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竹荪病害与防治

竹荪病害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1-07-14 01:32:27

1、竹荪褐腐病什么样?特效药是什么?

你好;
褐腐病该病只感染子实体,竹荪被感染时,很快形成如硬皮状异形物,上面及四周可看见白色绒毛状病原菌菌丝。几天后感染处变为乳褐色,患处肿胀,当带病菌柄残留在菇床上时,会长出一团白色菌丝,最后变成暗褐色。防治措施:1)使用经甲醛消毒过的覆土;2)及时拨出带病子实体,并挖掉病斑,于发病处喷撒0.5%甲醛液;3)开始发病时应停止喷水,因该病菌丝可深入覆土内部,还应加大栽培场通风,降低相对湿度。绿色木霉和黄曲霉是竹荪制种和栽培上的大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品和方法对付,因此在制种或栽培上都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

2、竹荪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高于33℃或低于12℃,就停止生长。

当天气干旱时,要适当喷水,喷水时避免直喷土壤,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当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时,应揭开薄膜降温,中午要揭开塑料棚四角,使其通风换气。

成蕾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避免阳光直射,保温和防虫、防病。子实体发育阶段较适温度为17~25℃,低于8℃或高于30℃时就会出现死菇。

出菇期每天上午8时,必须进行换气和及时收菇;湿度低时,应在早上或傍晚及时喷水,喷头要远离菇床,避免伤害小蕾。

(2)竹荪病害与防治扩展资料:

竹荪的药用价值:

1、竹荪多糖,有【防癌治癌】之效。并且有【防止肿瘤疾病】之效果 

2、竹荪属生理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血酸及脂肪酸,对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有显著疗效。 

3、竹荪富含胶质纤维,能刮油,而减少腹壁脂肪的积累,起到减肥作用。同时,有通肠防便秘之功,对细菌性肠道炎、老年人结肠病有特殊功效。

4、竹荪具有补肾壮阳、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等多种功能。 竹荪乃食、药兼用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风味之鲜美,冠于诸菌。

3、竹荪有哪些特征?

(陈可义、王亦仁、徐国山)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siata(Vent.ex Pers.)Fischer〕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别名有竹参、竹笙、竹姑娘、面纱菌、臭角菌、仙人笠、僧蕈、虚无僧蕈等。竹荪常于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湿热地区的多种竹林、杂木林及橡胶林的地下腐竹鞭、腐木基部的偏酸性土壤中。竹荪的自然分布很广,日本、印度、巴西、瑞士以及南北美洲均有生长,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等省。

竹荪不仅营养丰富、脆嫩爽口,属于国宴名肴,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竹荪对高血压症、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增厚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云南昭通地区苗族同胞,把竹荪和糯米一起泡水喝,认为有止咳、补气、止痛等作用。

近年来,广东、云南、贵州、浙江等有关单位,人工栽培竹荪相继获得成功,特别是浙江云和的室外栽培、推广面积较大。

一、形态特征

竹荪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菌丝体、菌蕾(菌蛋)和子实体三个阶段。

菌丝体分菌丝和菌索。菌丝白色,见光或老化时变成粉红色或紫蓝色,呈绒毛状,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成为菌丝体。菌索白色,比较粗壮,见光后变成紫色或紫蓝色,呈索状。菌丝镜检为无色管状,有分枝,具横隔,并具有较发达的锁状联合,菌丝粗1.8—2.4μm。

菌蕾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数支菌索顶端扭结膨大而成小菌蕾,初形成时小如菜籽,圆形、白色,见光后变成粉红色或咖啡色,成熟后变成竖立的鸡蛋状,俗称“竹鸡蛋”。一般菌蛋直径4—12cm,高5—12cm,蛋壁由内外膜和半透明的胶质体组成,外膜柔韧而富有弹性,内膜白色,中间是半透明的胶质体,壁厚0.3—0.5cm。全株高12—40cm。菌盖钟形,直径3.5—8cm,高4—9cm,有白色多角形网格,大小不一,网格深0.3—0.5cm,网格内储藏着胶质粘稠的孢子液,呈黑褐色,成熟时胶质孢子液自溶,同时散发出酒香气味,孢子混在粘稠的胶质中,孢子长椭圆形,透明光滑,长3.1—3.9μm,宽1.5—2.3μm。菌裙长在菌柄顶端,空气相对湿度在94%以上时,菌裙可以从菌柄与菌帽之间下垂至菌托,一般长8—23cm,形如鱼网或纱罩,网格近似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3—1.0cm,色白,脆嫩易破。菌柄上细下粗,白色,中空似管,管壁厚0.1—0.5cm,海绵状组织,柄粗直径2—7cm,着生于菌托的底上,很容易与菌托分开。菌托原系菌蕾的外壳,土下部分为白色,见光后呈咖啡色,受伤变成紫蓝色斑块,托底外与菌索及菌丝相联接(图21—1)。

图21—1 竹荪子实体示意图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长裙竹荪属中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2℃,以21—25℃为最适,26℃以上与20℃以下生长缓慢,32℃以上停止生长,36℃以上容易死亡,6℃以下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菌蕾形成及生长温度范围是10—30℃,以22—26℃最适,开伞以22—25℃最佳。

2.湿度

菌丝生长要求低湿,培养料含水量要求55%左右。子实体生长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菌裙能全部开张下垂,低于80%,菌裙很难开张下垂,或呈畸形,甚至难以破蕾。菌蕾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毛毛细雨或阴天是竹荪破蕾开伞放裙最适的天气。

3.光照

菌丝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生长正常,色白健壮,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见光后,菌丝容易变色老化,菌蕾形成的前期,也不需要光照,但菌蕾皮白、细嫩,抵抗力弱,子实体破蕾生长放裙,约需50lx以上的光照,不需要强光直射。

4.空气

竹荪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菌蕾原基形成与生长发育时间,更需足够的氧气。如基质水分过多,或土质水分过大,菌丝和菌蕾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5.营养

竹荪属腐生菌,依靠菌丝分泌出各种酶来分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才能吸收利用。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和氮源,其次是磷、钾和微量元素钙、镁、铁以及维生素等。

竹荪菌所需要的碳和氮,主要来自竹、木等的腐殖质,栽培时可选用竹类、木屑、杂木、蔗渣等作为制种和栽培的基质。

6.酸碱度

竹荪一生均喜偏酸性的生活环境,土壤和培养基的pH值以5.5—6为宜。

7.土壤

竹荪适合在土壤疏松、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砂质团粒结构的土壤中生长。

(二)生活史

当竹荪子实体成熟时,孢子胶质开始自溶,孢子随胶液流出,遇到适宜的生长条件,即萌发成初生菌丝(单核菌丝),核配后形成次生菌丝(双核菌丝),次生菌丝完成营养生长后形成菌索,菌索生理成熟时在顶端膨大而形成菌蕾原基,原基长大成菌蕾,菌蕾成熟后破壳长出子实体——竹荪(图21—2)。

图21—2 竹荪生活史示意图

三、栽培方法

一般采用纯菌种压块栽培和填料栽培两种方法。

(一)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50g

琼脂 23g

水 1000ml

丁维葡葡糖 20g

鲜松针 150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同一般斜面培养基制作方法。

(3)母种分离

竹荪母种分离可采用菌蕾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及基内菌丝分离三种方法,以七八成熟的菌蕾组织分离较理想。

(4)母种培养 竹荪母种分离后应立即放入恒温箱或恒温室,要求全黑暗,温度控制在21—25℃,待纯菌丝长满斜面时择优转管。一般每支母种转8—12支,培养25—32天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 36kg

米皮糠 6kg

鲜松针 5kg(用煎出液)

石膏 0.5kg

麦麸 6.5kg

红糖 1k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先将木屑、麦麸、米皮糠,石膏粉混合拌匀,把红糖溶于水中,取鲜松针煎出液与糖液合并成稀液,然后倒入料中搅拌,直拌至含水量在60%左右时开始装瓶,装好瓶经1.4kg/cm2压力灭菌1小时,冷却后即可接种。

(3)接种与培养

接种必须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种块菌丝创伤部位,同时母种不能太老,最好是待母种菌丝长满斜面后用以接原种。接种完毕置黑暗的恒温室,培养温度21—25℃,待菌长满瓶时,在棉塞外面包上防水纸保存待用。

3.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 20kg

麦麸 6.5

红糖 0.75kg

大豆(磨浆) 1.25kg

破竹 15kg

米皮糠 6kg

石膏 0.5k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将碎竹用糖水煮或浸至含水量55%左右;把木屑,麦麸,米皮糠,石膏粉拌匀;再把碎竹倒入料中拌匀,然后将豆浆与糖水混合,倒入料中,继续拌料至含水量60%左右时装瓶;装瓶后经1.4kg/cm2压力灭菌1小时。

(3)接种与培养

接种要求无菌操作,每瓶原种接30—40瓶栽培种,培养同原种。

(二)纯菌种压块栽培

1.栽培程序

挖种压块→菌丝愈合→排块覆土→管理→采收加工。

2.栽培方法

(1)压块与菌丝愈合: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适龄的纯菌种挖出压成一尺见方的栽培块,每块12—13瓶菌种,复膜使菌丝愈合,菌丝愈合期室温15—25℃,在无光条件下培养。待菌丝愈合后进行覆土栽培。(2)选择多云或阴天细整场地,顺坡作成1m宽、长度不限的栽培畦。畦底留10cm厚松土,将栽培块顺坡排列于畦内,覆盖松土8—10cm,表面撒一层竹叶,四周开好排水沟(图21—3)。

图21—3 竹荪栽培畦横断面

A.纯菌种压块栽培 B.填料栽培

(三)填料栽培

将干竹锯成70cm左右长,劈成片。播种前先细整地作畦,畦底留10cm松土,铺一层竹片,撒一层竹叶,播上菌种(每m2用种9—18瓶),覆土8—10cm,再撒一层竹叶。播种后3个月左右即能形成菌蕾(图21—3)。

(四)栽培管理

1.菌丝阶段的管理

竹荪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1—25℃,土壤含水量20—25%,随栽培季节不同其管理方法亦有差异。3—4月上旬栽培的,因气温低和雨水足,应以保温控湿为主;4月中旬后栽培的,则以控温调湿为重,并及时搭好荫棚。7—9月高温季节应加厚荫棚覆盖,遇干旱天气,在早、晚适量喷水,涝季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2.菌蕾阶段的管理

菌蕾生长发育要求温度22—26℃,高于30℃或低于10℃幼蕾易枯萎。土层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以75—90%为好。随菌蕾的逐渐长大空气相对湿度亦应随之加大至95%。

3.开伞阶段的管理

菌蕾开伞阶段要求土壤潮湿而不积水为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4%以上,温度以22—25℃为宜,如室外温湿度不理想,可将快开伞的菌蕾移至室内底层盛有少量水的桶内,上遮湿纱布,使其在适宜的小气候中完整地开伞。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虫害种类

为害竹荪的病害主要有青霉(Penicillium sp.)、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亚木霉(Trichoderma K?ningii Oudem)、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根霉(Rhizopus)、毛霉(Mucor)、曲霉(Aspergillus)、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Fr.〕、长根鬼伞〔C.macrorhizus(Pers.ex Fr.)Rea〕等。虫害主要有白蚁(Reticulitermes fiavicepes Oshima)、线虫(蘑菇菌丝线虫)(Ditylenchus sp.)、长粉螨(Tyrophagus dimidiatus Herm)、菇疣跳虫(Achorutes armalus Nie)、蛞蝓(Limax)、蜗牛(Eulota)、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等。

2.防治方法

(1)选择避风向阳、荫蔽度在70—80%、排水良好、含沙量约50%、偏酸性土壤的场地栽培;(2)杜绝病虫来源:清除场内杂草和污物,严格挑选纯菌种,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栽培料等;(3)药物防治:螨类及跳虫等以0.5%敌敌畏药液喷治,杂菌用500—-800倍多菌灵进行局部喷雾,白蚁用灭蚁灵防治。在菌蕾生长后期以及子实体生长阶段,切勿施用农药,避免残毒。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菌蕾破壳开伞至成熟约2.5—7小时,成熟后即开始萎缩,一般12—48小时即倒地死亡。因此,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采收。采摘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商品质量。

(二)加工

竹荪子实体采回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质液污染柄、裙。然后,将洁白的竹荪子实体一只一只地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无论日晒或烘烤,商品均要求完整、洁白、干燥等。

4、竹荪的功效

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营养价值

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4、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4)竹荪病害与防治扩展资料:

竹荪禁忌

1、竹荪平时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也不要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

2、特殊的过敏人群除外,一般来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会对竹荪过敏的人群,所以要是食用过后身体上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建议要马上到医院去诊治。

5、求(咨询)竹荪(竹笙、竹参)种植技术。

一、栽培原材料准备
1.栽培料种类:栽培竹荪用原料主要有腐干竹、废竹块、竹圆下处于腐解或半腐解状态下的竹叶、莱圆土;木屑、蔗渣、麦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玉米秆、麦秆、泊莱秆等农副秸秆与竹料混合使用。撵树、青树可作为段木栽培之用。
2.栽培料处理:栽培前将原料在阳光下摊晒3-4天,劈成长ll一22cm(室外林间栽培可砍成lm以下的竹块均可)宽1-2cm竹块。然后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捞起用清水冲洗,稍凉干待用。竹叶和土壤翻晒3-4天后,用l-1.5%的福尔马林、0.3-0.5%的敌敌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的竹叶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边喷药边搅拌。使药料充分混合均匀,盖上薄膜,土壤4-5天,竹叶1-3天后揭膜,摊张,让药物挥发l一2天,使可使用。林间栽培的覆盖土壤可不作消毒处理。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可采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铁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还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钵等进行箱栽和钵栽。
栽培前,将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0.5%敌百虫液加O.1%多菌灵或0.5%漂白粉液喷洒室。内处,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尔马林熏蒸闭窗门一昼夜,然后打张菇房一周后即可使用。栽培箱、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5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备用。
三、栽培方法
1.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
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6、关于竹荪种植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配方:木屑或棉籽壳76%,麦皮20%,白糖1%,石灰粉2%,过磷酸钙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料水比例为1∶1.2,pH值5.5~6。料拌好后装瓶,要求下松上稍实,中间打洞,置于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5小时,待培养基冷却至25℃时可接种,接完种置于22~24℃通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70~80后可用做扩大培养和栽培用。
2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红托竹荪要求在偏阴湿环境下生长,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时间以2~5月、9~11月为宜,最适宜温度在20~26℃。
室内栽培采用地下或搭架两种方式,栽培架搭2~3层为宜,每层高60厘米,宽1.3米。室外则选背阴处、土壤肥沃、半沙质酸性的田园地,无沙质土壤也可,但要另覆盖腐植土加沙质土壤。栽培场所还应搭盖近全阴闭或全阴闭高2米的遮阳棚。
3培养料的配制及处理 易腐烂的原料会使红托竹荪的菌蛋缺乏营养而萎蕾、蕾,因此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木材最好加工为长10~12厘米规格。杂竹、毛竹片可砍为长50厘米压裂后使用。培养料中的竹料比例应在30%以上,但竹丝、竹屑因保水性差不宜使用。原料下种前先用5%石灰澄清水浸6~7天,再用清水浸2天后清洗干净,使pH值降至6~6.5后捞起备用。也可用发酵法,让原料浸透水后堆成高1.2米,宽2米的发酵堆,覆盖薄膜,待中心温度高达65℃时翻堆,一般每7天翻土次,待原料腐熟呈褐色、无氨臭味时便可使用。
4栽培方法 播种前10多天喷1000倍甲胺磷农药水溶液加30%甲醛对栽培场地进行灭虫灭菌。播种前2~3天把田园土壤整松做成高50厘米,宽1.3米的畦床。播种时把未干的混合培养料铺4~6厘米厚,然后播菌种,再铺8~10厘米培养料,再播菌种,第三层铺2~4厘米厚,即覆以腐植土4~6厘米,腐植土需先灭虫灭菌,土质含水量保持不干不湿。之后,再盖上2厘米厚微湿的竹叶、茅草或松针叶,最后盖膜保温保湿发菌。每平方米计用干料20~25千克,菌种3~4千克,要求播种过程中菌种不碎并严格避光。
5科学管理 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5%~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前15天不必喷水,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时也应揭膜,夜间盖上。
在正常气温下播种50天后,菌种长出土面,应加大湿度不使畦面遮盖物干燥,待菌丝布满畦面后,降低畦面湿度使菌丝缺水倒伏,转入培养料继续吸取营养,70~80后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这时再喷1次重水,以水不漏入培养料为准,夜间掀开膜,次日早上再盖膜,使昼夜温差达10℃以上,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第一潮菇每平方米可长成熟菌蛋60~80个,出菇后,膜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温度不超过34℃,使菌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里发育。
日通风1~2小时,超过温度应及时揭膜。30~35天后菌蛋已进入成熟,横端桃尖形凸起,此时期要多喷水,水量以不漏料为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有利于子实体分化。红托竹荪破蛋撒裙时间一般在夜间9时开始,次日清晨3~4时撒裙完毕,少量在白天撒裙,应及时采收脱水烘干,包装出售。
第一潮菇收完后应补足培养料和土壤的原来水分,继续管理出菇。水管理掌握方法是多菇多喷,少菇少喷,高温干燥多喷,低温湿度大时少喷,雨天可少喷或不喷。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室内应保持环境卫生,杜绝虫害来源,室内外场所每月灭虫2次,发现虫害应及时诱杀。畦面土壤发现曲霉、毛霉和根霉应清除后用石灰粉撒放受害部位,待灭菌后更换土壤,高温高湿天应加强通风少喷水。
进酷影模式看片的时候还回答问题,效率高吧?楼主采纳下勒!

7、竹荪如何种植?

一、栽培原材料准备
1.栽培料种类:栽培竹荪用原料主要有腐干竹、废竹块、竹圆下处于腐解或半腐解状态下的竹叶、莱圆土;木屑、蔗渣、麦皮;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玉米秆、麦秆、泊莱秆等农副秸秆与竹料混合使用。撵树、青树可作为段木栽培之用。
2.栽培料处理:栽培前将原料在阳光下摊晒3-4天,劈成长ll一22cm(室外林间栽培可砍成lm以下的竹块均可)宽1-2cm竹块。然后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捞起用清水冲洗,稍凉干待用。竹叶和土壤翻晒3-4天后,用l-1.5%的福尔马林、0.3-0.5%的敌敌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的竹叶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边喷药边搅拌。使药料充分混合均匀,盖上薄膜,土壤4-5天,竹叶1-3天后揭膜,摊张,让药物挥发l一2天,使可使用。林间栽培的覆盖土壤可不作消毒处理。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可采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铁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还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钵等进行箱栽和钵栽。
栽培前,将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0.5%敌百虫液加O.1%多菌灵或0.5%漂白粉液喷洒室。内处,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尔马林熏蒸闭窗门一昼夜,然后打张菇房一周后即可使用。栽培箱、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5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备用。
三、栽培方法
1.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
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8、拜求竹荪种植技术及需求原材料!

你可以到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里看一看,这个网站上有竹荪种植技术及需求原材料! www.mushroommarket.net

9、竹荪怎么种植

1、竹荪种植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于现在竹荪的种植有好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的条件也就会存在稍微的区别,首先我们就选择好种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并且背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进行种植,温度和湿度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竹荪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方法。分别是压块种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将竹荪菌压成块状,然后放进土中进行栽种,这样栽种的竹荪就比较集中,生长的周期也比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价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长的周期偏长,最后就是室内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这样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荪的质量。
3、养料配制。养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麸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则进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搅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进行装料,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4、接种管理。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6、种植的温度不能低于十五度同时也不能高于三十五度,然后就是空气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养料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还有就是竹荪的生长的光照最好是发散性的光,但是光照也不能太弱,最后就是要注意清理种植地的杂菌以及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 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与竹荪病害与防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