杀北元鲁王等,擒丞相百家奴。 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 夏北元脱古思贴木儿(爱猷识里达腊之子)在应昌(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即位。丞相为驴儿,大臣有蛮子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此后,北元以应昌、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为都城,时常出兵骚扰明边。 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 元朝灭亡后,明军征服了辽东方面的蒙古纳哈出部。为了吸引其他蒙古封建领主归附,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在今内蒙古东部,先后设置了应昌卫(治所在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富峪卫(治所在宁城甸子乡黑城村)。而在纳哈出部领地内设兀良哈(辽称兀良海)三卫,其中朵颜卫据内蒙古东南部(治所当在今红山水库原三间房古城)。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17子朱权为宁王,进驻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镇守北方。朱权有兵8万人,战车6 000辆,兀良哈三卫骑兵受其节制。明朝外藩除燕王朱棣外,朱权势力最强。

满意请采纳

5、洪武三十二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洪武三十二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长子朱标早逝,传位予朱标之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此事引起了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不满,允炆为巩固帝位,大举削藩,却被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起兵,经历四年战争,朱棣最终攻陷南京,允炆失踪,史称靖难之变。

朱棣称帝后,改年号为永乐,由于不肯承认之前四年的建文年号,虽然朱元璋已死,仍执意把那四年改称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而洪武三十二年,正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年份。

(5)洪武年间大洪水扩展资料:

靖难之变的后续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 。

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 ;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一月将朱标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

朱棣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为了争取诸王拥戴,还改变祖制给予宗室更高的品级。如按照洪武年间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为三品,辅国将军四品,奉国将军五品,镇国中尉六品,辅国中尉七品,奉国中尉八品。

而成祖“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

然而由于朱棣自己是武装夺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稳固,他即位后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然后逐渐解除诸王的兵权:永乐元年(1403年)削代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四年(1406年)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

永乐六年(1408年)削岷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十年(1412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1417年)废谷王为庶人;永乐十九年(1419年)周王见势不妙,主动献还护卫。

洪武朝带兵的十三位亲王,永乐朝削去了六个护卫。与此同时,大封靖难功臣,将大批有经验的武臣保留下来,加强中央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和诸藩的军事力量对比。

虽然朱棣实现了朱允炆当年的目的,但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其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仍然设立了三护卫。

6、洪武的大事年表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八月初二(9月14日),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

洪武三年(1370年),杀中书左丞杨宪。洪武四年七月十一(1371年8月21日),傅友德攻克成都,明朝平定四川。

洪武五年四月二十三日(1372年5月26日),廖永忠率明军平定广西,洪武五年六月初三(1372年7月3日),傅友德大败元军,明朝平定甘肃。

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

洪武八年(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洪武十二年(1379年),贬右丞相汪广洋于广南,旋赐死。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左丞相胡惟庸被诛,太祖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直接归皇帝掌管。

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锦衣卫,加强明朝特务统治。1382年1月6日,明军在云南昆明附近大败元朝军队,元梁王自杀,1382年4月7日,蓝玉、沐英攻克大理,段氏投降,明朝平定云南。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发,由于涉案人员甚多,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皆处死,各省官吏死于狱中达数万人以上。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

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亦不能免,并颁布《昭示奸党录》。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锦衣卫指挥蒋𤩽密告谋反,史称“蓝玉案”。此案牵连到十三侯、二伯,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明朝建国功臣因此案几乎全亡。此时太祖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太祖杀江夏侯周德兴以及颖国公傅友德,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亦被赐死。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冯胜被杀。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崩逝于南京皇宫内,享寿七十岁,在位三十一年。与已故的妻子马皇后两人一起长眠于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6)洪武年间大洪水扩展资料:

本来朱元璋识字不多,但在以前出家栖身寺庙那几年,他呆着没事看了许多经书。如此几年下来,也算是一个粗通文墨之人。当他率军攻入张士诚老巢——苏州城时,就颁布一道命令,严厉禁止烧杀抢掠,胡作非为。

他的军队进入苏州时,所到之处,还真是做到了秋毫无犯。这种行为自然为他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人们都在争相传诵,在这个乱世中,不仅还有一位出身农民的起义领袖。他手下的士兵,个个也都是南京路上好八连。

其手下神机妙算的谋士刘伯温,为朱元璋平定天下,自然立功不少。有一次,朱元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准备去攻打陈友谅。但性格率直的刘伯温,却针对这个方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朱元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那次战事还是取得了胜利。

不过,得胜回来的朱元璋却对刘伯温这样说,还是你提醒的对,否则要是我在攻打陈友谅时,张士诚趁机从后面作乱,场面还真不好收拾。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都发生在朱元璋没有平定天下之前。这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位领头的大哥可真是带样,不仅虚怀若谷,更能做么善解人意,安抚人心。

但在朱元璋即位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大明初定的时候,急需要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朱元璋为此下旨,要求各地有才干的人,必须出来为他做事。

凡有不从者,不论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全部杀无赦。那时候,因为不愿在他手下当官,或者受到猜疑的文化人,都会变成他的刀下之鬼。比如曾经名噪一时的“吴中四杰”。

让人感慨的还并不是这些屈死的冤魂。那些当年跟随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所有战友和兄弟,在后来基本上全部受到了他的清洗和屠杀。比如胡惟庸、徐达,还比如李善长和刘伯温。不仅如此,在朱元璋无端的猜疑下,因为他们每个人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蓝玉,是开国将领常遇春妻子的弟弟,长年在外征战。常遇春早死之后,他更是为大明的江山立下不世功勋。但即便这样,他一样也会以谋反的罪名被加以杀害。而因为他受到牵连且被屠杀的有名有姓的人,就多达3万余人。

这些人的名字,在《昭示奸党录》都有一一的记载和收录。即使从17岁就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陆仲享将军,最后也一样未能幸免于外。

好事的后人,对朱元璋后期那种无情的大开杀戒,找到了一个他本人具有猜疑迫害妄想症的理由。但真实的原因恐怕不在于此。因为他喜爱的皇太子朱标,身体和性格都比较孱弱。

朱元璋害怕自己去世后,朱标降不住这些功劳大大的开国者,从而使大明的皇位受到威胁。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事关权势的问题。但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在没有来得及接过他手中的权杖前就早早因病死去。

无奈之下,朱元璋临终前,只好选皇太孙,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接替自己的位置。他本以为自己已经为下一个继任者,扫清了所有执政的障碍。但更大的悲剧,却会在他尸骨未寒时又徐徐上演。

事实上,由他开始的这种疯狂杀戮,就像是顽固的阴魂一样,始终笼罩在大明长达276年的万里江山,且经久不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元璋

7、请问在明朝洪武年间最大的两件惨案是?

蓝玉案
发生在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蓝玉,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勇敢善战,功绩显赫。洪武二十年(1387年)任大将军,二十年封凉国公。明太祖朱元璋比之为汉代卫青、唐代李靖。但蓝玉却恃功骄横,夺占民田,多行不法行为。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告其谋反,结果被族诛,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胡惟庸案
发生在洪武年间。胡惟庸,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洪武六至十三年间任丞相。其间权倾朝野,专权结党。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还乘机废除中书省制度,罢除丞相官职,直接统领六部。

8、明朝洪武年间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

大致来说可以是公元1368年。

从细处讲,洪武元年可以延伸至1369年,因为农历与公历之间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差。
洪武元年的第一天:一月一日是公元1368年1月20日
洪武元年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廿九日是公元1369年2月6日,因为其中多了个闰七月

因此,洪武元年确切的起止时间是公元1368年1年1月20━━1369年2月6日。

9、求洪武二十七年全年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

洪武二十七年朱高炽在北京,还只是朱棣的长子而已,不过第二年就被立为了燕王世子。
同年李景隆任平西将军、镇甘肃。
他们真正的生命交集是在靖难李景隆攻打北京的时候,那是洪武二十七年之后的事了。

洪武二十七年发生的主要历史文化事件如下:
武官子弟习骑射
洪武二十七年(1394)三月初五日,朱元璋诏令武官子弟习骑射。他告谕五军都督府臣说:我尝令武官子弟演习武艺。今天下久安,年少者惟安享父兄俸禄,纵酒嗜音乐歌舞为游戏。一旦袭职,使之挟弓矢上马且不能,安能为国效力?近扬州卫指挥单寿袭其父职,率兵往泰州捕寇,猝与寇遇,众军并力迎战,单寿惧而逃跑,且挥众使退,遂致败事。此由其素不练习之故。自今以后,武官子弟宜于闲暇时令习弓马。当承袭的,由五军阅试其习骑射闲习方许。否则,虽授职而只给半俸;三年后复试,不能骑射的谪为军。著为令。初八日,朱元璋又命兵部,凡武官子弟年幼袭职的,待其年二十,以例比试。

修治水利
洪武二十七年(1394)八月初八日,朱元璋遣国子监生及人材分赴天下郡县督吏民修治水利。他说:“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资。而时有旱涝,不可不备。我每令有司修治水利,而有司不以时奉行,致令民受其患。你们往各郡县,集吏民乘农隙相度其宜,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势修治。勿妄兴工役掊克吾民。”至洪武二十八年统计,全国府县开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河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处。

禁钱用钞
其时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以至有以钱一百六十文折钞一贯的。福建、两广、江西诸处,一如两浙。于是物价涌贵,而钞法益坏不行。朱元璋为此谕户部尚书郁新说:国家造钞,令与铜钱相兼行使,本以便民。比年以来,民心刁诈,乃以钱钞任意亏折行使,致令钞法不行,甚失立法便民之意。宜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限半月内,凡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悉送赴官。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的治以罪。因此,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八月十九日下诏禁用铜钱。

严禁沿海人私往海外贸易。命工部劝民利用隙地种桑枣木棉。遣国子监生分行天下,督修水利。刘三吾等修《孟子节文》成书,删去与尊君有碍之语。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因罪赐死。阿资第三次起兵反明。

《书传会选》编成
朱元璋阅览蔡氏《书传》,象玮运行,与朱子《诗传》相悖,其他注书与鄱阳邹季友所编亦有异同之处,便召致仕国子监博士钱宰等至京,告谕定正蔡氏书传之意。他问:你们知晓天象吗?皆答不知。朱元璋说:我每观天象,自洪武初有黑气凝于奎璧间,奎璧乃文章之府,我颇觉奇异。今年春暮,其间黑气始消,文运当兴。你们宜考古正今,有所述作,以称我意。于是命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等总其事,开局翰林院,正定蔡氏书传。其时,礼遇诸儒甚厚,各赐以绮缯衣被等物,又制诗命次韵以和,朝参则班于侍卫之前,宴享则赐坐殿中。且赐钞宴于酒楼,各献诗谢。元璋十分高兴,复遣礼部尚书任亨泰谕诸儒有年耆思归的先遣还乡,而诸儒皆愿留侍左右。洪武二十七年(1394)九月十六日书成。凡蔡氏集传得者存之,失者正之;又集诸家之说,足其未备。三吾等率诸儒上呈,元璋赐名《书传会选》,会礼部刊行天下。赐诸儒宴及钞,使其驰驿而还。

《寰宇通衢》编成
朱元璋以舆地之广,不可无书记载,便命翰林儒臣以天下道里之数编类为书。洪武二十七年(1394)九月二十三日编成,赐名《寰宇通衢》。其方隅之目有八。东距辽东都司,陆行三千九百四十四里;自辽东东北至三万卫,三百六十四里,西极四川松番卫,陆行为五千五百六十里;西南距云南金齿,陆行为六千四百四十四里。南逾广东岩州,水陆兼行为六千六百五十五里。东南至福建漳州府,水陆兼行为三千五百二十五里。北至北平大宁卫,为三千六百二十四里,水陆兼行四千四百二十五里。西北至陕西甘肃为五千零五十里,水陆兼行为六千七百二十里。时天下道里纵一万九百里,横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不包括四夷之驿。

与洪武年间大洪水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