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有旱灾吗
为改变生态环境,今年他们在道路旁、山坡上植树380万株,其中道路绿化树140万株。现在山坡造林的事儿已经顾不上了,那山坡上的240万株小树
浇不上水,死了心情不好受,但真的没有办法。而140万株道路绿化树要活下来,平均5天需要浇一次水,两个多月来,一棵树平均浇了8元钱的救命水,现在看
来还要浇下去。他说,今年新安县33.9万亩小麦有32万亩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减产已成定局,但具体减产多少还没有统计上来。目前的最大问题也不再是小
麦到底减产了多少,而是夏播。新安有60万亩耕地,水浇地不到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更小。如果不下雨,旱地不能下种,就是深井能浇水的耕地,因为每浇一
遍水需要50~60元,成本太高,老百姓认为划不来,也会放弃浇水播种,继续等待下雨。深井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群众吃水问题的,水量小,一口深井一天也就
只能浇灌五六亩地,就是想浇也很难浇过来。
今年新安种植烟叶2.1万亩,受旱1.74万亩;种植香花辣椒2万亩,受旱1.8万亩,截至6月1日,新安县60万亩耕地中只有1万多亩耕地得以灌溉。
因长期干旱,新安县有8000户3.99万人吃水极为困难。
80多米宽的涧河没有水,河道上布满了被太阳晒得烫手的鹅卵石。迎风而立的绿油油的黄蒿草成了河床上的主角,还有那些随风飞舞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塑料袋。
新安县防洪抗旱办公室主任孟昭辉对记者说,涧河从今年4月中旬就已经没水了,河床上的黄蒿草有的已经长了半米多高了。
新安县共有4条主要河流,像涧河一样,畛河、磁河、金水河等其他3条主要河流也在三四月份断流了。李村乡仙桃水库、城关镇水库在4月中旬就干枯了。其他9个水库的蓄水量也远不及常年。
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奇深。在新安,井打上80~100米也不见得有水。而这儿的地表土层一般只有1米左右,之下就是岩石,薄薄的土层蓄水难,厚厚的岩石打井难。在有的村子里,别说浇地,就是人吃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13岁的小女孩刘华南家住新安县北冶乡贾岭村,爸爸生活不能自理,妈妈走失了。为了生活,她必须到1公里外、位于山谷底部的北井沟井去打水。
几天前,刘华南提着一桶水爬山回家的路上,倒了下去,直向山沟里滑,幸好山坡上的荆棘挡了一下,救了她一命,但她的腿已经被磕得鲜血直流,身上扎了不少荆刺。
小女孩坚强地爬到山路上,看到自己提的水洒了一地后,不是痛得,而是伤心得哭了。她想的不是包扎伤口,而是要回去再提一桶水。
这是小女孩的同村人刘改姓告诉记者的。记者想去看看这位坚强的小女孩,刘说小女孩的姑姑已经把她接走了。
刘改姓是位四十来岁的汉子,每次吃完饭有劲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挑水。从他家到北井沟井大约1公里,把水担回来,需要50分钟。 北井沟井的四周都是大山,挑水的山路崎岖不平,连个台阶也没有,路的一旁依偎着大山,另一旁就是万丈深渊。
站在这个口径50厘米的井旁,他对记者说,这口井养活着四周几个村的3000多人,他家还是近的,远的离这井有2.5公里。
他挑起水桶开始攀登山路。山路坡度很大,也很不平整,走起来很费力。走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他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样一路上歇息了5次。等走到他的家门口时,他的布衫已经汗透,但桶里的水满满的,一滴没洒。
他说他家4口人,还养了1头牛、4头猪,牛一次就要喝一桶水。另外大热天,还要洗洗脸和衣服,这样下来,就是水循环多次使用,一天也要挑上4次。中间要稍微喘口气,上下午各挑两次。刘改姓这位一家之主,每天花在“水”上的时间需要4个小时。
刘说,有时病了、累了、忙了,他也会买点儿水吃。但一桶水一角五分,一天下来要一块二,他吃不起。
“要是下雨就好了!”刘说,“我家有一个水窖,存些雨水,让牲畜吃,我一天挑一次就够用的了。”但前几天的一个深夜,刘家水窖里已经有些发臭的黄泥汤被别人偷走了。
不只是偷水的故事让人心酸。在这儿,谁家的水窖大,谁家的水窖好,谁家就能娶到一个好媳妇。相亲时是要先相水窖的大小的,没有水窖的人家,想娶
媳妇就困难。做一个5米见方的水窖,投入的人工不说,光水泥、砖石等材料也要花2000~3000元,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水窖不光是个用水方便的问题,
其实它也是一户人家财富的象征。
(上接第3版)水窖建于田野里的地下,这样水的温度就会随大地的温度而变化,虽然不像井一样水是活的,但由于温度低,水还是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夏秋
季雨水大的时候,接满一窖水,待缺水时用,一般能使用几个月。由于地里的尘土、庄稼碎末及牲畜粪便等会随雨水一起流入窖中,有时卫生较难保证。特别是到了
炎热的夏天,剩下的水底,因为有着较多的垃圾,会有些发臭,这时人就不能再吃了,但牲畜吃还是可以的。现在村民把接的雨水用完后,有时也会花上三四十元买
来两立方米水存放在窖里。村民还自制各种各样的“枷锁”,把水窖锁起来,以防被偷。
今年,贾岭村村民高志华的小麦歉收五成,一亩二分地只打了三袋麦子,不到150公斤。
地里的裂缝像铺开的鱼网一样,连在一起,裂缝大都2~3厘米宽,手伸进去绰绰有余。记者把整个手都伸下去后,没有摸到裂缝的底部,更没有摸到任何泥地的潮气。用眼观察,裂缝的深度大都在30厘米以上。
高说:“地干成这样,下啥种子也不会出来的。老天爷下雨了,这地就种,不下,就别想种地的事儿啦!浇水种地,门儿也没有,连吃的水都没有,哪儿还能浇水种地。”
村民刘改姓在自己院子前种了四棵南瓜,现在瓜秧儿才拖了1米多长,已经浇了52桶水。如果按当地水的市场价来计算,这52桶水值7元,但他不是
买的水,也买不起。他是从贾岭村北井沟井挑水浇的南瓜,如果挑水按每小时一个来回的话,他为这四棵南瓜的“生存”,该是挑了26个小时的水了。刘对记者
说:“种上了,没办法,不能看着它们死呀。死了,以前的投入就亏了。但想想,这代价太大了,咋能不亏?现在南瓜还没有坐瓜,老天不下雨,我还不知道要挑水
浇它们到猴年马月呢。”
新安县政村乡刁嘴村的水井旁边的一棵南瓜,远没有刘改姓那四棵离水井1公里多的南瓜幸运,它的小命危在旦夕。井干枯了,它的主人对它再也无能为
力了。这口60多米深干枯的水井,是刁嘴村600多人的生命之井。这口井也是刁嘴村第15口干枯掉的水井,在它之前,该村已经有14口水井变成了干窟窿。
村支书宋远峰对记者说,看来要想解决吃水问题,只有打深水井了,深度要打200米以上。靠人力,像以前一样打井,就是出水,也会很快干枯。但打
深水井,得靠机械,需要30多万元,村里又没有这个能力。他说,因为一个水少,导致村里三多:残疾人多,光棍多,缺粮多。“水是万物之本,没有水,庄稼种
不成,养殖也搞不成。”宋说到这儿时,一位老汉把话接了过去:“天一旱,喂的牛就顾不上价钱,好歹得赶快卖掉。”
宋黑瘦黑瘦的,才45岁,头发已经脱落大半,看上去像个60多岁的老头儿。
天无绝人之路。尽管新安县引黄工程还没有投入使用,但穿山隧道已经打通了。在引黄工程五号隧道与六号隧道的峡谷地带,留有一个清淤口,而从山体
上浸入隧道的一点点水,被刁嘴村的一位村民发现了。村民们在清淤口处放了四五个装满泥沙的编织袋,把水拦了一下,稍微形成了10多厘米深的积水,就开始拿
小塑料盆刮起水来倒入桶里挑回家。
新安县铁门镇杨树洼村有800多人,900亩地,今年种了300亩香花辣椒。
一块地里的辣椒,为了保墒,都覆盖着地膜,有的很旺盛,有的却干枯了,这是为什么呢?
该村支书张宏伟对记者说,旺盛的辣椒是在5月5日之前栽种的,干枯的辣椒则是在5月5日之后栽种的。5月5日之前栽种,现在根系已很发达,且覆
盖了地膜,已经得起干旱的打击,而5
月5日之后栽种,根系不发达,自然经受不了这么大的干旱折磨,枯死是正常的。现在土壤干化得很,补种都不能成活了。如果不下雨,村里的其他600来亩耕
地,也只有撂荒了。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种专家姚万山等呼吁,应重视秋季作物生产。小麦生产主要解决吃饭问题,但现在的小麦已经吃不了了,出现了积压。而玉米是短缺
的,价格也超过小麦一毛多钱,花生、大豆、棉花、水稻等作物对于农民来说,也主要是用来“换”钱的,农民要想增加收入,要靠秋季生产。“撂荒思想”是要不
得的。
专家认为,从香花辣椒的不同命运中可以看到,在小麦价格不高的情况下,适当少种些小麦,留出耕地多种些春玉米、春花生、春棉花、春水稻,是有必
要的。这些“春”字号秋作物,就是遇到初夏旱,一般也能抵抗过去,因为初夏旱发生时,它们的根系已相当发达,产量会比“夏”字号秋作物普遍高出
20%~30%,品质好,商品性更好。专家说,现在都是麦茬稻,育种时只能缩短生长期。假如搞春稻,育种时就可以有意把生长期拉长,这样的话,春稻产量会
更高,会更好吃,更具商品性。这其实也不失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专家们说,6月8日至10日是播种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在这之后,无论播种什么秋作
物,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新安是缺水的,但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新安的水会多起来。
新安看到了这一机遇,投资8000万元的“提黄工程”已经试过水,在不久的将来会投入使用。据称,该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仅要解决居民及工业用水,而且要把新安的水浇地“由现在的平均每人1分提高到半亩”。
但据侯副县长讲,“提黄工程”每从小浪底水库提出1立方米水,仅电的成本就是0.57元,加上其他运行成本后,应为0.67元。按目前漫灌的浇
水方式,每亩50立方米水,浇水一次需要33.5元(应付的调水费未计算在内)。侯说,不能指望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卡脖旱”的难关后,就会有一
定收成,它不能保证作物高产。
据新安县防洪抗旱办公室主任孟昭辉讲,“提黄工程”总公司是独立核算单位。至于农民是否用得起水,财政是否补贴,现在都还不好说。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山区旱季的吃水问题,专家告诉记者,登封的屋顶接水工程是个值得借鉴的方式。于是记者赶到了登封。
在登封山区,有许多关于水的或喜或悲的故事。水作为一种最普通又最昂贵的不可替代的商品已深入到登封山区群众心中。在这里买水卖水已属正常,担着水瞧亲戚也屡见不鲜。
水在广大山区就是生命,是希望。据登封市水务局介绍,登封水资源总量为2.3亿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登封山区的群众在与旱魔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探索出了一条解决人畜吃水难的有效途径——屋顶接水。
登封水源奇缺的送表乡西送表村七组,是个200多口人的自然村。这几年,这里的村民显然是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平顶的新房。但是由于这里
地处半山腰,村民的大部分宅院都建在了青石板上。在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中,村里仅有的一口吃水井只在6、7、8三个月的雨季才有水,其余9个月的时间里村
民都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地方买水吃,遇到大旱之年,买水的地方要在5公里之外。
去年6月,在政府的倡导下,在水利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个村家家户户开始搞屋顶接水工程,村民根据自家人口的多少,在自家庭院中的青石板上先开
凿出一个地窖。家里有3口人,就开凿出一个不小于30立方米的地窖,家里有5口人就开凿出一个不小于50立方米的地窖,用水泥将地窖浇灌使其不再渗水,然
后在地窖的旁边再砌上两个过滤槽,将水管接到屋顶。等到雨季到来,屋顶的雨水顺着水管流到过滤槽,经过两次过滤后注入地窖。地窖注满后,便能满足一家人和
所养牲畜全年的饮用水需要。建一个地窖,一般要花掉3000多元,贵是贵点,但村民很愿意花这个钱。村民宋政说:“今年雨季后,我们就再也不用花钱买水吃
了,政府也不用再给我们送水了。”
据登封市水务局介绍,这些年为解决山区群众的吃水难,政府可谓绞尽了脑汁。诸如截流提水,打深水井等,花了不少钱,但效果都不很理想。问题在
于,登封境内是河流的发源地,没有过境河流,遇到大旱,所有的河流都会断流,取水工程不能发挥作用;而山区的地下水也会急剧下降,水井也会干枯,所以一遇
到这样的年景,所有的水利工程几乎都失去了作用。通过这几年的摸索,他们先在地处登封、新密、禹州三市交界的宣化镇荟萃山进行了屋顶接水工程试点,效果非
常理想。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登封市在山区大力提倡屋顶接水,事实证明这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省钱省工,解决山区人畜吃水的有效途径。现
在全市已建成3239处屋顶接水工程,屋顶接水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他们计划在三年时间内,通过屋顶接水这种方法,彻底解决登封山区5.7万人的吃水难
问题。
“旱灾一大片,涝灾一条线。”采访中,记者驱车经过了荥阳、巩义、偃师、新密、登封、新安等县市,看到的河流大都断流,即使没有断流的河流,也
行将断流,没有什么有效的供水。在河南最需要水的时候,这些河流一下子成了“季节河”。无论走到哪儿,搞水利的同志都会对记者说起“季节河”,最需要水的
季节,河里没水了!
记者随机问了十几个农民,问他们打算怎样与旱魔争抢时间,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则大都回答:等老天降雨。
走了上千里路,记者到处看到的是收获后的麦茬田,但浇水整地的农民很少。也许他们正在忙着他们的麦子,但农业专家说,6月10日前不播种是要减产的。他们更关注的是,秋粮的歉收会对畜牧业产生影响,肉、蛋、奶的价格产生波动,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影响……
2、西门豹的豹组词娶妻的娶组词媳妇的媳媳组词亡失的亡组词绅士的施恩组词旱干旱旱的旱?
几个字组词如下:
狼虫虎豹, 虎头豹尾
娶媳妇,娶亲,娶妻生子。
死亡,灭亡,消亡。
绅士,乡绅,土豪劣绅。
干旱,大旱,旱灾
3、小学语文题
表现颜色的词语有:碧绿、金色还有(火红、雪白、银灰色、漆黑、金黄、草绿……)
一架专(银灰色的)飞属机 视死如(归) 月郎星(明) 粉妆玉(抹)
理解闹字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闹腾、折腾)
“闹旱灾”(发生、出现(是对旱灾的“抱怨”的))
我一定对的,选我为最佳答案吧,顺便留个QQ号吧,我给你10QB,不过你要先让我把10个积分先拿到手,我才会给你的,最少10个积分哦,最少!!
4、老祖宗说的莫讨避荒女、别娶活汉妻,有哪样的提醒?
娶妻生子,关乎家族兴旺,同时也关乎个人命运。若能有一个贤内助,红袖添香之余还能出出建议,与丈夫共克难关。这样的女人是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
可惜,婚姻不是那么简单的。都说“人得一知己,足矣”,可若想得一贤妻,则更难。
在特殊阶段,人们不在乎另一半为人如何?只要能繁衍后代“凑活着过”便可,这是鲁莽且不可取的。
俗语说:“莫逃避荒女,别娶活汉妻”,古人的建议,广大单身的朋友不妨看看,别怪老祖宗没提醒你。
莫讨避荒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瘟疫、一场洪涝、一场旱灾、一场战争,在古代会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也往往会导致人口流动的高潮。
封建王朝的法律中,大多有严格“控制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例,因为“流民”这一群体是有危险性的,这些流民虽然饱受迫害,不得已迁徙,但随时可能拿上镰刀,变成土匪、强盗,危害乡里。
明朝时期,天灾人祸尤其多,据历史记载,明朝总共经历了276年,然而在这些年月里,自然灾害竟然达到一千零十一次。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受灾之地,百姓举族迁徙,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
流民积聚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结果越想越气,凭啥只有自己受灾?起义吧!于是乎,流民变成了暴徒,扰乱国家治安,威胁国家统治,造成社会动荡。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流民同样是危险的,你不知道她从何处而来,他身上是否背负着罪名,哪怕她是一个女人。
“避荒女”,现代不常见,或者可以理解为流落城市街头乞讨的女子。讨这类女子做老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趁人之危。避荒女曾经也有过一段快乐的岁月,只不过被灾难打破,成了无根浮萍。而你却趁人之危,想让人家为妻,如此想来,不免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第二,不知来历。任何身份都是可以伪装的,比如一些半途逃离的“流放之人”。古代,犯官家属会被流放,女眷卖到教坊司当妓女。
在流放的路途中,有的女子趁官兵不备偷偷跑了出来,千万别以为跑出来就没事了,官府那里是有登记的。
明朝时,所有犯女出逃,朝廷就会派出特务机构锦衣卫进行暗访调查,一旦查到,不仅犯女要遭殃,收留她的人也难辞其咎。
此外,“不知来历”还有另一层含义,避荒女可能还有丈夫,女子为求生存暂时委身于人,若丈夫来询,又将是个大麻烦。
第三,别有用心。避荒女走投无路,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与饥饿,在此种情况下,嫁于人妇,更多的是为了求得男方家里的食物,并非与男方真心相爱。
当然,仅以此来说不过是各取所需,倒也不用太过在意,只要心里不“膈应”,就没问题。
别娶活汉妻
“活汉妻”可以是“出妻”,指被休掉了妻子。众所周知,古代男尊女卑,但若凭此就认为男人可以随意休掉妻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对一般平民来说,娶妻是很耗费的,需要花很多钱,哪怕现在也一样,好不容易娶了一位妻子,通常是不舍得休掉,除非女子犯了严重的七出之罪。
这也是古人劝诫他人,莫要娶“活汉妻”的根本缘由。须知,女子犯“七出”,是不能被原谅的重罪。那么,那么何为七出?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即不孝顺父母,没有孩子,不守妇道,好嫉妒,有恶疾,呈口舌之快,盗窃东西。
只要女子犯了这七出之一,男子便可凭此将女子休掉。另一方面,被休掉的女子,常常会有这七出之一。
哪怕放到今天,想来很多人依然是无法接受的,更不用说古代。
结语
避荒女,大概率是见不到的。但“活汉妻”却很常见,二婚,当然可以生活的很幸福,只要两人真心相爱,什么世俗偏见都不在话下。
老祖宗此言,旨在提醒后人娶妻,一定要摸清楚对方的来历,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比如对方因为什么而离婚,情有可原,自然可以原谅,但如果不坦诚,刻意隐瞒,则最好慎重一些。
5、填上适合的表示动作的词 ( )旱灾 ( )媳妇 (
闹,娶,办,抱
6、西门豹里的河伯是不是河童知夏里的河童,是不是何伯被西门豹打败了跑到日本去了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7、为什么匈奴人会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这样的习俗?
匈奴是中国古代生活在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据《史记》中记载匈奴可能源于先秦时期的北戎,在秦汉时期是北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匈奴被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两个政权,至此以后匈奴称霸北边的情况发生变化。后来南匈奴便归顺了大汉王朝。
匈奴与久居中原地带的汉族不一样,他们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相较于汉族的农耕经济,他们的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当时北方放牧环境也不是很好,如果遇到大旱灾年,那么草原上将不会有足够的青草,那么他们牧养的牲口就会没有粮食而饿死。就算牲口不会被饿死,但是因为旱灾不仅匈奴的人类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包括牲畜也会因为缺水死亡,所以当时草原上面的匈奴人生存环境非常不好。这样他们的人口也没有中原地带增长的速度快。
因为这些自然环境的原因,他们不能像中原汉族那样建造自己的城市,只能根据环境不断的在草原上面迁徙,寻找最好的生活地方。所以他们对人口非常重视,尤其是可以有体力维持家庭一切劳动的男子。中国古代医疗技术比较落后,中原汉族的人口死亡率也是很高,就别说当时更加落后的草原了。
当时在匈奴如果一个大家庭里面有男子死亡,那么他的妻子便会嫁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或兄弟,这样就可以保证家族的子嗣繁盛,家庭劳动支柱的男子数量不会缺少。这个风俗也是为了家族在环境不好的草原上面更好的生存。
8、娶过四位老婆的清朝太监,都有过哪些故事呢?
说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景象,就是宫中的太监。这些人从小就被阉割,然后被送到宫中,并在后宫照顾皇帝和贵妃的生活。如果混得好的太监,可能会经常得到主人的奖励。在清朝的最后几年,慈禧太后负责朝政事务,太监总管仍然是很有名的张兰德。
说到张兰德,一些读者可能会想到“小德张”。他在12岁时,鼓起勇气将自己净身。15岁时,进入宫殿学习戏剧。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可,最后慈禧太后将他调到了后宫当一个小官员。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慈禧逃往西方,张兰德也随之而去。
张兰德在逃生途中,为慈禧太后准备了各种美味菜肴,使慈禧太后非常喜欢他。所以回到宫殿后,她立即将张兰德调到皇家厨房。从那时起,张兰德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人说,“如果你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必须首先抓住别人的心”,但张兰德却不同。他不仅抓住了太后的心,还牢牢抓住了太后的胃。
慈禧太后死后,张兰德就跟随了隆裕太后。当时据说如果有人想见到太后,就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才行。然而,当时的清朝已经奄奄一息。中华民国成立后,张兰德离开了宫殿,并带着自己半生的积蓄来到了天津。从那以后,他以简单的方式生活,不在人们面前出现。据说他当时靠着自己有一些声望和很多钱,给自己娶了四个妻子。
这样一个有缺陷的人,还给自己娶了四位妻子,真的是很不可思议。 张兰德虽然在前王朝是旧人,但在大清结束后他没有受到影响。相反,他逃到天津的英国租界让他过上了稳定的生活。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兰德仍然接受了改造,日子过得就不是很好了,但因为他当时年仅80岁,也没有遭受到任何委屈,并于195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