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地松田间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蝼蛄(土狗、地狗)
属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从湿地松幼苗的根部咬断苗木嫩茎,挖掘隧道,不断危害,会造成 大片枯死。
防治方法:取100千克米糠炒香摊冷,加90%晶体敌百虫2千克稀释液,与米糠拌 匀至手撞成团即可,于无风闷热的傍晚在林地内隔开摊放,每堆花生米大小的1
~2粒,用量每亩2千克,杀虫效果良好。对种群密度高的林地采取同样方法,在湿地松苗木栽植前预防1次。
二大蟋蟀
属昆虫纲直翅目蛾摔科。人夜后出来取食,每头虫一晚可危害数株幼苗,对栽植后3
~5个月内的幼苗危害严重。蟋蟀咬食植株中下部一圈,主干或梢枝断落,常将咬断的小枝、嫩芽、幼苗拖回洞中储存。
防治方法:在定植前1天,对苗木喷施虫封1000倍液,数天内若药液不被雨水冲刷,即可杀死上树危害的蛾摔。在虫口密度高的地方,可在定植前后,用50:1的比例把滑石
粉与2. 5%敌杀死原液搅拌均匀,制成药粉,于晴天的傍晚将药粉喷撒于林地上,每亩用
量0.5千克。此外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入夜后可带手电筒到林地捕杀出洞危害的蟋蟀。
三白蚁
属昆虫纲等翅目鼻白蚁科或白蚁科。云南省常见的有黄胸、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 蚁。在春末、夏、秋’白蚁数只至数百只群集取食湿地松地下的全部嫩根及表土
0.5厘米
以下的主根皮层,仅保留木质髄部,植株失水后迅速枯死。有的借助泥被通道的保护,向上危害植株的皮层、木质部;白蚁取食了适宜的部位后,在土层内向相邻植株转移扩散,继续危害。
防治方法:①造林前药物处理容器苗,用40% ~ 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或40. 7%乐 斯本1200 ~
1500倍液,选用其中一种浸透容器苗的泥土后定植,也可在种植时在容器底 放置5 ~
10克呋喃丹3%颗粒剂;②定植后如雨水冲刷药效丧失,出现白蚁危害现象时,采用处理容器苗的药物稀释液,装入手摇喷雾器内,拧去喷头,对准湿地松根茎处,逐株补药,每株约20毫升,湿地松大苗适当增加药量。
2、湿地松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种植湿地松方法如下:
1、种植方法:种植时小心将营养袋薄膜撕掉,保持营养杯土团完整不松散。注意不要将营养杯土团捏实,否则会影响苗木根系生长。种植时要做到“根舒、苗正、打紧”,苗身要直,苗的周围用碎土压实,泥土覆盖应高于营养杯约0.5~1cm为宜。
2、查漏补缺:种植后10天内进行1~2次查苗补苗、及时扶起被沙土推埋的苗木,对虫害、鼠害、遗漏的进行补植,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造林后要进行封山2~3年,防止牲畜进入林地践踏幼苗。
3、抚育技术管理:造林后一般要抚育2~3年。
第一年抚育:种植后6~8个月抚育一次,主要工作是除草、除杂、施肥。清除树盘周围直径1.5米范围内的杂草、砍除林地内生长过快的灌木。第一次施肥距离苗木30~40厘米处对开两小浅沟(每株苗对开两条50cm×20cm的沟),施复合肥0.1~0.15公斤/株,施肥后覆土。
第二、三年春季各抚育一次。抚育主要工作是除草、松土、施肥。第二、三次施肥距离苗木40-50厘米处对开两小浅沟,施复合肥0.15~0.25公斤/株,施肥后覆土或适当培土。
4、病虫害防治:湿地松的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一般只是小面积发生,不用防治。
主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松梢螟、松毒蛾等。防治方法:在每年春节前后,喷杀越冬虫代,减少虫源;或虫害出现时,用药喷杀。防治药物主要有:敌杀死、氯福、灭幼脲3号、阿维素,森得宝等。
主要病害:松梢枯病、针锈病。多发生在幼林期,防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梢枯病后,应将感受病的针叶、枝条清除并烧毁,必要时采取化学药物防治。防治药物: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5、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重点主要是护林防火,此时湿地松胸径普遍达到105 公分以上,林地郁蔽度较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防火尤为重要。此时湿地松下层侧枝基本上已干枯,有条件情况下可将干枯侧枝打掉,这样也有助于防火。
3、栽湿地松要除根吗?
湿地松栽培技术:
1、采种:湿地松在华南地区多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球果成熟,当球果由青色变为赤褐色时,即应及时采集。种子千粒重约30克左右,发芽率达80%。种子低温贮藏,可保存三年以上。

2、种子消毒和催芽:为防止种子表面带病菌,播种前须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0.5%高锰酸钾或0.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一30分钟,捞出种子密封2小时,以消毒灭菌,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在天气低温条件下,播种前种子需催芽。在种子消毒后,用5-60度温热水浸种,待自然冷却,浸24小时,取出用纱布包住(厚度3-6厘米为宜),放入竹箩或篮内,盖上稻草,置于室内或温暖处进行催芽,每天淋温水数次,经3-4天,种子开始暴咀露白后,即可播种。

3、播种育苗:秋冬季深翻土地,在播种前半个月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并施基肥作床,于早春播种。播种方法可用条播或点播,每亩播种量5-6公斤,以培育半年生或1年生苗。另外,还可采用营养器育苗,营养器有泥砖、泥杯、竹篮、纸袋或塑料袋等,应因地制宜。营养器育苗的优点是节约种子,减轻病害,栽植不受季节限制,其成活率、保存率均高。营养土可采用黄泥心土和火烧土各半,并加2-3%的过磷酸钙,拌匀堆沤后装杯或袋,每器播种子2-3粒,覆土0.5-1.0厘米。有条件的地方,营养土中亦可加入10%的腐熟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后,气温高,一般10天左右开始发芽,若气温低则要18-20天才发芽出土,且发芽率低,不整齐。一般3个月左右,当苗根穿透容器后,即可定植苗期还要加强管理,种子出土前要保持苗床湿润,种子发芽出土期要注意防止鸟害、鼠害;苗木出土后,每隔5—7天喷射05%波尔多液一次,连续两个月,以预防幼苗猝倒病。若已发病应立即喷0.5-1.0%硫酸亚铁防治。

4、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平原、丘陵、低山的土层较深厚的红壤或黄壤地区,如属残林迹地更新或杂草灌木丛生的造林地,应先做好林地清理工作。一般用穴垦整地,穴为60×60×30厘米。营造母树林或种子园则要施基肥,基肥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肥土、塘泥、堆肥、厩肥、火烧土等。造林初植密度,一般用材林每亩可为122-167株,株行距2.3×2.3米或2×2米,10年生以后开始进行间伐抚育。而母树林每亩密度以42-73株为宜,株行距4×4米或3×3米。1964年广东省林业研究所在台山县红岭建立了较大面积的无性系湿地松种子园,1970年开始结实,良种生产量正逐年提高。另外,造林的当年应抚育管理1-2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正苗、补植等,保证全苗,要求连续抚育3年。还要加强幼林保护,严防人畜破坏和病虫为害。
4、湿地松和火炬松的区别?
湿地松和火炬松在用途上的区别如下:
湿地松园林用途
湿地松苍劲而速生,适应性强,材质好,松脂产量高。中国已引种驯化成功达数十年,故在长江以南的园林和自然风景区中作为重要树种应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作庭园树或丛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边。
林业用途
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火炬松是中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和工业用材树种。火炬松属于结构性用途中材质最强韧、用途最多样的木材,可供船舶、桥梁、建筑、坑木、枕木等用,是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含丰富的树脂,为医药、化工及国防工业原料。从松树树干割取松脂可以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松树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此外还可从松树针叶中提取松针挥发油。针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等多种矿质元素,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利用松枝、松根在窑内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可制得松烟,用于制造墨、油墨和黑色涂料。松枝和松根还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
5、湿地松干性怎么样?
防治日本松干蚧应加强植物检疫。严禁疫区苗木、原木向非疫区调运。可营林防治。封山育林,迅速恢复林分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营造混交林,补植阔叶树或抗该虫较强的树种。日本松干蚧隶属同翅目珠蚧科,雌成虫体长2。
5-3。3mm,体璧柔韧,体节不明显。触角9节,基部2节粗大,其余各节为念珠状。 雄成虫体长1。3-1。5mm,翅展3。5-3。9mm。头、胸部黑褐色,腹部淡褐色。触角10节丝状,足细长。
前翅发达,膜质半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腹部末端有1个钩状交尾器,向腹面弯曲。卵囊白色,椭圆形。1龄若虫,橙黄色。虫体背面两侧有成对的白色蜡条,腹面有触角和足等附肢。 2龄无肢若虫,触角和足全部消失,雌雄分化显着。
3龄雄若虫外形与雌成虫相似,但腹部狭窄,无背疤,腹末无"八"形臀裂。日本松干蚧1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越冬代1龄寄生若虫长成2龄无肢若虫的时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
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下旬至10月中旬。 雌雄异型。雌成虫交尾后,潜入翘裂皮下、粗老皮缝、轮枝桠下及球果鳞片等隐蔽处分泌蜡丝,逐渐包被虫体形成卵囊。若虫潜入3-4年生枝干的树皮缝隙、翘裂皮下和叶腋等处固定寄生,致枝干弯曲下垂。
日本松干蚧是中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的危害是被害树由于皮层组织被破坏,被日本松干蚧危害的树一般树势衰弱,生长不良,针叶枯黄,芽梢枯萎,以后树皮增厚、硬化,卷曲翘裂。 易发生软化垂枝和树干弯曲,并常引起次期病虫害的发生。
防治日本松干蚧应加强植物检疫。严禁疫区苗木、原木向非疫区调运。可营林防治。封山育林,迅速恢复林分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营造混交林,补植阔叶树或抗该虫较强的树种,如火炬松、湿地松等;及时修枝间伐,以清除有虫枝、干,造成松蚧不适于繁殖的条件。
还可保护利用天敌。如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对松干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在松干蚧2个集中出现期的显露期间采用化学防治,喷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6、湿地松种子怎么种植方法
1、种植方法:种植时小心将营养袋薄膜撕掉,保持营养杯土团完整不松散。注意不要将营养杯土团捏实,否则会影响苗木根系生长。种植时要做到“根舒、苗正、打紧”,苗身要直,苗的周围用碎土压实,泥土覆盖应高于营养杯约0.5~1cm为宜。
2、查漏补缺:种植后10天内进行1~2次查苗补苗、及时扶起被沙土推埋的苗木,对虫害、鼠害、遗漏的进行补植,保证当年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造林后要进行封山2~3年,防止牲畜进入林地践踏幼苗。
3、抚育技术管理:造林后一般要抚育2~3年。
第一年抚育:种植后6~8个月抚育一次,主要工作是除草、除杂、施肥。清除树盘周围直径1.5米范围内的杂草、砍除林地内生长过快的灌木。第一次施肥距离苗木30~40厘米处对开两小浅沟(每株苗对开两条50cm×20cm的沟),施复合肥0.1~0.15公斤/株,施肥后覆土。
第二、三年春季各抚育一次。抚育主要工作是除草、松土、施肥。第二、三次施肥距离苗木40-50厘米处对开两小浅沟,施复合肥0.15~0.25公斤/株,施肥后覆土或适当培土。
4、病虫害防治:湿地松的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一般只是小面积发生,不用防治。
主要食叶害虫:马尾松毛虫、松梢螟、松毒蛾等。防治方法:在每年春节前后,喷杀越冬虫代,减少虫源;或虫害出现时,用药喷杀。防治药物主要有:敌杀死、氯福、灭幼脲3号、阿维素,森得宝等。主要病害:松梢枯病、针锈病。多发生在幼林期,防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梢枯病后,应将感受病的针叶、枝条清除并烧毁,必要时采取化学药物防治。防治药物: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5、中后期管理: 中后期管理重点主要是护林防火,此时湿地松胸径普遍达到105 公分以上,林地郁蔽度较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防火尤为重要。此时湿地松下层侧枝基本上已干枯,有条件情况下可将干枯侧枝打掉,这样也有助于防火。
7、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苗木检疫
一些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病虫害可以随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以及其他园林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传播到新区,扩大其危害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如美国白蛾从国外传入辽宁省,后又随铁路运输传到陕西省武功县,随水路传入山东省荣成县。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我国林业部于1996年新确定了35个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它们是日本松干蚧、梨圆蚧、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落叶松种子小蜂、大痣小蜂、柳扁蛾、双钩异翅长蠹、黄斑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美国白蛾、杨干透翅蛾、杨干隐喙象、苹果棉蚜、苹果蠹蛾、枣大球蚧、杏仁蜂、松材线虫病、松疱锈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落叶松枯梢病、毛竹枯梢病、杉木缩顶病、桉树焦枯病、猕猴桃溃疡病、肉桂枝枯病、板栗疫病、香石竹枯萎病、菊花叶枯线虫病、柑橘溃疡病等。在检验中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对验检物品采取消毒处理、就地烧毁或隔离试种等措施。由于检疫工作中还存在执法不严、检测手段和设施较落后等问题,致使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和杨干象等检疫害虫仍呈蔓延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园艺技术
园艺措施是防治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措施有: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不同树种间、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均有差异。一个品种如果仅具备速生、丰产特性,而不抗病虫害,则很难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大官杨,推广不久即因受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而被淘汰。这个教训说明了抗病虫育种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国抗性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职务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应加强协作,选育出更多具有抗病虫能力的优良品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已选育出一些抗松疱锈病、杨树天牛、杨树溃疡病和泡桐丛枝病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
欧美一些国家利用杨树遗传可塑性强的特点,培育出不少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1988年,美国科学家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在杨树抗虫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基因嵌合,把马铃薯中对昆虫有抑制作用的蛋白基因通过大肠杆菌转移到杨树中,培育出了新型抗虫树种。我国育种工作者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
3.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
4.用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
5.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
6.及时清除系统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
7.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三)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1、微生物制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90%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6000hm2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1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105hm2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2、天敌昆虫。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蝽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肤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3、益鸟。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20~30hm2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4、性外激素的应用。7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开始用于一些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80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3R”问题,即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e)。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五)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8、为什么湿地松、火炬松幼林会发生顶丛枝病?怎样防治?
湿地松、火炬松幼林发生顶丛枝病的症状表现为:林木主干的顶芽(或梢端)死亡,顶端生长受阻,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多的竟达20余条,林木因无主干而呈“多头”状,植株矮化。根据病区成土母质均为片麻岩、花岗岩这一特点,初步认为此病与土壤有关。经取土壤测定,发病区土壤的有效硼含量低,在0.06~0.14毫克/千克;林木生长正常的地区则是由第四纪黏土等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其有效硼含量较前者高,在0.17~0.21毫克/千克。植株体内含硼在正常株和病株间也有较大差异。据测定,健株的针叶含硼量比病株叶高1倍左右,而健株顶芽含硼量比病株高出3倍以上。据此认为,该病是由缺硼而引起。经喷施硼肥后,防治的有效率达98%。施用硼肥的时间据湖北省报道,以6月底至7月初为宜,喷施过早或迟至9~10月效果均差。硼砂的喷施浓度为0.1%~0.3%,每隔15~20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