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53号冰雹

53号冰雹

发布时间:2021-07-21 22:00:50

1、请问冰雹主要灾害在那几个地图区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时间分布
冰雹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2016年4月9日晚上,广西柳州市市区和6县大部地区出现雷电和暴雨过程,融安、融水2县部分地区出现冰雹灾害,最大冰雹如鸡蛋一样大,不少雨棚和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

2、冰雹一般是在冬天下还是在夏天下

冰雹是在夏季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原因是水蒸气在空中遇到冷热强对流,形成冰雹,而冬天里这种现象极为少见,一般人们见到的只有类似冰雹的东西,那叫冻雨。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3、黑河遭遇冰雹雨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2018年6月22日,黑龙江黑河。雨停后,在市区所有主干道上已经看不见大大小小的冰雹了,只有在一些草地上才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冰雹。

4月5日晚18时16分,贵阳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当晚20时56分又将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冰雹红色预警信号。但是突如其来的“冰河世纪”还是让整个贵阳措手不及!

据民政系统初步统计上报汇总,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导致贵阳市南明、乌当、白云、清镇共4个区(市)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40204人受灾,南明区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3人;农作物受灾1884公顷,其中成灾1681公顷、绝收18公顷;因灾严重损坏民房1户3间,一般损坏民房19户59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781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万元,家庭财产损失53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5万元,具体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

风雹灾害发生后,消防、市政、交通等部门就陆续展开了抢修救援工作。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已经处置40余处积水点。

据气象部门介绍,冰雹是一种局地性很强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时候降冰雹的地方会有积雹现象,局地性很强。此次贵阳遭遇强烈冰雹突袭,是因为水汽条件较好,所以冰雹粒子多,局地出现密度大的情况。同时此次过程因来得急,所以城市道路多发积水现象。

冰雹对人们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影响很大。贵州是全国冰雹最重的省份之一,从民政部门灾情资料统计数据看,1984~2006年冰雹共造成经济损失4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造成损失1.8亿元以上。

4、今年为什么那么多地方下冰雹

因为:今年冰雹灾害是由于国内多地都被强对流天气系统,所以造成今年多地冰雹灾害性天气。



我国冰雹发生最多的地区: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

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4~7 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东北部的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了53天,最少年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最多年48天,最少年22天),申扎28.0天(最多年37天),安多27.9天(最多年40天),索县27.6天(最多年44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5、中国冰雹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

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4~7 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冰雹的危害最主要表现在冰雹从高空急速落下,发展和移动速度较快,冲击力大,再加上猛烈的暴风雨,使其摧毁力得到加强,经常让农民猝不及防,直接威胁人畜生命安全,有的还导致地面的人员伤亡

6、冰雹的灾害特征

①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②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③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④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⑤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⑥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⑦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 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冰雹活动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布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2016年4月9日晚上,广西柳州市市区和6县大部地区出现雷电和暴雨过程,融安、融水2县部分地区出现冰雹灾害,最大冰雹如鸡蛋一样大,不少雨棚和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

7、贵州遭遇冰雹夜袭是怎么回事?

4月5日晚18时16分,贵阳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当晚20时56分又将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据民政系统初步统计上报汇总,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导致贵阳市南明、乌当、白云、清镇共4个区(市)不同程度遭受风雹灾害。40204人受灾,南明区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3人;农作物受灾1884公顷,其中成灾1681公顷、绝收18公顷;因灾严重损坏民房1户3间,一般损坏民房19户59间。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781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万元,家庭财产损失53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5万元,具体数据有待进一步核实。

风雹灾害发生后,消防、市政、交通等部门就陆续展开了抢修救援工作。

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已经处置40余处积水点。

8、为什么会下冰雹?冰雹是从何而来?

雹,或冰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复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雹暴冰雹通常发生在风暴期间,如豆大的冰雹颗粒并不罕见。冰雹的降落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大小不同的灾难。

尽管大多数冰雹的直径只有几毫米,有些冰雹的直径可达几厘米甚至更大。很少有冰雹得直径会超过6厘米。旁边的量尺告诉了我们这一颗冰雹的直径约有6厘米,大概有一粒网球那么大。

说到如此大颗的冰雹,其中最为众人皆知的,就在印度北部地区和孟加拉一带。据说在那儿,因为冰雹而导致死亡的新闻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来得多;这里也曾发现过目前为止所测量过的最大颗冰雹。在中国所发生的致命的冰雹雨也让大家略有所闻。俄罗斯和大部分东欧地区较常出现大型冰雹。美国的平原州份及加拿大的邻近州份 经常受到夹杂冰雹的暴风雨吹袭,当中包括有怀俄明州、科罗拉州、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卡特别容易受到特别严重的雹暴侵袭. 这会对农作物做成严重的损害。非洲南部亦受到猛烈的冰雹影响。通常,小型的冰雹不一定都会随着雷暴雨而来,特别是在冬天时分,在美国西北部地区和加拿大西部的沿海一带,以及英国众岛屿都可以遇到。

9、为什么天气寒冷时下雪,天气暖的时候下冰雹?

事实上,雪和冰雹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有温差才能决定是下雪还是下冰雹。简而言之,冰雹需要很大的温差才能引起很强的对流,即地表附近的温度相对较高,上升气流非常强,上升气流活动强烈。只有当天气冷的时候,小冰晶才能被举起,在空气中生长,最终像冰雹一样落下。冬天,空气表面温度低,不会有强对流,所以当天气冷的时候,空气会凝结成水滴或直接凝结成雪


春夏两季,由于南方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地面附近的空气不断升温上升,上层冷空气下沉,容易形成强对流,所以有很多雷暴甚至冰雹。雪和雨一样,是云滴的凝结。当云中的温度高于0度时,云中没有冰晶,只有小水滴,然后只会下雨。如果云中及以下的空气温度低于0度,小水滴会凝结成冰晶和雪花,落到地面上。冬天气温低,所以下雪。


先是雨,然后是冰雹。当湿空气和高空冷空气对流时,冷空气凝结湿空气中的水分,然后相互碰撞并增加,最后上升的热空气不能提升水滴,最终成为降雨现象。当低空和高空温差特别大时,当热空气的升力大于下落水滴的重力时,雨水就不会下落。这类似于春天放风筝。上升的气流将水滴抬高。当空气到达高海拔低温环境时,小水滴凝结,聚集成大水滴,然后冻结成冰粒。当上升的气流无法上升时,冰雹就落下来了!


冬天的寒潮导致下雪。寒潮本身是一种从北向南流动的强烈、干燥和寒冷的空气。当它的前缘与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接触时,由于冷空气比温暖空气重,它将温暖潮湿的空气提升到高空,使温暖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冰晶,并逐渐形成雪花。

10、冰雹是什么?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 ~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

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4~7 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与53号冰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