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按泥石流的物质成分划分

按泥石流的物质成分划分

发布时间:2021-07-24 22:32:06

1、泥石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2、泥石流物质可分为几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3、泥石流的分类有哪些

4、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zd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回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答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5、泥石流可分为几种类型?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黏性泥石流,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6、泥石流类型划分

从地质地貌的角度进行泥石流类型划分的方法很多,依据主要是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流域特征和流体性质等,各种分类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泥石流的某些特征。尽管分类原则、指标和命名等各不相同,但每一个分类方案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案。

1.按水源和物源成因分类

(1)暴雨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在充分的前期降雨和当场暴雨激发作用下形成,激发雨量和降雨强度因不同沟谷而异。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时常诱发泥石流。西藏东部山区,年降雨量超过1000mm,日降雨量达10mm,降雨强度3mm/h左右即可引发泥石流。

(2)冰川泥石流

现代冰川区夏秋高热,大量冰雪融水冲蚀沟床、侵蚀岸坡而引发泥石流,有时也有降雨的共同作用。

(3)溃决泥石流

由于水流冲刷、地震、堤坝自身不稳定引起的各种拦水堤坝溃决和形成堰塞湖的滑坡坝、终碛堤等溃决,造成突发性高强度洪水冲蚀而引发的泥石流。

(4)混合型泥石流

1)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坡面侵蚀、冲沟侵蚀和浅层坍滑提供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土体。固体物质多集中于沟道中,在一定水分条件下形成泥石流。

2)崩滑型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由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提供,也有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者。

3)冰碛型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是冰碛物。

4)火山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是火山碎屑堆积物。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掩埋了庞贝古城和埃尔科拉诺古城,前者被火山碎屑所埋,后者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暴雨产生的泥石流所埋。两名遇难者尸体被火山泥石流紧紧地顶在了天花板上。

5)弃渣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由开渠、筑路、矿山开挖的弃渣提供,是一种典型的人为泥石流。

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类

(1)坡面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有如下特征:

1)无恒定地域与明显沟槽,只有活动周界。轮廓呈保龄球形。

2)限于30°以上坡面,下伏基岩或不透水层埋藏浅,物源以地表覆盖层为主,活动规模小,破坏机制更接近于坍滑。

3)发生时空不易识别,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围小。

4)坡面土体失稳,主要是在有压地下水作用下和后续强暴雨诱发产生。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灌木拔起和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

5)总量小,重现期长,无后续性,无重复性。

6)在同一坡面上可以多处发生,呈梳状排列,顶缘距山脊线有一定范围。

7)可知性低,防范难。

(2)沟谷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具如下特点:

1)以流域为周界,受一定的沟谷制约。泥石流的形成、堆积和流通区较明显,轮廓呈哑铃形。

2)以沟槽为中心,物源区松散堆积体分布在沟槽两岸及河床上,崩塌、滑坡、沟蚀作用强烈,活动规模大,由洪水、泥沙两种汇流形成,更接近于洪水。

3)发生时空有一定规律性,可识别,成灾规模及损失范围大。

4)主要是暴雨对松散物源的冲蚀作用和汇流水体的冲蚀作用。

5)总量大,重现期短,有后续性,能重复发生。

6)构造作用明显,同一地区多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列入流域防灾整治范围。

7)有一定的可知性,可防范。

3.按流体性质分类

按流体性质泥石流可分为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

(1)稀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流体具有如下性质:

1)容重:1.30~1.60t/m3。

2)流体的组成及特征:浆体由不含或少含黏性物质组成,黏度值<0.3Pa·s,不形成网络结构,不会产生屈服应力,为牛顿体。

3)非浆体部分的组成:非浆体部分的粗颗粒物质由大小石块、砾石、粗砂及少量粉砂粘土组成。

4)流动状态:紊动强烈,固液两相做不等速运动,有垂直交换,有股流和散流现象,泥石流体中固体物质易出、易纳,表现为冲、淤变化大。无泥浆残留现象。

5)堆积特征:堆积物有一定分选性,平面上呈龙头状堆积和侧堤式条带状堆积,沉积物以粗粒物质为主,在弯道处可见典型的泥石流凹岸淤、凸岸冲的现象,泥石流过后即可通行。

(2)黏性泥石流

黏性泥石流流体具有如下性质:

1)容重:1.60~2.30t/m3。

2)流体的组成及特征,浆体是由富含黏性物质(粘土和小于0.01mm的粉砂)组成,黏度值>0.3Pa·s,形成网络结构,产生屈服应力,为非牛顿体。

3)非浆体部分的组成:非浆体部分的粗颗粒物质由>0.01mm粉砂、粗砂、砾石、块石等固体物质组成。固体物质含量高达80%以上。

4)流动状态:呈层状流动,有时呈整体运动,无垂直交换,浆体浓稠,浮托力大,能顶托巨大块石前进,流体具有明显的辅床减阻作用和阵性运动,流体直进性强,弯道爬高明显,浆体与石块掺混好,石块无易出、易纳特性,沿程冲、淤变化小,由于黏附性能好,沿流程有残留物。

5)堆积特征:呈无分选泥砾混杂堆积,平面上呈舌状,仍能保留流动时的结构特征。沉积物内部无明显层理,但剖面上可分辨不同场次泥石流的沉积层面,沉积物内部有气泡,某些河段可见泥球,沉积物掺水性弱,泥石流过后易干涸。

4.按固体物质成分分类

泥石流按固体物质成分可划分为泥流型、泥石型、水石型泥石流(表5-1)。

表5-1 泥流型、水石型、泥石型泥石流的识别条件

(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5.按爆发规模分类

按一次性爆发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类(表5-2)。

表5-2 泥石流按爆发规模分类

(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6.按爆发频率分类高频泥石流:1年爆发多次至5年爆发1次;中频泥石流:5年爆发1次至20年爆发1次;低频泥石流:20年爆发1次至50年爆发1次;极低频泥石流:超过50年才爆发1次。

7、泥石流有几类物质成分?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8、泥石流分为几大类?

1.按物质成分

泥石流:以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泥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

水石流:以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2.按物质状态分

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以上这两种分类在中国比较常见,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法。

如:按成因分为: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流域大小分为: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发展阶段分: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与按泥石流的物质成分划分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