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为什么高山处易遭雷击

为什么高山处易遭雷击

发布时间:2021-07-20 08:00:33

1、为什么打雷发生在高山上比发生在平原上的概率大

因为山比平原离天空近

2、架在高山上的带高压电的电线在空中打雷情况下会遭雷击吗?如果会,会对电力输送有什么影响?

1、根据IEC(国际电工委员zd会)的分类,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脉冲两种。
2、如果高压线上方带有避雷线的话,根据电力系统几十年的运行经验,一般不会遭到直接雷击。如果没有的话,根据周围具体环境的不同,可能击中电线,但也可能击中附近的山头、铁塔上。
3、即使雷电没有直接击中电线而是击中附近的地面或建筑物,在电线上同样会因为电磁感应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沿线路传输。
3、根据相关内规范要求,电力线每隔一定间距要设接地线和浪涌保护器,用于泄放雷电流,特别是入户前倒数第1、3根或2、4根电杆上一定要设置,并采用埋地穿管或换装铠装电缆并埋地形式作好屏蔽,以便将雷电流的影响减小至最低。
4、高压线进入变压器前一定会安装高压浪涌保护器用于泄容放从线路上进入的雷电流。另外变压器能承受的电压也比较高。
5、结论:如果高压线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防雷保护,所有防雷设施完好有效,因直接雷击或雷电电磁脉冲在电线上产生的高压会在进入变压器前被及时泄放,不会对末端设备造成很大的影响。

3、为什么打雷时尖锐和高处的物体容易被劈中?

?

4、问112:为什么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

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与古建筑的高度有关。在北京地区的古建筑中,最高的就要算古塔了。天宁寺塔高达58m,八里庄的慈寿寺塔高度也有58m多。较高的宫殿、城门楼多在40m左右,比如正阳门楼、天坛祈年殿、鼓楼以及钟楼的高度都在40m以上。低一些的宫殿如太和殿等的高度接近40m。自然,在城市没有出现高楼大厦以前,这些古建筑恐怕就是地面物中的最高点。这样,建筑物上的电荷和云层中的电荷造成接触放电的机会要比其他地面物多得多。在雷雨天时,带电的雷雨云多为低云,北京地区雷雨云底的相对高度仅有1000m左右,但是古建筑海拔高度多在45m左右,所以带电的雷雨云与古建筑之间的距离几乎是很近的,这是导致易遭受雷击的原因之一。

(2)与古建筑所处环境有关。古建筑常选建在比较理想环境位置。拿北京的古建筑来说,其位置多数是处于空旷平坦之地,兴建的大型重要古建筑犹如鹤立鸡群,形成孤单的高建筑。比如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鼓楼以及钟楼等,其四周附近没有高建筑,过去也没有安装避雷装置,处在这样位置的古建筑自然最容易遭受雷击。这是由于空中雷云所带的电荷,在地面上被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时,将会吸引地面相反的电荷,而这些相反的电荷会立即集中在高出地面的物体上。当雷云压低时,它所带的电荷就会向地面相反的电荷放电。因为当时古建筑没有避雷设施,必然要遭受雷击。此外,我国的古建筑群,历来还有种植树木用来烘托和美化环境的习惯。栽种的松、柏等均为多年生植物,都长得比较高,有的甚至超过古建筑本身高度。雷雨时,淋湿的树木成为导体,极易接闪,而树木接闪时,常会向附近的建筑物上反击,祸及古建筑,导致雷击火灾。

(3)与古建筑的结构造型有关。古代建筑在结构上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座,多用砖石砌成;二是大木,就是在基座以上的木结构,它由上架(梁、檩)、下架(柱、枋)、斗拱组成,屋顶有泥背或锡背,最上层是琉璃瓦。这样的结构在没有避雷设施时,当遇雷雨屋顶接闪后,因为大木结构是不导电的,使屋顶与大地之间形成绝缘层,雷电无法由接闪部位传入地下,瞬间放出功率巨大的电流,必然导致木结构起火燃烧。

5、雷为什么总劈高处?

确切点应是雷电总劈高处,这样就很简单了,闪电先击到高处是因为相对于高低导电体,电流肯定先到达高处的。雷击:山的南坡多于山的北坡;傍湖一面的山坡落雷多于背湖的另一面的山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高耸突出的房屋、烟囱、草垛等易遭受雷击;旷野中并不很高的房屋,如田野中供休息的草棚、瓜棚、凉亭等易遭受雷击;屋脊、平顶屋屋角、女儿墙、突出物等易遭受雷击;旷野中持有金属物品的人容易遭受雷击;大树、枯老的树木、输电线、高架天线容易遭受雷击……因为都是导电性高的。

6、高山可以当作避雷针吗?

当然。高山下的建筑物很小遭雷击。
而且高山附近的云层很少产生雷电,高山及植被的蒸腾作用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很大。大气中电荷不易积累。
另一方面,山体因为前后日照不同,山间多风。

7、雷雨天发生雷击时,为什么比较高的建筑物或树木易遭雷击

1.因为电荷有尖端累积效应:即带电体的电荷不会平均分布于物体的表面,而是“自发”选择尖端位置移动,这样就导致了高的建筑或者树木容易引来雷击。
2.因为高的树木和房屋对于整个大地弧面地表来说是“尖端”;

8、在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

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8)为什么高山处易遭雷击扩展资料

雷电的原理和破坏力

雷是由于下雨时,天空中带正负极的云相接,发出闪电,同时放出很大的热量,周围的空气由此受热、膨胀,进而推挤周围的空气,最终造成强烈的爆炸式震动。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是雷雨云体内各部分之间或云与地面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带电性质很强的电场。

电流太多,而通道狭窄,这就导致通道中的空气柱被烧得发光。闪电持续时间很短,但携带着巨大能量。例如,线状闪电的电流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万安培,少数情况下可以达到20万安培。

如此强大的电流足以破坏一棵大树、击伤人类、损毁电子仪器、引发供电故障等,当其接触到建筑物时还有可能造成火灾。

9、雷电天气为什么用手机打电话更容易被雷击?

雷雨天时,大气环境中气流流动加快,就像摩擦生电一样,使云层产生大量的正电荷,而地面产生大量的负电荷。此时,若有某一触发机制,使正负电荷相接,就会在瞬间放电,从而形成天空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俗称雷击。其中,打手机就属于触发机制之一。在另一种情况下,当雷雨云所带的电荷使空中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开始引起空气中分子的电离,最后发展至击穿空气的绝缘层,正负电荷发生放电而中和,这种云层与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即人们日常所说的雷电。由于手机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电磁波在潮湿大气中会形成一个导电性磁场,极易吸引刚形成的闪电,导致雷击。

在装有避雷装置的公共场所,打手机引发雷击的可能性很小。在此环境中,雷电仅仅会干扰手机信号,严重时也不过是损坏手机芯片,对人体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在雷击时处于高山、旷野、河滩等空旷地带,打手机就变得非常危险。此时,人体成了地面明显的凸起物,手机无疑就充当了避雷针的作用,极有可能成为雷雨云选择的放电对象。

同时,刘树华教授指出,手机不仅仅是使用时能传导雷电。只要手机与通讯网络接通,与基站保持联络,就有电磁波发射或接收,也就是说,即使不处于通话状态,同样可能引发雷击。

长期从事高电压及防雷保护的试验和科研工作的专家梅忠恕却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手机引雷”之说缺乏科学依据。只要处于安全的位置,在雷雨天同样可以打手机。他指出,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传播行进的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不可能导电。如果手机的无线电电磁波能够导电,那么各种无线电、电视广播天线以及依靠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的飞机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受雷击了,而我们充满电磁波的生活空间也就成了“很好的导体”。

在雷雨天气打雷是可能干扰手机通话的,干扰的后果是听见“咔咔”声,而不是使“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手机的无线电信号频率是固定的,即使在雷电的干扰下,也不可能有所改变。

针对“手机电磁波是否能使空气电离,电离后的空气是否可能导电”这个问题,梅忠恕指出,空气的游离分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和表面游离四种,其中,与电磁波有关的是光电离。光电离是指气体分子在电磁射线(即电磁波)作用下的游离。能使气体分子游离的电磁波的波长取决于气体分子的游离能。气体分子的游离能越大,要求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在所有物质中金属铯蒸汽的游离能最小,能使铯蒸气游离的电磁射线的波长应小于318.4毫微米。这样波长的电磁波在光谱中属于紫外线的范畴。可见光的波长比紫外线长,因此,光实际上是不起游离作用的。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如氧、氮、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稀有的氢、氦等,他们的游离能都比铯大几倍,光就更不可能使它们游离。手机的电磁波属于无线电电磁波的范畴,而无线电电磁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大得多,因此更不可能使空气分子游离。

中国气象协会雷电防护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杨维林也认为,关于“手机引雷”之说,从频率功率等方面来说,是没有确切根据的。但是,如果处在空旷的地方,并且地势比较高,最好还是关掉手机电源。

我认为不管手机招不招雷,反正肯定不避雷,还是关掉最好。

10、高层建筑为什么易被雷击(原理)

独立高耸的高层建筑里云层较近,容易发生放电现象,因而易被雷击。

与为什么高山处易遭雷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