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应对农业干旱
近几年,随着全球极端气候变化增多,虽然人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和能力常常令人敬畏,但自然的力量永远是不可低估和藐视的,只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发挥能动作用,才能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作为以山区为主的凤冈,正面临着几十年一遇高温的考验,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旱魔”,干部职工勇于担责,灾区群众人心稳定。在揪心的灾情面前,抗旱救急肯定是当前头等大事。然,此时此刻我们也不得不冷静思考一下长效应对措施的重要。在近段时间实地调研灾情的基础上,认为在应对干旱上采取的长效措施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改变山区靠天吃饭局面的首要选择。农业旱灾严重多为地形切割较大的山区。绝收者大部份是坡耕地、“望天水田”,土地肥力低下、保水能力极弱,玉米、稻子等浅根作物无水情况一般支持力在15天左右。因此,加大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势在必行。就凤冈自然条件来看,极度缺水的山体中上部坡耕地宜调整为花椒、干果、金银花等耐旱木本经济作物;缺水的山体中下部坡度平缓地宜调整为茶叶、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缺水的平坝地段宜水改旱,将水稻等作物调整为较耐旱的辣椒、烤烟等农作物或茶叶、干果、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当前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一线抗旱之时,及时引导教育旱灾区农民转变观念着力进行结构调整,是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的有效举措。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造林绿化,是与干旱长期斗争的重要方法。繁茂的林地植被不仅能显著减缓、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避免水土流失,还能有效地增加表土层的涵水能力与补充地下水,使许多林区在干旱期也能清水长流,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局部的湿润小气候。据科学测算,5万亩森林蓄水量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就当前凤冈旱象来看,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或农田农土周围森林多的地方灾害受损程度始终要低一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特别是陡坡退耕、营造农田河流防护林、四旁树)仍需长期坚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是农作物直接抵御干旱保证增收的有效措施。每遇干旱,往往受灾最严重的是山区,其原因除了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外,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欠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山区农作物受灾程度可以看出,使用全膜覆盖栽植的烤烟、玉米比未使用的在抗旱能力上要好得多,实施营养块栽植的玉米、辣椒要比直接点播或裸苗移栽的抵御干旱能力强。因此,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仍然是山区农业抵御干旱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水利工程要科学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凤冈的水资源总体来看较为丰富,在年初以来雨水比往年严重偏少且近段持续高温情况下,真正断流的五大河流域主支流不多。当前来看,山塘水库发挥的抗旱作用较为明显,但总体来看河流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一是部份提灌站不能正常使用,同时提灌站数量偏少,二是部份拦河堤坝引水沟渠损毁较重或规划不合理,三是部份山塘水库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因此,充分总结今年旱灾教训,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对县内水资源分布、特点进行认真普查,为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打好基础,二是对提灌站进行重新布局科学规划,对缺水重点地区重点考虑,必要时可实行多级提灌,三是加大提灌设施、拦河堤坝、谷坊、山塘水库的维护力度,建立维护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加强山塘水库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或管理办法的制定,杜绝山塘水库承包人或管理者在水资源调节上的随意性,增强其管理维护责任,四是水窖的设计和地点选择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同时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引导条件恶劣地区群众生态移民,推进城镇化进程。高山地区往往耕作条件恶劣,住户分散,加之劳动力大部份外出,以致耕作效益低下,如土黄一桶水、蜂岩高峰等地。目前,外出打工者回来后选择在平坝或城镇置房的现象较多。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移民流动社会保障机制、制定移民土地利用等优惠办法,着力实施生态移民,是解决高山群众脱离条件恶劣生存条件的根本措施。总之,旱灾无情人有情,在搞好抗旱保民生的大前提下,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并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思考制定应对干旱长效措施,才能增强干旱地区群众自觉抵御灾害能力。
2、治理干旱
治理干旱么,不外乎开源节流。
就是种耐旱植物以固水土,凿沟渠运河以引水源,建水库等以储清水。
期间再辅以各种节流措施即可。
说说简单做做难啊。
3、如何应对干旱
【简介】:
干旱是指水分的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干旱一词在气象学上有两种含义:一是干旱气候,另一是干旱灾害。这里所指的是因某一具体时段降水量比多年平均显著偏少而发生的灾害。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干旱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干旱造成的损失绝对值呈明显增大的趋势。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旱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解决办法】:
解决干旱缺水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全民水危机意识的教育,牢固树立长期抗旱思想,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建立节水型农业、工业和社会。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树立起强烈的水危机意识,彻底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把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基本前提。
2、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抗旱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像西北地区搞雨水集流和窖灌工程,西南山区修建蓄水塘坝,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发展井灌及平原水库等小型水利工程。深耕轮作、耙磨保墒、秸杆还田、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等旱作农业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旱地龙”等抗旱剂、种子包衣,以及其它一些生物和化学抗旱措施。
3、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统和抗旱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加快建立面向全国的抗旱信息系统,形成由中央、省、市、县组成的抗旱信息管理网络,集旱情监测、传输、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涵盖水情、雨情、工情变化的各种相关因素,能及时准确的旱情和抗旱信息,准确评价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抗旱物资贮备制度可以克服抗旱经费下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了“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抗旱工作要求。
4、加快抗旱立法工作,依法规范抗旱行为;探索旱灾保险机制,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的抗旱实践表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解决水量分配、规范用水秩序、经济补偿等各种水事问题难度越来越大,已经很难满足抗旱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将这些矛盾纳入法制轨道来调节,使抗旱工作更为规范和高效;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应对干旱风险,迫切需要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引入到抗旱减灾领域,建立旱灾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有利于分担各级政府财政压力,也可在分散和转移旱灾风险。
4、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的实施状况。世界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
2.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制定用水计划,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3.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4.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6.营造防风林,广种树草,提高绿化面积指数,也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5、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1)种植耐旱农作物,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2)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蓄水灌溉;
(3)因地制宜营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因地制宜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
6、预防旱灾有哪些措施?
自然界的干旱能否给人类造成灾害,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那么,为了防止自然干旱对人类造成灾害,首先取决于人为措施。所以,人类要做好防旱、抗旱的措施。
1.下列是世界范围内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
(1)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业;
(2)根据当地情况改进耕作农事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一些耐旱的品种,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加强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2.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1)多种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可以种植草和树来防止土地少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因为土壤板结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
(5)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类的化肥,因为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会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
3.我国抗旱措施
自1949年以来,我国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进而还发展了排灌事业,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1987年底,我国的排灌机械保有量593.5万台、6242.2万kw,配套机电井243万眼,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7.2亿亩。1978年虽遭遇特大干旱,由于各类水利工程发挥作用,通过引、提、蓄等多种措施,挖掘水源,扩大灌溉面积,从而保证了当年的农业生产。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人民积累起来的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措施,在战胜干旱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全国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还较低,旱灾威胁依然存在,抗旱任务还很艰巨。2009年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692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和5610万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7省累计浇麦5658.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9.6%,其中严重受旱麦田已灌溉44.3%,从而使旱灾大大降低了很多。
7、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应对北方旱灾的措施。
(1)发展节水来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2)种植耐旱作物,减少灌溉用水;
(3)走新型化工业道路,淘汰那些耗水量大,不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业企业自;
(4)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和宣传力度,实行差位定价,提高社会大众的节水意识和动力;
(5)在适合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降雨,缓解缺水状况;
(6)针对水资源的知季节性分布不均,可以修建水利设施,将雨水多的季节的降水,保留下来以后再用;
(7)针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可以进行跨区域调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