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洪水灾害资料

洪水灾害资料

发布时间:2021-07-10 18:30:50

1、洪水的相关资料,百年之内

我国最早的洪水灾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相传那时滔天的洪水淹没了广大的平原,包围了丘陵和山岗, 人畜房屋被洪水冲没,大水经年不退,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于是出现了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

汉朝时,洪水灾害的记载就不断出现在史书上。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省淄阳县西南决口,洪水遍及十六郡,造成连续23年的泛滥,灾情极为严 重。在西汉王朝的230年中,发生水灾的记载有28年;东 汉王朝的195年中,发生水灾的记载有55年。类似这些损失惨重的水灾,在唐宋及以后的史书上都有很多记载。大江大河的特大洪水,往往形成严重水灾。长江,可考的特大洪水有4次,即1153年大水、 1788年大水、 1860年大水、 1870年大水。其中1870年大水是长江八百年来最大 的一次洪水,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遭 受水淹,长江两岸的各处石壁上都题刻了这次洪水水位的高度,其灾害的严重性在各地方志中都有反映。

黄河干流上,清代发生过两次特大洪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花园口附近形成数百年未遇的洪峰,洪水汹涌而下,黄河两岸决口多达二十六处,河南、山东、安徽三省有16个州县被洪水冲没,其余被淹的州县土地就更广阔了。道光二十三年(1848年),黄河又发生了一次更大的洪水,这次洪水来势极猛,黄河边流传着一首民谣唱道"道光二十三,河水涨上天"生动地描述了这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使黄河在中牟县决口,四十余州县受灾,根据历史调查推算、这次洪水是黄河一千年来所未有的特大洪水。 当然,历史上发生的洪水远不止这些,据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水灾害有1092次,平均每两年有一次。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

2、史书上的洪水灾害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等主要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是:

海河:从1368~1948年约500多年间,共发生水灾387次,平均每三年中有两年发生水灾?

黄河:自公元前602年以来的2600多年间,决口达1593次,重大改道26次?

淮河:从1470年以来比较完整的资料统计分析,500多年来共发生较大水灾350多次,其中流域性的重大洪水近20次?

长江:中下游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中,曾发生大小水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自1921年来,发生较大洪水12次,约6年一次?

珠江:自汉代以来共发生较大范围洪水408次?其中下游沿岸地势平坦,洪水灾害更为频繁,平均30~40年一次大灾,2~3年一次小灾?

洪水

3、2010洪水灾害资料

发生洪涝灾害时,洪水淹没厕所、粪坑、垃圾堆和牲畜棚圈、使大量人畜粪便、动物尸体等进入水中,造成有机物浓度急剧增加,微生物污染严重。某些存放农药、化肥及有毒化学品的仓库受淹或工业废弃物被雨水淋冲,均可使有毒物质溶于水中。此外,洪涝灾害时,泥沙及杂物随洪水冲入河流。这些均可导致分散式或集中式给水水源的水质感官性状恶化、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严重。为保护灾民身体健康,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及其他中毒事故的发生。

受灾期间除水井被淹、饮水遭受严重的生物性污染外,灾民居住拥挤,环境卫生条件差,随地便溺,苍蝇孳生,老鼠随人迁移,又加重了饮水被污染的程度和疾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此外,在发生灾害的特殊情况下,人群抵抗力降低,对感染各种介水传染病的敏感性增高,故必须强化饮水净化消毒意识和措施。对水质较差的水源应先沉淀澄清后,再经混凝沉淀,加氯消毒等处理措施方可饮用。为保证水质质量,应对处理后的水进行一些快速简易检验,如根据嗅觉感觉可大致判定水中余氯含量。在灾民中倡导不喝生水。

采用可移动的水质净化设施,建立临时小型水厂,临时应急供水。当灾区饮水遭受严重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时,或供水设施受破坏时,无法供应安全饮水,此时应从外地运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4、谁有关于洪水的资料的!急!

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自我防护

●听从家长或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或是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坝上或是当地地势较高的地区。

●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爱心提示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听从大人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洪水暴发时自救方法

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一是大堤上,但那里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施,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接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在洪水多发的乡村,政府通过发放卡片方式形成"对手户"。专家自豪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留下来的良好传统

5、关于洪水的资料

  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中国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O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O%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O%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暖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 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状况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6、谁有洪水的资料啊?

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自我防护

●听从家长或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或是撤退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防洪大坝上或是当地地势较高的地区。

●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他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爱心提示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听从大人的安排,千万不可随意下水游动。无论你遇到何种情形,都不要慌,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晃动衣服或树枝,大声呼救等。

洪水暴发时自救方法

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一是大堤上,但那里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施,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接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在洪水多发的乡村,政府通过发放卡片方式形成"对手户"。专家自豪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留下来的良好传统

7、关于1998年洪水灾害资料

1

8、史书上的洪水灾害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几条主要江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发生洪涝灾害的情况如下。海河:从1368~1948年约500年间,共发生水灾387次,平均每3年中有两年发生水灾。黄河:自公元前602年以来的2600年间,决口达1593次,重大改道26次。淮河:从1470年以来比较完整的资料统计分析,近500多年来共发生较大水灾350多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流域性的大洪水近20次。长江:中下游自公元前185年~公元1911年的2096年中,曾经发生大大小小的水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从1921年开始,发生较大洪水12次,约6年一次。珠江:自汉代以来共发生较大范围洪水408次。其中下游沿岸地势平坦,洪水灾害更为频繁,平均30~40年一次大灾,2~3年一次小灾。

9、各地遭受洪灾的资料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洪水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称为洪水灾害。基于洪水水体与生命财产的直接接触与否,洪灾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类型。直接损失是指洪水直接造成的财产、人员伤亡以及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等方面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给灾区内外带来影响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地域性波及损失和时间后效性波及损失。我国幅员辽阔,大约2/3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 ( 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 ) 、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低洼地和江河两岸及入海口地区。另外,东南沿海一些山区和滨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属于洪水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受洪灾影响最大的是洪泛区。我国有洪泛区近100万km2,全国60%以上的工农业产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铁路、公路、油田以及许多工矿企业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 000 亿元人民币,仅1998年就高达2 600亿元人民币。水灾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 的比例在1%~4%之间,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0~20倍。在美国,虽然全国只有7%的土地面积 (约3 885万hm2) 处于洪泛区,但是有700多万个建筑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社区设施和私人财产受到洪水的威胁。1955年美国有1 000万人居住在洪泛区,30年后翻了一番,达到了2 000万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约有12%的人口居住在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事实上,美国洪泛区的1/6已经城市化,包括2万多个易受洪水影响的社区。日本洪泛区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1965年洪泛区的人口与资产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5.8%和59%,1980年增至48.2%和72%。由于洪水灾害发生得较为频繁、突然,而且危及面相对集中,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世界范围内的洪灾损失呈逐步增长的趋势:欧洲的年平均洪灾损失不是很大,但在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对洪泛区的土地利用在不断加剧;北美洲的洪灾损失增长很快,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南美洲,洪泛区内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导致洪灾损失大幅度增长;印度、巴基斯坦的洪灾损失在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显著。

10、198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的资料

一、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
1
引发的自然因素经过考察,发觉1998 年长江上游四川省天气气候十分反常,暴雨开始早,结束晚。降雨过程多持续时段长。暴雨频繁多区域性、突发性暴雨和川西高原暴雨及大暴雨直接影响了长江洪水的发生,经有关人士研究应用1998年6 一8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 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 高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 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 未来是无降水天气; 高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
1 998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并且, 再次证明了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有专家研究出还有一项是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将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和江汉口的三次特大洪水进行比较,发生厄尔尼诺想象的第二年都有发生特大洪水,这三次都遵循这个道理的,且发生周期与磁周期转变年相近,所以这不是巧合可以说清楚的。太阳黑子活动22a的磁周期转变年也是影响长江巨洪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长江巨洪与厄尔尼诺事件以及阳黑子活动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想象大发生都与长江特大洪水有关联。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
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引发的人为因素
(1)
先是人类为生活的必需,而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燃料,这些行为是必须的、合理的,砍伐的速率是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可以自我恢复,生态系统的运转也是正常的,所以没有该大自然带来多大危害,生态系统是稳定的。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为了发展、人类为了获得更的生活条件,人类大量的、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减少率逐年增长。
森林本身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也有其重要的功能,其中重要的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这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这一过度行为,超出了森
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了其结构,造成功能受阻。降雨时江水直接冲进江河,引
起洪峰流量迅增,还将大量泥沙带进江河,湖床抬高,所以长江流域水灾愈加频繁。

( 2)
长江流域人口增长,住房需求量增大,土地需求增多,所以出现 围湖造田”,“填
湖建房”的现象,情况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面积大大减少,长江其他湖
泊面积也缩小了很多,使湖泊储蓄调节水量的功能大大降低。降雨大时流进长江的水量大量
事物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关联的。

(3 )
、人类生活、生产垃圾倾倒如江湖,堵塞江湖,沿长江而下,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
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废土残渣倾入江河,使河道变窄,河床变高,淤积堵塞,自然本身已
不能够调节恢复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影响了蓄水泄洪能力;


4

、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青藏高原为长江的发源地,随着
气温的逐年升高,
青藏高原永冻土将开始融化,
导致大面积的热融下沉——斜坡热融坍塌和
地沉、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大量泥沙流入长江,长江将更加浑浊不堪。造成长江含沙量
大大增加。这也生态系统破坏的一个方面。

由上可看出共同点,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
过度行为引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而造成此次长江特大洪水灾害。

二、洪水发生的阶段状况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
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4个时段:(1)6月~27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2 )6月27~21
日,强降水北抬到淮河流域、汉水及长江上游;( 3 )7月21~31日,长江中下再次出现持续性水;( 4 )8月1~27日,带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上游。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 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 省市受灾县市达588 乡镇
10 771 个。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 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此次洪灾农作物受灾1080.7公顷,成灾728.1万公顷,绝收251.5万公顷;受灾10169.2万人,
成灾7094.7万人,死亡人口2140人,伤病人口1522436,紧急转移1044.7万人;倒塌房屋3万间,损坏房屋732.万间,死亡大牲畜175.7万头;直接经济损1450.9亿元


抗御洪涝灾害的对策
1
要努力提高暴雨预报以及汛期的气候预测准确率,暴雨可以直接成灾,而持续性暴雨和连
续数场暴雨更可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准确预报暴雨地点、范围、强度等,以及准确预报洪
灾发生,对于更好的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2
加强对暴雨及暴雨洪涝灾害的研究。要大力推进暴雨天气预报,充分利用新一代雷达、卫
星、
闪电定位等检测手段,
进一步完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
统,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和能力。
3
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响应系统。
4
及时进行灾害评估。灾情评估是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拟定减灾、抗灾和紧急
救援对策的定量依据。
5
加强暴雨洪涝检测防御的工程性措施。首先是修筑提防、整治河道,以保证河水能顺利向
下游输送。其次是修建水库。最后是在重点保护地区修建分洪区,保证下游地区的安全。
6
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森林可涵养水源,保持土壤不
遭雨水冲刷。
7
增强暴雨洪涝灾害防御的公众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与洪水灾害资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