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天山山脉2500以下泥石流频率

天山山脉2500以下泥石流频率

发布时间:2021-07-14 14:30:48

1、什么是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人人都受其恩惠、影响的一种自然资源。每一个人,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都直接或间接地在适应它、利用它、改善它,同时破坏它。

2、西部知多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古称西域,汉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北庭两都护符,宋为西辽地,元设两行省,清属伊犁将军府,被称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位于我国西北边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相邻。
新疆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行政区划3个地州中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00多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全国56个民族在新疆都有定居,其中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和塔塔尔族世居新疆,人数最多。
新疆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居全国第一位。“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举世闻名。新疆境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现代纪念建筑物有236处,其中1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佛教千洞16处,比较完整的洞窟550多个。另外,文物点有几千处。新疆还有 22 个自然保护区。阿勒泰岩画长廊、准噶尔恐龙化石的发现,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瞩目。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之称,到处可以欣赏到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娱活动,到处可以品尝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信道。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天山山脉峰峦重叠,呈东西走向,可分为东、中、西三段,总长2500公里,是亚洲高大山系之一。 阿尔泰山延伸于中国与蒙古、俄罗斯边界,总长近20000 公里,新疆境内的山段,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山势较低。
昆仑山系是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总称,山势高耸巍峨,平均山脊线海拔超过5000米,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中国与巴基斯但边界上,为世界第二高峰。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 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地理位置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处北纬32。22、-49。33、,东经73。21、-96。21、,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东部和南部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区连接,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边界线长达5300多千米,为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气候特点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季秋季节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c,北疆准葛尔盆地为5-7。c,阿尔泰,塔城地区为2。5-5。0。c。1月份南疆平均气温比北疆平均气温高出10-12。c,7月份高出2-3 。气温日差平均可达12-15 ,最大可达20-30 。新疆夏季相对湿度、冬季绝对湿度都不大,形成夏季干热,冬季干冷的特点。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只有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的23%,而蒸发量约200毫米,南疆不足100毫米。北疆地区和山区的降雪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3。

新疆风多风大,并呈现北疆大于南疆,戈壁大于山区,盆地边缘大于盆地腹地的特征。大风(即大于等于8级的风)是新疆农业气象主要灾害。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东部是大风高值区,起风沙日数塔里木盆地一般在30天以上,北疆和东疆部分地区则在20天以下。近年来,南疆地区浮尘天气较过去出现的更加频繁。

新疆日照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42。10-646。35焦/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

资源状况

新疆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5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十二位和第四位,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径流量的3%,暂不能利用的有250多亿立方米。按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北疆为南疆的2。7倍,按实际能利用的水量计算,北疆比南疆多1/4,新疆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6-8月),北疆占40%-50%,南疆占60%-8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 现春旱、夏洪、秋缺、冬枯。从整体上看内陆河多,小河流多,流程短。自净能力低,遭污染难治理,河流中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水系,奇普恰普河流入印度洋水系外均为内陆河,全疆有大小河流570条,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以下的河流有487条,占全径流量的9。4%。而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8条,占河流总数的3%,合计径流量为543亿立方米,占全疆河流总径流量的60。4%。新疆河流的天然水质北疆优于南疆,西部优于东部,山区优于平原。

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可垦荒地资源有约700万公顷,其中宜农茺地有487万公顷,占全国宜农荒地的13。8%,扩大耕地有可靠的土地资源保证,草原面积大,草地类型多,草地的主面积有0。57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0。48公顷,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草地3。37公顷,为全国平均数的16。3倍,四季草场齐全,但极不平衡。山区草地占全区草地面积的58%,优良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38。4%

新疆动植物资源较丰富,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药用植物有1116种,利用的有120多种;饲用植物930种,常见的有382种;森林资源有乔、灌木140种,在中镇叶林8种,阔叶林49种,经济林6种,果树26种,灌木50种,主要造林树种约57种;主要动物资源(野生脊椎动物)640种,其中两栖类49种,鸟类394种,兽类135种,鱼类有62种。

新疆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齐全,为贮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1995年底,已发现矿种13种,占全国总数的80%,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已查明的矿物产地有4000余处,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蛭石等矿产居全国第一,此外还有富铁矿、锰、铬、钽、铯、石油、菱镁矿、水泥灰岩、砖用粘士和铸石辉绿岩等18种产居西北地区之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地域辽阔但绿洲面积不大气候干旱气温变化大,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土地面积大,但林地面积小;土壤质量差且沙化,盐碱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决定了新疆 在开发建设中,一旦被污染和破坏,将产生难以恢复和永久性的后果。因此在人为的经济活动中,必须尊守自然规律,重视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新疆气象特点

气象特点之一、气象特点之二、气象特点之三、气象特点之四、气象特点之五、气象特点之六、气象特点之七、气象特点之八

所谓“新疆气象特点”指的是一般(普遍)气象特点(参见本篇第2章)在新疆的特别(特殊)表现。之所以产生这些特别(特殊)现象,是由新疆特定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辽阔的地域、多样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

l 气象特点之一—新疆位居我国天气上游

本篇第1章图1.1.1表明,北半球中纬度是盛行西风带。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相对我国内地即位于西风带上游,因而新疆实时气象信息和加工气象信息对内地天气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征兆性、指示性和指标性,新疆气象监测网已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气象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空气象探测站14个、国家气象基本站和气候基准站的总数54个均位居全国第一,气象卫星乌鲁木齐地面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地面站之一。

新疆是冷空气入侵我国的重要门户。统计表明,冷空气主要由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侵入中国,其中,西方路径的冷空气大致沿北纬45°线向东移动,首先到达新疆,然后继续东移影响内地。西方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其势力特强者虽不是很多,但“强—中强”者却是较多。

由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存在,新疆又是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的沙源之一。

l 气象特点之二—要特别重视大型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事实表明,新疆大范围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一次大气长波调整,出现一次大型天气过程,经常导致中等偏强甚至强或特强冷空气入侵。

根据长时期的实践经验,新疆大型天气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下述三种类型:

①在欧洲有长波脊(或高压)、乌拉尔山有长波槽的条件下,位于乌拉尔山大槽中的冷空气入侵前2—3天,首先发生欧洲(高压)脊的衰退,衰退的高压脊“推动”乌拉尔山大槽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欧洲脊衰退;

②在较为平直的锋区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里海附近有高压脊的发展,在该脊前有冷槽东南下或冷槽(涡)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里海长脊”。

③在欧洲东部为长波槽,西部西伯利亚为长波脊的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西西伯利亚脊的西北方有高压与之作反气旋打通,造成脊前强冷槽发展入侵新疆。由于这类过程前后比较起来,西西伯利亚脊表现得明显的西退发展,因此就以此来命名。

当然,有些复杂的过程往往是上述三类过程中一与二或三与二两类的综合表现。对某一具体过程在称谓上也可能会更加“细化”,如把欧洲脊细化为北欧脊、西欧脊、南欧脊,把里海脊有时称里黑海脊、里咸海脊、中亚脊,脊发展位置偏北,称乌拉尔脊等等。

l 气象特点之三—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

干旱最重要的标志是降水稀少。计算表明,一年中流入新疆上空的水汽仅有11540亿吨,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加上新疆境内陆面蒸发2257亿吨,新疆上空全年的水汽总量为13797亿吨,相当于长江流域的1/5左右,黄河流域的1/3。可见,新疆大气中水汽含量严重偏少,加之水汽的成雨(雪)率只有17.6%,而长江流域水汽的成雨(雪)率约为30%。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疆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实际上,天山山脊线以南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南疆,平均降水深度仅为106毫米,天山山脊线以北约46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平均降水深度也只有255毫米。全疆总的平均降水深度是146毫米,低于“最严厉”的150毫米的干旱标准。因此,从宏观上说,新疆是属于典型的干旱少雨区。从微观上说,由于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在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而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吐鲁番盆地等地年降水量只有10—50毫米,是极端干旱地区,其中托可逊县气象站1961—1990年平均降水量仅有7.2毫米,个别年份仅有0.5毫米。这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气象站。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最长连续无降水的日数长,特别是南疆、东疆平原地区,多在150天以上。其中,托克逊、且末、吐鲁番分别达到350天、302天、299天。

l 气象特点之四—光资源充裕,热量资源丰富多彩

新疆光资源充裕,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000—6490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多620—840兆焦耳/平方米,比长江流域中下游多1250—2090兆焦耳/平方米,而且年际变化不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中,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能,从南到北大致变化在3000—2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而我国东北、华北、华南、黄河中下游地区在2500—23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从与我国主要农业区来比较,新疆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名列前茅。

新疆日照时数居全国首位。全年日照2550—35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天时间长达14—16小时,生长季(4—9月)日照1500—1950小时。

新疆的积温较高,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除北疆北部偏低,其它地区都接近或高于我国同纬度地区。≥10℃的积温,吐鲁番盆地可达5000℃,塔里木盆地多在4000℃以上,准噶尔盆地南部和伊犁河谷西部为3000—3600℃,阿勒泰、塔城和伊犁河谷东部为2500—3000℃。新疆的气候按积温等级划分,从南到北可划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盆地到山区也同样可以划出这三个气候带。

新疆最热月平均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春季气温升降迅速,无霜冻期差异明显。新疆昼夜温差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都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南疆多为14—16℃,北疆为12—14℃,山区为10℃左右。

l 气象特点之五—风能资源和山区大气水分资源具有实际开发应用潜力

新疆大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其中,北疆大于南疆,风口附近多于盆地腹部,平原戈壁大于山区,特别是南北疆气流的通道、山口是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如亚洲最大的达坂城柴窝堡风力发电站就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盆地的“狭管”通道上。统计表明,风能具有开发价值地区多集中在北疆风口、河谷、隘道和北疆西部、西北部以及天山东段南北两麓。

现代气象科技成果表明,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新疆虽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区,大气水分含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偏少,但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的降水量也可达到400毫米以上,其中天山西段伊犁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阿尔泰山和天山北坡中段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可见,新疆山区特别是夏半年新疆山区的空中云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上升运动也比较强。因此,可以有效地开展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工程。另外,冬季北疆沿天山一带直至东天山北部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大气中水分含量是偏多的,也比较有利于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

l 气象特点之六—新疆气象灾害频繁,气象公共事件和气象环境灾害日益突出

新疆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有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雪灾、低温冷害、霜冻、雷暴、冰雹、暴雨山洪、干热风、沙尘暴、浓雾等等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洪水灾害、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沙害、病虫害、林草火灾等等。其中,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风沙天气(包括沙尘暴、扬沙、浮尘)和沙害、冰雹、局地暴雨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频率很高,强度很大,和风、沙、雪有关的多项观测记录是我国同类灾害的极值。因而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比例特别高,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数量的80%和损失的60%以上。

在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气象公共事件日益增多,如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因大风、大雾、洪水冲毁路基等被迫暂停运行;乌鲁木齐大雾机场连续关闭;路面积冰和暴雨漫水形成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气温骤降,流感流行;气温猛升,乌鲁木齐高温40℃以上,中暑就医人群络绎不绝,空调、风扇抢购一空;持续低温,水管冻裂,千家万户盼水望眼欲穿;持续高温,用电量猛增,电力公司被迫实施分区、分时停电;电闪雷鸣,仓库火灾,电脑网络系统惨遭袭击;等等。另外,气象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化、冰川退缩、大气污染、水质盐化、水土流失等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l 气象特点之七—近40多年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出现向“暖湿型”转变的强信号

选用完整的、准确的1958—1997年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新疆的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40年来的气候变化,并用1998—2004年资料作为实况加以验证。结果如下:

①1958—1997年,北疆、天山山区、南疆都存在明显的增暖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32℃/10年、0.13℃/10年、0.15℃/10年,即北疆>>南疆>天山山区,而年均温度的变差系数则是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值得注意的是1986—1997年增温尤为显著。

②1958—1997年,仅有南疆有降水增多(增湿)趋势,但是从1987年以来,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降水都有增多(增湿)趋势,1986—1997年的平均降水,分别比1961—1990年30年均值偏多6.5%、3.6%、22.7%,南疆降水增多(增湿)趋势最为显著。年降水变差系数,南疆>北疆>天山山区。

③1998—2004年实况表明,上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继续维持。与1991年前的30年相比,北疆平均温度升高0.8℃,南疆和天山山区平均温度均升高0.5℃,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11.3%、9.8%、20.4%。

l 气象特点之八—在新疆,地貌气象学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气候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事实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与地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气候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地貌、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天气演变、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我国气象界的前辈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于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演变的影响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20世纪末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再次组织了高原气象学的实验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和发展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貌特征鲜明,在“三山夹两盆”的总体轮廓内,存在着山地、盆地底部周边的平原(包括人工绿洲和广阔的荒漠)以及盆地中心浩瀚的沙漠等三大地貌类型。显然,人们会问气象与三大地貌类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和作用?人类怎样影响、控制这些联系和作用?当然,这是从科学技术学的高度,向地貌气象学提出的一般化命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疆,地貌气象学(包括沙漠气象学、绿洲气象学、盆地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应当担此重任。

3、有关新疆天山的信息

天山资料
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主要在中国新疆)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千米,宽约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千米。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新
介绍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因冬夏有雪,才有此名。以后,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天山之主峰也,又东为那拉特山,横分新疆为南北二路,是为天山西段,自此而东分二支,一支顺海都河东南下者,曰阔克帖克山脉,即汉书所谓北山也,余 天山
脉直至哈密以东,其北一支为博格多拉鄂山,亦东延至镇西而止,又北一支在博罗塔拉河之南者。为博罗布尔噶苏山,更北入塔城者。为塔尔巴哈台山脉。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有1901米,深约90米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千米,宽约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千米。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南北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疆与北疆。南疆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吐鲁番盆地;北疆是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地区、伊犁、博尔塔拉等地区等。新疆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最南部为昆仑山系。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系之间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北,称之为北疆。
天山群峰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蒐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山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冰川,面积约11 平方公里,是博格达峰区最大的一条冰川。它的粒雪区很陡,冰舌却较平缓,裂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条冰川夏季消融强烈,融水汇成许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宽达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声咆哮,不绝于耳。冰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砾。 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 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托木尔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大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天山
中国一号冰川位于乌鲁木齐南山地区天山中段喀拉乌城山王峰,天格尔峰分水岭北侧,距乌鲁木齐118千米。该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00万年历史。冰川形状为双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长度为200米,面积1.74平方千米。1957年中国科学院建成中国一号冰川观测点,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冰川追踪研究点。由于其科研交通与环境条件,是我国目前唯一能进行商业开发的冰川。 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
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又名叫“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4、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有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杆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下面是昆仑山,上面是阿尔泰山.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冰川,面积约11 平方公里,是博格达峰区最大的一条冰川。它的粒雪区很陡,冰舌却较平缓,裂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条冰川夏季消融强烈,融水汇成许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宽达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声咆哮,不绝于耳。冰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砾。

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

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

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天山地区也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木科植物就达55 种,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西伯利亚三芒草、沙生针茅、野燕麦、野黑麦等,还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优良的牧草,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

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

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著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托木尔峰北部的伊犁地区,以牧业为主,养马业尤为驰名。古代的“天马”最初即来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马,至今仍享有盛誉。这里还有优良的军马和生产用马的重要产区。牛、羊、骆驼,在这里也分布很广。此外,在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平原地区,还种植了大米等农作物。阿克苏大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清代向朝廷进贡的贡米,素有“阿克苏大米甜又香”之说。天山地区又是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托木尔峰南部的温宿县仅果树种类就有10 多种,主要有苹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枣、樱桃、楸子、红枣等,尤以苹果、核桃、杏,品种最为繁多。

天山,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西亚联系的重要通道,托木尔峰东部南、北木扎尔特河谷,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西汉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下嫁乌孙王,即通过此道。驰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经也经过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对托木尔峰分水岭一带的惊险环境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据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达峰,并在此会见当时西来传道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唐太宗时还在博格达峰下设过“瑶池都护府”,管理天山地区。清朝乾隆年间,新疆都统明亮曾登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勘察地形,开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此举。在天池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过去这里曾经建立过十几座古刹,清乾隆年间曾在此修建过福寿寺,因用青砖铁瓦建造,又称“铁瓦寺”。天池西面还有东岳庙遗址,池下有无极观。这些名胜古迹,又为天山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5、乌鲁木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初探

张兰1 杨宏伟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新疆,830000;2中国地质大学2001年硕士班在读,北京,100083)

摘要 乌鲁木齐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采煤等工程活动频繁,造成区内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本着预防为主,避让与防治相结合原则,采取监测预报、避让、工程治理、全面规划工程建设布局等措施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上述灾害的防治,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突发性地质灾害 分布 防治

前言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三面环山,其东北部为博格达山脉,南面为天山山脉,由北东到南西将乌鲁木齐三面环绕起来,只有北西部平原与昌吉市、米泉市接壤。其中高山、中低山面积占53.1%,低山丘陵面积占20.6%,平原面积仅占26.2%。

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与准噶尔坳陷的复合部位,区内构造、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断裂、褶皱十分发育,地貌类型复杂,地层岩性变化大,地质环境脆弱。山高坡陡,河谷发育,形成了陡坡、悬崖、深切沟谷、基座阶地等地貌景观,构造和风化作用使得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支离破碎,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区内降雨量不是很大,但降雨集中,降雨强度较大,加之人类活动,使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时常发生;区内煤碳资源丰富,人类采煤活动造成的地面塌陷灾害也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不断增加,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会越来越重,将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加剧,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及威胁也会不断加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已成为人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1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危害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年完成的《乌鲁木齐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结果,乌鲁木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总计159处,其中地面塌陷102处,崩塌20处,滑坡14处,泥石流23处。在159处地质灾害中,已发生了97处,潜在点62处,都为隐患点。

1.1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是煤田采空后顶板冒落形成的(101处),其次是人防工程顶板冒落形成的(1处)。全市地面塌陷面积4.85km2。塌陷以小型(71处)为主,其次为中型(8处)和大型(2处)。

地面塌陷分布与煤层分布密切相关。在红光山—芦草沟、柴窝堡盆地东北缘、西山一带,后峡盆地及艾维尔沟一带均分布有侏罗纪含煤地层,经多年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在人工放顶、爆破振动、地震或降雨、融雪水入渗,以及保安煤柱累进性破坏下,导致表层岩土坍落,形成地面塌陷。其在地表主要呈串珠状圆形塌陷坑和长条形塌陷沟两种形态。塌陷坑直径一般10~20m,最大达30m,深度5~15m不等;塌陷沟宽度从不足1m到120m不等,深度由不足1m到40m均有。

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是:①危害或威胁误入采空区的人员、车辆、牲畜;②破坏原生的生态环境;③破坏农田及地下水系统,造成浅井干枯、灌溉漏水;④大量未塌的地下采空区对地面建设带来极大不便及事故隐患,影响城市建设发展;⑤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裂缝。如:1972年3月东山区小洪沟发洪水,人们在煤田采空区上方防洪,突然发生地面塌陷,造成27人死亡。

据有记载资料统计,地面塌陷已造成3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8.32万元。

1.2 崩塌

崩塌分基岩崩塌(8处)和第四纪堆积层崩塌(垮塌)(12处)两种形式。崩塌以小型(19处)为主,仅有1处基岩崩塌为中型。

基岩山区受褶皱、断裂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山坡陡峭处基岩崩塌随处可见,但规模不大,且山区一般人烟稀少,致灾可能性较低。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带,如矿山、山区道路、牧道等易受崩塌隐患的威胁。在中心城区的几座孤立的低山及残丘(如红山、平顶山等),由于山体狭窄,山坡高陡,节理裂缝发育,且危岩体凸兀,坡面往往有崩塌陷患。崩塌发生时呈大小不一的块体快速滚落,在坡脚形成道石堆。

堆积层崩塌,主要分布在高阶地、高陡坡地段,在斜坡上表现为松散陡坎或陡崖。崩塌以向坡脚快速垮塌为主,在坡脚形成松散堆积锥。崩塌规模较小,但陡坎或坡脚往往有人居住,易形成灾害事件。

崩塌的危害主要是:威胁坡脚下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损坏和堵塞道路,砸坏交通工具及坡脚下工程设施等。如:平顶山黑山头危险斜坡,顶部危岩突兀,极易发生崩塌,给坡脚下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乌市发生的20处崩塌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少。

1.3 滑坡

区内滑坡不甚发育,以土体(松散堆积层)滑坡为主(11处,),其次是基岩滑坡(3处)。规模都为小型。

土体滑坡多发生在中低山丘陵区的陡坡、陡坎处,滑体为松散堆积的残坡积层,主要为粘性土、碎石土,结构松散、粘结力小、透水性强,与下部基岩差异明显,易发生层内和接触面滑坡,一般规模较小,长宽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最大不超过百米,厚度1~3m。滑坡发生具有先滑后溜的性质。

区内基岩滑坡有3处:其一为黑甲山滑坡;其二为水西沟乡庙尔沟村露天煤矿采煤工作面滑坡,这两处滑坡均与人为采石、采煤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三为头屯河上游东岸自然陡坡处滑坡。

滑坡的危害首先是对坡脚下的居民点及建筑物的掩埋、破坏,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其次是堵塞公路、破坏渠道。如1984年、1990年、1996年黑甲山南侧东段、西段、中段依次发生滑动,造成2人死亡,17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10余万元,目前中、西段滑坡体仍威胁着居住在黑甲山坡脚下的161人,90余间房屋的安全。

辖区滑坡已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1万元。

1.4 泥石流

区内泥石流均属于沟谷型泥石流。规模以小型为主(18条),其次为中型(5条)。

泥石流形成区多局限于海拔1000~2500m范围的中低基岩山区。主要为原南山矿区政府所在地阿拉沟地区、南山山前达坂城小沙沟、大西沟、干沟等地。该范围内沟谷发育,沟床纵坡降大,具有形成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同时基岩裸露、风化破碎强烈,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各坡坡面、坡脚及沟床内存有大量松散碎屑物质,遇有大雨或暴雨即可发生泥石流,时间大多为暴雨集中的6~9月。

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堆积区,大多因人们对泥石流沟的判定以及对其危害认识不足,误在灾害危险区内活动,成为灾害的受灾体或威胁对象,而造成重大损失。泥石流的破坏方式主要有:①淤埋危害。可使堆积区内设施破坏淤埋。如1995年8月14日,南山矿区泥石流淤埋了车间、工房、库房、办公楼、商店等建筑,面积达2000m2,直接经济损失1280.4万元;②冲毁危害。泥石流具有来势迅猛、流速快、能量大的特点,因而具有巨大的冲刷、撞击能力,直接威胁泥石流下游区工程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1988年6月24日,南山矿区东风机械厂所在地突发泥石流,冲毁各类厂房、库房、办公室、民用住房等面积6422m2,直接经济损失607.78万元。③堵塞危害。山区道路多沿河修筑,河谷两侧发生泥石流时,很容易冲毁或堵塞道路,造成交通受阻。另外泥石流的发生还会造成引水渠道堵塞破坏,河沟堵塞等。1997年大西沟青年渠首次发生泥石流,冲毁、淤埋引水干渠0.8km,泄洪渠0.5km,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规律,东部和南部的基岩山区以崩塌、泥石流分布为主,地面塌陷及滑坡次之,且以泥石流危害最大;低山丘陵以地面塌陷为主,崩塌、滑坡次之;平原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

乌鲁木齐市发生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造成37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19.52万元。预测受威胁人数2524人,受灾害范围内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07万元。

2 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1 防治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灾的减灾意识和能力。

(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采取预报预警,防治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和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注重合理避让,选择重点治理。

(3)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险性及危害程度,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发展规划,总体考虑,进行防治分区按轻、重、缓、急,分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重点与环境改善相结合。

(4)坚持工程治理和非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预防避让为主的前提下,对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工程治理,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应急系统和信息系统,将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变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实现良性循环。

(5)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对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由政府组织实施治理,收益者合理负担;对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人负责。

2.2 防治方案

2.2.1 监测预报方案

监测预报是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利用监测网络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通过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

针对乌鲁木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特点,可采取以下简便方法:

1.地面塌陷

(1)宏观地质调查法:对地表裂缝、塌陷的细微变化进行人工调查、监测。

(2)及时监测记录采空区范围变化。

2.崩塌滑坡

(1)大地变形位移监测:在崩、滑体区外围设稳定固定的检测控制点,在崩滑体内布设监测点,用视准线法测量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动态。

(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在崩滑母体与崩滑体之间裂缝两侧,以及受影响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上裂缝两侧,设监测点,测量裂缝的变化情况,或在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张等观察裂缝变化情况。

(3)宏观地质调查法,采用人工日常巡视,对崩滑体区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进行调查、监测。

3.泥石流

对辖区泥石流监测的关键主要是对激发因素降雨(暴雨)的监测,可采用设固定雨量监测站和临时雨量监测点方法进行雨量监测。

对上述监测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整理分析,作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2.2.2 避让方案

对于乌鲁木齐市大多数突发性地质灾害而言,避让是最优的选择。如对大多数煤田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由于采空区多为荒山,只要禁止人员、车辆等进入,即可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崩塌、滑坡的坡脚地带、泥石流沟口地带只是一些平房,居住条件较差,加上灾害的治理费用十分高昂,在防治经费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搬迁与工程治理费用相比较是必要的,如搬迁费用低,选择方案是适宜的。

2.2.3 治理方案

治理是在不宜采用避让方法时采用的防灾对策。在采取治理措施之前必须对灾害体作进一步工程勘察。针对乌鲁木齐市不同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地面塌陷:地下采空区可采取强制放顶、与原有塌陷一同回填,恢复生态环境;在重要工程建设或规划场区,采用灌浆消除地下空区。

崩塌、滑坡:采用排水工程(主要是地表排水与防渗);支挡工程(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减载清除、固化工程;坡面防护、喷浆等工程措施。

泥石流:采用监测、工程(拦挡、排导)、生物、全流域等综合治理措施。

2.2.4 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方案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是体现“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由于人们对地质灾害的发生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工程建设本身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导致灾害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将工程建设置于地质灾害危险范围之内导致灾害事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依据《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及《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布局,并且把地质灾害防治同城镇建设规划、矿产开发与土地总体规划等有效结合起来。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要求,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依据“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编审制度和新建矿山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矿产储量压覆占有制度,加大对矿山监督管理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矿产资源、保护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土地使用的管理,在合理规划各类工程建设布局的同时,防止非法使用土地进行各类工程建设而诱发地质灾害;避免因使用土地不当,造成工程建设误入地质灾害危胁范围,从而引发灾害事件。

2.2.5 生物工程治理方案

生物工程治理,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无疑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而且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但针对乌鲁木齐市突发性地质灾害而言,受区内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制约,目前不适合大规模开展。可在阿拉沟地区选择1~2条泥石流沟作为实施生物工程治理措施的试点,取得干旱区泥石流生物工程治理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全面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地质灾害频率、损失降至最低,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6、天山山脉主要居民是什么?他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是什么?

帕米尔高原地理上属亚洲中部,位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上。高原最高峰为中国境内的公格尔山(7719米)。帕米尔高原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五大山脉。帕米尔高原山区以造山运动形成的结状隆起帕米尔山结为中心,数条中南亚山脉由此放射出去;这些山脉包括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与天山。帕米尔主要在塔吉克境内,但边缘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和吉尔吉斯。中心位于塔吉克的高原,最高的山脉在戈尔诺-巴达赫尚地区。在当地突厥语中,帕米尔一词意指高峻起伏的草原,此乃山脉东部尤其是毗连阿富汗与中国之地的一个特征。深深的河谷标出帕米尔在遥远的外阿莱山脉北部边界,阿富汗的瓦罕地区(瓦罕走廊)定出南部边限。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萨雷阔勒岭形成东部边界,一系列西南走向、最终注入瓦赫什河与喷赤河的溪谷使西部边界呈锯齿状。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目前除东部倾斜坡仍为中国所管辖外,大部分属于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尔属于阿富汗。“帕米尔”塔吉克语是“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当时从塔里木盆地到高原上,要沿高原东缘的峡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几条山脉,经过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口,道路十分艰险。今日,从塔里木盆地的第一大城市喀什乘汽车只需一天便可到达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可谓天险变通途。沿途可观赏高原东缘海拔7719米终年积雪的公格尔山和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 

 (1)地形。帕米尔是一组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的联合体,以东西走向的山脉为主。东西走向的外阿莱山脉,构成帕米尔的北骨架,然后陡然降为山间的阿莱河谷。山脉高耸的中部,在西面的特萨加尔山口与东面的克孜拉特之间,平均海拔5,800∼6,100公尺(19,000∼20,000呎)之间,最高点在列宁峰,为7,134公尺(23,406呎)。从外阿莱山脉往南延伸出3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其中西面的科学院山(Akademiya Nauk Range)和居中的祖鲁马特山脉都比较短,东边的萨雷阔勒岭构成帕米尔的东界。萨雷阔勒岭以东地区有时被称为中国帕米尔。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脉延伸到帕米尔山系的西北部,崛起成为一个巨大屏障,帕米尔的最高点共产主义峰高达7,495公尺(24,590呎)。习惯上,根据地形将该山分为东西两区。东帕米尔以高原之上的中山地形为主。虽然海拔高度平均为6,100公尺(20,000呎)或更高,山峰在高原之上的相对高度多半不超过1,000∼1,800公尺(3,300∼5,900呎)。群山大体呈浑圆的轮廓,平阔的山间谷地和槽地,位于3,688∼4,206公尺(12,100∼13,800呎)的高度,或为水势平静、蜿蜒曲折的河流,或为干涸的水道,山谷和山坡都覆盖着层层松散的物质。西帕米尔地形是高山与低岭相间,十分凌乱无序,山脊上覆盖著积雪和冰川;峡谷又深又窄,河流凶险湍急。河谷与洼地充满石砾,所以几乎只有喷赤河支流谷地的冲积扇才是适宜人类定居的地方。从东帕米尔类型的地形向西帕米尔类型的地形的过渡是逐渐展现的。 (2)水系。如同南面毗连的兴都库什山脉与喀喇昆仑山脉,由于冬季的高降雪量,帕米尔展现出相当的冰川活动。费琴科冰川主宰中帕米尔丛山,其他依样以19世纪俄罗斯科学家(例如加莫和格鲁姆-格尔日马洛)命名的冰川向其供水。冰川活动在阿莱山脉和外阿莱山脉就不那麼广泛。 该山的一些融水流入中国的塔里木盆地,但其主体却注入喷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与瓦罕河及苏尔哈布(Surkhob)河有关。瓦罕河与喷赤河汇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奥克苏斯河),将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动周期性地阻断河流;穆尔加布(Murgab)河谷地的萨雷斯(Sarez)湖即由大规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3)气候。帕米尔的气候是干燥的大陆性的,以严寒的冬季和相对温燥的夏季为特征。在西部谷地,对流风暴与气旋风暴在夏季常常一同出现。这一地区的许多气候模式与在阿富汗西北部形成的所谓阿富汗风有关,阿富汗风在低帕米尔的马蹄形山岭之上变强,将夏季的尘暴和随后的雨携往西部山区。西部谷地的降雪量很大;例如,海拔2,134公尺(7,000呎)的桑沃尔村11∼4月积雪厚达4呎。生长期在桑沃尔持续200天,但在霍罗格和卡莱胡姆的喷赤河深谷可达230天。在海拔最高之处,降雪量与东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的降雪量相等;冰川活动相当可观。在高耸的东帕米尔的穆尔加布,夏季日均最高温度为23℃(73),冬季最低温度为-17℃(1),在低矮的西帕米尔的加尔姆,气温在夏季为27℃(81),在冬季为-6℃(21);东帕米尔的孤立的突出部位在冬季可到-50℃(-58)以下的低温。 (4)植物。就植被而言,东帕米尔与西藏高原无树的西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大片的沼泽,较高的地面上点缀著藜科和麻黄属植物,为这些地区植物的特征。西帕米尔形成鲜明的对比。1930年代后期开始的对山地居民的强制移民,阻止了在诸如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这些毗连山脉中一直持续的过度放牧和对木材的砍伐。自从大批移民以来,桧得以在谷坡上再生,丛生的灌木在较为干燥的边地生长出来,而且侵蚀已经停止。在1,981公尺(6,500呎)以上的水道两旁生长著柳、刺丛、夹竹桃、杨和偶见的桦木。在3,048公尺(10,000呎)以上的高海拔牧场,很少有人牧牛。 (5)动物。东帕米尔台地是山羊和盘羊的主要繁育地;偶有关于青绵羊和东方盘羊的报导。在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高地山羊常见,捻角山羊栖息于喷赤河与瓦罕河间的较为低矮的山岭。棕熊靠吃丰富的旱獭为生,狼亦如是。相对严格的反对猎杀野绵羊和山羊的禁令,使得足以供养少量雪豹的食物得以存留。髯鹫和喜马拉雅秃鹫经常光顾最高峰,山鹑、雉和雪鸡可见于西部山区。大量往返于西伯利亚和南亚之间的迁徙水禽造访东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属高寒气候,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约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高原上有广阔的牧场,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宜农宜牧,可种青稞小麦等多种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克孜勒苏自治州地处祖国最西部边疆,独占帕米尔高原、天山南麓、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缘绿洲四大地理板块。操突厥语的吉尔吉斯人聚居于东帕米尔,而山地塔吉克人和其他塔吉克集团生活在西部谷地。山地塔吉克人是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穆斯林,从前讲瓦罕语,该语言与阿富汗瓦罕地区和巴达赫尚地区、巴基斯坦最北部吉德拉尔县和吉尔吉特县以及中国西部萨雷阔勒地区讲的语言有关。他们现在讲数种伊朗东部语言,此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讲波斯方言,这是居住在低地的塔吉克人和阿富汗人的共同语言。这些人主要是逊尼派穆斯林。东帕米尔高海拔地区的牧业主要是犛牛和有关杂交品种、绵羊和山羊;大麦和马铃薯、豆类、油菜籽和根菜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西帕米尔谷地,政府指令种植棉花和其他农作物。大果园——主要是苹果园、梨园和杏园,以及葡萄园——分布于西部许多海拔在1,524∼1,981公尺(5,000∼6,500呎)之间的谷地和丘陵。小麦是主要粮食,玉蜀黍为冬季主要饲料。牛正在取代绵羊和山羊,成为西部谷地的主要牲畜。塔吉克斯坦:在苏联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英俄瓜分帕米尔,形成未定界。在苏联解体后,与塔吉克斯坦签约,放弃喷赤河以东帕米尔。巴基斯坦:1963年签订界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割让两地,换取一地方式解决。阿富汗:1965年签订界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阿富汗领有瓦罕帕米尔主权。

                              天山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1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由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下面是昆仑山,上面是阿尔泰山。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 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冰川,面积约11 平方公里,是博格达峰区最大的一条冰川。它的粒雪区很陡,冰舌却较平缓,裂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条冰川夏季消融强烈,融水汇成许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宽达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声咆哮,不绝于耳。冰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砾。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一号冰川位于乌鲁木齐南山地区天山中段喀拉乌城山王峰,天格尔峰分水岭北侧,距乌鲁木齐118千米。该冰川形成于第三冰川纪,距今已有400万年历史。冰川形状为双支冰山冰川,冰川上限海拔高度为4474米,冰舌末端,海拔高度3790米,冰川长度为200米,面积1.74平方千米。1957年中国科学院建成中国一号冰川观测点,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冰川追踪研究点。由于其科研交通与环境条件,是我国目前惟一能进行商业开发的冰川。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

      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天山地区也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木科植物就达55 种,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西伯利亚三芒草、沙生针茅、野燕麦、野黑麦等,还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优良的牧草,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著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托木尔峰北部的伊犁地区,以牧业为主,养马业尤为驰名。古代的“天马”最初即来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马,至今仍享有盛誉。这里还有优良的军马和生产用马的重要产区。牛、羊、骆驼,在这里也分布很广。此外,在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平原地区,还种植了大米等农作物。阿克苏大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清代向朝廷进贡的贡米,素有“阿克苏大米甜又香”之说。天山地区又是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托木尔峰南部的温宿县仅果树种类就有10 多种,主要有苹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枣、樱桃、楸子、红枣等,尤以苹果、核桃、杏,品种最为繁多。

7、天山有关情况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知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道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版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权此山。

8、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有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杆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下面是昆仑山,上面是阿尔泰山.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冰川,面积约11 平方公里,是博格达峰区最大的一条冰川。它的粒雪区很陡,冰舌却较平缓,裂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条冰川夏季消融强烈,融水汇成许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宽达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声咆哮,不绝于耳。冰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砾。

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

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

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天山地区也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木科植物就达55 种,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西伯利亚三芒草、沙生针茅、野燕麦、野黑麦等,还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优良的牧草,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

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

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著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托木尔峰北部的伊犁地区,以牧业为主,养马业尤为驰名。古代的“天马”最初即来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马,至今仍享有盛誉。这里还有优良的军马和生产用马的重要产区。牛、羊、骆驼,在这里也分布很广。此外,在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平原地区,还种植了大米等农作物。阿克苏大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清代向朝廷进贡的贡米,素有“阿克苏大米甜又香”之说。天山地区又是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托木尔峰南部的温宿县仅果树种类就有10 多种,主要有苹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枣、樱桃、楸子、红枣等,尤以苹果、核桃、杏,品种最为繁多。

天山,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西亚联系的重要通道,托木尔峰东部南、北木扎尔特河谷,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西汉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下嫁乌孙王,即通过此道。驰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经也经过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对托木尔峰分水岭一带的惊险环境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据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达峰,并在此会见当时西来传道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唐太宗时还在博格达峰下设过“瑶池都护府”,管理天山地区。清朝乾隆年间,新疆都统明亮曾登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勘察地形,开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此举。在天池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过去这里曾经建立过十几座古刹,清乾隆年间曾在此修建过福寿寺,因用青砖铁瓦建造,又称“铁瓦寺”。天池西面还有东岳庙遗址,池下有无极观。这些名胜古迹,又为天山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9、高分急寻一些新疆的自然概况,气候等

地理位置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处北纬32。22、-49。33、,东经73。21、-96。21、,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东部和南部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区连接,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边界线长达5300多千米,为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气候特点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季秋季节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c,北疆准葛尔盆地为5-7。c,阿尔泰,塔城地区为2。5-5。0。c。1月份南疆平均气温比北疆平均气温高出10-12。c,7月份高出2-3 。气温日差平均可达12-15 ,最大可达20-30 。新疆夏季相对湿度、冬季绝对湿度都不大,形成夏季干热,冬季干冷的特点。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只有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的23%,而蒸发量约200毫米,南疆不足100毫米。北疆地区和山区的降雪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3。

新疆风多风大,并呈现北疆大于南疆,戈壁大于山区,盆地边缘大于盆地腹地的特征。大风(即大于等于8级的风)是新疆农业气象主要灾害。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东部是大风高值区,起风沙日数塔里木盆地一般在30天以上,北疆和东疆部分地区则在20天以下。近年来,南疆地区浮尘天气较过去出现的更加频繁。

新疆日照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42。10-646。35焦/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

资源状况

新疆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5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十二位和第四位,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径流量的3%,暂不能利用的有250多亿立方米。按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北疆为南疆的2。7倍,按实际能利用的水量计算,北疆比南疆多1/4,新疆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6-8月),北疆占40%-50%,南疆占60%-8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 现春旱、夏洪、秋缺、冬枯。从整体上看内陆河多,小河流多,流程短。自净能力低,遭污染难治理,河流中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水系,奇普恰普河流入印度洋水系外均为内陆河,全疆有大小河流570条,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以下的河流有487条,占全径流量的9。4%。而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8条,占河流总数的3%,合计径流量为543亿立方米,占全疆河流总径流量的60。4%。新疆河流的天然水质北疆优于南疆,西部优于东部,山区优于平原。

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可垦荒地资源有约700万公顷,其中宜农茺地有487万公顷,占全国宜农荒地的13。8%,扩大耕地有可靠的土地资源保证,草原面积大,草地类型多,草地的主面积有0。57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0。48公顷,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草地3。37公顷,为全国平均数的16。3倍,四季草场齐全,但极不平衡。山区草地占全区草地面积的58%,优良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38。4%

新疆动植物资源较丰富,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药用植物有1116种,利用的有120多种;饲用植物930种,常见的有382种;森林资源有乔、灌木140种,在中镇叶林8种,阔叶林49种,经济林6种,果树26种,灌木50种,主要造林树种约57种;主要动物资源(野生脊椎动物)640种,其中两栖类49种,鸟类394种,兽类135种,鱼类有62种。

新疆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齐全,为贮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1995年底,已发现矿种13种,占全国总数的80%,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已查明的矿物产地有4000余处,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蛭石等矿产居全国第一,此外还有富铁矿、锰、铬、钽、铯、石油、菱镁矿、水泥灰岩、砖用粘士和铸石辉绿岩等18种产居西北地区之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地域辽阔但绿洲面积不大气候干旱气温变化大,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土地面积大,但林地面积小;土壤质量差且沙化,盐碱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决定了新疆 在开发建设中,一旦被污染和破坏,将产生难以恢复和永久性的后果。因此在人为的经济活动中,必须尊守自然规律,重视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新疆气象特点

气象特点之一、气象特点之二、气象特点之三、气象特点之四、气象特点之五、气象特点之六、气象特点之七、气象特点之八

所谓“新疆气象特点”指的是一般(普遍)气象特点(参见本篇第2章)在新疆的特别(特殊)表现。之所以产生这些特别(特殊)现象,是由新疆特定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辽阔的地域、多样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

l 气象特点之一—新疆位居我国天气上游

本篇第1章图1.1.1表明,北半球中纬度是盛行西风带。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相对我国内地即位于西风带上游,因而新疆实时气象信息和加工气象信息对内地天气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征兆性、指示性和指标性,新疆气象监测网已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气象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空气象探测站14个、国家气象基本站和气候基准站的总数54个均位居全国第一,气象卫星乌鲁木齐地面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地面站之一。

新疆是冷空气入侵我国的重要门户。统计表明,冷空气主要由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侵入中国,其中,西方路径的冷空气大致沿北纬45°线向东移动,首先到达新疆,然后继续东移影响内地。西方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其势力特强者虽不是很多,但“强—中强”者却是较多。

由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存在,新疆又是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的沙源之一。

l 气象特点之二—要特别重视大型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事实表明,新疆大范围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一次大气长波调整,出现一次大型天气过程,经常导致中等偏强甚至强或特强冷空气入侵。

根据长时期的实践经验,新疆大型天气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下述三种类型:

①在欧洲有长波脊(或高压)、乌拉尔山有长波槽的条件下,位于乌拉尔山大槽中的冷空气入侵前2—3天,首先发生欧洲(高压)脊的衰退,衰退的高压脊“推动”乌拉尔山大槽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欧洲脊衰退;

②在较为平直的锋区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里海附近有高压脊的发展,在该脊前有冷槽东南下或冷槽(涡)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里海长脊”。

③在欧洲东部为长波槽,西部西伯利亚为长波脊的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西西伯利亚脊的西北方有高压与之作反气旋打通,造成脊前强冷槽发展入侵新疆。由于这类过程前后比较起来,西西伯利亚脊表现得明显的西退发展,因此就以此来命名。

当然,有些复杂的过程往往是上述三类过程中一与二或三与二两类的综合表现。对某一具体过程在称谓上也可能会更加“细化”,如把欧洲脊细化为北欧脊、西欧脊、南欧脊,把里海脊有时称里黑海脊、里咸海脊、中亚脊,脊发展位置偏北,称乌拉尔脊等等。

l 气象特点之三—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

干旱最重要的标志是降水稀少。计算表明,一年中流入新疆上空的水汽仅有11540亿吨,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加上新疆境内陆面蒸发2257亿吨,新疆上空全年的水汽总量为13797亿吨,相当于长江流域的1/5左右,黄河流域的1/3。可见,新疆大气中水汽含量严重偏少,加之水汽的成雨(雪)率只有17.6%,而长江流域水汽的成雨(雪)率约为30%。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疆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实际上,天山山脊线以南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南疆,平均降水深度仅为106毫米,天山山脊线以北约46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平均降水深度也只有255毫米。全疆总的平均降水深度是146毫米,低于“最严厉”的150毫米的干旱标准。因此,从宏观上说,新疆是属于典型的干旱少雨区。从微观上说,由于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在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而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吐鲁番盆地等地年降水量只有10—50毫米,是极端干旱地区,其中托可逊县气象站1961—1990年平均降水量仅有7.2毫米,个别年份仅有0.5毫米。这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气象站。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最长连续无降水的日数长,特别是南疆、东疆平原地区,多在150天以上。其中,托克逊、且末、吐鲁番分别达到350天、302天、299天。

l 气象特点之四—光资源充裕,热量资源丰富多彩

新疆光资源充裕,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000—6490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多620—840兆焦耳/平方米,比长江流域中下游多1250—2090兆焦耳/平方米,而且年际变化不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中,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能,从南到北大致变化在3000—2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而我国东北、华北、华南、黄河中下游地区在2500—23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从与我国主要农业区来比较,新疆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名列前茅。

新疆日照时数居全国首位。全年日照2550—35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天时间长达14—16小时,生长季(4—9月)日照1500—1950小时。

新疆的积温较高,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除北疆北部偏低,其它地区都接近或高于我国同纬度地区。≥10℃的积温,吐鲁番盆地可达5000℃,塔里木盆地多在4000℃以上,准噶尔盆地南部和伊犁河谷西部为3000—3600℃,阿勒泰、塔城和伊犁河谷东部为2500—3000℃。新疆的气候按积温等级划分,从南到北可划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盆地到山区也同样可以划出这三个气候带。

新疆最热月平均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春季气温升降迅速,无霜冻期差异明显。新疆昼夜温差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都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南疆多为14—16℃,北疆为12—14℃,山区为10℃左右。

l 气象特点之五—风能资源和山区大气水分资源具有实际开发应用潜力

新疆大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其中,北疆大于南疆,风口附近多于盆地腹部,平原戈壁大于山区,特别是南北疆气流的通道、山口是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如亚洲最大的达坂城柴窝堡风力发电站就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盆地的“狭管”通道上。统计表明,风能具有开发价值地区多集中在北疆风口、河谷、隘道和北疆西部、西北部以及天山东段南北两麓。

现代气象科技成果表明,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新疆虽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区,大气水分含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偏少,但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的降水量也可达到400毫米以上,其中天山西段伊犁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阿尔泰山和天山北坡中段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可见,新疆山区特别是夏半年新疆山区的空中云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上升运动也比较强。因此,可以有效地开展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工程。另外,冬季北疆沿天山一带直至东天山北部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大气中水分含量是偏多的,也比较有利于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

l 气象特点之六—新疆气象灾害频繁,气象公共事件和气象环境灾害日益突出

新疆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有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雪灾、低温冷害、霜冻、雷暴、冰雹、暴雨山洪、干热风、沙尘暴、浓雾等等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洪水灾害、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沙害、病虫害、林草火灾等等。其中,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风沙天气(包括沙尘暴、扬沙、浮尘)和沙害、冰雹、局地暴雨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频率很高,强度很大,和风、沙、雪有关的多项观测记录是我国同类灾害的极值。因而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比例特别高,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数量的80%和损失的60%以上。

在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气象公共事件日益增多,如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因大风、大雾、洪水冲毁路基等被迫暂停运行;乌鲁木齐大雾机场连续关闭;路面积冰和暴雨漫水形成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气温骤降,流感流行;气温猛升,乌鲁木齐高温40℃以上,中暑就医人群络绎不绝,空调、风扇抢购一空;持续低温,水管冻裂,千家万户盼水望眼欲穿;持续高温,用电量猛增,电力公司被迫实施分区、分时停电;电闪雷鸣,仓库火灾,电脑网络系统惨遭袭击;等等。另外,气象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化、冰川退缩、大气污染、水质盐化、水土流失等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l 气象特点之七—近40多年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出现向“暖湿型”转变的强信号

选用完整的、准确的1958—1997年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新疆的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40年来的气候变化,并用1998—2004年资料作为实况加以验证。结果如下:

①1958—1997年,北疆、天山山区、南疆都存在明显的增暖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32℃/10年、0.13℃/10年、0.15℃/10年,即北疆>>南疆>天山山区,而年均温度的变差系数则是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值得注意的是1986—1997年增温尤为显著。

②1958—1997年,仅有南疆有降水增多(增湿)趋势,但是从1987年以来,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降水都有增多(增湿)趋势,1986—1997年的平均降水,分别比1961—1990年30年均值偏多6.5%、3.6%、22.7%,南疆降水增多(增湿)趋势最为显著。年降水变差系数,南疆>北疆>天山山区。

③1998—2004年实况表明,上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继续维持。与1991年前的30年相比,北疆平均温度升高0.8℃,南疆和天山山区平均温度均升高0.5℃,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11.3%、9.8%、20.4%。

l 气象特点之八—在新疆,地貌气象学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气候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事实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与地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气候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地貌、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天气演变、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我国气象界的前辈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于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演变的影响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20世纪末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再次组织了高原气象学的实验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和发展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貌特征鲜明,在“三山夹两盆”的总体轮廓内,存在着山地、盆地底部周边的平原(包括人工绿洲和广阔的荒漠)以及盆地中心浩瀚的沙漠等三大地貌类型。显然,人们会问气象与三大地貌类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和作用?人类怎样影响、控制这些联系和作用?当然,这是从科学技术学的高度,向地貌气象学提出的一般化命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疆,地貌气象学(包括沙漠气象学、绿洲气象学、盆地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应当担此重任。

与天山山脉2500以下泥石流频率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