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哪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 浙政发[1999]14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我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现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公布如下: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 指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率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 (一)天目山千里岗山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德清、余杭、桐庐、建德县(市)的西部,湖州市区的西南部,安吉、淳安县的南部和东部,临安市的中部和东北部,开化县的东部,常山、衢县的北部。土地总面积586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1150平方公里。 (二)仙霞岭洞宫山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公布在:江山、龙游、衢县、金华、青田县(市)的南部,武义、遂昌县的北部、西部和南部,景宁、云和县的西部,松阳县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泰顺、文成县的北部,龙泉市,庆元县。土地总面积108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20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要实施天然林保护,保护现有的植被和其他水土保持设施,防止乱砍滥伐,防止发生新的水土流失,同时要搞好局部地方严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二、重点监督区 指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比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 (一)浙北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在:长兴县的东部和北部,湖州、杭州市区的西部,德清县、余杭市的中西部,富阳市的中部。土地总面积2870平方公里。 (二)浙东南沿海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在:台州市区和苍南、平阳、瑞安、乐清县(市)的东部,三门县的北部和西部,临海市的中部,温岭市的西部,永嘉县的南部,温州市区。土地总面积5480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要搞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防止因生产活动和城市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开发建设同步治理。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三、重点治理区 指现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比较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 (一)钱塘江中上游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开化、衢县、桐庐县的中部,淳安、缙云县的西北部,临安、永康、磐安县(市)的西部,富阳市的中西部,诸暨市的东南部,常山、龙游、兰溪、金华、义乌、东阳县(市)的大部,金华、衢州市区的北部。土地总面积155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920平方公里。 (二)浙东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绍兴县、上虞市的南部,仙居县的北部,嵊州、新昌、天台县(市)的大部。土地总面积556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
满意请采纳
2、北宋经济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 ,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由于人口的增加 ,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产量倍增,以及经济作物的扩大,多种经营的展开,从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北宋国土小于汉、唐,但人口则多于汉唐,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分布密度都高于汉唐,这是宋代农业生产远远超过汉唐的一个重要条件。南宋初,东南一带遭受严重的兵燹破坏,但是 ,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大批南迁,和南方农民共同辛勤劳动,使南宋的农业生产,较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时农具制作不但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农民对精耕细作更加注意。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真宗时推广到江南、两浙以及淮南诸路。宋代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南方,有相当大的发展 。南方各地普遍栽种茶树。川蜀、两广、两浙、福建是著名的甘蔗种植区。宋代的纺织纤维生产仍以丝和麻为主,而棉花的栽培区逐渐扩大,产量逐渐提高。
宋代手工业在原料采集 、生产过程和产品种类、数量方面,都有显著的进展。两浙、江西、荆湖、陕西等地,都已成为造船业的中心。造船业的发达,促使远洋航行技术不断进步。宋代采矿冶炼业的发展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已大量开采石炭(煤)。宋代在军事和医药上都已利用石油。北宋时,两浙、川蜀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麻布产量比唐代增加很多。棉织品在全部纺织品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随着雕版印刷业的兴盛,纸张的需要量激增,促使民间造纸业迅速发展。宋代造纸技术比前代大有提高。宋代制瓷窑户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定州(今属河北)定窑、汝州(今河南临汝)汝窑、颍昌府阳翟(今河南禹州)的钧瓷、饶州(今江西波阳)景德镇窑各有特色 。
宋代商业的发展 ,超过了前代 ,大城市和小市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盛况空前。宋代拥有一批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城市。开封是北宋最大的城市。大城市逐渐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工商与居民杂处。临安府作为南宋的行在所,也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成都府城和泉州都是重要的商业城市。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商业中的赊,即信用关系,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除了铸造铁钱外,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宋与辽、西夏、金在某些交界地点设置榷场,进行官方许可的贸易。民间的走私贸易,不论在陆地和沿海,都相当兴盛。宋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宋时有从广州和泉州通往越南、印尼乃至阿拉伯、东北非洲等地的海上交通线,还有从明州或杭州通往日本和高丽,由登州(今山东蓬莱)或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州)通往高丽的海上交通线。宋朝与印度支那半岛 、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以至东北非洲等几十个国家都有贸易关系。北宋在主要港口广州、明州、杭州、泉州、密州、秀州(今浙江嘉兴)、温州、江阴军(今江苏江阴)等地相继设立市舶司,主管舶商进出手续,并征收舶税,抽买舶货 。
宋代交通运输业也相当发达 。内河运输以大江(长江)、汴河和运河为主动脉。宋代除广泛的海外贸易外,国内沿海运输业也有较大规模,两者都以民间运输为主。宋时的通信系统是遍布各地的驿站网,除官府文书外,还可邮寄私人信件。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古代商人为什么没有地位?
因为中国古代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私营经济的好处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古代商人算是有钱人。私营经济比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收益大得多了。
拓展资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参考资料:重农抑商_网络
4、浙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
浙政发[1999]14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我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现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公布如下: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
指目前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率较大,但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的区域。
(一)天目山千里岗山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德清、余杭、桐庐、建德县(市)的西部,湖州市区的西南部,安吉、淳安县的南部和东部,临安市的中部和东北部,开化县的东部,常山、衢县的北部。土地总面积586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1150平方公里。
(二)仙霞岭洞宫山重点预防保护区。主要公布在:江山、龙游、衢县、金华、青田县(市)的南部,武义、遂昌县的北部、西部和南部,景宁、云和县的西部,松阳县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泰顺、文成县的北部,龙泉市,庆元县。土地总面积108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20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要实施天然林保护,保护现有的植被和其他水土保持设施,防止乱砍滥伐,防止发生新的水土流失,同时要搞好局部地方严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二、重点监督区
指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比较集中和频繁,损坏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
(一)浙北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在:长兴县的东部和北部,湖州、杭州市区的西部,德清县、余杭市的中西部,富阳市的中部。土地总面积2870平方公里。
(二)浙东南沿海重点监督区。主要分布在:台州市区和苍南、平阳、瑞安、乐清县(市)的东部,三门县的北部和西部,临海市的中部,温岭市的西部,永嘉县的南部,温州市区。土地总面积5480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要搞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防止因生产活动和城市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开发建设同步治理。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三、重点治理区
指现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成比较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
(一)钱塘江中上游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开化、衢县、桐庐县的中部,淳安、缙云县的西北部,临安、永康、磐安县(市)的西部,富阳市的中西部,诸暨市的东南部,常山、龙游、兰溪、金华、义乌、东阳县(市)的大部,金华、衢州市区的北部。土地总面积1550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920平方公里。
(二)浙东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绍兴县、上虞市的南部,仙居县的北部,嵊州、新昌、天台县(市)的大部。土地总面积5560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
5、瓯江水质
浙江在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小省,但水资源丰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60%。只要通过投入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程,在省域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至产生严重的缺水问题,水资源不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FONT>
水资源,浙江的优势资源
□褚加福 朱法君
水资源、水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局部地区"发展型"缺水和水环境状况的恶化,更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届的高度关注。
我省是否已出现"水危机"?水资源是否已经或者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公路中的"瓶颈"?客观准确地评价我省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省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使命。
水资源是浙江的优势资源,应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素
浙江在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小省,但水资源丰富。我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降水充沛,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60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9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4位,总体上我省在全国属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地区。我省人均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数的2200立方米,但我省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远远大于我国北部地区。目前,我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约360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为210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2%,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60%,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与世界上缺水国家相比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只要通过投入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程,如蓄水、调水等水利工程,在省域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至产生严重的缺水问题,水资源不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近年来出现的局部地区缺水,是典型的"发展型"缺水现象,可以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得到有效缓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3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119座,总库容为38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10亿立方米;提水工程4.2万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引水工程5.6万座;地下水工程14万眼。现有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总计约235亿立方米。我省城市供水事业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全省城镇水厂供水规模1350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27亿立方米。
由于我省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地域间、年际年内降雨量差别较大,在全省各地明显存在丰、枯年份。历史上浙江省遭遇大旱的年份较为频繁,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大批蓄水、调水工程建成以后,为有效缓解干旱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有工程能力正常年份下可以较好地满足全省用水的需求,但遭遇特大干旱,尚显能力不足,表现为局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建设。
分析我省缺水现象,表现为"资源型"、"工程型"、"污染型"缺水现象兼而有之,具体有三方面明显的特征:一是地域性、季节性。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浙东沿海,时间上集中在下半年;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配置不同步,水源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增长速度;三是污染导致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却因达不到水质标准而不可使用。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手段是建设一批蓄水工程,并可以通过工程进行空间的调配。水体严重污染地区短期内虽难以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但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将优质水调入,改善用水条件。
我省虽有较充沛的水资源,但时空分布不均,必须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利用。虽成本较大,但也非束手无策。近年来出现的局部地区缺水,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程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一种客观现象,是典型的"发展型"缺水。只要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的进程,均可得到有效缓解。《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已对全省的水资源配置做出部署,明确了各地水源途径。通过对全省各地的深入研究认为,要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用水需求,适度超前建设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保证水资源的供给,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约我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保护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本之路
水资源具有"量"和"质"的两重性,只有达到一定水质要求的水才可被利用。目前我省主要河流和平原河网水体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全省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河流上游水体水质普遍较好,除个别水库为Ⅲ类外,其余均为Ⅰ~Ⅱ类水;流域中下游河段中,瓯江水体水质最好,基本为Ⅰ~Ⅱ类,钱塘江为Ⅱ~Ⅲ类,部分支流河段为Ⅳ类,椒江为Ⅱ~Ⅲ类,飞云江、鳌江、甬江的下游较差,为Ⅳ~Ⅴ类,局部河段劣于Ⅴ类;各主要平原水体污染普遍较为严重,杭嘉湖平原、萧绍宁平原、温黄平原等水网地区水质均以Ⅴ类为主,城区河段水体水质年内大部分时间劣于Ⅴ类。全省主要河流155个水质监测站点(评价河段总长度3367公里)监测资料的年均值评价反映,属地表水Ⅰ~Ⅲ类水的河长21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62.5%;属地表水Ⅳ~劣Ⅴ类水的河长1264公里,占37.5%。全省地表水有机污染重于毒物污染。湖泊因总磷、总氮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
水污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趋势。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全省将会面临有量无质的尴尬局面。
让我省的充沛水资源成为合格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发挥水的优势,必须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当前应首先保护好流域中上游地区未受污染的优质资源,不惜代价保护好水库、城市水源地等水质要求高的水源点,做到污染地不扩大;立即启动全民环保行动,重点对流域中下游地区、平原河网已受污染的水域实行综合治理,积极实施《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通过制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实施功能区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控和治理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排污许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制度,辅以经济手段促使企业不断增加环保投入。
建立跨行政区域河道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是敦促各级政府加快环境治理的有效和直接手段,做到环境治理各负其责。
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整治已刻不容缓,应提高到战略高度作为长期坚持的治本之路,如水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的维持,我省将会在很多领域丧失优势。
以节约谋发展,节约用水,是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水体污染,从而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我省水资源的使用总体上尚显粗放,节水潜力较大。农业是浙江省用水大户。目前全省农灌渠道的2/3仍是土渠,防渗漏能力差,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5左右,灌溉水量损失严重,而先进灌区的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65以上;微喷灌、薄露灌溉等先进灌溉方式在我省的应用仍不广泛,农业节水前景广阔;近年来工业用水增长迅猛,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35%左右,发达国家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目前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15立方米,对比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35立方米尚有很大的差距;城市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的漏损率约为18%,目前国内上海等城市的漏损率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漏损率仅8%,差距明显;中水回用尚处起步阶段。
根据分析,制订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和节水指标,强化推行到"三生"的各个领域,建设各个行业的节水工程,实现全省用水总量缓慢增长,农业等产业实现用水负增长。全省新增用水主要依靠节约用水实现,为子孙万代后代留下进一步发展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源动力。
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内在动力。按照"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原则,引入经济调节手段,实行累进加价制度,推行阶梯式水价。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减少废污水排放量,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原水消耗、减少污水排放的"三赢"效果。
多渠道开源仍是当前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省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供水保障必须依赖工程实现。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的同时,针对缺水的性质和地域,按照规划的总体布局,采用多种手段解决各地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水问题,还需依靠供水工程的完善建设。多渠道开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日还将是解决"发展型"缺水的主要手段。
根据不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和需水预测,实行全省范围内分类、分级、分源、分质配水。建设水库工程、引调水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环境整治工程、节约用水工程、海水淡化工程等工程,通过蓄水、引水、节水、净水等措施,从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用水,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源建设应适度超前。增加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体制,制订有利于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BOT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拓宽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的投资渠道。
以改革促发展,实行水务体制的改革,加强用水、排污和开发利用的管理
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依据《水法》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依法对全省的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各地、各部门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必须服从统一安排,符合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必须在省水资源规划总体框架下进行,各县(市)水资源规划应服从上一级水资源规划确定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
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本着效能统一、权责一致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源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统一管理、一体运作的水务管理体制,努力为水资源的长效保护、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和实现"一龙管水"创造条件。各地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实行水务管理改革,降低水资源管理行政成本,提高管水、防污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水法规。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实行计划用水。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加快制定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允许水权转让,形成水市场,实现跨流域、跨区域用水,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城市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均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促进节约"的原则,调整到合理水平。
建立健全水资源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要建立全省水资源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地的警戒线,制定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供水结构,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科学制定抗旱供水总体规划和抗旱预案,规范用水秩序,同时制定抗旱应急供水计划,增强主动性、预见性,提高抗旱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研究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应急事件。逐步建立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做到及时预警,科学调度,快速处置,确保供水安全,防止因水质污染而带来危害。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我省的水资源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但不应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相反应作为我省的一项优势资源,切实加强保护,有效加以利用;应充分认识水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有效加以防范,统筹予以安排。
6、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但是,有些事情却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如何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下面几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第一,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四,虽然泡泡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
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
第八,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你觉得冷,可以多穿一点衣服。
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
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
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第十三,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
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十六,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中国的环境保护目前不是很好。有的人会说:用水用电和我们搞环保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节水、节电,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因为电是动力,是二次能源,它是从一次能源转化过来的。
现在,用水力、用太阳能等都可以发电,但那只占人用电量的一少部分,大部分电还是由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火电厂不是烧油就是烧煤,而且大多数是烧煤。全世界每年要消耗几十亿吨煤,多是用于发电。而且,煤是混合物,其中主成分是碳。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众多污染物。这其中,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硫则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少用些电,就可能少很多污染。再来说说水,农村里自家基本都是打井取水或者引山泉,城镇多用自来水,自来水并不是自然来的,那是将天然水沉淀、过滤消毒后用泵打到我们房间中的水管子里出来的。要有自来水,就得用电。再说,水资源也是十分宝贵而且日益紧张的资源,节约用水,就是节约资源,就是节约用电,也是保护环境。这个道理很容易懂。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力气。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一定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大家都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7、元朝速亡 原因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吏治的败坏
~皇位争夺,权臣当国等朝廷权力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