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彩图解说鱼蟹蛙蚌病害的防治

彩图解说鱼蟹蛙蚌病害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1-07-24 20:00:37

1、牛蛙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

2、澳洲淡水龙虾的病害防治

主要敌害有老鼠、青蛙、水鸟、水蜈蚣、摇蚊幼虫等。要及时做好灭鼠,清除池内蛙卵、蝌蚪,在池四周岸上围网30-40厘米,以防止青蛙、水蛇侵入。池内发现水蜈蚣,可用海捞捕捉。
病害防治:澳洲淡水龙虾抗病力强,自引进以来还未发现爆发性、流行性疾病,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提高,病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苗种下塘之前可进行体表消毒,防止把病原带进池内。目前已见的几种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藻类和某些细菌。
当水质发生变化、水中微生物较多时,虾体头胸部,步足等外骨骼上会着生许多黄色或褐色的附着生物。经镜检观察,多为纤毛虫类的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这些纤毛虫类栖附于中虾成虾外骨骼上,营共生生活,形成体表粗糙的枝状、疣状物,加重寄主的负担和压力,导致行动迟缓、摄食减少、蜕壳困难,若水中溶氧低,更易导致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对此,可用虾蟹纤虫净进行治疗。每亩用量1米水深为500克。如杀灭不彻底,仍有少量残虫存在,可在第一次用药后七天,按此药量再泼洒一次。预防用量减半,一月一次。一般寄生虫可以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0.5-0.7PPM泼洒或挂袋可把其去除,也可用15-25PPM的福尔马林或饱和盐水浸洗。
肠胃病多是由摄入变质饵料引起,因此饵料要求新鲜,不用霉变饵料。选用豆类植物作饵料时,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去除掉抗胰蛋白酶,有利对植物蛋白的吸收。 目前病害防治可参考其他虾类病害防治资料。但是该强调的是虾的品种不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在借用其他虾类用药溶度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有不适要及时大量换水,以免造成损失。 仔、幼虾耐受恶劣环境能力较差,因此要提高其成活率,最好将水温保持在16-30℃之间。澳洲淡水龙虾虽然能耐低氧,但长时间在低氧环境中生存,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摄食、脱壳和生长。因此在养殖池中还应备有增氧设施。如有发现缺氧,应及时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中充足溶氧。
澳洲淡水龙虾对农药较为敏感,若有利用农田水灌池时,在农田施药期间应严禁田水流入养虾池中。也有人盲目投施敌百虫农药,意欲杀死敌害生物而造成龙虾严重死亡的事故。

3、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2.黑鳃病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3.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2)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4.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5.水霉病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治疗方法:(1)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 6.纤毛虫病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7.蟹奴病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治疗方法(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 8.蜕壳不遂病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9.聚缩虫病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蟹体就干净了。 10.抖抖病河蟹“抖抖病”对河蟹养殖危害极大,该病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天。河蟹养殖形式较多,发病原因各异。但池塘单养、池塘中水草栽种不足的鱼蟹混养塘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较大,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发病率较低。河蟹“抖抖病”发病原因主要有: ①消毒不彻底或根本不消毒; ②苗种质量差; ③饲料营养不全且投喂不当; ④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⑤通过进排水感染疾病。

4、有机农业生产中如何防治病虫害

因此对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出新要求,具体方法如下。1.多样化种植 建立平衡的生态体系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增加种植作物多样性是有机农业病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单作由于提供高度集中的资源与统一的生态条件以致促使那些适合此环境下的病虫害迅速发展,又由于单一的环境因素不能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食物及繁衍与栖息场所以至益虫减少。因此多样化种植可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多样化种植包括时间与空间两种范围,时间上主要是指合理的轮作、播种、收获时间的变化选择,空间上为多种物种、品种的复合种植,保护有益非作物植物增加。2.合理轮作 减少病虫害的发展轮作是有机栽培的最基本要求和特征之一,无论是土壤培肥还是病虫害防治都要求实行作物轮作,轮作防治病虫害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的交替,切断了那些离开寄主作物或嗜好寄主便不能长期存活的专性寄生病虫的食物链,从而使之饥饿致死,具体的轮作方法根据病虫害及作物营养的互补性而定。3.保护促进天敌的生长、繁殖、抑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天敌是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害虫在一个地区长期存在以后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但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使天敌发展到足以控制虫害猖獗的程度,如果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伤害天敌,并帮助天敌的繁殖就可以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保护本地天敌的具体方法①给天敌创造良好栖息地;②应用农业措施为天敌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③必要时提供嗜食食物。4.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水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肥管理恰当,可以防治缺肥的生理病害,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合理水肥可改良土壤形状,恶化土壤中病虫的生活条件,直接杀死病虫。施肥时要强调使用彻底腐熟的堆肥、沤肥,这是有机农业生产中的要求。5.强化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减少作物病虫的发生①种子、种苗选择及处理。尽量选择抗病虫品种,但不应是经过转基因的品种,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温汤浸种,同时剔除带病和有虫卵的种子;②根据作物病虫发生规律适当调整栽培制度。回避某些病虫发生的高峰期,使害虫与天敌益虫发生同步或作物生长与不利病虫发生的气候条件同时进行;③及时中耕除草剂。可以恶化害虫生存条件并直接杀灭一些害虫;④间苗定苗。通过间苗定苗除去一些有病的生长弱的幼苗;⑤整形修剪。对一些果树、果菜类蔬菜进行修剪、定花、定果可以除去一部分有病虫的枝条和果实;⑥田园卫生。搞好田园卫生对防治病虫害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清除落蕾、落花、落果及枯枝残枝残茬对消除部分病虫害有一定作用。6.适当采取生物物理措施,避免大面积发生病虫害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仍有可能大面积爆发病虫害,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一些生物物理的办法进行防治。①可向系统内释放天敌益虫如:草蛉、瓢虫、寄生蜂、喷施苏芸杆菌BT制剂、核多角体病毒等;②利用一些动物也可起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如:稻田养鱼、虾、蟹及放养鸭子、保护青蛙等均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水稻的害虫的目的;③利用昆虫的趋性如:灯光、色板、糖醋液也可以诱杀一些害虫;④通过设置昆虫障碍,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虫效果,如现在有的地方正在使用的细网眼纱网防治迁飞性害虫的侵入,还可以通过套袋、树干涂胶、树干涂白、掘沟等方法阻止害虫产卵、迁飞等;⑤用真空吸尘器可以除去一些害虫;⑥利用性外激素可以诱杀或干扰雄蛾交配从而减少害虫;⑦在生物防治中还可利用向土壤中接种有益生物的办法如:用木霉桔抗病原菌,或以有益微生物孢子作种子包衣等。7.允许使用的植保物质在有机农业中也可利用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进行防治,①利用矿物质防治病虫害,如: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②利用一些植物性农药,鱼藤酮、除虫菊素、楝树、大蒜制剂、木醋液等;③利用苏打水防治白粉病、霜霉病;④沼液或堆肥提取液、肥皂水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十分谨慎,他们都可能影响益虫益菌的生长,且一些物质使用可能引起系统的污染。

5、那种团鱼好喂养不容易生病不容易死

鳖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饲料,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应在40%~60%。目前有甲鱼专用颗粒饲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饵量为鳖体重的2%~5%。在鳖池内也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荫,另一方面也可供鳖摄食。40~50天要将生长大小不一的鳖分开饲养,以避免互相残食。为了降低养鳖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寻找解决饲料的途径:
(1)城镇附近养鳖,可利用屠宰场的动物内脏、罐头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
(2)渔区可利用水产加工厂的废鱼虾和内脏、死鱼虾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蚬、蛤压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废弃物可自己培养蚯蚓喂鳖。
根据各地养鳖的经验,一般用废鱼虾、内脏等养鳖的,6公斤饲料生产1公斤鳖;鳗鱼饲料2公斤生产1公斤鳖。如饲养管理良好,一般饲养5个月(6~11月),可使鳖种的重量翻一番,如放养200克/只的鳖种,5个月可长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长至200克。
投喂新鲜的鱼虾、螺蚌、蚯蚓、加工肉类的副产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台上,投饵量为鳖总体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并要坚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鱼病。
疾病防治
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鳖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鳖病。随着中国“养鳖热”的兴起,鳖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当前发现的鳖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出血病
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症状为全身炎症显著,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病鳖呆滞,摄食减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克/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鳖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或用土霉素7.5克/100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
毛霉病(白斑病)
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状为鳖甲、四肢、裙边、颈部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该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鳖,死亡率很高。成鳖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进行病鳖检查时,把整个鳖浸入清水中,鳖甲上如有白斑,即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从预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在各项操作时要细心,避免鳖体受伤。池中要建造晒台,使鳖经常晒背,可有效地防止霉菌的寄生。发现病鳖后,用磺胺软膏涂

可能是全球惟一的雌斑鳖
擦患处,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时。同时,全池泼洒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水霉病
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防治方法:
(1)病鳖池用100毫克/升福尔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
(2)病鳖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分钟。
(3)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红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
治疗方法:
(1)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为15万单位/公斤体重,注射部位在鳖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草鱼),用病鳖的肝、脾制成疫苗,注射剂量为100毫升/公斤体重。
腹甲红肿病(红底板病)
由鳖与池底或鳖之间摩擦及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暂养和堆压装运。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或搽涂。
(3)注射15万单位/公斤体重的抗生素。
穿孔病
裙边和腹甲处出现疮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药浴。
鳃腺炎病
鳖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肠内充满凝固血块。
防治方法:
(1)发现病鳖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
鳖寄生虫病
鳖体上可寄生蛭、螨、原生动物、吸虫、棘头虫等多种虫害,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肠穿孔等。
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即可。
饲料性疾病
由于鳖食用不洁饲料引起。鳖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裙边发硬、无光泽。
防治方法:不用变质饲料,添加维生素E。最好是使用鳗鱼饲料。
水质恶化引起的病
由于水质恶化,引起鳖四肢、腹部明显出血、溃疡、红肿、裙边消失。

淡色刺鳖
防治方法:将池水全部更换,10天左右会变好。
冬眠期的死亡
与细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鳖时对池子用100mg/L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晒,改良池底泥沙。
腐皮病
症状与病原
腐皮病的发生是由于鳖的相互搏斗撕咬受伤后细
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鳖的四肢、颈部、尾部
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糜烂, 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 不久
坏死, 产生溃疡甚至骨骼外露, 爪脱落。此病常年发生,
于春季流行, 有时与疖疮病并发, 危害严重。在高密度囤
养池, 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产
气单胞菌为主。
防治方法
预防
①经常保持池水清洁, 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按规格大小分级饲养, 以防鳖相互撕咬, 这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周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 保持水中有效氯浓度为017mg/kg。
③对于已出现
症状的鳖, 应按其大小分别暂养于隔离池中进行治疗;先用含氯消毒剂或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第2 d 用土霉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养前用3%食盐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预防作用, 又可进行早期治疗。
治疗
在饲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口服5 d, 对于并发疥疮病的用土霉素或四环素40mg/L 药浴48h有显著疗效。
鳖的敌害
蚂蚁、鼠、蛇、蛙、蟹、鸟兽等,都可对鳖卵及各阶段的鳖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加固池堤,经常堵塞漏洞和缝穴,产卵场四周撒适量农药,防治蚂蚁危害鳖卵。此外,可用加高围墙及饲养警犬来防止盗窃。

与彩图解说鱼蟹蛙蚌病害的防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