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茂名寒潮

茂名寒潮

发布时间:2021-07-10 16:02:21

1、急!科学问题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回答者:海月倾城 - 秀才 二级 5-27 12:13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2、茂名冬季温度一般是多少

茂名冬季温度一般是14.4—15.6℃。

茂名的年平均气温在22—23℃之间,稳定通过22℃的达84—214天。百≥10℃年积温7857—841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4.4—15.6℃,极端低温为0.5—3.5℃,七月份最热度,平均气温28.1—28.5℃,极端高温37.6℃。山地随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左右,山区年平均气温16—18℃。

茂名市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知征是夏热冬暖,雨季长,雨量充沛。冬道季寒潮南侵偶有严寒,山区有短期霜冻。常见秋旱,春旱。夏秋之间有台风带来暴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茂名寒潮扩展资料

茂名年降雨量,沿海地区1400—2400毫米,北部山区2500—3000毫米。降雨原因,有台风暴雨、专热带低压降雨、冷热气团的锋面雨、气团降雨等。

全市处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南部2161小时,日照百分率49%;中部1945小时,日照百分率44%;北部1939小时,日照百分率44%。日照最多是7月和10月,平均每天7小时以上;最少是2月和3月,平均每天不到3小时。 

参考属资料来源:网络-茂名

3、广东省水分、热量、土壤条件的地域分布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但省内各地年降雨量分布仍有不小的差别。以海丰、陆丰、清远、佛冈、阳江、阳春为中心的多雨区,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以潮汕平原、西江谷地、兴梅盆地、雷州半岛为中心的少雨区,年降雨量只有1500毫米左右,特别是雷州半岛雨水较少,其中徐闻年降雨量只有1364毫米。广东省各地年内雨量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每年4~9月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量只有全年的20%。在全省范围内,暴雨日数近60天,1/3的暴雨出现在5~6月。夏秋之际受台风影响,也常有大雨和暴雨。

广东省是全国除海南省之外夏季最长、热量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年辐射平衡数值北部为54千卡/平方厘米,依次向南递增,达到65千卡/平方厘米。全省除粤北连山外,绝大部分地区日温≥10℃的连续积温都在6000℃~8000℃以上,10℃的持续期一般超过300天。夏季气温高,又是降水集中的季节,雨量充沛,雨季持续时间长。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广东省水热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能满足双季稻加冬种的一年三熟耕作制。

广东省地处低纬,地势北高南低,面临南海,地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及北热带。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土壤形成机理以脱硅富铝作用为主。由北而南相应形成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水平地带分布的铁铝土土纲系列。该三类地带性土壤的分布界带走向大致如下:

红壤是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广东省北纬24°~24°50′之北地区,其南界大致从怀集县蕉中区双髻山至泰来、中洲、风岗,广宁县的赤坑、北市,英德市的横石水、大镇、沙口、八宝山、大湾、岩背,翁源县的南甫、江尾、六里、三华、翁城、新江,龙川县的新田、赤岩、车田,和平县的贝墩、优胜、合水,连平县的高莞、油溪,河源市的半江,兴宁市的罗岗,平远县的石正,蕉岭县的新布、蕉城、梅州市的松口,大埔县的三河、大东等地以北,该地带年均温度在17℃~21℃之间,最冷月平均温度在7℃~12℃之间,极端最低温-3.6℃~6.9℃,冬季低温霜冻常出现于此。夏季闷热,最热月平均温度在26℃~29℃之间,极端最高温可达40℃以上。该带内番薯不能越冬,热带水果如荔枝、龙眼、木瓜、香蕉等难以正常生长越冬。

赤红壤带位于广东省中部,北回归线横贯省境中部。赤红壤是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土壤,本带北部与红壤带南界相接,南与砖红壤相邻,其界线位于北纬21°30′~22°附近,大致西起廉江县的安铺、铺岭、平坡、圹、吉水、白藤,化州市的新安、官桥、镇安,高州市的石鼓、高州县城南端,电白县的羊角、下垌、观珠、大衙、电城、麻岗、岭门,阳江市的儒洞连线以北。该带处于北回归线的南北,是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热量较中亚热带丰富,年均温20℃~23℃,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极端最低温可达0℃。最热月平均温28℃~29℃。本带内番薯能越冬,热带水果荔枝、龙眼、香蕉、木瓜、菠萝普遍生长正常。局部避寒的地方可以种植橡胶、胡椒、咖啡等热带作物。

砖红壤是热带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赤红壤南界以南的雷州半岛的低丘台地和沿海部分岛屿,地处热带北部。年均温23℃~24℃,最冷月平均气温15℃~18℃,极端低温多年平均在5℃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28℃~29℃。在本带内,多年生热带作物基本能全年正常生长,如剑麻、香茅、菠萝、番薯,可冬种玉米,橡胶、咖啡、胡椒等在背风地可正常生长。

(一)粤北山地丘陵区

其南界从封开——广宁——阳山——英德——翁源——新丰——和平——连平——龙川——兴宁——梅县——梅州——大埔,基本与56千卡辐射平衡等值线和日温≥10℃年积温7000℃等温线走向一致,也基本与土壤分布相吻合。该二级区土壤为黄红壤,纬度高,海拔高,春暖迟,秋寒早,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6℃~20℃,一月份平均气温8℃~10℃,极端最低气温-5℃,≥10℃年积温为6000℃~7000℃,水稻安全生育期比省内其他地区少,为220~240天。双季稻季节紧,越往北、越进大山区越明显。气候垂直差异也较大,部分高寒山区仅能栽种一季中稻,带内红薯不能越冬。本区年降雨量1400~18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秋旱比较突出,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干旱现象更为严重。本区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水田以双季稻为主,高寒山区水稻大多一年一熟,旱作一年两熟是春花生加秋甘薯。

(二)粤中南丘陵区

以粤北山地区的南界为北界,其南界从信宜——阳春——新兴——高要——四会——清远——佛冈——龙门——河源——紫金——陆河——揭西——丰顺——饶平,基本与58千卡辐射平衡等值线和日温≥10℃年积温7500℃等温线走向一致。该二级区土壤以赤红壤为主,该带处于北回归线的南北,是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热量较中亚热带丰富,年均温20℃~23℃,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极端最低温可达0℃。最热月平均温28℃~29℃。≥10℃年积温为6800℃~7600℃,无霜期长达330~347天;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年日照数1700小时以上。红薯可越冬,一年三熟制是双季稻加一季红薯。

(三)潮汕平原区

位于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阳、澄海、南澳、揭阳、揭东、惠来、普宁、潮州、潮安等地。本区土壤为赤红壤带,气候特点为夏无酷暑,冬季温和,夏雨冬干显著。年平均气温21.0℃左右,一月日均温12℃以上,极端最低气温-2.7℃,一般均在0℃以上,寒潮影响少,无霜期长达345~365天,霜冻极少而轻。≥10℃年积温为7800℃,年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集中在2~9月。本区热量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辐射平衡值达6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数1900~2400小时。虽地处沿海,但在省内各沿海地区中,受台风袭击和影响的频率最低。本区平原由韩江、榕江、练江下游冲积而成,是省内第二大平原,区内农业生产集约程度高,是省内著名的农业高产区。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以双季稻连作冬种三熟制为主,冬种作物主要为冬甘薯、蔬菜等。

(四)粤东沿海丘陵台地区

包括惠州、惠东、惠阳、汕尾、陆丰和海丰等地。本区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多集中于北部,南部为滨海台地。本区土壤为赤红壤带,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度较高,冬季寒潮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 22.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 3℃以下的持续日数一般只有 2 天,全年无霜冻,甘薯可安全过冬。≥ 10℃年积温为 7400℃~ 7700℃。年降雨量 1800 毫米以上,惠东、海丰年降雨量高达2300 毫米,是全省暴雨中心之一,洪涝灾害严重。盐渍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本区。本区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轮作制度较为复杂,有双季稻连作冬种,水稻-甘薯、花生-水稻等水旱轮作,甘薯四季皆可种植。

(五)珠江三角洲平原区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包括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地级市的全部和惠州的博罗,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最大的平原。本区土壤为赤红壤带,地处南亚热带,背山面海,受海洋季风影响,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20℃~ 22℃,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13℃以上,基本无冻害。≥ 10℃年积温为 7500℃~ 8000℃,年降雨量为 1800 毫米左右。区内河网密布,河流面积约占 5%,有大量的客水可利用。温暖多湿的气候条件,作物可一年三熟,目前区内除江门地区和博罗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外,其他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花卉、蔬菜、桑鱼等经济作物为主。桑基鱼塘是本区的一大农业生产特点。

(六)粤西南丘陵地区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包括阳江、阳东、阳西、茂名、高州、电白和化州等地。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靠山面海,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域俱有。本区土壤为赤红壤与砖红壤带的过渡带。本区地处低纬地区,热带、亚热带分界线贯穿中部,热量仅次于海南和雷州半岛。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 120.71 千卡 / 平方厘米,年辐射平衡值达 62 千卡 / 平方厘米左右,年日照数 1953 小时。年平均气温在 22℃以上,≥ 10℃年积温为 7500℃~ 8200℃,持续期290 ~ 330 天。年降雨量 1300 ~ 2300 毫米,集中在 4 ~ 9 月,河流有鉴江、漠阳江两个流域。从水、热的综合优势看,比雷州半岛为好。本区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轮作制度较为复杂,有双季稻连作冬种,水稻-甘薯、花生-水稻等水旱轮作,甘薯四季皆可种植。

(七)雷州半岛丘陵台地区

位于广东省最南端,包括湛江、吴川、遂溪、廉江、徐闻和雷州。本区土壤为砖红壤带。本区地处热带北缘,三面环海,属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 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亦有 15℃~ 16℃。全年基本无霜。≥ 10℃年积温为 8100℃~ 8400℃,年日照数1800~2234小时。年降雨量1360~1770毫米,在全省平均值之下,降雨集中在4~9月,且蒸发量 1900 ~ 2500 毫米,超过降雨量,土壤渗漏多。该区地下水层深,水量中等,且被厚大的玄武岩覆盖,地下水资源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是省内最干旱地区,十年有六年春旱。全区旱地面积大,旱地比例占 50% 以上。由于春旱,早稻缺水面积占水田面积的 65% 左右。尽管该区拥有全省最丰富的热量,但由于干旱和台风的影响,该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威胁,粮食产量水平处于全省中下水平。本区农业结构复杂,标准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由于旱地面积大,主要以旱作为主,除坑垌田以水稻为主外,台地以甘蔗、红薯、花生等为多。

4、广州天气的天气现在穿什么衣服

阳光上线!

经历了大雾回南天、

湿冷阴雨天,

今天广州终于完全转晴,

街坊再次喜提“广州蓝”。

喜人的是,

这次晴好天气回归,

大约能逗留一周。

下周初有小雨来访。

告别连日的阴雨天气,广州市内迎来了温暖的阳光。部分市民选择到公园里锻炼散步,转换一下心情。记者今日看到,番禺区平康公园入口处有工作人员为进园人士测量体温,进园的市民亦自觉戴上口罩并适当保持距离。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昨天清远多地还迎来2020年初雪,像是连山、连州、连南、阳山等地都出现雨夹雪和雪。广州由于寒潮来袭,天色阴沉,体感湿冷。今天白天,天气转为晴朗,早晨因为晴空辐射气温继续下降。 五山观测站今天录得的最低气温只有7.4℃,从化个别站点录得了1.9℃的低温。

晨间的清冷,在回归的阳光面前不堪一击, 13时五山观测站气温已上升到14.5℃。到了14:20,市区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位于14~17℃的区间。

这种天气下,穿衣要更精细些,早晨起来可以多加一件外套,中午时分可根据自身实际脱掉外套。如果不是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其实还是比较冷的。

夜间寒冷

白天温暖

未来几天穿衣要备好两套方案

上周天气不怎么好,似乎要对此进行补偿,未来一段时间阴雨都不会来打扰我们。广东省气象台预计,受寒潮影响,今后三天,全省各地以多云为主,天气寒冷。粤北大部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过程最低气温0℃~4℃,其中高寒山区可达零下3℃~零下5℃,湛江、茂名7℃~11℃,其余市县4℃~7℃,中北部山区市县有低温和冰(霜)冻。

广州气温仍未探底,明天早晨可能是这次降温过程中最冷时段,预报最低气温5℃。今夜大家记得盖够被子。

广东天气预报:

2月17日-2月19日,广东以多云天气为主,昼夜温差大,体感寒冷。

广州天气预报:

5、广东省茂名市的气候如何?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侧。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总人口668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茂南区,邮编:525000。代码:440900。区号:0668。
茂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和北运菜生产基地,也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
全市有茂名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正在为茂名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茂名市有岛屿12个,有迂回海岸线220公里,有水东、博贺、莲头、东山等大小26个港湾(博贺港是全省最大渔港),-20米等深线浅海雄涂面积1.13万公顷。海域具有热带性、活跃性、多样性、边缘性特点;域内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以及海胆、海星、海蜇等海洋生物140多种。生物种类多,可供食用、药用、观赏、用材及工业原料的植物多达600余种,森林蓄积量达1417.70万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
茂名是“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市”,香蕉、龙眼、荔枝、芒果、黄榄等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80多万亩。在根子镇,只要你登上观荔亭,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荔枝林海。
茂名市河川发育,溪流密布,河流众多,境内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条(最大的河流为鉴江,其次为袂花江、罗江等)。多年平均径流深9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0亿m3,另有过境水8亿m3,地下水38.7亿m3。目前,茂名水利体系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形成了以高州水库为龙头,大中型水利工程、蓄引提水工程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水资源配置供水系统。
茂名地处南亚热带和热带北缘过渡地带,北依云开大山,南濒南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变,台风、暴雨、寒害、干旱、雷电、强对流及其次生灾害连年不断。改革开放以来,茂名迅速发展成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较高的地区,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愈加突出。
地处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倚山临海,地貌类型复杂,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热冬暖,夏季长,雨量充沛,雨季长,冬季寒潮入侵偶有严寒,常见春秋旱,夏秋期间台风暴雨较频繁。
由于海陆的南北配置,本市既受大陆性又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季风比较明显。

本市南北温差不大,年均温度都在22-23℃之间。若以旬均温≥22℃作为夏季的标准,则我市绝大部分地区自四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各旬均温都在22℃以上,夏季长达7个月之久。在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温期内,月平均气温都在12℃以上,故本市只有习惯上的冬季而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若再按旬均温10-22℃之间作为春秋季,我市春秋二季就难以划分了。真可谓"三冬无雪,四时常花"。故本市的春秋季节,也只是习惯上的划分。秋温常常高于春温。但由于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却很明显,山区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色,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左右。信宜、高州的山区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6-18℃。一年中以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期,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一月为最冷,月均气温在14-16℃之间。三月中旬开始气温回升,至七月份达到最高值,也就是盛夏期。各地七月平均气温都在28℃以上,极端最高温度多在七、八月份出现。四至十月,各地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十月开始各地气温下降,寒露风、霜降风多有出现,对晚稻生育造成危害。特别是山区冷空气早而强的年份,在9月上旬就有寒露风的危害。

我给你找的够全面吧,笨的不会自己找啊,不过看来那地方不错哦,哎,我是去不了了~~

6、浮山岭的气候特点

浮山岭是茂名近郊的“城市之肺”、 “休闲观光胜地”。进入山中,可以饱吸新鲜空气。 登上山顶,远眺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南海,直视繁华美丽的茂名油城。近看,荔林沙沙,绿叶随风飘渺,农家小院尽收眼底,山、海、城、村,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浮山岭以其雄伟的身躯和广阔的胸怀拥抱太平洋送来的大量雨水和云霓,山腰以上的山区形成了潮湿多雨的临海山地气候和四时云蒸雾蔚的奇特景观。
浮山岭位于茂名地区的中偏南部地区,整个浮山岭区域位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倚山临海,地貌类型复杂,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热冬暖,夏季长,雨量充沛,雨季长,冬季寒潮入侵偶有严寒,常见春秋旱,夏秋期间台风暴雨较频繁。又由于海陆的南北配置,本市既受大陆性又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季风比较明显 。
地处亚热带最南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高于21℃,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500mm,年平均日照在1600小时以上。一年四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阴雨天气多,雨量少;夏季高温多雨,雷暴日数多;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7、茂名寒潮来袭作文五百字

入冬以来,一直没有下雪,我很着急,因为我很喜欢雪天,景色特别美。
这个星期的星期一早上,天刚蒙蒙亮,爸爸起来拉开窗帘说:“下雪了”。我一骨碌爬起来往窗外看去,哇!真的下雪了,我高兴地说:“下雪了,下雪了。终于下雪了”。我高兴极了。爸爸说:“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专。
爸爸开车送我去上学,我看到路上雪花飘飘,道路两旁的路上和屋顶上都是白色的一片,漂亮极了。可就是下了车我觉得天气冷了,北风呼呼的吹着,冻得我有点受不了,觉得手要冻僵了,鼻子和耳朵都冻红了,我赶紧戴上了帽子。
从下车到教室走了那么短的属距离,我觉得脚都有点麻木了,感觉非常冷,身体都有点发抖了。

8、广东省有几个市

截止到2021年6月17日,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粤北: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广东省水资源: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中国平均水平。

广东境内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广东

9、云浮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一、国恩寺

1.国恩寺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

2.国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而名扬海内外。

二、天露山

1.天露山,北临新兴,南邻开平,海拔1137米,为新兴境内最高山。00此山高插云汉,形势巍峨、终年翠绿,云雾缭绕。

2.山上怪石遍布,奇景众多,传说美丽。有宇文新州登监天露,开卷诵读的石书房;有似太白腰上玉带,一泻惊天的白水带瀑布;有天降异书予明朝状元黄仕俊的含书石;有唐朝粤中名刹岱山寺遗址等。

3.山中处处灵气,处处生机,杜鹃花、吊钟花、龙须花、野杪椤、原生茶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等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上,若承天上甘露而生,人称仙源,高山流水汇成天露水与六祖惠能故居卢溪水汇合流入新兴江。

三、蟠龙洞

蟠龙洞位于云浮市区城北的狮子山中,因其洞体迂迥曲折,形若蛟龙,故得名。199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以[1993]66号文,正式批准蟠龙洞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与茂名寒潮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