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枇杷皱果病害

枇杷皱果病害

发布时间:2021-07-19 15:02:58

1、枇杷的主要病害有哪些?谢谢!

枇杷树的病害:枇杷炭疽病、枇杷灰斑病、枇杷角斑病、枇杷斑点病等等。
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感谢评价!

2、枇杷病虫害有哪些?

1.枇杷叶斑病 枇杷常见的叶斑病(见图2-82)有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自治区)。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抽发新梢。灰斑病为害果实,常造成果实腐烂,影响产量较大。

图2-82 枇杷叶斑病

1.枇杷褐圆斑病病叶 2.枇杷角斑病病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3.枇杷灰斑病病叶、病果及分生孢子

(1)症状 斑点病和角斑病仅为害叶片,灰斑病除为害叶片,还能侵害果实。这三种病害在叶片上往往并发,其症状区别为:

①灰斑病 叶片被害,初生褐色圆形的病斑,后呈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为黑褐色环带,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被害,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后明显凹陷,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

②斑点病 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扩大,近圆形,沿叶缘发生时则呈半圆形,中央灰黄色,外缘仍为赤褐色,或灰棕色,多数病斑愈合后成不规则形。使病叶局部或整张枯死。长有黑色小点,有时排列成轮纹状,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③角斑病 叶片上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常多数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退色,其上长出黑色雾状小粒点,这是病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病原 三种叶斑病的病原均为一种半知菌亚门真菌。灰斑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由5个细胞组成,中央的3个茶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端具有3根纤毛。基部有脚毛1根。斑点病(Phyllosticta eriobotryae Thuem):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有孔口突出表皮外。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角斑病[Cercospora eri-oboiryae(Enjoji)Sawada]:菌丝体集结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子座,然后长出分生孢子梗。初生分生孢了梗直立,单胞,淡褐色。老熟时先端稍弯曲,颜色变深,有隔膜1~5个。分生孢子无色,鞭状,直或稍弯曲,有隔膜3~8个,每个细胞内含有1~3个油球。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果残体上越冬,翌年3~4月,越冬后的病菌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在长江中下游产区,3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底都是该病迅速蔓延时期。在温暖地区,病菌的分生孢子终年不断产生,造成重复侵染。一般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栽培管理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苗木发病常重于成株。

品种间发病情况也有差异。据报道,余杭塘西的五儿、之大早、二早、软条白沙、吴县的照种、白玉易感病。而夹脚宝珠及青种则较抗病。

(4)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建园时行深沟高畦栽植,并加强整枝修剪,使树冠通风透气,可减轻发病。增施肥料,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果园环境。②冬季清除落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③苗圃或果园,于新叶长出后喷1∶1∶160~200倍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一般自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喷药,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批杷炭疽病 枇杷炭疽病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主要为害成熟果实,果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温度高湿度大,受害甚烈,造成很大损失。嫩稍,叶片苗木也受害。

(1)症状 初发生时在果实上发生淡褐色水浸状圆形小斑,后变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密生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红色粘质物蔓延全果,致使全果腐败呈暗褐色,最后病果缩成僵果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不堪食用。

(2)病原(gloeosporium fructigemum berk)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多数聚集为肉桂色。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上越冬。次春,借风雨传播。在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为害最烈。果实成熟时遇高温多雨为害严重。荫蔽通风透光不良,虫害多的果园均促使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病果,并深埋或烧毁。②注意及时防治果园害虫。③早期发现病果,立即摘除,以防蔓延。④结合防治叶斑病,于5月上旬果实采收前,喷0.5%波尔多液保护果实,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1~2次。

3.枇杷白纹羽病 枇杷白纹羽病分布很广,一般在老枇杷产区都有发生,还危害苹果、梨、葡萄及核果类等多种果树。主要以病菌为害植株根部,引起腐烂,病树叶片发黄,早期脱落,以后逐渐枯死。

(1)病状 白纹羽病中侵染根部,在根尖形成白色菌丝,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带棕褐色的菌丝层和菌丝索,结构比较疏松柔软。菌丝索可以扩展到土壤中,变成较细的菌索。菌丝层上可生长出黑色的菌核。菌丝穿过皮层侵入形成层深入木质部,导致全根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脱落。

(2)病原 该病原为一种真菌[Rosellinia necatrix(Haitig)Berlese)],属于囊菌亚门。在自然条件下,病菌主要形成菌丝体、菌索、菌核,有时也形成子囊壳。子囊壳黑褐色,近球形,集生于死根上。子囊圆柱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纺锤形,褐色至黑色。

(3)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越冬,靠接触传染。病菌的菌丝残留在病根或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并且能寄生多种果树,引起根腐,最后导致全株死亡,是重要的土质病害。

(4)防治方法 ①白纹羽病寄主范围很广,最好不在新伐林地开辟果园。若在新伐林地建果园,一定要把烂根清拣干净。②发现病树应及时挖除,并开沟隔离,以防蔓延。③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注意中耕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对受害轻的树可以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淋根。

图2-83 枇杷癌肿病

1.病组织及病原细菌 2.被害新梢 3.被害果实 4.枝干症状

4.枇杷癌肿病 枇杷癌肿病(见图2-83)又称芽枯病,在日本普遍发生,我国产区也有发生,但未见明确的鉴定报道。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病害。病菌侵染新梢常引起芽枯。枝干受害常出现癌肿症状,癌肿部位往往成为昆虫之巢室。大枝感病后,常致枯萎,使树体衰弱,产量降低,甚至全株死亡。该病应严格检疫。

(1)症状 病菌侵害新梢,枝干,叶和果实及浅土层根系。新梢受害,在新芽上产生黑色溃疡,呈芽枯症状,常使侧芽簇生。枝干被害初为黄褐色不规则斑,表面粗糙,后生环纹状隆起开裂线,露出黑褐色木质部,后迅速膨大成癌肿症状。树皮多翘起,皮层木质部腐烂。叶片受害,在新叶的叶脉上发病时,常使叶面皱缩成畸形。叶脉褪绿,后期病部破裂为孔洞。果实感病,果面溃疡粗糙,果梗表面纵裂。

(2)病原pseudomonas eriobotryae(Takimoto)为一种细菌,属假单胞菌属。细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1.2~2.3微米×0.6~0.1微米,极生鞭毛。

(3)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叶、枝干病部越冬。翌年4~7月在潮湿时,从病部溢出病菌,借风雨、昆虫以及人和工具传播。此病大多从叶、枝梢的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苗木、接穗等。在新梢抽生期若遇多雨天气,新梢易发病。树势衰弱也容易发病。伤口与发病有关,凡枝梢发病,都在采果痕、抹芽后芽痕、落叶的叶痕、剪口处或食心虫和天牛伤口处侵入。据日本资料,茂木、田中品种略抗病。

(4)防治方法 ①做好果园管理,注意开沟排水和改良土壤,使根系深入土层,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力。②剪除病枝病叶并烧毁,在采收、修剪时,都应使用剪刀,使伤口光滑,减少病菌寄生。③及时防治虫害,防止或减少伤口发生;喷0.5%~0.6%波尔多液保护伤口。④每年4月和9~10月刮除病部,尤以4~5月为佳,此时伤口组织最易愈合。刮净病部,涂用抗生素糊剂1000~1500毫克/升或链霉素;或涂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效果也佳。⑤在3~4月春梢抽出期,最好喷0.6∶0.6∶100或0.4∶0.6∶100波尔多液。⑥苗木要严格检疫,防止带病栽植。

5.枇杷黄毛虫(Selepa celtis M oore)枇杷黄毛虫(见图2-84)又称枇杷瘤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受害,是枇杷的一种主要害虫。寄主植物除枇杷外,还危害梨、李、杧果等。以幼虫为害枇杷嫩芽嫩叶,也为害老叶、嫩茎、表皮和花果。为害严重时,整株叶片食尽,使树势衰弱影响结果。

图2-84 枇杷黄毛虫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0毫米,展翅宽23毫米左右,雄虫略小;体灰白色,有银光。前翅有2个弯曲的黑斑,缘毛黑色,前胸两侧密布灰白色鲜毛。卵扁圆形,初产黄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卵壳面有纵向刻纹。幼虫老熟时体长22~23毫米,头体背黄色,腹面草绿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背面每节生有3对毛瘤,上生刺毛,第六节背面有一对明显的黑褐毛瘤。其中第三节背面有一对毛瘤较大,有光泽。胸足和腹足各3对,臀足1对。蛹近椭圆形,体长8~1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红褐色,背面隆起,腹面平坦,第七腹节两侧呈瘤状突起,蛹化于茧内,茧与枇杷皮同色。

(2)生活习性 黄毛虫以蛹在树枝或老叶背面越冬。次年日气温升至20℃时羽化,成虫白天常头向下栖息树干上,趋光性弱。在浙江黄岩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在5~6月,枇杷春梢抽生后至采收前;第二代发生在夏梢抽生后的7~8月;第三代发生在9~10月,枇杷秋梢抽生后花苞吐露前。这三个时期分别在枇杷春、夏、秋梢抽生后,嫩叶较多,食料充足,因此,受害严重。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5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第二代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五代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各代发生整齐,无重叠现象。

雌虫卵散产于枇杷嫩叶背,成虫寿命2~10天。卵期3~7天。幼虫期为15~31天,老熟后在叶背主脉附近或枝干地面的荫蔽处结茧化蛹。越冬代多在树干基部结茧化蛹。

据福建观察,黄毛虫的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驼姬蜂和金小蜂三种。浙江有悬茧姬蜂、茧蜂和寄生菌等天敌。

(3)防治方法 ①冬季用禾秆或布擦净树干或主枝,消灭在枝干上的越冬蛹。这是防治枇杷黄毛虫有效的方法。②在初龄幼虫群集新叶时,进行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喜欢停在树干上的特性,在羽化期捕杀。③点灯诱杀。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在果园内架设灯光诱杀成虫。④在枇杷每次抽梢期,幼虫初孵阶段时喷药保梢。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5000~6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倍或50%硫磷乳油800倍液;2.5%鱼藤精500倍液,或用25%、40%敌百虫粉剂直接喷撒。⑤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加自然寄生率,以控制为害。

6.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 Btemeret Grey)舟开毛虫(见图2-85)又称枇杷舟蛾,俗称黑毛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很普遍。食性复杂,主要寄主有枇杷、梨、桃、李、梅等多种果树,是枇杷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嫩芽、嫩叶。后随幼虫成长啮食叶片,轻则削弱树势,重则全株死亡。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2~30毫米。前翅淡黄白色,翅基有一个椭圆形斑块,暗灰褐色,外缘有6个扁圆形斑块,联成一条长带状。卵近球形,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灰色。初龄幼虫黄绿色,体节上有黑色毛疣,刚毛长,头和前胸背板漆黑色,腹部末节有1对向后伸出的尾铗。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以上,头黑色,身体背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体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静止时,头、尾翘起像船。蛹长20~23毫米,红褐色,臀棘为两个二分叉的刺。

图2-85 苹掌舟蛾

1.成虫 2.幼虫

(2)生活习性 此虫在福建莆田、江苏一年发生1代,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发生始期约在6月上、中旬,盛发期约在7月。在浙江黄岩,于翌年4月下旬见成虫,5月上旬见卵。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发生期,但发生量不多,为害枇杷春梢。6月中下旬蛹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卵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幼虫期,以为害夏梢叶片为主,尤以9月中、下旬为最烈。

成虫产卵于叶背,卵期约为7天,孵化后幼龄幼虫群集为害,头部朝里排列整齐,先食叶表皮和叶肉,仅剩下网状与绒毛。稍大幼虫即分散为害,啃食叶片,仅留叶柄或叶脉。一般幼虫早晚取食,白天静伏叶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后沿树干爬或吐丝附落入土化蛹。幼虫受惊即叶丝下坠。成虫白天停息于隐藏处,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3)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幼虫。掌握低龄期有群集为害和幼虫受惊吐丝下坠习性,振落幼虫捕捉之。②喷药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③掌握成虫发生期,果园设黑光灯诱杀。④冬季结合深翻,杀死或冻死越冬蛹。

7.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桑天牛(见图2-86)又名桑褐天牛,俗称哈虫、铁炮虫等。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全国各地。是多种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啃食枇杷嫩枝皮层,造成许多孔洞,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幼虫蛀害树干、主枝和侧枝木质部。枝干受害,如遇大风,易折断,严重的甚至全株枯死。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6毫米。体黑褐色,密披黄褐色绒毛。雌虫体较大而触角短,雄虫体较小,而触角长。前胸背板两侧中央各有1个刺状突起,鞘翅基部有许多黑色有光泽的瘤状突。卵椭圆形,稍扁平,弯曲。初产时黄白色,近孵化时变淡褐色。幼虫乳白色,头小,口器坚硬,背板有凹陷的曲“山”字形纹。老熟幼虫体长65~70毫米,圆筒形,乳白色,前胸自背板后缘开始,密布深褐色刻点,前方的刻点呈放射状,近后缘角的地方各有一长一短的两条向内方倾斜的凹沟。蛹体长40~50毫米,淡黄褐色。

图2-86 桑天牛

1.成虫 2.幼虫头部及前胸背观

(2)生活习性 桑天牛1~2年完成1世代。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幼虫经两个冬天后,第三年5月至6月化蛹盛期。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成虫盛发。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多在早晨及黄昏交尾,产卵时先将枝条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将卵产于伤口内。卵经过10~14天孵出幼虫。先向上蛀食10毫米左右,然后转头沿着枝干木质部往下蛀食,并逐渐深入心材。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穿一蛀孔,供通气和排粪。幼虫为害期间,如见枝干上有新鲜虫粪的蛀孔。孔下方就有幼虫为害。

(3)防治方法 ①成虫发生期,利用其上午9时前和雨后不善飞行的习性及咬食枝条皮层的为害状,人工捕捉成虫。也可用棍棒敲打枝干,即可将其惊落地面,然后收集消灭。②果园周围不要栽植桑树,也不能与桑类混栽。③成虫初发期,在树干和大枝上喷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12~15天后再喷一次,可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④成虫发生期,经常检查产卵伤口和排粪情况,如有发现,可用小刀尖等利器刺入产卵刻槽,即可把卵杀死。⑤幼虫发生危害期。根据地面新鲜粪便的位置,找出幼虫蛀孔,用注射器将50%敌敌畏50倍药液注入最下方的蛀孔,后用粘土堵塞孔口,也可将蘸了药液的棉球,用粗铁丝塞入下面的排粪孔内,再用粘土塞紧孔口。⑥磷化铝熏杀幼虫。用52%磷化铝片(每片3克),按每个虫孔1/6片的用量,用镊子将药片塞入虫孔,并立即用泥封严。对连片的虫孔,可用塑料薄膜包严。膜内放磷化铝片,每立方米放药4~5片。但施用此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3、枇杷树有哪些病虫害,要怎么防治?

一、枇杷树炭疽病:
炭疽病对枇杷树的危害: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初期,病斑呈浅褐色小圆点,水渍状,后期逐渐变椭圆形,深褐色,病斑凹陷,上长密生淡红色小点,后变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直至腐烂。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靠风雨传播。果实成熟期遇高温多雨则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与加强栽培管理相结合,在修剪时摘除病果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以上。
二、枇杷树叶斑病:
  枇杷树灰斑病的危害:在叶片上发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圆形,后变灰白色,病、健部位分界明显,有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果实受害后出现明显凹陷的圆形紫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侵害叶片的病斑有急性型和缓慢型两类,急性型常引起叶片焦枯,落叶。侵害枝干的病斑与枝干腐烂病相似,有流胶型和干枯型两类。灰斑病还能为害果实。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消灭菌源,增施钾肥,提高抗逆力。做好开沟排水、抗旱等栽培管理工作。在发病初期,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
三、枇杷树叶污病:
枇杷树叶污病的危害:多发生在叶背,发病初期为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后期长出烟状的霉状物,最后全叶呈煤烟状。常在多雨或风暴后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首先要增强树势,多施磷钾肥,并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减少病源。发病初期及新梢抽发期,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治,每隔10-15天,连续喷2~3次。
四、黄毛虫:
黄毛虫对枇杷树的危害:黄毛虫是枇杷最主要的害虫,以幼虫为害嫩叶、嫩芽,发生多时也能食害老叶、嫩茎、表皮及花果。叶片受害后成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食光,仅留叶脉。幼虫淡黄色至橙黄色,各节背线和两侧气门都有毛瘤,上生刺毛。其中第六节背面有一对明显的黑褐色毛瘤,有毒。一年发生3代以上,第1代发生在5-6月,第2代在7-8月,第3代在9-10月。以蛹在树枝、树皮隙缝或叶片背面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除捕杀幼虫,冬季修剪、摘虫茧,保护利用天敌和寄生蜂之外,必须在春、夏、秋梢期,掌握幼虫初孵化时喷洒药剂。可采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4000-5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杀灭幼虫。

4、枇杷皱果病的发病症状是怎样的?

枇杷皱果病从果实开始膨大至近成熟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果实成熟前后出现失水、皱缩、干瘪,病果挂在树上。往往整穗果实发生,种子隔膜坏死、变色。结果枝叶片由上而下陆续枯死,枝条顶部皮层和木质部变黑枯死。

5、枇杷果实膨大期使用石硫合剂发生大量落叶了,怎么补救?

枇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味道甜美,营养颇丰,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因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但是,在枇杷的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见的有果锈病、皱果病、褐斑病、斑点病、裂果病、炭疽病和枝干腐烂病等,严重危害枇杷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需及时防治。现将枇杷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枇杷果锈病

为害症状:是枇杷花前或花期侵入叶片较多的病害。叶上产生橙黄色或黄褐色的锈斑。呈粒状,有外膜,不飞散。最后,病叶大量脱落。

防治方法:(1)搞好整枝修剪,改善树冠通透性;(2)清除落叶,减少病源;(3)增施花前肥,增强树势,能显著减少发病;(4)现蕾期喷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2%抗霉菌素120水剂2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

二、枇杷皱果病

为害症状:枇杷成熟前后,由于某种原因,果实出现失水,果皮皱缩。发生皱果不但果实重量轻,更重要的是外观差,大降低了商品价值。为生理性病害。由于采前的气候反常或部分品种本身的特性,部分枇杷果实采收前发生皱缩。

防治方法:采用喷雾灌溉及施用叶面水分蒸散抑制剂(如ABION—207稀释500倍),可有效地防止枇杷受到焚风的伤害,减少皱果的发生。

三、枇杷烟霉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为害叶柄、小枝。叶面布满灰色至黑色的霉层,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1)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2)发现蚜虫、介壳虫为害枇杷时,马上喷杀虫剂除之;(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四、枇杷褐斑病

危害症状:仅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初发生在叶面,呈褪绿小黄点,继转为小褐斑、褐斑至赤褐斑。病斑大小1-3毫米,近圆形、角状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透过叶两面,叶面病斑中央色褪为灰褐,长出黑色霉粒状物,即为病原分生孢子及子座。本病斑的最大特点是外缘有一黄色晕圈,在绿色叶面上显得格外醒目。

防治方法:(1)栽植抗病品种;(2)秋末冬初及时清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源;(3)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900倍液。

五、枇杷斑点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直径1~4mm,初褐色至灰褐色,后变灰色,边缘围以色较深(近黑色)的线,后期斑上露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时,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肥培,增强树势;避免棚内湿度太高;并要清除落叶、烂果,减少病源。喷洒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 600倍液防治。在采果后至开花前,可用0.3%-0.4%波尔多液防治。

六、枇杷裂果病

危害症状:属生理性病害。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若久旱后突然下雨;或遇雨水多时,使果肉细胞过分膨胀导致外果皮破裂,果皮肉开裂。发病果易受炭疽病等病菌感染和害虫寄生。

防治方法:(1)在幼果膨大期,喷真多安2000倍液加碧绿素800倍液,多次根外追肥。果实套袋有明显的预防效果;(2)药物防治。在果皮转淡绿色时喷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七、枇杷炭疽病

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其次为害叶和嫩梢。被害果实初现淡褐色近圆形小斑,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湿腐状稍凹陷的病斑,有的斑面现轮纹,在空气潮湿时,斑上生朱红色粘质小粒点,严重时致使全果腐烂,并干缩成僵果。当湿润时,分生孢子盘的粉红色粘物就会溢出。后期病斑很快扩展并连合成斑块,造成叶枯、果腐脱落或干缩。

防治方法:(1)园地及时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苗圃地开设好排灌沟,撒施石灰,拔除病苗。果实采收期结合修剪、清除病果、病梢。把病苗、病果、病枝叶烧毁或深埋;(2)药物防治。一是上年发病重的果园在果实转色时可用43%大生富胶悬剂500~600倍,喷雾;二是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喷雾,以保护果实和幼苗;三是施保功2000倍,喷雾。

八、枇杷枝干腐烂病

为害症状:俗称“烂脚病”,以为害根颈、主干为主。初发病时多见于根颈近地面处的韧皮部变褐,后逐渐扩大至根颈四周,造成整株死亡。有时蔓延到树干、主枝上,病部易寄生腐生菌。在根颈以上主干发病,病部树皮开裂起翘,严重时剥落。

防治方法:(1)园地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2)药物防治。一是及时刮除病斑、病树皮烧毁,然后涂上50%托布津可湿粉剂50倍液,再涂以波尔多液或石灰硫黄浆;二是喷20%噻菌铜500倍液于枝干防治。

6、枇杷皱果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枇杷皱果病的的发生与品种、树龄、果实发育和气候条件有关。白梨、大钟、解放钟等品种较为感病。幼龄树较少发生,盛果期以后发生严重。近成熟阶段发生较多。采收前遇长期低温、多雨或高温、干旱的天气,均有利发病,明显增加皱果数量。果园土质瘠薄、果枝干枯等亦较易发生皱果。

7、枇杷病害是什么?

(陈远芬)

枇杷原产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特产的常绿果树树种。枇杷病害种类,1960年以前仅记载21种(真菌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现记载44种,其中真菌病害34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5种,非侵染性病害2种。

枇杷病害中为害较严重的约有5—6种。枇杷腐烂病(Sphaeropsis malorum Peck)在四川部分地区为害成年树的枝干和花器,引起枝干枯死,落花落果甚至不结果。角斑病〔Cercospora eriobotryae(Enj.)Sawada〕为害叶,灰斑病(Pestalotia funerea Lesm.)并为害果实,炭疽病(Gloeosporium eriobotryae Speg.)为害成熟果实,癌肿病〔Pseudomonas eriobotryae(Takimoto)Dowson〕是为害枝干、果实和叶片的细菌病害,在湖北、江苏等产区发生较重。还有一种在新梢抽发期遇多雨年份往往引起嫩芽干枯的芽枯病,在江苏、四川为害严重,是枇杷的严重病害之一。

8、枇杷果锈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枇杷果锈病初期多在果实基部形成细条状或斑点状红褐色锈斑,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扩大到整个果面,严重影响果实外观,降低果品质量。

9、防治枇杷皱果病的方法有哪些?

枇杷皱果病的防治方法:①选育和种植抗皱果病的品种。

②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做好疏花疏果和剪除病枝梢工作,可减少发病。

③全面推广果实套袋,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④幼果期进行根外施肥,有条件地区推广喷灌和施用叶面水分蒸发抑制剂(如ABION-207500倍液),可减少皱果发生,兼有预防日灼病效果。

10、枇杷果实有黑色斑点是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麻烦问下有图片吗?
考虑是斑点病危害
建议用波尔多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10-15天,连续喷药2-3

次。
供你参考!

与枇杷皱果病害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